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筼筜湖: 三十年生态实践 换得清如许
1
作者 夏媛媛 《今日中国》 2024年第1期71-73,共3页
斯科特·帕特里克是福建厦门国际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和妻子定居在此已两年有余,漫步筼筜湖畔,近看水清岸绿、白鹭蹁跹已经成为夫妻俩的日常。选择来厦门定居前,斯科特·帕特里克和妻子曾搜集了大量的城市照片。“我们看到筼筜... 斯科特·帕特里克是福建厦门国际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和妻子定居在此已两年有余,漫步筼筜湖畔,近看水清岸绿、白鹭蹁跹已经成为夫妻俩的日常。选择来厦门定居前,斯科特·帕特里克和妻子曾搜集了大量的城市照片。“我们看到筼筜湖美丽的图像,觉得厦门应该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实际生活之后,他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 福建厦门 筼筜湖 生态实践 斯科特 音乐教师 三十年 正确的选择
下载PDF
从筼筜港到筼筜湖的蝶变--厦门岛地理环境变迁之五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清 《厦门科技》 2023年第2期51-56,共6页
本文根据翔实的地理证据及文史资料,论述筼筜港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的变迁,介绍筼筜港地理环境变迁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筼筜港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厦门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筼筜 筼筜湖 地堑构造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水动力改善思路分析
3
作者 曾华荣 《四川水利》 2023年第4期59-61,共3页
厦门筼筜湖水系承担厦门本岛近1/3的行洪排涝任务,又是市民日常生态休闲的重要场所,兼具多项功能,加强综合整治对优化水系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轮治理工程,筼筜湖已达到旱天污水不入湖的目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局部区... 厦门筼筜湖水系承担厦门本岛近1/3的行洪排涝任务,又是市民日常生态休闲的重要场所,兼具多项功能,加强综合整治对优化水系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轮治理工程,筼筜湖已达到旱天污水不入湖的目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局部区域本底条件相对不足,提升区域水动力是改善环境的一种思路。通过工程措施,改善区域水流条件,可有效提升水动力,在水质不好的情况下快速将水进行更换,改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筼筜湖 水动力 缓流 导流堤 堵坝
下载PDF
筼筜湖C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及其污染示踪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卓健富 郭卫东 +3 位作者 邓荀 张志英 徐静 黄凌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9-1544,共6页
测定了2008年4~5月厦门筼筜湖52个CDOM样的三维荧光及吸收光谱,以探讨利用其光谱特征示踪高污染近海浅水湿地生物修复过程中有机污染程度的可行性。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对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谱。结果表明,筼筜湖CDOM可识别出3类5个荧光组... 测定了2008年4~5月厦门筼筜湖52个CDOM样的三维荧光及吸收光谱,以探讨利用其光谱特征示踪高污染近海浅水湿地生物修复过程中有机污染程度的可行性。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对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解谱。结果表明,筼筜湖CDOM可识别出3类5个荧光组分,包括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240,325/422nm)和C5(260,380/474nm)、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2(225,275/350nm)和C4(240,300/354nm)以及有机污染组分C3(225/342nm),其中C3可作为外来有机污染物输入的指纹特征。松柏湖干渠及污水处理厂排放口C3组分及DOC浓度很高,表明周边污水输入是筼筜湖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及吸收系数a(280)与COD之间、类蛋白质荧光组分C2与BOD5之间均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CDOM的光谱特性可很好地指示有机污染程度,对评价有机污染严重水域生物修复作用机理及效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有机污染 筼筜湖
下载PDF
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几种藻栖端足类的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郑新庆 黄凌风 +3 位作者 王蕾 谢天宏 洪清波 黄邦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8-933,共6页
