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周毛细血管损伤在肾移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梁诚 牛纪平 +1 位作者 满江位 杨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3,共7页
肾脏是一个高度血管化的器官,管周毛细血管网络是其微血管系统中关键组成部分。管周毛细血管作为肾小管及肾间质的主要供应血管,参与肾小管的能量代谢、物质分泌和重吸收等重要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肾移植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是一个高度血管化的器官,管周毛细血管网络是其微血管系统中关键组成部分。管周毛细血管作为肾小管及肾间质的主要供应血管,参与肾小管的能量代谢、物质分泌和重吸收等重要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肾移植过程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以及肾脏纤维化过程均会引起管周毛细血管结构完整性破坏、数量减少,并加重移植肾间质纤维化,严重影响肾功能的长期稳定。因此,本文对管周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管周毛细血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以及移植肾纤维化进行综述,聚焦肾移植期间管周毛细血管的损伤机制和特异性改变,为防治肾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改善移植物的长期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管周毛细血管 缺血-再灌注损伤 排斥反应 纤维化 血管损伤 微循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周毛细血管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代红 李芙蓉 +2 位作者 张莹 程悦 袁发焕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994-2996,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周毛细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皮祖细胞选择性培养液培养后移植到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 目的探讨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周毛细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皮祖细胞选择性培养液培养后移植到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微血管密度的改变。应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UUO)组在术后14、21d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指数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毛细血管变形表现为明显的扭曲、萎缩或扩张。移植组在14、21d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指数(PCI)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高于同期较UUO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移植组Ang-1、VEGF表达第7天显著增加,随后迅速下降,而移植组各时相点均高于同期UUO组(P<0.05)。结论内皮祖细胞移植以旁分泌、自分泌机制参与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周毛细血管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下载PDF
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模型大鼠肾脏管周毛细血管网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鉴峰 韩宏光 +1 位作者 李晓密 时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824-3831,共8页
背景: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原,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发挥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目的:观察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残余肾功能的保护及对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影响。方法... 背景: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原,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发挥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目的:观察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残余肾功能的保护及对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切除左侧肾脏上、下极各1/3,1周后切除右肾,建立残肾模型。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于切除右肾的同时在左肾静脉分别注射空质粒IRES2-EGFP和pC MV6-XL5-Netrin-1-IRES2-EGFP。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降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密度增加,肾小管胞浆中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蛋白表达增加。提示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裸质粒转染能明显改善5/6肾切除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减轻残肾组织的病理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增加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密度、降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从而改善肾间质小管缺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缺氧诱导因子1 转染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 管周毛细血管 血管内皮 肾间质纤维化 缺氧诱导因子1α 残余肾功能 裸基因转染
下载PDF
Netrin-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管周毛细血管网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曹宁 冯江敏 +5 位作者 李旭 李书 孙立 石红 马健飞 王力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Netrin-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肾脏管周毛细血管网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5/6肾切除的SD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空质粒IRES2-EGF转染)、治疗组(质粒NETRIN-1-IRES2-EGF转染)。于术后第12周处死大鼠... 目的探讨Netrin-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肾脏管周毛细血管网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5/6肾切除的SD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空质粒IRES2-EGF转染)、治疗组(质粒NETRIN-1-IRES2-EGF转染)。于术后第12周处死大鼠,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生化检测观察治疗后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Netrin-1的表达定位;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量。结果术后第12周时治疗组的血BUN、Scr及肾脏病理均得到明显改善,而24h尿蛋白无明显改善;治疗后Netrin-1蛋白及PTCs的密度明显增加。结论 Netrin-1通过增加PTCs密度而起着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 管周毛细血管 血管内皮
