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联合Fugl-Meyer量表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32
1
作者 赵津京 王凯 杨志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简化Fugl-Meyer(FM)运动功能量表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解放军第三○五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1月—2014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7例,入院...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简化Fugl-Meyer(FM)运动功能量表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解放军第三○五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1月—2014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7例,入院后均给予药物联合偏瘫实用训练技术康复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4、12周完成DTI检查和FM量表评估。结果 3次DTI检查感兴趣区(ROI)健患侧各向异性分数(FA)差值和FM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37和3.791,均P<0.01)。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DTI中,ROI健患侧FA差值第1周(0.19±0.06)与第4周(0.13±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与第12周(0.13±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康复综合治疗后FM量表评分:入院第1周[(69±9)分]与第4周[(74±6)分]、第4周与第12周[(82±1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次DTI中ROI对应的健患侧FA差值与第1阶段(4周)康复治疗前后FM量表评分差值变化呈线性负相关(rs=-0.389,P<0.05)。结论 DTI和FM早期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梗死 偏瘫 弥散张成像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34-135,138,共3页
老年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常规头颅CT及磁共振(MRI)很难将病灶和神经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准确地显示出来,同时也很难将白质数受损的范围准确地显示出来。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DTT)、扩散张量成像(DTI)属于无创性成像技术... 老年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常规头颅CT及磁共振(MRI)很难将病灶和神经纤维束的空间关系准确地显示出来,同时也很难将白质数受损的范围准确地显示出来。白质纤维束示踪技术(DTT)、扩散张量成像(DTI)属于无创性成像技术,能够在活体将脑白质纤维束显示出来,并将白质纤维形态结构受到脑内病变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直观地显示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卒中 偏瘫 弥散张成像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
下载PDF
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琳 徐守宇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7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大秦艽汤。治疗4周后,比较...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大秦艽汤。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上肢痉挛改善率、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上肢痉挛总改善率观察组为70.59%,对照组为51.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NHI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血清Hcy与NSE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Hcy与NSE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可以改善患者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和上肢功能,缓解神经受损,降低卒中相关蛋白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对卒中后肢体重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瘫痪 风痰瘀阻 大秦艽汤 综合康复 fugl-meyer评估(fma)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
下载PDF
改良药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玲 王丽丽 +4 位作者 陈惠珍 郭翠萍 张玉峰 黄裕金 郭思敏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2期282-285,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药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伴有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改良药熨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比较2组肩痛视觉模拟评... 目的:观察改良药熨疗法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伴有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改良药熨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比较2组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和治疗2疗程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2疗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2组F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2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药熨疗法相较于常规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体现中医康复护理的特色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肩手综合征 药熨疗法 视觉模拟评分(VAS) fugl-meyer运动功能(fma)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针刺结合中频药透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凯 师会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频药透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中频药透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治疗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频药透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中频药透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治疗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上肢简化运动功能评分(FMA)、麦吉尔(Mc Gill)疼痛问卷(简表)得分及上肢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简化FM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对照组58例均完成治疗,治疗组59例完成治疗治疗前相同疼痛强度等级2组,治疗后轻度疼痛等级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重度疼痛等级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频药透与单纯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均能取得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均可提高上肢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不同疼痛强度等级(治疗前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不影响治疗后上肢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 针刺 中频药透 疼痛强度简易描述 简化傅格梅尔(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下载PDF
益气法对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均仪 王袖平 +3 位作者 徐珊 常虹 林敏霞 方亮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5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法对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加服胞二磷胆碱钠片,治疗组加用益气法方... 目的:观察益气法对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中医证候、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疲劳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加服胞二磷胆碱钠片,治疗组加用益气法方药益气消疲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简化FMA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益气法方药益气消疲汤治疗卒中后疲劳,可有效缓解症状、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疲劳 气虚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益气消疲汤 简化fugl-meyer(fma) 改良Barthel指数(MBI)
下载PDF
电针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妙奇 李姝 张新响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24期166-16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及温针灸综合治疗。2组均以10 d为...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及温针灸综合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僵硬、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MA、VA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电针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患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电针 温针灸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
下载PDF
三级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莉敏 胡永善 +5 位作者 吴毅 姜从玉 朱玉连 范文可 沈莉 白玉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同康复组。分别于入选时、病后1个月末、...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同康复组。分别于入选时、病后1个月末、3个月末和6个月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测。结果康复组治疗后各阶段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康复组入组时以及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肢体运动功能分别相当于正常人的26.10%、42.52%、65.62%和83.71%,而对照组分别为:18.51%、24.85%、37.24%和45.84%。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各阶段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 脑卒中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蒋丹丹 彭辰 陆宇超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3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前后采用HAMD、FMA评定...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前后采用HAMD、FMA评定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及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脑卒中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运动功能 汉密尔顿抑郁(HAMD) fugl-meyer运功功能评价(fma)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在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一帆 吴天龙 沈洁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8年于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ES...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8年于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2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4周分别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治疗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MA)及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ESWT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体外冲击波治疗 改良Ashworth 简化fugl-meyer评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