研究了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期间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几种藻栖端足类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筼筜湖藻栖的端足类主要有: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强壮藻钩虾(A mpithoe vali-da)、平掌拟钩虾(G... 研究了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期间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几种藻栖端足类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筼筜湖藻栖的端足类主要有: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强壮藻钩虾(A mpithoe vali-da)、平掌拟钩虾(Grammaropsis laevipalmata)和尖额麦秆虫(Caprella panantis).但不同时期、不同藻丛,端足类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存在差异.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主导的藻丛,主要出现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上野蜾蠃蜚和日本大螯蜚是丰度最高的两种端足类,它们在11月达到丰度的最大值,分别为3.22×104和1.07×104m-2.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la tenuistipitatavar.liui)和根枝藻(Rhizocloniumsp.)主导的藻丛分别出现在2008年1—3月和3—5月,上野蜾蠃蜚是其中最优势的端足类,但丰度较低.石莼(Ulva lactuca)主导的藻丛在整个调查期间都有分布,端足类以上野蜾蠃蜚和强壮藻钩虾为主,丰度在3月最高,分别为11.59×104和1.20×104m-2,而后迅速下降.不过,在石莼主导的藻丛,端足类的丰度和大型海藻生物量之间的变化并不同步,而是存在一个月的滞后,据推测,可能是由于大型海藻啃食者(如强壮藻钩虾)的滞后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足类 种群动态 大型海藻 筼筜湖
下载PDF
筼筜湖无机氮分布特征与赤潮灾害防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傅海燕 于淑杰 +3 位作者 黄国和 谢巧燕 陈韬 高攀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0-246,共7页
2012年6-12月对厦门市筼筜湖8个采样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和分析,测定了水温、水样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揭示筼筜湖无机氮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水温和降水量对各形态无机氮分布的影响,旨在为分析筼筜湖的污染状况和赤潮灾... 2012年6-12月对厦门市筼筜湖8个采样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和分析,测定了水温、水样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揭示筼筜湖无机氮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水温和降水量对各形态无机氮分布的影响,旨在为分析筼筜湖的污染状况和赤潮灾害防治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筼筜湖内湖无机氮平均浓度为2.03 mg·L-1,外湖无机氮平均浓度为1.950 mg·L-1,内湖的污染程度更为严重;筼筜湖氨氮平均浓度为1.360 mg·L-1占无机氮浓度1.990 mg·L-1的68.30%,水体自净能力弱;水温对无机氮分布影响较小,降水对无机氮分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筼筜湖 无机氮 水温 降水量 赤潮灾害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厦门筼筜湖两种优势端足类食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新庆 王倩 +4 位作者 黄凌风 王建佳 林荣澄 黄丁勇 孙晓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589-7597,共9页
测定了厦门市筼筜湖(内、外湖)大型海藻群落两种优势端足类(强壮藻钩虾Ampitheoe valida和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及其潜在食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分析研究了这两种端足类摄食习性的空间变动特征。研究发... 测定了厦门市筼筜湖(内、外湖)大型海藻群落两种优势端足类(强壮藻钩虾Ampitheoe valida和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及其潜在食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分析研究了这两种端足类摄食习性的空间变动特征。研究发现,端足类的潜在食源包括悬浮颗粒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沉积有机物(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SOM),石莼(Ulva lactuca:Ulva)及其表面的附生生物(Epiphytes:Epi),它们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介于-24.0‰(POM)—-11.8‰(Ulva)和-1.7‰(POM)—4.7‰(Ulva)之间。其中,Ulva和POM的δ^(13)C值的内、外湖差异不显著;而外湖SOM和Epi的δ^(13)C值则明显高于内湖。采样区SOM有机质来源的空间差异是其δ^(13)C内、外湖差异的主要原因。除POM外,外湖有机碳源的δ^(15)N明显高于内湖,这与它们利用氮源的δ^(15)N的差异有关。潜在食源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差异,使得筼筜湖端足类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尤其是δ^(15)N值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动特征(强壮藻钩虾和上野蜾蠃蜚δ^(15)N的内、外湖差异高达1.6‰和4.2‰,变幅约1个营养级),但2种端足类食性的空间差异却不尽相同:强壮藻钩虾的食性相对稳定,其δ^(13)C值介于Ulva和Epi之间,表明它主要从Ulva及其表面的Epi获取碳源;而上野蜾蠃蜚的食性内、外湖差异较大:内湖从石莼表面的Epi获取碳源,约20%是来自POM的贡献,而外湖则主要以Ulva及其表面的Epi为食。分析显示,筼筜湖内、外湖端足类δ^(15)N的空间差异并不是端足类的营养级发生了变化,而是由于端足类食源δ^(15)N的空间差异引起的,而不同端足类食性的内、外湖差异则可能与环境中饵料的丰度和生物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强壮藻钩虾 上野蜾蠃蜚 端足类 食性 筼筜湖
下载PDF
