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等长负荷运动中腰部脊竖肌sEMG信号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翔 王健 罗晓芳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0-42,45,共4页
通过BS试验(Biering sorensentesting)、IS试验(Ito Shiradotesting)及直立位持重试验中sEMG信号变化特征的比较,探讨将IS试验移植到评价腰部脊竖肌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的sEMG信号特征分析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S试验中腰部脊竖肌sEMG信... 通过BS试验(Biering sorensentesting)、IS试验(Ito Shiradotesting)及直立位持重试验中sEMG信号变化特征的比较,探讨将IS试验移植到评价腰部脊竖肌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的sEMG信号特征分析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IS试验中腰部脊竖肌sEMG信号MF和MPF变化的规律与BS试验中相似,所有的受试均呈线性下降。提示将IS试验移植到腰背部sEMG信号特征分析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负荷 脊竖肌 SEMG信号 比较
下载PDF
等长负荷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时sEMG的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健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7-18,共2页
本研究探讨了等长负荷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过程中 s EMG信号的时、频指标变化规律和特点。研究发现 :时域指标在肌肉疲劳过程变化的特异性较差 ,而频域指标的特异性较好 ,且其时间序列曲线的斜率与等长负荷持续时间呈明显统计相关。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等长负荷诱发腰部脊竖肌疲劳过程中 s EMG信号的时、频指标变化规律和特点。研究发现 :时域指标在肌肉疲劳过程变化的特异性较差 ,而频域指标的特异性较好 ,且其时间序列曲线的斜率与等长负荷持续时间呈明显统计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负荷 脊竖肌 疲劳 表面肌电图 时频分析
全文增补中
表面肌电信号指标评价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屈肘肌疲劳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乐军 陆爱云 +3 位作者 范年春 郑樊慧 董菲 张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3,163,共8页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sEMG)信号指标评定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为疲劳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15名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先测试受试者屈肘关节最大自主收缩力矩(Maximal Voluntary Contration,MVC),令受...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sEMG)信号指标评定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为疲劳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15名男性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先测试受试者屈肘关节最大自主收缩力矩(Maximal Voluntary Contration,MVC),令受试者右臂腕部拉住可在肘关节处产生20%MVC的重物,记录右侧肱桡肌和肱二头肌sEMG,至不能坚持负荷时结束实验。计算时域指标均方根振幅(RMS),基于傅里叶变换计算中值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基于小波包分析计算中值频率(MDF)和平均功率频率(MNF),基于非线性分析计算Lempel-Ziv复杂度C(n)。评定上述指标在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屈肘肌疲劳方面的敏感性和稳定性。结果:肱二头肌与肱桡肌sEMG的RMS随负荷实验持续时间延长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MF、MPF、MDF、MNF、C(n)则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MF、MPF、MDF、MNF、C(n)与负荷运动持续时间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RMS与负荷运动持续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肱二头肌与肱桡肌RMS反映疲劳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优于其他指标。结论:由于低负荷收缩诱发疲劳引起募集运动单位数量增加等因素作用,RMS表现出较显著的增加趋势,是评定由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屈肘肌疲劳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疲劳 负荷等长收缩 适用性
下载PDF
逐级增加等长运动负荷对女运动员心功参数的影响
4
作者 佟长青 杨洁 +1 位作者 张栗力 朱连成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用阻抗法测定了17名省级女运动员和20名青年女学生静态、20%、40%、60%和80%单手最大握力(MVC)状态下的心率(HR)、动脉血压(BP)、收缩间期(STI)和每搏输出量(SV)等。静态下,运动员组心率较缓(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p<0.01,... 用阻抗法测定了17名省级女运动员和20名青年女学生静态、20%、40%、60%和80%单手最大握力(MVC)状态下的心率(HR)、动脉血压(BP)、收缩间期(STI)和每搏输出量(SV)等。静态下,运动员组心率较缓(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p<0.01,p<0.05)。电机械延迟时间(QS_1)和校正的左室射血时间(LVET_c)较短(p<0.05,p<0.01)。等长运动时, 两纽都表现为心率增速、血压升高、LVET_c延长;60%和80%MVC时QS_2、LVET、QS_1缩短;80%MVC时SV减少。但运动员组的心率增速、LVET_c延长和SV减少的程度都明显低于学生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EP/LVET、IVCT、CO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本文观察到:青年女学生及运动员在逐级等长运动时的心血管反应;在80%MVC时运动员组的心率储备和心力储备较学生组明显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长运动负荷 心功能 女运动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