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合奇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类动物群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兴 朱飞 +4 位作者 张雄华 刘晓煌 赵志刚 寇晓虎 杨宝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41,共9页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阿合奇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大量的■类化石,共计18属61种,另有较多未定种,自下而上建立了4个■带,依次为Pseudostaffella带、Profusulinella带、Fusulinella-Fusulina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各■...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阿合奇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大量的■类化石,共计18属61种,另有较多未定种,自下而上建立了4个■带,依次为Pseudostaffella带、Profusulinella带、Fusulinella-Fusulina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各■带与华南、帕米尔达尔瓦兹等地能很好的对比,且■类动物群面貌与华南地区相似。根据■类化石确定别根他乌组为晚石炭世早中期罗苏期—达拉期,康克林组为晚石炭世晚期小独山期—早二叠世紫松期,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的界线置于71层底部。石炭纪末期区域上海退和古地形的影响导致■带Triticites带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筵类 带缺失 古生物地理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阿合奇
下载PDF
华南早中二叠世类分异度变化过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湘宁 史宇坤 +1 位作者 朱李鸣 殷小龙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7-524,共8页
根据复合标准剖面的数据 ,对华南早—中二叠世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早、中二叠世动物群属种首现及末现速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类动物群属级分异度经历了两次快速上升 ,一次明显下降 ,在早、中二叠世... 根据复合标准剖面的数据 ,对华南早—中二叠世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早、中二叠世动物群属种首现及末现速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类动物群属级分异度经历了两次快速上升 ,一次明显下降 ,在早、中二叠世出现两个相对独立的高峰 ,但总体上表现出持续上升趋势 ,并在中二叠世中期达到最大。早二叠世期间属级分异度的短暂下降主要与类动物本身的演化趋势有关 ,是动物群属级分类单元更替的结果。物种分异度在二叠纪初急剧增长 ,至早二叠世Sakmarian期已达到整个早—中二叠世的顶峰。早二叠世的动物群更替事件对物种分异度具有显著影响 ,并导致物种分异度随后总体呈下降趋势 ,中二叠世开始物种数虽有所上升 ,但始终未能恢复到早二叠世鼎盛时期的水平。早二叠世是类动物稳定发展时期 ,动物群中属种首现的总数及速率明显大于中二叠世 ,属种更替也更为频繁。中二叠世中期开始 ,类动物群属种分异度同时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 ,但是 ,早、中二叠世华南类动物群中属种末现速率却并无明显差异 ,表明造成晚期古生代稳定生态系统崩溃的环境变化对类动物的成种速率有较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异度 二叠纪 华南 筵类 无脊椎动物
下载PDF
福建上杭晚石炭世类Profusulinella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建成 洪祖寅 陈国庆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对福建上杭晚石炭世类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系统研究 ,共鉴定类化石 4属 1 7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 ,自上而下建立一个带、两个亚带 :Profusulinella带 ,2 ) .Profusulinellawangy櫣i Eofusulinatriangula... 对福建上杭晚石炭世类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系统研究 ,共鉴定类化石 4属 1 7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 ,自上而下建立一个带、两个亚带 :Profusulinella带 ,2 ) .Profusulinellawangy櫣i Eofusulinatriangula亚带 ,1 ) .Profusulinellastaffellaeformis亚带。通过与华南、华北、西北沉积区和欧美同期地层的对比 ,认为本区含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地层应归于上石炭统达拉阶下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筵类 Profusulinella动物群 石炭系达拉阶 地层 生物标志
下载PDF
福建宁化上石炭统达拉阶的类 被引量:2
4
作者 洪祖寅 李建成 李文实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通过对福建宁化县泉下镇石灰窑下村上石炭统达拉阶类的系统研究,共描述类10属35种,包括3个未定种。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两个带、三个亚带:II.Fusulina Fusu linella带,3)Fusulinaquasicylindric... 通过对福建宁化县泉下镇石灰窑下村上石炭统达拉阶类的系统研究,共描述类10属35种,包括3个未定种。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两个带、三个亚带:II.Fusulina Fusu linella带,3)Fusulinaquasicylindrica亚带,2)Beedeinamayiensis亚带和1)Fusulinellahelenae Pseudostaffella paradoxa亚带,I.Pseudoendothyraninghuaensis带。为该区以及我国石炭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重要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筵类 上石炭统 达拉阶 宁化 福建