环境饵料丰度的季节变化对筼筜湖3种大型底栖动物食性的影响——来自稳定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新庆 黄凌风 林荣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40,共9页
测定了不同时期筼筜湖3种大型底栖动物(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和腺带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及其潜在食源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 N),研究环境饵料丰度的季节变化对筼筜湖3种大型底... 测定了不同时期筼筜湖3种大型底栖动物(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和腺带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及其潜在食源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 N),研究环境饵料丰度的季节变化对筼筜湖3种大型底栖动物食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筼筜湖悬浮颗粒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的δ13C和δ15 N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3月,受到输入筼筜湖的西海域海水大量陆源有机碎屑以及湖区周围的生活污水以及餐饮业输入的影响,筼筜湖POM的δ13 C和δ15 N明显贫化;而在9月,POM中δ13 C和δ15 N明显富集的内源性浮游植物的贡献增加。沙筛贝是典型的底栖滤食者,主要以POM为食,但它比POM富集的δ13 C值(3月和9月二者之间的Δδ13 C分别为2.9‰和1.6‰)表明它还摄入其他δ13 C相对富集的食物来源:石莼来源的有机碎屑可能是3月份沙筛贝δ13C富集的原因,而9月份则是由于再悬浮的底栖微藻对沙筛贝食源的贡献引起的。食碎屑的腺带刺沙蚕和日本大螯蜚在3月以石莼及其表面的附生生物为食,而9月份底栖微藻和浮游植物来源的POM是它们食源的主要贡献者。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筼筜湖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δ15 N都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Δδ15 N介于2.2‰~4.3‰),这是由于它们食源稳定同位素的季节性波动及其食性的季节变化引起的,而消费者食性的季节性变化则受到不同时期环境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季节变化 食性 稳定同位素 筼筜湖
下载PDF
筼筜湖纳潮量与海水交换时间的计算 被引量:4
9
作者 姬厚德 潘伟然 +1 位作者 张国荣 骆智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0-663,共4页
通过在筼筜湖引水渠和出水渠断面设置流向、流速、水深等要素的测量断面,以获得筼筜湖纳潮情况下的水动力特征并由此计算筼筜湖的纳潮量和海水交换周期,在中潮条件下,筼筜湖的纳潮量为3.5×105m3,海水平均半交换周期为8.5 d.
关键词 海水交换时间 纳潮量 筼筜湖
下载PDF
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几种钩虾亚目端足类的种群产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新庆 黄凌风 +3 位作者 贾晓燕 傅迅毅 徐向伟 黄邦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141,共8页
于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在厦门筼筜湖采集端足类样品,分析了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中端足类的种群结构并估算其种群产量。结果显示,生活在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端足类生活史短暂,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 于2007年12月到2008年5月在厦门筼筜湖采集端足类样品,分析了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中端足类的种群结构并估算其种群产量。结果显示,生活在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端足类生活史短暂,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和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da)的股群生产时限分别为30,120和90d。在各月采集的样品中,筼筜湖端足类具有雌体个体占优势,抱卵雌体和幼体数量比例高的种群结构特征。筼筜湖端足类种群生产力很高,每6个月上野蜾蠃蜚、强壮藻钩虾和日本大螯蜚的种群产量分别为101.91,29.17和9.49g/m2(干重),半年周转率分别为12.34,8.34和4.93。推测大型海藻群落中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端足类自身的生活史策略是筼筜湖端足类种群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种群内个体的迁移也可能导致某些端足类(如强壮藻钩虾)种群生产力的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足类 种群产量 周转率 大型海藻 筼筜湖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游泳生物种类组成和资源状况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泉水 卢振彬 蔡清海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5,共7页
