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筋膜下麻醉在84例眼前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晓俊 袁鹂 蒯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筋膜下麻醉在眼前节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以避免因麻醉导致的手术并发症。方法:眼前节手术患者175例分成两组,球筋膜下麻醉组84例和球后麻醉组(对照组)91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有无严重并发症。结果:筋膜下麻醉在眼前节手... 目的:探讨筋膜下麻醉在眼前节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以避免因麻醉导致的手术并发症。方法:眼前节手术患者175例分成两组,球筋膜下麻醉组84例和球后麻醉组(对照组)91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有无严重并发症。结果:筋膜下麻醉在眼前节手术中麻醉效果与球后麻醉相当,筋膜下麻醉与球后麻醉比较,无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球筋膜下麻醉麻药用量少,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下麻醉 眼前节 手术
下载PDF
角膜侧切口并筋膜下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灵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2261-2262,共2页
目的探讨角膜侧切口及筋膜下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32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采用筋膜下麻醉及角膜侧切... 目的探讨角膜侧切口及筋膜下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32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采用筋膜下麻醉及角膜侧切口,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视力、角膜屈光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麻醉效果I级满意率占94.8%,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5、7.291、5.533,P<0.05),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658、4.760、4.076,P>0.0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角膜侧切口并筋膜下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术中麻醉效果良好,对角膜屈光影响轻微,便于手术操作及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侧切口 筋膜下麻醉
下载PDF
结膜囊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下麻醉在角膜裂伤缝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兵 彭芳 +1 位作者 邹嘉 陈圣龙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4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结膜囊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下麻醉在角膜裂伤缝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45例(249艮)角膜裂伤缝合术患者,丙氧美卡因滴眼液结膜囊表面麻醉三次后开睑器开睑,在手术显微镜下常规剪开球结膜在角巩膜缘附着处3、9点或6、12点后,用钝... 目的:探讨结膜囊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下麻醉在角膜裂伤缝合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45例(249艮)角膜裂伤缝合术患者,丙氧美卡因滴眼液结膜囊表面麻醉三次后开睑器开睑,在手术显微镜下常规剪开球结膜在角巩膜缘附着处3、9点或6、12点后,用钝针头(透明质酸钠针头)从剪开的球结膜破口处向Tenon囊内注射2%利多卡因0.5~1ml,然后行角膜裂伤缝合术。结果:我科在实施结膜囊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下麻醉在角膜裂伤缝合术的应用中,术中100%的角膜裂伤患者都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无一例患者反应手术中有疼痛感,无一例患者需术中追加麻醉。发现14岁以上患者麻醉满意,眼球活动度小,Bell现象轻或无,术前无眼内容物脱出的患者术中未出现眼内容物挤压脱出现象,术前有眼内容物脱出的患者术中未出现眼内容物挤压脱出加重,手术能顺利进行,术后患者耐受好,前房反应轻或无,角膜水肿恢复快,无一例眼内感染性炎症患者。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下麻醉是目前角膜裂伤缝合术麻醉的最佳方法之一,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表面麻醉 筋膜下麻醉 裂伤缝合术
下载PDF
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的临床探索
4
作者 刘琉 樊飞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7期100-101,共2页
目的:对在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把该院收治的高眼压下青光眼患者40例56眼分成治疗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20例28眼,治疗组在球筋膜下麻醉的基础上通过... 目的:对在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把该院收治的高眼压下青光眼患者40例56眼分成治疗组和比较组两组,每组20例28眼,治疗组在球筋膜下麻醉的基础上通过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组在球后麻醉下通过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眼压以及合作度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在手术当中的合作度上,两组患者均给予了较好的合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眼压上,两组手术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6个月,治疗组和比较组的眼压分别为(12.53±6.27)mmHg和(15.23±4.35)mmHg,治疗组显著低于比较组(P〈0.05);在手术成功率上,观察组有27眼完全成功,1眼条件成功,完全成功率为96.4%,比较组有20眼完全成功,5眼条件成功,3眼无效需2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71.4%。治疗组显著优于比较组(P〈0.05)。结论采用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来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有着较高的完全成功率,无需再进行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快。同时,如果患者用药达到了24~48 h还是处于高眼压状态要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下麻醉 复合式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青光眼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内眼手术麻醉新方法——球筋膜下麻醉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文兰 林顺潮 林振德 《眼科学报》 1999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球筋膜下麻醉新技术在内眼手术麻醉中的优点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球筋膜下麻醉456只眼,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77只眼,ECCEIOL 346只眼,小梁切除33只眼,在颞下方近角巩缘球结膜小切口伸入钝性硅胶注射管注射2%利... 目的:探讨球筋膜下麻醉新技术在内眼手术麻醉中的优点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应用球筋膜下麻醉456只眼,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77只眼,ECCEIOL 346只眼,小梁切除33只眼,在颞下方近角巩缘球结膜小切口伸入钝性硅胶注射管注射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混合液2ml,球筋膜下充满药液,即可开始各种手术操作。结果:456只眼手术安全,取得同球后、球周麻醉一样的效果。结论:球筋膜下麻醉采用钝性硅胶注射管避免了对视神经、动、静脉血管、眼肌及眼球壁的机械性损伤,注射方法简单,临床应用证明,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麻醉的方法。眼科学报1999;15:127—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眼手术 筋膜下麻醉 新方法
下载PDF