下载PDF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发现 被引量:11
5
作者 程立人 陈寿铭 +1 位作者 张以春 吴水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0-243,共4页
西藏羌北地区从未发现过有可靠化石依据的石炭纪地层。在西藏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原侏罗系分布区内,发现了一套厚度大于298·05m的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地层。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Eostaffella、Pseudoendothyra、Mi... 西藏羌北地区从未发现过有可靠化石依据的石炭纪地层。在西藏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原侏罗系分布区内,发现了一套厚度大于298·05m的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地层。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Eostaffella、Pseudoendothyra、Milleralla、Ozawainella、Pseudostaffella、Profusulinella、Fusulina、Fusulinella、Triticites、Protricites等,属于典型的石炭纪分子。虽未见顶、底,但它是羌北地层分区的唯一一处有可靠化石依据的石炭纪地层,故建立瓦垄山组(C1-2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地层 西藏羌北地区 筵类
下载PDF
青海南部杂多—治多一带发现早石炭世Eostaffella动物群 被引量:4
6
作者 牛志军 段其发 +3 位作者 王建雄 白云山 涂兵 卜建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3-167,共5页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于杂多群中首次发现类化石2属13种(含未定种、比较种)。生物群以个体较小的Eostaffella属为主,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德坞期,与华南、藏东、塔里木盆地、西秦岭、俄罗斯等地同期...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于杂多群中首次发现类化石2属13种(含未定种、比较种)。生物群以个体较小的Eostaffella属为主,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大塘期—德坞期,与华南、藏东、塔里木盆地、西秦岭、俄罗斯等地同期生物群可很好地对比,属于低纬度暖水型特提斯生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石炭世 杂多群 筵类 青海南部 杂多-治多地区
下载PDF
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晚二叠世古生物新资料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兵 段丽兰 陈海霞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2-398,共7页
首次在北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测制了多条晚二叠世地层剖面,并采获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将区内二叠系划分为那益雄组和拉卜查日组两个正式组级地层单位。描述了新发现的一个类新种和四个海绵类新种,建立了两个类生物带,即Codono... 首次在北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测制了多条晚二叠世地层剖面,并采获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将区内二叠系划分为那益雄组和拉卜查日组两个正式组级地层单位。描述了新发现的一个类新种和四个海绵类新种,建立了两个类生物带,即Codonofusiella-Gallowayinellalaxa组合带及Palaeofusulinasinensis延限带,一个非有孔虫组合带,即Colaniellanana-Robuloidesacutus组合带。其地质年代为晚二叠世长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 筵类 海绵 新种 生物地层 晚二叠世 长兴阶乌兰乌拉湖 羌塘盆地
下载PDF
江西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和上统长兴组的区别
8
作者 龙金发 《江西地质科技》 1991年第1期9-14,共6页
关键词 筵类 化石 二叠纪 石灰岩
下载PDF
青海玛多县长石头山中二叠世■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非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志刚 杨兵 +3 位作者 黄兴 张雄华 熊富浩 蒋红安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2-296,共5页
青海玛多县长石头山广泛出露一套岛礁灰岩,此前由于在本区未发现大量的■类化石,前人认为其归属于阿尼玛卿小区,这次在岛礁灰岩中发现了11属19种■类化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带,自下而上为Parafusulina带和Neoschwagerina margarita... 青海玛多县长石头山广泛出露一套岛礁灰岩,此前由于在本区未发现大量的■类化石,前人认为其归属于阿尼玛卿小区,这次在岛礁灰岩中发现了11属19种■类化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带,自下而上为Parafusulina带和Neoschwagerina margaritae带。由此确定树维门科组岛礁灰岩时代为中二叠世茅口亚世孤峰期。此外,该区■类化石生物群面貌与华南地区■类化石生物群面貌极为相似,因此在中二叠世时该区属于特提斯区。根据■类化石的分布特点及其面貌特征,将长石头山岛礁划归于巴颜喀拉小区(古生物地理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古生物地理分区 筵类化石 树维门科组 中二叠世 巴颜喀拉小区 青海
