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6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栅式钢板桩与桩筏基础集成的基坑支护技术
1
作者 朱张峰 马福建 +3 位作者 陈俊杰 于登合 徐海朕 张宝谦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5期31-36,共6页
针对软土地质基坑工程,提出格栅式钢板桩与桩筏基础集成的基坑支护技术,通过设置纵向双排钢板桩与横向钢板桩或钢板组成格栅式钢板桩,以提高支护结构强度与刚度,并与桩筏基础协同工作,以解决结构下部软土层承载力较差的问题,并提高支护... 针对软土地质基坑工程,提出格栅式钢板桩与桩筏基础集成的基坑支护技术,通过设置纵向双排钢板桩与横向钢板桩或钢板组成格栅式钢板桩,以提高支护结构强度与刚度,并与桩筏基础协同工作,以解决结构下部软土层承载力较差的问题,并提高支护结构稳定性。以某管廊工程为依托,通过计算分析与技术对比,论证集成支护技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软土 钢板桩 筏基础 支护
下载PDF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沉降后浇带浇筑时机分析
2
作者 文开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0141-0144,共4页
现代高层建筑的平面设计中,为更好的满足工程特定功能需求,并展示出独特的外观形态,设计师们经常通过一种组合式,将主楼与裙楼布局紧密结合起来。这种设计手法,虽然在视觉感官,以及使用功能上带来诸多益处,但也带来了一个技术难题。由... 现代高层建筑的平面设计中,为更好的满足工程特定功能需求,并展示出独特的外观形态,设计师们经常通过一种组合式,将主楼与裙楼布局紧密结合起来。这种设计手法,虽然在视觉感官,以及使用功能上带来诸多益处,但也带来了一个技术难题。由于主楼与裙楼在高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加之上层结构在这两部分的荷载分配存在不均匀现象,使得整个建筑的地基基础面临极大的考验。因此,必须掌握科学后浇带浇筑时机。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沉降后浇带浇筑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筏基础沉降 后浇带 浇筑时机
下载PDF
BIM技术在可控刚度桩筏基础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陈鸣锋 《砖瓦》 2024年第12期145-147,共3页
传统桩筏基础存在刚度难调的问题,而新型可控刚度桩筏基础在筏板与桩顶间设置调节装置可协调桩土变形、调控受力,发挥地基承载效能且节能低碳、前景广阔。以漳州不夜城项目为例,利用BIM可视化技术能清晰呈现结构及部件位置,帮助施工团... 传统桩筏基础存在刚度难调的问题,而新型可控刚度桩筏基础在筏板与桩顶间设置调节装置可协调桩土变形、调控受力,发挥地基承载效能且节能低碳、前景广阔。以漳州不夜城项目为例,利用BIM可视化技术能清晰呈现结构及部件位置,帮助施工团队提前了解布局、发现问题并制定方案。在施工中可实时跟踪进度,尤其对装置安装调试,展示原理和流程,方便操作。同时,明确施工要点及问题,为其他项目在可控刚度桩筏基础刚度调节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刚度 筏基础 BIM技术
下载PDF
裙房框架对大底盘高层框架厚筏基础反力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邸道怀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5-87,共3页
通过简化方法,建立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计算模型,研究了裙房框架对大底盘框架厚筏板基础的变形、基底反力的分布的影响。计算表明,裙房不少于3层时,基础变形和基底反力的扩散范围为主楼外3跨;裙房为2层时,裙房顶层楼板的厚... 通过简化方法,建立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计算模型,研究了裙房框架对大底盘框架厚筏板基础的变形、基底反力的分布的影响。计算表明,裙房不少于3层时,基础变形和基底反力的扩散范围为主楼外3跨;裙房为2层时,裙房顶层楼板的厚度应大于30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盘框架厚筏基础 共同作用 反力 变形 高层框架 筏基础 力变形 大底盘 裙房 基底反力
下载PDF
不规则平面桩-筏基础优化的一种简化方法
5
作者 党星海 杜永峰 +3 位作者 狄生奎 李文娟 赵世伟 李华文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4-97,共4页
基于桩 筏基础荷载传递的局部化特性 ,提出了一种简化分析方法 ,即采用悬臂梁比拟筏板与柱周围各桩之间的联系 ,进行桩顶沉降计算 ,再用差分法计算筏板弯矩 .建立了同时考虑桩的弹性支承性质和桩间土参与共同工作的不规则桩 筏基础优... 基于桩 筏基础荷载传递的局部化特性 ,提出了一种简化分析方法 ,即采用悬臂梁比拟筏板与柱周围各桩之间的联系 ,进行桩顶沉降计算 ,再用差分法计算筏板弯矩 .建立了同时考虑桩的弹性支承性质和桩间土参与共同工作的不规则桩 筏基础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并采用变容差主动约束可行方向法对一实际工程进行优化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平面桩-筏基础 优化设计 筏基础 基础 相互作用 数学模型 高层建筑