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华章 王莉 杨安怀 《实用防盲技术》 2012年第4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球筋膜下麻醉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连续收入院的128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球筋膜下麻醉进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对照组68例:球后麻醉进行... 目的探讨球筋膜下麻醉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连续收入院的128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球筋膜下麻醉进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对照组68例:球后麻醉进行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观察患者合作度,眼压、滤过泡形态。结果球筋膜下麻醉组有89.2%的患者术中合作较好,球后麻醉组有88.2%的患者合作比较好或非常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眼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眼压:观察组11.42±5.16mmHg,对照组14.12±3.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21mmHg为标准,观察组的完全成功率为92.3%。对照组完全成功率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的形态:观察组以弥散型为主,对照组以微小囊泡型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筋膜下麻醉手术进行中能获得满意的合作度两种类型的结膜瓣形态及降压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麻醉 筋膜下麻醉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球筋膜下麻醉在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丽 王晓霞 林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39-2141,共3页
目的:评估球筋膜下麻醉在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02/2015-06在我科住院后联合用药24-48 h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于球筋膜麻醉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 ... 目的:评估球筋膜下麻醉在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02/2015-06在我科住院后联合用药24-48 h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于球筋膜麻醉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注射麻药后1 min均能达到镇痛、眼球制动效果。手术过程中,0级麻醉效果35眼(76%),1级麻醉效果10眼(22%),2级麻醉效果1眼(2%)。除1例1眼患者术中需追加1次表麻剂后完成手术,其余患者均能在球筋膜麻醉下配合手术,麻醉总有效率为98%。术中术后无1例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 结论: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球筋膜下麻醉安全有效、简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下麻醉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青光眼
下载PDF
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华章 王莉 李银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5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球筋膜下麻醉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的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连续收入院的50例60眼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眼:球筋膜下麻醉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对照组35眼:球后麻醉小梁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球筋膜下麻醉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的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连续收入院的50例60眼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眼:球筋膜下麻醉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对照组35眼:球后麻醉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观察患者合作度,眼压。结果球筋膜下麻醉组有89.2%的合作度,球后麻醉组有88.2%的患者合作比较好或非常好合作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眼压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眼压:观察组(11.42±5.16)mmHg,对照组(14.12±3.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21mmHg为标准,观察组的完全成功率为96%,条件成功率为100%。对照组完全成功率为74.3%,条件成功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球筋膜下麻醉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和有效的。在用药24~48h,仍然持续高眼压状态的病例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麻醉 筋膜下麻醉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下载PDF
眼球筋膜下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宋秋杰 宋艳玲 +1 位作者 徐教伦 韩文杰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00-601,共2页
目的探讨眼球筋膜下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点及作用机制。方法由鼻上方近角膜缘球结膜下小切口伸入钝性针头并注射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1∶1混合液2mL,使局部球筋膜下充满药液,开展各种手术操作219眼。结果219眼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眼球筋膜下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优点及作用机制。方法由鼻上方近角膜缘球结膜下小切口伸入钝性针头并注射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1∶1混合液2mL,使局部球筋膜下充满药液,开展各种手术操作219眼。结果219眼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球筋膜下麻醉避免了对视神经、动、静脉血管、眼肌及眼球壁的机械性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筋膜下麻醉 眼科手术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中透明质酸酶在筋膜下麻醉中的应用(英文)
10
作者 Mohammadreza Sedghipour Ali Mahdavifard +4 位作者 Rohollah Fadaei Fouladi Davoud Gharabaghi Mohammadbagher Rahbani Ghasem Amiraslanzadeh Mohammadreza Afhami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透明质酸酶对筋膜下麻醉的疗效。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临床试验,在Nikookari眼科医院进行了长达5mo。行超声乳化术的候选患者中接受筋膜下麻醉的42眼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分别应用 20g/L的利多卡因溶液2mL+15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透明质酸酶对筋膜下麻醉的疗效。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临床试验,在Nikookari眼科医院进行了长达5mo。行超声乳化术的候选患者中接受筋膜下麻醉的42眼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分别应用 20g/L的利多卡因溶液2mL+150U/mL透明质酸酶(LH),和单纯20g/L的利多卡因溶液2mL( L)。筋膜下注射15min 后活动受抑制。患者和医生都非常满意,对于术后疼痛的抑制(视觉模拟评分,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也同样满意。统计学分析采用列联表(包括卡方检验或 Fisher's精确检验) 和参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活动抑制(33.3%vs4.8%,P=0.04)、患者满意度(85.7%vs57.1%,P=0.04)和医生满意度(87.5% vs52.4%,P=0.02),LH组明显高于L组。VAS在相同组内明显较低(1.90±1.45vs3.00±1.55,P=0.04)。结论:利多卡因溶液+透明质酸酶的筋膜下麻醉明显使得眼部活动受限,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并减轻了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酶 局部阻塞 筋膜下麻醉