原文传递
湖南慈利康家坪剖面二叠纪末类有孔虫的灭绝过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利蓉 宋海军 +2 位作者 童金南 楚道亮 田力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3-366,共14页
湖南慈利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非常发育,是探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态系转变的良好区域。本研究通过对该地区康家坪剖面长兴组上部与大冶组下部地层进行系统采样、切片研究,在长兴组上部地层中发现278个类有孔虫,共鉴定出4... 湖南慈利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非常发育,是探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态系转变的良好区域。本研究通过对该地区康家坪剖面长兴组上部与大冶组下部地层进行系统采样、切片研究,在长兴组上部地层中发现278个类有孔虫,共鉴定出4属11种(含2个未定种)。这些类有孔虫在地层中的分布表明类有孔虫在二叠纪末经历了一次突变式的灭绝过程,其灭绝层位位于长兴组顶部的生物碎屑灰岩与大冶组底部的微生物岩之交界线处。该研究不仅丰富了康家坪剖面在这一关键时期的生物群面貌,而且也为二叠纪末的生物灭绝事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筵类有孔虫 长兴组 大灭绝 康家坪剖面 慈利 湖南
原文传递
青海南部早二叠世火山-沉积背景的岩石地层序列 被引量:4
11
作者 牛志军 段其发 +2 位作者 王建雄 何龙清 白云山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共11页
研究区位于青海南部长江源区,大地构造上属东特提斯构造域,为金沙江结合带与澜沧江结合带间昌都地块的一部分.青海南部二叠系沉积类型复杂,多呈断块(片)状出露,尤其是受火山事件影响的下二叠统.关于下二叠统(乌拉尔统)的对比及地层划分... 研究区位于青海南部长江源区,大地构造上属东特提斯构造域,为金沙江结合带与澜沧江结合带间昌都地块的一部分.青海南部二叠系沉积类型复杂,多呈断块(片)状出露,尤其是受火山事件影响的下二叠统.关于下二叠统(乌拉尔统)的对比及地层划分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认识的不同点主要集中于火山岩的层序归属、地质时代、区域对比等.以实测剖面为基础,系统调查岩石地层的岩性组合、沉积环境等,通过着重于各地层单位(尤其是火山岩系)的生物群研究,重新厘定火山-沉积背景下的岩石地层序列.■类动物群的研究表明诺日巴尕日保组和九十道班组在青海南部地区具穿时性.地层序列的建立表明青海南部早二叠世早期为较稳定的浅灰色中厚层状碳酸盐岩.罗甸期强烈的火山喷发,形成了特殊火山-沉积地貌,对沉积古地理格局形成明显的制约,沉积相变快,可划分为4种沉积类型,形成同期异相的诺日巴尕日保组和尕笛考组.自祥播期之后,主要为一套厚层状生物屑灰岩(九十道班组),在青海南部分布较广,代表火山活动暂时停止后的台地相沉积,罗甸期复杂的古地理格局,至此则构成相对统一的较稳定的浅水碳酸盐岩台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筵类 岩石地层 地层学 青海
原文传递
广东连州长兴期含煤地层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兆奇 陈楚震 +1 位作者 芮琳 刘陆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5,共11页
九陂组(亚田煤组)是粤北和湘南晚二叠世重要的含煤地层,其下伏"梅田灰岩"的涵义和化石Galloway-inella meitienensis的层位问题曾长期未得澄清。通过对梅田组剖面的详细工作,建立了下部的Gallowayinella组合和上部的Nanlingel... 九陂组(亚田煤组)是粤北和湘南晚二叠世重要的含煤地层,其下伏"梅田灰岩"的涵义和化石Galloway-inella meitienensis的层位问题曾长期未得澄清。通过对梅田组剖面的详细工作,建立了下部的Gallowayinella组合和上部的Nanlingella jiaozishanica-Sphaerulina subrotunda组合。位于麻田组与梅田组之间的九陂组(亚田煤组)上界还达不到长兴阶的顶部,其下限则高于Gallowayinella组合,但不低于Palaeofusulina sinensis亚带的中上部。这样,九陂组(亚田煤组)的时代应定格在P.sinensis亚带的上部,但不包括该亚带的顶部。九陂组不能称作是华南二叠纪层位最高的含煤地层。同时对类Gallowayinella和植物"Ullmannia cf.bronnii"的时代分布等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筵类 生物地层 九陂组(亚田煤组) 晚二叠世 连州 广东
原文传递
湖北恩施瓜德鲁普世晚期拉张断陷活动的角砾碎屑堆积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长群 崔璨 郑全锋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华南中—上扬子区在中二叠世(瓜德鲁普世)晚期同时发育"孤峰组"硅泥质岩和"茅口组"灰岩两种截然不同的沉积相,可能与早期认为的"拉张断陷"台,盆分异有直接关系。在湖北恩施大山埫剖面茅口组海相灰岩沉积... 华南中—上扬子区在中二叠世(瓜德鲁普世)晚期同时发育"孤峰组"硅泥质岩和"茅口组"灰岩两种截然不同的沉积相,可能与早期认为的"拉张断陷"台,盆分异有直接关系。在湖北恩施大山埫剖面茅口组海相灰岩沉积中,发育一套低成熟岩石特征的快速堆积角砾碎屑岩体,应为指示"拉张断陷"台—盆分异活动的直接证据。其下伏灰岩地层保存有瓜德鲁普世中—晚期的Chusenella、Neoschwagerina等类化石,而上覆厚层灰岩体保存的以类Yabeina为代表的特征分子组合,可基本确认该角砾碎屑堆积体的活动时间为中二叠世晚期(约相当于Capitanian期早期)。该角砾碎屑堆积体快速覆盖以薄层状白云质灰泥胶结角砾灰岩,分别指示该构造破碎活动快速发育与终止的特征。由此,在大山埫剖面中二叠世(瓜德鲁普世)晚期发育的角砾碎屑堆积体,是川东大巴山前缘—湘鄂西盆地同生"拉张断陷"台—盆分异活动存在的直接证据,应代表与中二叠世末期"东吴上升运动"主幕期相区分的前幕次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虫] 角砾碎屑堆积体 拉张断陷活动 瓜德鲁普世 二叠纪 恩施 湖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