下载PDF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丢失与肾脏损害
5
作者 邹贵勉 张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93-296,共4页
关键词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肾损害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管周毛细血管C4d沉积及其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世军 刘志红 +2 位作者 周虹 曾彩虹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是否存在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PTC)C4d沉积以及其沉积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455例经肾活检证实的LN患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活检冰冻切片组织C4d、C1q和C3的沉积,并与21例C4d阳性的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进行比...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是否存在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PTC)C4d沉积以及其沉积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455例经肾活检证实的LN患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活检冰冻切片组织C4d、C1q和C3的沉积,并与21例C4d阳性的移植肾急性排斥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5例LN患者(3·29%)肾小管PTCC4d弥漫阳性主要为Ⅳ型狼疮,其中,Ⅱ型LN3例,Ⅳ型LN9例,Ⅲ+Ⅳ型LN1例,Ⅳ+Ⅴ型LN2例。本组患者抗核抗体均强阳性,73·3%的患者抗dsDNA阳性,40%的患者抗Smith抗体阳性,60%的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有患者补体C3均明显下降,80%患者补体C4下降。同时,LNPTCC4d沉积阳性的患者,绝大多数合并其他补体成分的沉积,12例(80%)患者伴有C1q共沉积,4例患者(26·7%)伴C3沉积,2例患者(13·3%)伴IgG沉积,而21例移植肾C4d阳性急性排斥患者未发现其他补体成分的共沉积。LN患者PTCC4d阳性沉积者肾组织PTC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部分LN患者肾组织PTCC4d沉积,其存在自身免疫功能亢进和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伴PTCC4d阳性的沉积者不同,LN患者PTCC4d阳性的同时,合并有其他补体成分的沉积,而其PTC并无特殊的病理学改变,提示LN患者PTCC4d沉积的机制有别于抗体介导的肾移植急性排斥,它的存在可能代表了LN中一个相对独特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D 狼疮性肾炎 管周毛细血管 血管 肾小管 患者 沉积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 其意义
下载PDF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缺失后血管新生障碍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雪云 张丽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266,共4页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TC)稀疏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引起肾脏慢性缺氧的重要原因。慢性缺氧促使肾间质纤维化进行性发展,而缺氧后的血管新生反应明显不足。作者对PTC在机体中的功能缺失原因、血管新生调节、血管新生与缺氧的...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TC)稀疏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引起肾脏慢性缺氧的重要原因。慢性缺氧促使肾间质纤维化进行性发展,而缺氧后的血管新生反应明显不足。作者对PTC在机体中的功能缺失原因、血管新生调节、血管新生与缺氧的关系作一综述,探究慢性肾脏病中血管新生障碍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肾间质纤维化 慢性缺氧 血管新生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中介素对造影剂急性肾损伤及管周毛细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张博劲 顾瑞远 +2 位作者 张瑞婧 董红霖 郑国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05-1708,共4页
目的探究中介素(IMD)是否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保护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及管周毛细血管(PTC)损伤。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组),模型组(CM组),模型+IMD组(IMD组)和模型+IMD+LY294002组... 目的探究中介素(IMD)是否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保护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及管周毛细血管(PTC)损伤。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组),模型组(CM组),模型+IMD组(IMD组)和模型+IMD+LY294002组(LY组),每组6只。CM组大鼠给予碘海醇(15 ml/kg)并建立CIAKI模型,N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IMD组在建模前24 h给予IMD[300 ng/(kg·h)],LY组在建模30 min前给予PI3K抑制剂LY294002(0.3 mg/kg)。建模后24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小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电子显微镜观察PTC内皮细胞。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各组Scr水平显示,CM组[(59.325±7.856)μmol/L]高于N组[(30.930±6.595)μmol/L],IMD组[(39.230±6.759)μmol/L]低于CM组,LY组[(53.985±2.966)μmol/L]高于I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cr=7.874、7.007、3.759,P<0.05);各组CD34阳性面积百分比,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连蛋白(VE-cadherin)表达均显示,CM组[(5.732±0.452)%,1.000±0.000,1.000±0.000,1.000±0.000]低于N组[(7.605±1.053)%,1.373±0.210,1.530±0.228,1.511±0.264],IMD组[(7.888±0.886)%,1.748±0.334,1.329±0.111,1.267±0.117]高于CM组,LY组[(5.789±0.537)%,0.781±0.078,0.905±0.043,0.945±0.040]低于I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CD34)=6.935、9.198、8.596,t_(p-Akt)=4.450、5.495、6.915,t_(VEGF)=5.704、7.276、8.741,t_(VE-cadherin)=4.742、5.601、6.398,P<0.05);各组肾小管及PTC内皮细胞均显示N组正常,CM组损伤,IMD组较CM组损伤减轻,LY组较IMD组损伤加重。结论IMD能够通过PI3K/Akt通路保护CIAKI及PT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中介素 管周毛细血管 内皮损伤