下载PDF
球筋膜下麻醉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陶靖 张文一 +1 位作者 王明扬 王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球筋膜下麻醉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2例(162只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由同一术者分别给予球筋膜下麻醉(A组,81例)或球后麻醉(B组,81例)后,实施手术操作,通过视觉... 目的探讨球筋膜下麻醉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2例(162只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由同一术者分别给予球筋膜下麻醉(A组,81例)或球后麻醉(B组,81例)后,实施手术操作,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麻醉镇痛效果,并对患者合作度和麻醉并发症进行考察对比。结果162例患者在手术的四个阶段感觉无痛或轻度不适,平均疼痛评估分数如下:A组1.06±0.02,B组1.25±0.03。实施麻醉过程中A组(0.15±0.02)疼痛分数低于B组(1.04±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5)。手术过程中和术后0.5h、24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作度较好或非常好的A组占88.9%,B组占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多并发球结膜下出血,B组多并发眼睑水肿。结论球筋膜下麻醉过程中与球后麻醉相比患者疼痛较轻,手术过程中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和满意的患者合作度,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下麻醉 球后麻醉 玻璃体视网手术
原文传递
筋膜下麻醉在后巩膜加固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越 段安丽 +3 位作者 荣世松 孙贞燕 李思珍 王宁利 《眼科》 CAS 201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评价筋膜下麻醉在病理性近视患者后巩膜加固术中的镇痛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北京同仁医院的病理性近视患者40例(40眼)。方法麻醉药物为2%利多卡因和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1:1... 目的评价筋膜下麻醉在病理性近视患者后巩膜加固术中的镇痛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北京同仁医院的病理性近视患者40例(40眼)。方法麻醉药物为2%利多卡因和0.375%盐酸罗哌卡因的1:1混合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筋膜下麻醉组(筋膜下注射麻醉药0.5~1.0 ml)和球后麻醉组(球后注射麻醉药3.0~4.0 ml)各20例,麻醉及后巩膜加固术由同一术者实施。记录所有患者术中不同疼痛程度和组织水肿程度发生的眼数,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不适症状,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法的效果。主要指标术中不同疼痛程度、组织水肿程度发生的眼数,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不适症状。结果筋膜下麻醉组和球后麻醉组术中患者疼痛程度分别为:轻度者17眼(85%)、16眼(80%),中度者3眼(15%)、4眼(20%),两组均无重度疼痛发生。两种麻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筋膜下麻醉组和球后麻醉组的组织水肿程度分别为:轻度者16眼(80%)、10眼(50%),中度者4眼(20%)、7眼(35%),重度者0眼、3眼(15%)。筋膜下麻醉组轻于球后麻醉组(P=0.033)。筋膜下麻醉组手术时间(34.70±2.70分钟)短于球后麻醉组(39.60±3.52分钟)(t=-4.946,P=0.000);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不适症状筋膜下麻醉组均少于球后麻醉组。结论筋膜下麻醉下可以顺利完成后巩膜加固术,操作简单、安全、术中并发症少,可作为后巩膜加固术的主要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下麻醉 球后神经阻滞麻醉 后巩加固术 病理性近视/外科学
原文传递
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囊下麻醉在基层防盲复明工程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春明 钟红 吴平波 《实用防盲技术》 2012年第3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下麻醉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防盲复明工程中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10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倍诺喜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下麻醉,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下麻醉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在基层防盲复明工程中的可行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10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倍诺喜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下麻醉,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麻醉效果满意率为97.14%,基本满意率为2.86%;术后视力>0.5者176眼(83.81%);术中术后未出现常规麻醉可能出现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采用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下麻醉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在基层防盲复明工程中应用安全、有效、实用,提高了复明手术质量,可在基层防盲复明工程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眼球筋膜下麻醉 白内障 基层防盲复明工程
下载PDF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青光眼术后颞侧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宏杰 陈庆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探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青光眼术后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29例32眼白内障患者采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行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观察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 目的:探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青光眼术后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29例32眼白内障患者采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行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观察术中麻醉效果、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完全无疼痛感29眼(90.6%),轻微疼痛感3眼(9.4%)。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有效保留了原有功能性滤过泡,术后随访3~12mo,眼压控制良好。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行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是安全、有效、经济的,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保持原有滤过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下麻醉 青光眼术后 颞侧巩切口 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
下载PDF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帆 曾思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70-271,共2页