1992~1993年和2001~2002年,分别对筼筜湖的游泳生物进行了4季度月的调查.结果表明,筼筜湖游泳生物种类数由1992~1993年的43种,恢复到2001~2002年的60种,增加17种.其中鱼类增加6种,蟹类增加9种,头足类出现两种.并且采集到了两种贝类... 1992~1993年和2001~2002年,分别对筼筜湖的游泳生物进行了4季度月的调查.结果表明,筼筜湖游泳生物种类数由1992~1993年的43种,恢复到2001~2002年的60种,增加17种.其中鱼类增加6种,蟹类增加9种,头足类出现两种.并且采集到了两种贝类和1种海兔.刺网平均单位面积渔获量由1992年的0.450 9 g/m2·h,增加到0.529 8 g/m2·h,提高17.50%,单位面积渔获尾数由1992~1993年的0.008 3 ind/m2·h, 增加到0.0145 5 ind/m2·h,提高75.30%.游泳生物种类的增加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相对生物量指数和相对生物密度指数的明显恢复,表明筼筜湖经过1993年以来的进一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生物 种类 相对生物量指数 相对生物密度指数 厦门筼筜湖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水产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及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阮金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89,96,共7页
根据2001年7月厦门筼筜湖的水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筼筜湖鱼类、虾类、蟹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筼筜湖内的蟹类体内Cu,Pb,Cd和Zn的含量明显高于虾类和鱼类。文中还根据我国《食品中铜、铅、镉、锌限量卫生标准》,... 根据2001年7月厦门筼筜湖的水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筼筜湖鱼类、虾类、蟹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筼筜湖内的蟹类体内Cu,Pb,Cd和Zn的含量明显高于虾类和鱼类。文中还根据我国《食品中铜、铅、镉、锌限量卫生标准》,对15种水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筼筜湖的鱼类和虾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基本未超标,但蟹类体内的Pb,Cd含量已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生物 重金属 厦门筼筜湖
下载PDF
绿地被动式防风机能影响因子的数字化分析研究——以厦门市筼筜湖流域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洪婷婷 陈清秀 胡峡宾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0-74,共5页
以厦门市筼筜湖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绿地要素在台风灾前灾后的变化,应用数字化分析的方法,旨在寻找建筑环境和植物群落与城市绿地被动式防风机能之间的关联度。研究发现:1)建筑空间分布、群落空间结构、植物与建筑的高度比值等是影... 以厦门市筼筜湖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绿地要素在台风灾前灾后的变化,应用数字化分析的方法,旨在寻找建筑环境和植物群落与城市绿地被动式防风机能之间的关联度。研究发现:1)建筑空间分布、群落空间结构、植物与建筑的高度比值等是影响城市绿地防风机能的主要空间要素;2)植物群落的郁闭度是影响城市绿地防风机能的重要指数;3)植物群落的优势树种是影响绿地被动式防风机能的必要因素。研究提出了提升绿地被动式防风机能的策略,主要有:1)科学规划城市建筑布局;2)合理搭配植物群落;3)科学调整群落郁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GRASSHOPPER 被动式防灾 城市绿地 筼筜湖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及其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贻斌 李秀珠 +3 位作者 吴立峰 钱小明 郑惠东 蔡建堤 《福建水产》 2009年第2期18-23,共6页
于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对筼筜湖外湖深水区(YD-Ⅰ)、内湖(YD-Ⅱ)及干渠浅水区(YD-Ⅲ)3个调查站位进行冬、春、夏、秋4个生物季节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9种,隶属于3门3纲8科9属。其中多毛类种数最多... 于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对筼筜湖外湖深水区(YD-Ⅰ)、内湖(YD-Ⅱ)及干渠浅水区(YD-Ⅲ)3个调查站位进行冬、春、夏、秋4个生物季节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9种,隶属于3门3纲8科9属。其中多毛类种数最多,达5种,双壳类软体动物2种及端足类甲壳动物2种。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 Fabricius)和腺带刺沙蚕(Neaethes glandicincta Southern)2种多毛类是筼筜湖底栖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群。筼筜湖年总生物量为59.83g/m2,总栖息密度为1168个/m2。三个站位四季总体上内湖(YD-Ⅱ)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和优势度指数(D2)相对较高,外湖(YD-Ⅰ)及干渠浅水区(YD-Ⅲ)的各项生态特征指数明显较低,筼筜湖底栖生物群落组成、结构、时空变化与环境密切相关,湖区生境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筼筜湖 大型底栖生物 水生生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筼筜湖浮游植物的分布与生态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翠娅 《福建水产》 2005年第4期16-21,共6页
根据2001~2002年对筼笃湖所采集样品的分析,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组成和细胞数量等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筼筜湖浮游植物共出现91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裸藻(Euglena),浮游植物... 根据2001~2002年对筼笃湖所采集样品的分析,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组成和细胞数量等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筼筜湖浮游植物共出现91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裸藻(Euglena),浮游植物具有种类数少,细胞数量高,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较低,优势度高的特点,表明筼筜湖水体受污染的程度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筼筜湖 浮游植物 生态评价