原文传递
通络益肾方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piezo1的影响
9
作者 沈一凡 韩琳 +3 位作者 孟佳 贾奇 张晓宇 秦建国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492-1498,共7页
目的探讨通络益肾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脏纤维化及压电式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piezo-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的影响。方法以UUO大鼠为模型,以通络益肾方为... 目的探讨通络益肾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脏纤维化及压电式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piezo-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的影响。方法以UUO大鼠为模型,以通络益肾方为干预手段,以缬沙坦为阳性药,连续给药14天。观察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Ⅲ型胶原免疫组化评估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采用CD34免疫荧光观察大鼠肾脏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eritubular capillary,PTC)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蛋白印记法和转录PCR观察大鼠肾脏piezo1及其下游分子mRNA以及蛋白表达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和通络益肾方组血清肌酐(P<0.05)和尿素氮(P>0.05)较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镜下观察肾间质纤维化改变明显,PTC明显减少,piezo1表达增加,经通络益肾方和缬沙坦干预后UUO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程度改善,PTC增多,piezo1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iez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通络益肾方和缬沙坦干预均能降低piezo1蛋白表达(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缬沙坦组和通络益肾方组PlGF表达增多(P<0.05);模型组PlGF的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MS-like tyrosine kinase 1,flt1)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P<0.05),缬沙坦组与通络益肾方组与模型组相比flt1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通络益肾方能明显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piezo1蛋白表达,上调ADM、PlGF及其受体flt1表达,减轻PTC损伤,起到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通络益肾方 UUO大鼠 piezo1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胎盘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缺血再灌注小鼠肾脏修复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丽 宋尔霖 +3 位作者 贾西贝 马静 李冰 高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通过肾脏动脉夹闭的方法制成急性肾损伤模型,并通过相关指标的检测证实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提取小鼠胫骨骨髓采取贴壁培养的方法体外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了进一步在体内追踪干细胞,在将干细胞注入模型鼠... 目的通过肾脏动脉夹闭的方法制成急性肾损伤模型,并通过相关指标的检测证实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提取小鼠胫骨骨髓采取贴壁培养的方法体外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了进一步在体内追踪干细胞,在将干细胞注入模型鼠体内之前,将干细胞用绿色荧光染料(CMFDA)染色,并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注入到急性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鼠体内,在不同时间点通过检测肾脏功能及体质量,并通过肾脏病理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增生细胞及管周毛细血管等指标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肾脏保护作用。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荧光及光镜证实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干细胞形态及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注入小鼠体内的干细胞可以特异性被招募到受损肾脏,注入干细胞后明显促进急性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的肾脏功能、体质量及生存率,促进细胞再生并减少肾脏管周毛细血管的丢失,促进肾脏病理的改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急性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 急性肾损伤 管周毛细血管 增生 肾脏修复
下载PDF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和间质血管病变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隆琦 王骏 +3 位作者 张文 王伟铭 赵彩霞 陈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8期669-672,753,754,共6页
目的:探讨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拟急性肾损伤的大鼠模型中间质血管损伤状况及其病变机制。方法:按随机分组将1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6 h组、24 h组,每组5只,测定血尿素氮水平,并观察... 目的:探讨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拟急性肾损伤的大鼠模型中间质血管损伤状况及其病变机制。方法:按随机分组将1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6 h组、24 h组,每组5只,测定血尿素氮水平,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巨噬细胞浸润、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管间质血管的分布,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I/R 6 h、24 h组与sham组相比,BUN明显升高(P<0.05),巨噬细胞浸润明显(P<0.05),VEGF表达量下降,间质血管密度下降(P<0.05),上皮细胞凋亡增多(P<0.05)。结论:I/R损伤后炎症细反应所致间质血管密度降低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 管周毛细血管网炎症反应
下载PDF
Banff移植肾病理电子显微镜诊断标准及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亚冰 郭晖 +1 位作者 官阳 钟伟雄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1-396,共6页