下载PDF
极限荷载下桩筏基础共同作用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宰金珉 蒋刚 +2 位作者 王旭东 李雄威 何立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97-1603,共7页
利用自制模型槽,通过设计系列单桩带台与群桩的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了极限荷载下桩–筏板–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桩距桩筏基础极限荷载下表现出实体深基础性状;而大桩距桩筏基础,基桩先于板下土体达到承载力极... 利用自制模型槽,通过设计系列单桩带台与群桩的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了极限荷载下桩–筏板–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桩距桩筏基础极限荷载下表现出实体深基础性状;而大桩距桩筏基础,基桩先于板下土体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后续荷载基本由板下土体分担,验证了塑性支承桩理论。加载过程中,桩–土的荷载分担比不断变化,6d及以上桩距时,桩达到极限荷载后即趋于稳定。利用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桩筏基础设计,应考虑极限荷载与工作荷载下桩–土荷载分担比的不同性状差别。桩间距越大,桩对土体的侧向位移的"遮帘作用"逐渐弱化,板下土体的位移特征趋于天然地基的特征,桩端平面以下土体应力受板下土体分担荷载的影响越明显,6倍桩距可视为常规桩基与复合桩基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筏基础 模型试验 塑性支承桩 土压力 位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桩顶反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巢斯 赵锡宏 +4 位作者 张保良 姜文辉 孔娟 肖俊华 袁聚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8-1142,1148,共6页
根据上海高88层、筏板厚度为4 m的金茂大厦和高101层、筏板厚度为4.5 m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桩筏基础的实测沉降资料,论证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为弹性体。对以上两幢超高层建筑和正在建造中的高121层、筏板厚度为6 m的上海中心大厦的桩筏... 根据上海高88层、筏板厚度为4 m的金茂大厦和高101层、筏板厚度为4.5 m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桩筏基础的实测沉降资料,论证超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为弹性体。对以上两幢超高层建筑和正在建造中的高121层、筏板厚度为6 m的上海中心大厦的桩筏基础,采用偏心受压公式和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理论方法(混合法)进行详细对比计算,论证按弹性体计算桩顶反力的合理性,阐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3.1.8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期望能够改变过去按偏心受压公式计算桩顶反力的传统观念,提高设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筏基础 桩顶反力
下载PDF
考虑相互作用的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法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云敏 陈仁朋 凌道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6-691,共6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土 -桩 -筏相互作用的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法。将群桩中每根桩的桩顶沉降分成桩身压缩和桩端沉降分别计算 ,桩身压缩由单桩静载荷试验或其他方法估算 ,桩端沉降根据分层总和法计算。将桩简化成弹簧作用在筏板下 ,弹簧刚度根... 提出了一种考虑土 -桩 -筏相互作用的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法。将群桩中每根桩的桩顶沉降分成桩身压缩和桩端沉降分别计算 ,桩身压缩由单桩静载荷试验或其他方法估算 ,桩端沉降根据分层总和法计算。将桩简化成弹簧作用在筏板下 ,弹簧刚度根据桩顶平均荷载和相应的沉降获得。采用 16节点退化实体等参元对筏板进行有限元分析 ,获得筏板的沉降和内力等。本文方法桩的刚度计算相对简单 ,可以考虑成层地基、地基层厚不均匀等情况 ,沉降计算方法和土性参数确定基本上与“规范”法相同 ,板单元特别适合于平面形状不规则及变厚度的筏板分析。最后 ,将本文的计算结果和其他方法作了对比 ,并介绍了该方法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共同作用 筏基础 有限元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跨越地铁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勇华 谢新宇 +2 位作者 叶军 吴健 刘开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1-447,共7页
