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筱园诗话》“筱园先生自订抄本”的发现及其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欢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0-25,共6页
文章介绍了"筱园先生自订抄本"基本情况,分析了"筱园先生自订抄本"的增修内容及修改原因,认为"筱园先生自订抄本"不仅具有文献学、版本学、校勘学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思想价值,对全面理解和深... 文章介绍了"筱园先生自订抄本"基本情况,分析了"筱园先生自订抄本"的增修内容及修改原因,认为"筱园先生自订抄本"不仅具有文献学、版本学、校勘学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思想价值,对全面理解和深入把握朱庭珍诗歌理论和诗学思想有极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筱园诗话》 筱园先生自订抄本 发现 价值
下载PDF
朱庭珍《筱园诗话》之“诗法”说 被引量:4
2
作者 何世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诗法"理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核心命题之一。《筱园诗话》诗法理论大致可分为诗法"辩证观"、诗法"主体论"、诗法"自然论"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以对《筱园诗话》之"诗... "诗法"理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核心命题之一。《筱园诗话》诗法理论大致可分为诗法"辩证观"、诗法"主体论"、诗法"自然论"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以对《筱园诗话》之"诗法"理论有较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诗法
下载PDF
清代滇人学者朱庭珍的《筱园诗话》及诗法主张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诗法是中国古典诗学主要探讨的一个核心命题,但历代诗话对诗法加以系统探讨和关注的论著并不多见,且谈法都显得比较琐碎、零散。古典诗学中对诗法主要持"死法"与"活法"之说,"死法"不可取,"活法"... 诗法是中国古典诗学主要探讨的一个核心命题,但历代诗话对诗法加以系统探讨和关注的论著并不多见,且谈法都显得比较琐碎、零散。古典诗学中对诗法主要持"死法"与"活法"之说,"死法"不可取,"活法"之说又大多语焉不详。《筱园诗话》对诗法持"有定法"与"无定法"有机结合的辩证观,对诗歌创作之技巧与法则作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是中国古典诗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诗歌创作之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 “死法” “活法” 筱园诗话》 辩证观
下载PDF
《筱园诗话》对清代诗坛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瑞豪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3期103-109,共7页
《筱园诗话》被学术界忽略的一部分,恰恰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即其对清代诗坛流变、诗歌流派的论述、评价。朱庭珍站在传统诗学的立场上,也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在时间与空间的经纬交错中描述了清诗坛的流变,对于主导清诗坛的诗歌流派做... 《筱园诗话》被学术界忽略的一部分,恰恰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即其对清代诗坛流变、诗歌流派的论述、评价。朱庭珍站在传统诗学的立场上,也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在时间与空间的经纬交错中描述了清诗坛的流变,对于主导清诗坛的诗歌流派做出了判断、剖析。在儒家诗教的延续中,《筱园诗话》试图超越两极对立,达到中庸的境界,具有鲜明的复古意识,对唐宋之争表明了态度。正因其保守,才得以保留了晚清人对传统诗学探索与总结的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筱园诗话》 诗坛流变 诗歌流派 诗教
下载PDF
从《筱园诗话》与《诗法萃编》看云南近代主流诗学观念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萌 李金泽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1-75,共5页
朱庭珍与许印芳是云南近代诗坛执牛耳者,两人的诗学论著《筱园诗话》与《诗法萃编》中透露出基本相同的诗学理念,代表了云南近代主流诗学观念:倡导温柔敦厚,婉讽美刺的传统诗教;论诗尚实求变;重视诗人学与识的培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 朱庭珍与许印芳是云南近代诗坛执牛耳者,两人的诗学论著《筱园诗话》与《诗法萃编》中透露出基本相同的诗学理念,代表了云南近代主流诗学观念:倡导温柔敦厚,婉讽美刺的传统诗教;论诗尚实求变;重视诗人学与识的培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诗歌史,提倡转益多师,灵活用运诗法。这些基本主张的形成与云南僻处天南,与中原诗坛交流不够通畅有很大关系,也与晚清云南动荡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近代 诗学 筱园诗话 诗法萃编
