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速运动装置在肩关节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顾新 佟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78-279,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等速运动装置对肩关节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应用等速运动装置的连续被动运动程序、助力运动程序和等速向心收缩程序对10名肩关节术后患者进行促进肩关节屈曲角度和增强肩关节屈曲肌力的训练,每周3次,共训... 目的:观察应用等速运动装置对肩关节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应用等速运动装置的连续被动运动程序、助力运动程序和等速向心收缩程序对10名肩关节术后患者进行促进肩关节屈曲角度和增强肩关节屈曲肌力的训练,每周3次,共训练12—24次。结果:训练后患者患侧肩关节屈曲角度增加(P<0.01),训练后患侧肩关节屈肌肌力增强(P<0.01),但与健侧对比,关节活动度和肌力仍遗留明显差距(P<0.05)。结论:等速运动装置可用于肩关节术后康复训练,对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增强肌力均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运动装置 肩关节 术后康复 应用 关节活动度 肌力
下载PDF
等速运动装置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军 黄美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6期277-279,共3页
自1969年James Perrine率先提出等速运动理论以来,等速运动装置以其独到之处为康复医学工作者提供了许多便利。20余年间,等速运动理论已发展到相当程度。等速运动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等速运动,又称可调节抗阻运动。
关键词 等速运动装置 等速运动 康复
下载PDF
SET训练结合多关节等速训练装置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粘连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史长龙 宋跃 +2 位作者 孙研 杜雅超 程灏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SET悬吊训练结合多关节等速训练装置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粘连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并行相应的护理... 目的:探讨SET悬吊训练结合多关节等速训练装置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粘连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并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SET训练及多关节等速训练,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在肩关节疼痛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肩关节评估表》、Neer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的疼痛症状对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T悬吊训练结合多关节等速训练装置可明显改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粘连性疼痛,提高康复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 多关节等速训练装置 肱骨近端骨折 粘连性疼痛
下载PDF
烟尘自动等速采样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国照 叶春松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67,共3页
在充分考虑现场情况的条件下,利用静压平衡采样原理研制出了烟尘自动等速采样装置。在完成装置功能模块设计的基础上,硬件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固态继电器输出调整抽气流量,并特别设计了一个携带模块,使人机界面更趋友好。软件采用标准... 在充分考虑现场情况的条件下,利用静压平衡采样原理研制出了烟尘自动等速采样装置。在完成装置功能模块设计的基础上,硬件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固态继电器输出调整抽气流量,并特别设计了一个携带模块,使人机界面更趋友好。软件采用标准的PLM语言编制,遵循结构化规范,主要功能由中断服务程序完成,主程序按固定频率完成PID计算。与常规静压平衡采样法对比测试表明,二者测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尘自动等速采样装置 锅炉 烟道 静压平衡法
下载PDF
应用等速被动测试方法对偏瘫膝伸痉挛肌群的量化评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军 瓮长水 +3 位作者 高怀民 王素平 刘冰 于增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53-256,共4页
目的:建立等速被动测试偏瘫下肢痉挛肌群量化评定的方法和量化指标,并研究其信度、效度及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受试者为改良Ashworth 分> 1 分的12 例偏瘫患者;测试仪器为KinCom 等速装置,测试角度为60... 目的:建立等速被动测试偏瘫下肢痉挛肌群量化评定的方法和量化指标,并研究其信度、效度及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受试者为改良Ashworth 分> 1 分的12 例偏瘫患者;测试仪器为KinCom 等速装置,测试角度为60°/s、30°/s、90°/s;并进行了测试后重复测试。此外尚进行了10m 步速测量。结果:平均被动阻力力距测试后重复测试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80 ~0-95 ;内容效度t 检验被动阻力力矩和阻力力距速度线性回归曲线上升斜率2 项痉挛量化指标受累侧与非受累侧之间有显著差异( P<0-05) ;实证效度检验2 项指标与改良Ashworth 分呈正相关,Speraman 等级相关系数为0-49 ~0-67 。阻力力距速度线性回归曲线上升斜率与步速之间存在中度相关关系(r = 0-51) 。结论:等速被动测试中平均阻力力距和阻力力距速度线性回归曲线上升斜率作为痉挛量化指标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和实证效度,其中回归曲线上升斜率在反映痉挛程度及应用上可能意义更大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肌群 量化评定 等速装置 偏瘫 等速被动测试