基于某跨越地铁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利用ABAQUS建立剪力墙与桩筏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跨越地铁隧道的桩筏基础受力和变形性状,并分析了上部结构刚度、逐层施工、地铁隧道跨度、跨越地铁隧道方式等因素对其影... 基于某跨越地铁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利用ABAQUS建立剪力墙与桩筏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跨越地铁隧道的桩筏基础受力和变形性状,并分析了上部结构刚度、逐层施工、地铁隧道跨度、跨越地铁隧道方式等因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上部为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考虑上部结构刚度作用可显著减小筏板的差异沉降和弯矩。当上部结构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对筏板差异沉降和弯矩的调节能力减弱,表现出上部结构刚度贡献的有限性。随着地铁隧道跨度的增加,筏板最大沉降、差异沉降和弯矩都增大。桩筏基础以筏板对角线与地铁隧道中心线重合的方式跨越地铁隧道对筏板的内力和变形影响最小。桩顶反力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筏基础 剪力墙结构 地铁隧道跨度 跨越方式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桩筏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时间效应 被引量:22
10
作者 程泽海 凌道盛 陈云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3-77,共5页
大量桩筏基础下存在较厚的饱和软弱下卧层 ,其变形和内力的研究不仅涉及到筏板、桩和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且还跟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 ,地基变形逐步发展 ,基础的刚度不断变化 ,两者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地基的... 大量桩筏基础下存在较厚的饱和软弱下卧层 ,其变形和内力的研究不仅涉及到筏板、桩和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且还跟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 ,地基变形逐步发展 ,基础的刚度不断变化 ,两者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地基的差异沉降还引起筏板及上部结构内力的变化。本文首次研究了存在软弱下卧层的桩筏体系的工作性状随时间变化规律 ,发现桩筏基础筏板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筏基础 时间效应 固结 有限元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监测与综合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春林 李坤 +1 位作者 杨志勇 胡胜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3-676,共4页
结合一个典型的桩筏基础工程实例,综合分析了在复杂的岩溶地质条件下基桩桩身应力、筏板主筋应力-应变、筏板变形、筏板下土压力及基础的沉降与倾斜等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详细论述并提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桩筏基础监测与综合分析的新方... 结合一个典型的桩筏基础工程实例,综合分析了在复杂的岩溶地质条件下基桩桩身应力、筏板主筋应力-应变、筏板变形、筏板下土压力及基础的沉降与倾斜等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详细论述并提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桩筏基础监测与综合分析的新方法。在综合分析监测数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程设计方法及施工方案,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对工程的安全度进行评价。监测信息对同类工程项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筏基础 基础监测 综合分析 复杂地质条件 高层建筑 桩身应力 板主筋应力
下载PDF
基于差异沉降最小的桩筏基础分布桩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建辉 邓安福 周锡礽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6-650,共5页
利用桩筏基础分析方法 ,对层状地基上不同布桩方式的桩筏基础进行计算 ,给出无量纲化的计算结果 ,并分析与探讨了布桩方式对桩筏基础的平均沉降、差异沉降、筏板的负荷承担比和筏板弯矩的影响特征 .