下载PDF
从文人园林到城市风景:18世纪扬州筱园的改造及内在逻辑
6
作者 都铭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0-64,共5页
18世纪扬州北郊的私家园林群落,在短短几十年内转型成为面向城市大众的公共名胜,并互相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风景场所。位于保障河转折处的筱园,是这一转型风潮的发端与先行者,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个案。筱园今已不存,以历史图像记录结... 18世纪扬州北郊的私家园林群落,在短短几十年内转型成为面向城市大众的公共名胜,并互相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风景场所。位于保障河转折处的筱园,是这一转型风潮的发端与先行者,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个案。筱园今已不存,以历史图像记录结合文字史料,还原了18世纪筱园的建设步骤,以及2次改建带来的空间格局变化。通过分析其"园林—河流"的内在逻辑,最终认为,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不同的园林使用者带来的风景游览行为的转变,影响了筱园的建设重心及园林空间格局,从而使其从私家园林转化为带有公共性的风景名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扬州 改造 筱园 18世纪
下载PDF
自然无处不有真我在——谈《筱园诗话》的诗法辩证观
7
作者 李正爱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0-52,共3页
朱庭珍《筱园诗话》从辩证法的角度批评了中国古代诗法理论的“有定法”与“无定法”的对立观点。提出了“盖本无定以驭有定,又化有定以归无定也”的诗法“辩证观”。形成自己诗法理论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筱园诗话》 诗法辩证观 朱庭珍 中国 清朝
下载PDF
《筱园诗话》和近代诗话的过渡性
8
作者 秦秋咀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43-46,共4页
过渡性是近代诗话的鲜明特色之一,即使是基本诗学观趋于保守的诗话作品也会受到近代社会文化的浸染,因而表现出某些新异之处。文章以《筱园诗话》为例,通过分析其理论要点以揭示近代诗话的过渡性及其形成背景。
关键词 筱园诗话》 近代诗话 过渡性
下载PDF
朱庭珍《筱园诗话》的修辞特色谈
9
作者 刘毛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1-62,共2页
云南著名诗人、诗论家朱庭珍所著《筱园诗话》是一部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著。它涉及诗歌、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领域里许多重要问题,其中论及修辞,并颇有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修辞 特色
下载PDF
论《筱园诗话》的诗学主张
10
作者 张雅婷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清代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的时代,诗学理论更是得到了系统的提升和总结。晚清学者朱庭珍的《筱园诗话》因为其生前地位低,又长期居住在偏远的云南,所以不为学界所重视。本文以这部诗话为研究对象,力争探究并梳理其诗学主张,深入发掘其... 清代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的时代,诗学理论更是得到了系统的提升和总结。晚清学者朱庭珍的《筱园诗话》因为其生前地位低,又长期居住在偏远的云南,所以不为学界所重视。本文以这部诗话为研究对象,力争探究并梳理其诗学主张,深入发掘其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诗学主张
下载PDF
评朱庭珍的《筱园诗话》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志强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36-43,共8页
朱庭珍,字筱园,云南石屏人.近代诗人、诗论家.已刊出的诗作有《穆清堂集》及续集,诗论有《筱园诗话》.他本人在《穆清堂诗钞自序》中说:“自束发受书,即解声韵,视诗如性命,为之垂四十年”(《石屏县志》第二十一卷).足见他对诗的执着追求... 朱庭珍,字筱园,云南石屏人.近代诗人、诗论家.已刊出的诗作有《穆清堂集》及续集,诗论有《筱园诗话》.他本人在《穆清堂诗钞自序》中说:“自束发受书,即解声韵,视诗如性命,为之垂四十年”(《石屏县志》第二十一卷).足见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他的同时代人陈灿评他的诗:“思愈清妙,笔愈奇峭,才气愈跌宕纵横,而初无惨淡经营之迹,盖锻炼之极归于自然,……筱国自(?)角以诗名当代名公,钜手一见为之心折,而遇弥穷诗乃弥工.”(《石屏县志》第二十一卷)《石屏县志》对他的评价是:诗才敏捷,博洽今古,名动一时.可以看出,他的诗作确有相当的影响.但是,他的卓著的才能,并不是表现于他的诗歌创作,而是表现于他的诗歌理论的建树.当他还不满二十四岁的时候,便完成了具有独到见解的论诗专著《筱园诗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石屏县志 诗歌创作 穆清 诗歌理论 论诗 清妙 山水诗 艺术构思