下载PDF
筼筜湖沉积物质量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秀珠 《福建水产》 2004年第4期24-28,共5页
本文根据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质含量的调查结果 ,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对其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 ,研究分析了沿湖各站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污染变化趋势 ,为湖的管理和进一步综合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调查结果 物质量 评价 变化趋势 管理 参考 研究分析 筼筜湖 质量状况 国家标准
下载PDF
筼筜湖悬浮物及颗粒有机碳、氮、磷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静毅 朱小明 黄凌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9-585,共7页
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在筼筜湖5个站位进行表层海水的采样,研究水体中悬浮物(TS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PN)和颗粒磷(P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Chl 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站位TSM、POC、PN和PP浓度总体上沿着筼筜湖... 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在筼筜湖5个站位进行表层海水的采样,研究水体中悬浮物(TSM)、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氮(PN)和颗粒磷(PP)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Chl 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站位TSM、POC、PN和PP浓度总体上沿着筼筜湖的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季节变化明显,大部分在夏季(6—8月)出现高峰;POC和PN之间相关性极显著(R=0.989,n=127),POC和PN与Chl a之间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PP与Chl a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碳(Cph)与POC的质量比在各站位有所差异.研究表明,筼筜湖POC和PN来源较为一致,在赤潮爆发期间浮游植物是其主要来源,而PP除浮游植物来源外,其他来源如外源碎屑输入、表层沉积物再悬浮以及浮游动物、细菌和碎屑可能对其含量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颗粒有机碳 颗粒氮 颗粒磷 筼筜湖
下载PDF
厦门筼筜湖游泳生物资源状况
18
作者 戴泉水 《福建水产》 2008年第3期7-11,共5页
2007年11月和2008年5月,对筼筜湖的游泳生物开展了2个季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出现的游泳生物种类有69种。其中鱼类44种,虾类7种,蟹类14种,头足类3种,口足类1种;渔获量的优势种为远海梭子蟹和尼罗罗非鱼,渔获尾数优势种则以硬头鲻和... 2007年11月和2008年5月,对筼筜湖的游泳生物开展了2个季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出现的游泳生物种类有69种。其中鱼类44种,虾类7种,蟹类14种,头足类3种,口足类1种;渔获量的优势种为远海梭子蟹和尼罗罗非鱼,渔获尾数优势种则以硬头鲻和远海梭子蟹为主。湖内刺网平均单位面积渔获量1.0069g/m2.h,单位面积渔获尾数0.0192 ind/m2.h.。排水口年平均资源指数为1043.317g/网.h,资源密度为148.883 ind/网.h。现存资源量为729.752kg,现存资源尾数为10.4168×104尾。调查结果表明,筼筜湖的游泳生物种类比2001年出现的60种和1992年的43种,分别增加15%和60.46%。表明筼筜湖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生物 种类 资源指数 资源密度指数 筼筜湖
下载PDF
滨海植物马鞍藤及其在厦门筼筜湖湖区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清秀 崔寿福 《福建热作科技》 2007年第3期27-28,39,共3页
介绍耐盐碱藤本植物马鞍藤的植物学特征、栽培技术及在筼筜湖湖区护岸绿化、盐碱地片植、导流堤上的固土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马鞍藤 筼筜湖 绿化
下载PDF
基于MIKE21FM模型的厦门筼筜湖水质提升方案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欢 陈江海 +1 位作者 陈翔 孙敏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46,共4页
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厦门筼筜湖水环境质量,利用MIKE21FM构建筼筜湖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模型模拟分析四种水质提升方案下的水动力、水质情况。结果表明,综合了重建西堤闸扩大纳潮量、延长导流堤至干渠... 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厦门筼筜湖水环境质量,利用MIKE21FM构建筼筜湖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验证,运用模型模拟分析四种水质提升方案下的水动力、水质情况。结果表明,综合了重建西堤闸扩大纳潮量、延长导流堤至干渠内部、扩建西水东调海水泵站三个单项措施的组合方案对筼筜湖水动力、水质提升最为全面,效果最优。建议在加快推进截污、清淤综合整治工程的同时,继续加强开展效果更好的引清活水工程,促使筼筜湖水生态环境更快、更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清活水 筼筜湖 数值模拟 方案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