关键词 筏基础 平均沉降 差异沉降 板弯矩 布桩方式 基础工程
下载PDF
上海中心大厦桩筏基础的安全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袁聚云 孔娟 +1 位作者 赵锡宏 董志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19-3324,共6页
以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成功设计经验为依据,从设计角度分析和评价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桩筏基础的性状及安全性。类比分析大楼的重量、水浮力和桩土分担,并着重对桩承载力和桩顶反力、筏板厚度和弯矩、建筑物沉降等进... 以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成功设计经验为依据,从设计角度分析和评价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桩筏基础的性状及安全性。类比分析大楼的重量、水浮力和桩土分担,并着重对桩承载力和桩顶反力、筏板厚度和弯矩、建筑物沉降等进行计算和评价,综合分析认为上海中心大厦的桩筏基础具有较高的安全度。其分析思路、计算方法及所得结论可为今后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设计和性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筏基础 安全性
下载PDF
桩间距对桩筏基础结构性能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刚 江宝 +1 位作者 王旭东 周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04-1512,共9页
为研究桩间距对桩筏基础结构性能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不同桩间距的桩筏基础系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设置不同的桩间距可调配群桩基础中桩与筏板的分担作用,调整桩筏基础的受力性能。常规桩距桩筏基础以桩为承载主体,地基土的荷载分担次之... 为研究桩间距对桩筏基础结构性能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不同桩间距的桩筏基础系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设置不同的桩间距可调配群桩基础中桩与筏板的分担作用,调整桩筏基础的受力性能。常规桩距桩筏基础以桩为承载主体,地基土的荷载分担次之;当桩间距大于6倍桩径后,桩较早进入塑性支承状态,地基土分担荷载能力增强,桩与筏板荷载分担的主次作用发生转换,筏板逐渐转换为基础的承载主体。随着桩间距增大,筏板内力分布由整体弯曲过渡到以局部弯曲为主。桩筏基础桩顶荷载分布规律受桩间距的影响,随着桩间距增大,桩顶荷载由角桩最大逐渐转化为中间桩最大。建议桩筏基础设计方法应考虑桩间距设置对筏板与桩土体系相对刚度、筏板内力和桩顶荷载不均匀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筏基础 模型试验 桩间距 板弯矩 地基反力
下载PDF
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筏板内力的现场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齐良锋 张保印 简浩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9,共5页
筏板设计参数选择是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优化设计中的一个难题 ,为了解筏板的实际受力状况 ,对黄土地区某高层建筑———陕西省邮政电信网管中心大楼工程的桩筏基础进行了原位测试 ,分析了筏板从开始浇注混凝土至结构封顶应力变化的全过程 ... 筏板设计参数选择是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优化设计中的一个难题 ,为了解筏板的实际受力状况 ,对黄土地区某高层建筑———陕西省邮政电信网管中心大楼工程的桩筏基础进行了原位测试 ,分析了筏板从开始浇注混凝土至结构封顶应力变化的全过程 ,得到了筏板中轴线上的应力分布、沉降分布及桩顶反力和土反力的分布 ,为筏板优化设计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筏基础 板内力 原位测试 优化设计 温度应力
下载PDF
跨越地铁隧道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新宇 吴勇华 +2 位作者 姜玮东 吴健 刘开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182-3188,共7页
基于某跨越地铁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利用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对桩筏基础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经验方法的设计进行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增... 基于某跨越地铁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利用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对桩筏基础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经验方法的设计进行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增大了筏板的弯矩;隧道开挖会引起附近群桩向隧道方向挠曲变形,且前排桩的变形大于后排桩的变形,同一排桩中边桩变形大于中桩变形;隧道开挖对桩的桩身轴力、弯矩及水平变形的影响主要发生于桩顶至3倍隧道埋深的桩身范围内;随着盾构掘进正面推力和径向压力的增大,桩身挠曲变形逐渐减小并最终使桩身发生远离隧道方向的挠曲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开挖 筏基础 三维数值模拟 盾构施工力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分层地基中隧道开挖对邻近刚性桩筏基础竖向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木林隆 黄茂松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2-1090,共9页