下载PDF
朱庭珍《筱园诗话》“尊唐祧宋”的诗学观
12
作者 张菊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2-34,共3页
朱庭珍的《筱园诗话》是清末文人试图对传统诗学做出总结的代表著述,并作为压卷之作收入郭绍虞先生主编的《清诗话续编》。"尊唐祧宋"是《筱园诗话》的论诗宗旨,这一宗旨体现了清代诗学的主流思想,因为唐宋诗之争是贯穿整个... 朱庭珍的《筱园诗话》是清末文人试图对传统诗学做出总结的代表著述,并作为压卷之作收入郭绍虞先生主编的《清诗话续编》。"尊唐祧宋"是《筱园诗话》的论诗宗旨,这一宗旨体现了清代诗学的主流思想,因为唐宋诗之争是贯穿整个清代诗学的热点话题。"尊唐祧宋"观不但是打开朱庭珍诗论系统的一把钥匙,对于研究清代的唐宋诗之争来说,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筱园诗话》 “尊唐祧宋” 价值意义
下载PDF
《筱园诗话》象喻式表达的新变及意义
13
作者 宋长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90,共12页
象喻式表达虽然是传统文艺理论、批评话语的鲜明特征,但在大多数诗话中只是偶尔涉及,显得零散。朱庭珍《筱园诗话》对这种言说方式的运用不仅呈现出系统性的特点,而且大多具有深切著明的效果,强化了朱氏诗学话语的趣味性和批评效力,极... 象喻式表达虽然是传统文艺理论、批评话语的鲜明特征,但在大多数诗话中只是偶尔涉及,显得零散。朱庭珍《筱园诗话》对这种言说方式的运用不仅呈现出系统性的特点,而且大多具有深切著明的效果,强化了朱氏诗学话语的趣味性和批评效力,极具示范意义。此外,它还对一些旧有譬喻进行了精辟的阐发,提供了新颖的诗歌观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象喻性言说的发展。上述现象的形成不仅与指示初学有关,更取决于历史情境的影响。考察诗话中的意象类型及其阐释功能,进而从知识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发掘象喻式话语的生成过程和认知逻辑,对于实现“在中国发现批评史”的学术理念是有所助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象喻式表达 新变 诗学意义
下载PDF
《筱园诗话》述评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文昭 《古籍研究》 1997年第2期44-49,共6页
朱庭珍(1841—1903),字小园,一作筱园,云南石屏人。他'幼聪颖,随父宦鲁直。九岁能诗,稍长随父还滇,博极群书'。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应礼部试不第,终身不仕。曾与石屏陈庚明、昆明张星柳、剑川赵藩、保山吴式钦等名士十余人,... 朱庭珍(1841—1903),字小园,一作筱园,云南石屏人。他'幼聪颖,随父宦鲁直。九岁能诗,稍长随父还滇,博极群书'。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应礼部试不第,终身不仕。曾与石屏陈庚明、昆明张星柳、剑川赵藩、保山吴式钦等名士十余人,结莲湖吟社于昆明,被诸人推为社长。又曾参与续修《云南志》,主持书院事务。著有《穆清堂诗钞》、《续钞》,其诗典雅精悍。又著有《穆清堂诗话》,又名《筱园诗话》。当时云南'士子读书少,诗文多流于空滑一派,庭珍力倡以典雅生造,文风为之一变。'其《诗话》主要是为针砭'空滑'之类时弊而作。《新纂云南通志·文苑传》有传。据朱氏自序,《筱园诗话》初稿写于同治甲子三年(1864)冬,于戊辰七年(1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筱园诗话 云南通志 朱庭珍 穆清 光绪十四年 文苑传 吟社 礼部试 诗家 取法乎上
原文传递
朱庭珍《筱园诗话》唐宋兼融诗论
15
作者 郭前孔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396-406,共11页
朱庭珍《筱园诗话》堪称晚清诗话之翘楚,被誉为“近代诗话的优秀作品之一”。其所论虽无大创见,但能融合古今之长,集前人诗论之大成。特别是在唐宋诗观方面,体现出了折中唐宋的通达态度,赢得了时流的广泛青睐。其兼容唐宋诗论表现在:以... 朱庭珍《筱园诗话》堪称晚清诗话之翘楚,被誉为“近代诗话的优秀作品之一”。其所论虽无大创见,但能融合古今之长,集前人诗论之大成。特别是在唐宋诗观方面,体现出了折中唐宋的通达态度,赢得了时流的广泛青睐。其兼容唐宋诗论表现在:以源流论诗,唐宋皆“流”;肯定宋诗变化,反对祧宋祢唐;其品评历朝诗人也不限隔唐宋,而是实事求是。在诗歌审美范式方面,他主张诗歌中性情和学问二元要素的有机结合,天分学力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筱园诗话》 唐宋兼融 诗论
原文传递
论《筱园诗话》中的“积理养气”
16