目的观察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中的眼心反射(OCR)影响。方法选择80例局部麻醉手术的水平性斜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用0.75%罗哌卡因混合2%利多卡因分别作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和结膜下浸润麻醉,并记录扣取肌肉时... 目的观察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中的眼心反射(OCR)影响。方法选择80例局部麻醉手术的水平性斜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用0.75%罗哌卡因混合2%利多卡因分别作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和结膜下浸润麻醉,并记录扣取肌肉时OCR的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能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牵拉内直肌36条,发生OCR 16次,牵拉外直肌38条,发生OCR 10次;对照组牵拉内直肌38条,发生OCR 26次,牵拉外直肌38条,发生OCR 22次,两组间牵拉肌肉引起的OCR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35%,对照组63%,P<0.05),而两组间OCR等级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局麻斜视手术中具有较低OCR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斜视手术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手术 眼球下麻醉 膜下侵润麻醉
下载PDF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越峰 陈菊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55-856,共2页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眼球筋膜囊(Tenon囊)下麻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7例(102眼)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应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进行小梁切除术,并分析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皆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下顺利完...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眼球筋膜囊(Tenon囊)下麻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7例(102眼)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应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进行小梁切除术,并分析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皆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9眼(8.8%)感轻微疼痛,但不影响手术操作。7眼(6.9%)出现球结膜下出血,无其他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于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麻醉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眼球下麻醉
下载PDF
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在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瞿琬林 陈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5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在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合并PACG患者82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联合组(43例43眼)和对照组(39例39眼),均接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晶状...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在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合并PACG患者82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联合组(43例43眼)和对照组(39例39眼),均接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表面麻醉,联合组采取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术中制动效果、术眼配合度、患者麻醉满意度、术中麻醉并发症。结果术中10、20 min及术毕,联合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中眼球运动、眼睑挤压的制动效果均优于对照组;配合率及麻醉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能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并减少结膜出血、眶压升高等手术并发症,适用于白内障合并PACG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下麻醉 表面麻醉
下载PDF
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玉强 于世辉 +1 位作者 吴媛媛 冯英策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26期20-21,共2页
目的评价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06例(125眼)各型青光眼使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麻醉效果:Ⅰ级90眼,占72%;Ⅱ级30眼占24%;Ⅲ... 目的评价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06例(125眼)各型青光眼使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麻醉效果:Ⅰ级90眼,占72%;Ⅱ级30眼占24%;Ⅲ级5眼占4%。未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筋膜下麻醉 表面麻醉 复合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凌 钟晓东 华远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609-1610,共2页
目的:评价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各种常见眼科显微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46例246眼使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后,进行各种眼科手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麻醉效果:Ⅰ级221眼占89.84%,Ⅱ级20眼占8.13%... 目的:评价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各种常见眼科显微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46例246眼使用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后,进行各种眼科手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麻醉效果:Ⅰ级221眼占89.84%,Ⅱ级20眼占8.13%,Ⅲ级5眼占2.03%,无1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眼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行眼科显微手术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下麻醉 表面麻醉 眼科手术
下载PDF
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表面麻醉与筋膜囊下麻醉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凯 朱丽丽 +2 位作者 徐常山 管怀进 梅小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比较筋膜囊下麻醉与表面麻醉下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200名经小切口巩膜隧道囊外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配到筋膜囊下(Tenon)麻醉组和表面麻醉组,表面麻醉组(n=100)用0.5%丙美卡因点眼;Tenon下麻醉组(n=100)筋... 目的比较筋膜囊下麻醉与表面麻醉下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200名经小切口巩膜隧道囊外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配到筋膜囊下(Tenon)麻醉组和表面麻醉组,表面麻醉组(n=100)用0.5%丙美卡因点眼;Tenon下麻醉组(n=100)筋膜囊下注射2%利多卡因。患者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对手术不同阶段(术中、术后刚结束及术后30 min)的疼痛进行评分,并记录手术的并发症。结果 Tenon麻醉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刚结束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较表面麻醉组低,2组在控制眼球运动、眼睑挤压及总的合作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巩膜隧道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中,Tenon囊下麻醉比表面麻醉能够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下麻醉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