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在伴肌少症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伴肌少症老年THA,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在伴肌少症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伴肌少症老年THA,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对比2组住院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依从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易躯体执行能力测试量表(SPPB)、髋关节伤残和骨关节炎问卷(HOOS)、Harris髋关节功能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3 d、术后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3.85%(2/52)低于对照组17.31%(9/52)(P<0.05);观察组总依从度96.15%(50/52)高于对照组78.85%(41/52)(P<0.01);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SPPB、HOOS及Harris、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应用于伴肌少症老年THA患者中,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不良事件,提升依从性,促进髋关节及躯体功能好转,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测定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感觉定量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或门诊临床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下颌支受累的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在...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测定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感觉定量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或门诊临床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下颌支受累的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14 d对患者进行CPT测定和简化麦吉尔(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表(SF-MPQ)测评,比较CPT和SF-MPQ疼痛评分,评价CPT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的感觉功能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前用5、250 Hz刺激,患侧CPT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用2000 Hz刺激,两侧C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治疗后7、14 d CPT与治疗前比较,5、250 Hz刺激下的CPT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000 Hz刺激下患侧治疗后7、14 d CP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 SF-MPQ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治疗后7、14 d的SF-MPQ疼痛评分与患侧下颌支5 Hz刺激下CPT呈正相关(r=0.656、0.418、0.697,P<0.05)。结论CPT可量化地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的感觉功能,客观地评估治疗前后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在伴肌少症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伴肌少症老年THA,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手术期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对比2组住院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依从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简易躯体执行能力测试量表(SPPB)、髋关节伤残和骨关节炎问卷(HOOS)、Harris髋关节功能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3 d、术后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3.85%(2/52)低于对照组17.31%(9/52)(P<0.05);观察组总依从度96.15%(50/52)高于对照组78.85%(41/52)(P<0.01);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SPPB、HOOS及Harris、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线上线下整体优化干预应用于伴肌少症老年THA患者中,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不良事件,提升依从性,促进髋关节及躯体功能好转,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
文摘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测定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感觉定量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或门诊临床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下颌支受累的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14 d对患者进行CPT测定和简化麦吉尔(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表(SF-MPQ)测评,比较CPT和SF-MPQ疼痛评分,评价CPT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的感觉功能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前用5、250 Hz刺激,患侧CPT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用2000 Hz刺激,两侧C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治疗后7、14 d CPT与治疗前比较,5、250 Hz刺激下的CPT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000 Hz刺激下患侧治疗后7、14 d CP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 SF-MPQ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治疗后7、14 d的SF-MPQ疼痛评分与患侧下颌支5 Hz刺激下CPT呈正相关(r=0.656、0.418、0.697,P<0.05)。结论CPT可量化地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的感觉功能,客观地评估治疗前后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