作者 陈可 《唐山文学》 2016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朱庭珍是晚清著名的诗论家及诗人,这部《筱园诗话》虽成书于他的青年时期,却不失为一部集大成的优秀诗话。《筱园诗话》以督促滇省学子向学为初衷,论述了作诗者如何成为一位真正的诗人,其核心就是“积理养气”。其“积理”是指在生活中... 朱庭珍是晚清著名的诗论家及诗人,这部《筱园诗话》虽成书于他的青年时期,却不失为一部集大成的优秀诗话。《筱园诗话》以督促滇省学子向学为初衷,论述了作诗者如何成为一位真正的诗人,其核心就是“积理养气”。其“积理”是指在生活中观察积累,获得自然之真理。“养气”则指在“积理”达到一定程度后,胸中自然而然形成气韵。这种气韵流动不息,使创作出的诗歌尽去陈言,生机勃勃。朱庭珍(1841─1903),原名庭凯,字舜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筱园诗话》 朱庭珍
原文传递
朱庭珍“杜诗学”综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世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56-61,共6页
晚清云南诗论家朱庭珍"取法于杜",基于自身对杜诗的体验和学杜经验,在"杜诗"阐释论、"学杜"方法论、"杜诗学"批评论三个方面进行了颇有创见的阐释和评论。细读朱庭珍的评杜文本,把握朱庭珍&qu... 晚清云南诗论家朱庭珍"取法于杜",基于自身对杜诗的体验和学杜经验,在"杜诗"阐释论、"学杜"方法论、"杜诗学"批评论三个方面进行了颇有创见的阐释和评论。细读朱庭珍的评杜文本,把握朱庭珍"杜诗学"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深入体会杜甫诗歌的艺术真谛,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朱庭珍独具美学蕴涵的诗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杜诗学
下载PDF
乾坤著意穷吾党——雍、乾之际广陵文学集群述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晓春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8期6-17,共12页
按时序勾勒康熙五十年(1711)至乾隆二十年(1755)近50年中政局的风云变幻与庙堂群体的仗马寒蝉样态形成之间的内在关联,缕述政局与文学之互动,进而凸现清代文化专制统治渐趋深入之历史行程。并以此为背景,追索朝野士人如何于康、雍、乾... 按时序勾勒康熙五十年(1711)至乾隆二十年(1755)近50年中政局的风云变幻与庙堂群体的仗马寒蝉样态形成之间的内在关联,缕述政局与文学之互动,进而凸现清代文化专制统治渐趋深入之历史行程。并以此为背景,追索朝野士人如何于康、雍、乾三朝交替之际波诡云谲的“盛世”,汇聚而成风波时世相濡以沫的广陵文学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陵文学集群 马氏小玲珑山馆 行庵 让圃 筱园 邗江雅集
下载PDF
论朱庭珍对严羽诗学的接受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世剑 《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1期67-71,97,共6页
清末诗论家朱庭珍对严羽诗学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诗学方法论层面,朱庭珍"学悟一贯"、"密参细求"的诗学方法,主要接受自严羽的由"学"、"参"而"悟入"的为诗方法;诗学认识论层面,受严羽&q... 清末诗论家朱庭珍对严羽诗学的接受主要表现在:诗学方法论层面,朱庭珍"学悟一贯"、"密参细求"的诗学方法,主要接受自严羽的由"学"、"参"而"悟入"的为诗方法;诗学认识论层面,受严羽"学诗者以识为主"、"自家实证实悟"、"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等强调主体诗学审美判断力思想影响,朱庭珍提出"以我运法"观点,认为"诗中有我,乃可谓之真诗",强调要"别铸真我";诗学审美创造论层面,他的"诗以超妙为贵"、"妙合自然"、"化境神工"说是对严羽"诗而入神"、"诗有别趣"、尚"意兴"、追求"自然本色"等美学旨趣的发扬和更深层次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严羽诗学 接受
下载PDF
论朱庭珍对严羽诗学的接受
20
作者 何世剑 《理论月刊》 2008年第1期119-121,97,共3页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方法着重探讨了清末诗论家朱庭珍对严羽诗学的接受,认为其接受主要表现在:诗学方法论层面,朱庭珍"学悟一贯""密参细求"的诗学方法,主要接受自严羽的由"学""参"而"悟入&qu...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方法着重探讨了清末诗论家朱庭珍对严羽诗学的接受,认为其接受主要表现在:诗学方法论层面,朱庭珍"学悟一贯""密参细求"的诗学方法,主要接受自严羽的由"学""参"而"悟入"的为诗方法;诗学认识论层面,受严羽"学诗者以识为主""自家实证实悟"、"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等强调主体诗学审美判断力思想影响,朱庭珍提出"以我运法"观点,认为"诗中有我,乃可谓之真诗",强调要"别铸真我";诗学审美创造论层面,他的"诗以超妙为贵"、"妙合自然"、"化境神工"说是对严羽"诗而入神"、"诗有别趣"、尚"意兴"、追求"自然本色"等美学旨趣的发扬和更深层次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严羽诗学 接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