下载PDF
等速运动新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军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9年第2期58-62,共5页
等速运动是基于在 肢体运动时,附加装置根据肢体力量变化来调节阻力以使运动保持恒定角速度这一概念。在过去的30余年里,等速运动已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临床,尤其是近年来在康复医学领域,等速运动在功能评价和训练方面担当着十分重要的... 等速运动是基于在 肢体运动时,附加装置根据肢体力量变化来调节阻力以使运动保持恒定角速度这一概念。在过去的30余年里,等速运动已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临床,尤其是近年来在康复医学领域,等速运动在功能评价和训练方面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就近年来等速运动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1)对等速运动有了更理性的认识:等速运动并非是一种自然运动形式,而是人为地借助特殊装置得以完成的运动形式。目前等速装置的运动角速度尚未超过450°/s,这对于许多运动速度而言是“相形见绌”的。此外,关于连动臂轴心能否与运动关节的旋转轴心相对应的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因此可以认为,等速运动不是一个绝对的功能运动模式的复制,而是一种提供新的评价和训练的特殊运动模式。有意义的是较多的研究表明等速运动与运动行为之间存在着高相关性。(2)等速装置新进展:等速装置的优点在于准确、可靠、安全、有效。近年来,许多具备新特点的等速装置面世,如:离心收缩模式、腰背肌测试和训练部件、等速持续被动运动、激光运动轴心定位及附加肌电系统等。这些为拓宽等速运动的应用范围创造了物质基础。(3)对等速运动的可靠性研究更为深入:等速技术在评判肌力微小变化上更具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运动 进展 康复疗法 等速装置
下载PDF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髋、膝运动功能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军 黄美光 沈定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49-152,共4页
应用Kin-Com等速装置被动程序,对22例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时髋关节屈曲、伸展,膝关节屈曲、伸展功能肌群进行了肌力测定,获得上述功能肌群在60°/s、180°/s角速度下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的平均力... 应用Kin-Com等速装置被动程序,对22例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时髋关节屈曲、伸展,膝关节屈曲、伸展功能肌群进行了肌力测定,获得上述功能肌群在60°/s、180°/s角速度下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的平均力矩值。左右同名肌群t检验结果中,60°/s髓伸离心收缩、膝屈向心收缩有显著性差异,缺失百分比达30%以上,表明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可有不对称损害,并由此可产生新的运动损伤,屈曲/伸展拮抗肌比值增大,其中有大部分>1,说明选择性伸肌群受累程度高。向心收缩/离心收缩比中,60°/s时左右膝伸及右膝屈比值>1,说明该年龄组患儿已有肌腱挛缩。两种角速度下产生的力矩值比较,结果间接反映快肌纤维的损害程度可能不同,多方面评价表明膝关节功能肌群,特别是股四头肌受损严重。上述结果对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症 等速测力装置 髋关节 膝关节 儿童
下载PDF
对膝关节康复治疗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光铂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10期1153-1153,共1页
本文重点讨论股四头肌对膝关节康复的重要性,持续被动活动对膝关节的康复意义, 等速运动装置的应用。
关键词 持续被动活动 等速运动装置 膝关节
下载PDF
等速运动在康复评定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9
作者 徐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70-575,共6页
20世纪60年代末,Hislop等率先提出等速运动理论。上世纪70年代初期,早期等速装置(如Orthotron)面世。此后,等速运动以其独到之处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骨科等多个领域。30多年来,等速运动理论与实践都获得了较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Hislop等率先提出等速运动理论。上世纪70年代初期,早期等速装置(如Orthotron)面世。此后,等速运动以其独到之处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和骨科等多个领域。30多年来,等速运动理论与实践都获得了较大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其研究和应用更为广泛。本文就等速运动在康复评定与治疗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运动 康复评定 治疗 20世纪 等速装置 康复医学 运动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