基于两阶段分析方法:第一阶段采用Loganathan方法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自由场位移,第二阶段采用层状地基中弹性理论法,计算桩和土,桩和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虑刚性筏板对桩基的约束作用,提出了一套能够分析层状地基中隧道开挖对刚性... 基于两阶段分析方法:第一阶段采用Loganathan方法计算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自由场位移,第二阶段采用层状地基中弹性理论法,计算桩和土,桩和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虑刚性筏板对桩基的约束作用,提出了一套能够分析层状地基中隧道开挖对刚性筏板群桩基础竖向影响的解析方法。将计算结果与离心试验结果及现有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其正确性。并首次对层状地基中桩筏基础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桩基变形对遮拦效应的削减作用,结果表明此方法意义明确,层状地基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适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桩 隧道开挖 筏基础 弹性理论法 层状地基
下载PDF
用于调整差异沉降的预留净空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刚 刘双菊 +1 位作者 裴颖洁 刁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6-641,共6页
预留净空桩筏基础是一种新的利用桩土相互作用的形式,可用于调整建筑物筏板–桩–土相互作用和减少差异沉降。进行了砂土中常规桩筏基础和桩顶预留净空桩筏基础的模型试验研究。分析表明: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在试验条件下,相对于常规桩筏... 预留净空桩筏基础是一种新的利用桩土相互作用的形式,可用于调整建筑物筏板–桩–土相互作用和减少差异沉降。进行了砂土中常规桩筏基础和桩顶预留净空桩筏基础的模型试验研究。分析表明: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在试验条件下,相对于常规桩筏基础来说,预留净空桩筏基础的实质作用在于可使桩间土压缩提前发生,显著提高桩间土分担荷载的比例,在可压密土中可强化桩土相互作用,桩端刺入量显著下降,使得桩土更趋于整体沉降。预留净空桩筏基础可有效利用土的承载力,减小桩顶应力过分集中,且对桩端阻力有显著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留净空 筏基础 相互作用 差异沉降
下载PDF
位移调节器用于端承型桩筏基础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峰 郭亮 +2 位作者 刘壮志 王旭东 王继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3-378,共6页
位移调节器是用于调节物体支承接触点之间位移的特殊装置,可用来保证端承型桩筏基础桩–土的变形协调和共同作用。为研究端承型桩筏基础中位移调节器的设置对桩–土–筏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位移调节器设置前后端承型桩筏基础的室内模... 位移调节器是用于调节物体支承接触点之间位移的特殊装置,可用来保证端承型桩筏基础桩–土的变形协调和共同作用。为研究端承型桩筏基础中位移调节器的设置对桩–土–筏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位移调节器设置前后端承型桩筏基础的室内模型对比试验。试验测量了桩身轴力、筏板沉降及桩间土反力,分析了不同荷载级别下端承型桩筏基础的荷载传递规律、整体沉降与差异沉降分布特征以及桩土荷载分担比等内容,结果表明:与常规端承型桩筏基础相比,位移调节器的设置改变了桩筏基础的荷载传递规律,顺利实现了桩土的共同作用,同时适当支承刚度的调节器可优先且充分地发挥筏底土体承载能力,优化桩土荷载分担比。结论可为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调节器 端承型桩筏基础 桩土共同作用 荷载传递规律
下载PDF
桩筏基础相互作用非线性简化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江杰 黄茂松 +1 位作者 梁发云 顾倩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提出一种桩筏基础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对筏板和土体的接触面进行单元离散,在单桩弹塑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桩–桩、桩–土、土–土的相互作用关系。推导了桩土体系的刚度矩阵,得到刚性筏板群桩基础的竖向荷载沉降关系,桩的轴力沿... 提出一种桩筏基础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对筏板和土体的接触面进行单元离散,在单桩弹塑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桩–桩、桩–土、土–土的相互作用关系。推导了桩土体系的刚度矩阵,得到刚性筏板群桩基础的竖向荷载沉降关系,桩的轴力沿深度的分布和桩、筏板各自分担的荷载。无需对桩和土体沿深度方向进行单元离散,简化了计算过程。由于考虑了土体的非均匀性和桩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性,计算模型更好地反映了土体的实际性状。与有限元、边界元计算值以及实际工程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并可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筏基础 刚度矩阵 非线性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