随着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移植病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其中,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的召开及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的建立是国际移植病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自此之后,各类移植器官病理学诊断的Banff标准得以不断更新和... 随着临床器官移植的发展,移植病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其中,Banff移植病理学会议的召开及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的建立是国际移植病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自此之后,各类移植器官病理学诊断的Banff标准得以不断更新和完善。电子显微镜(电镜)的超微病理学观察在移植肾早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移植肾复发性疾病和新发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发现和早期合理治疗有助于保障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减少移植肾失功。本文介绍了电子显微镜及其超微病理诊断的基本定义、Banff移植肾病理中有关电镜诊断标准的研究历程及主要进展,总结了在移植肾活检电镜诊断中的典型病变、标准术语及诊断标准,旨在为临床器官移植及基础器官移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移植病理学 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 电子显微镜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超微病理学 供者特异性抗体 移植肾肾小球病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基膜多层
下载PDF
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与肾脏微循环 被引量:9
13
作者 柳云 任红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1027-1029,共3页
脓毒症是危重病患者的常见病因或并发症之一,也是ICU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常见危险因素。脓毒症合并AKI后死亡率明显上升。肾脏微循环作为肾脏结构及功能单位的血液循环,其功能障碍可致肾脏功能损伤;因此研究肾脏微循环在脓毒症中的... 脓毒症是危重病患者的常见病因或并发症之一,也是ICU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常见危险因素。脓毒症合并AKI后死亡率明显上升。肾脏微循环作为肾脏结构及功能单位的血液循环,其功能障碍可致肾脏功能损伤;因此研究肾脏微循环在脓毒症中的变化有助于早期防治脓毒症性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本文就脓毒症合并AKI与肾脏微循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急性肾损伤 肾脏功能 微循环障碍 危重病患者 常见危险因素 管周毛细血管 早期防治 液体复苏 凝血系统
下载PDF
黄芪益肾方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杰 高艳霞 +2 位作者 米彩云 蔡宏瑜 王宁宇 《光明中医》 2022年第23期4281-4284,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益肾方对符合中医证型脾肾亏虚、浊毒瘀阻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2019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CKD 2-4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目的探讨黄芪益肾方对符合中医证型脾肾亏虚、浊毒瘀阻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2019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衰竭(CKD 2-4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益肾方,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8 d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前、治疗14 d、治疗28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水平(TSP-1),以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的变化。结果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治疗组治疗28 d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1);治疗14 d与治疗28 d同一时相2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肾功能明显改善,蛋白尿减少(P<0.05),TSP-1水平显著降低而VEGF水平增高(P<0.05);较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明显改善,蛋白尿减少,TSP-1显著降低(P<0.05)而VEGF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EGF、TSP-1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黄芪益肾方可通过抑制TSP-1表达同时上调VEGF水平促进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修复,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达到保护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益肾方 慢性肾衰竭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球外补体C1q沉积的临床病理意义
15
作者 杨晓青 黄岩杰 +5 位作者 杨月丽 毕亮亮 张秋爽 丁樱 任献青 翟文生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0-276,共7页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小球外补体C1q的沉积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为LN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提供免疫学证据。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证实...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小球外补体C1q的沉积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为LN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提供免疫学证据。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LN患者的临床资料。石蜡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外即肾小管基底膜、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和肾间质小动脉C1q的沉积,连续切片分析C1q表达与相应组织病变的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法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C1q表达水平与肾组织病理评分(活动性肾小管间质指数、活动性肾小球指数、活动性指数、慢性肾小管间质指数、慢性肾小球指数、慢性指数)、肾损伤临床指标(24 h尿蛋白量、尿α1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肌酐)的相关性。结果该研究纳入LN患者71例,年龄(20.83±11.77)岁(7~48岁),其中男性14例(19.72%),女性57例(80.28%)。LN病例分型Ⅱ型6例,Ⅲ型21例,Ⅳ型18例,Ⅴ型8例,Ⅲ+Ⅴ型12例,Ⅳ+Ⅴ型6例。石蜡切片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基底膜和/或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和/或肾间质小动脉C1q阳性60例(84.51%),以肾小管基底膜阳性率最高(50例,70.42%)。C1q在肾小管基底膜呈散在或局灶沉积44例(61.97%)。C1q在肾小管周毛细血管呈散在或局灶沉积32例(45.07%)。肾小管基底膜C1q阳性比例以LNⅣ型(15/18)最高。肾小管周毛细血管C1q阳性比例以LNⅡ型(5/6)最高。肾组织连续切片结果显示,C1q主要表达在肾小管间质炎症病变区域,肾小管萎缩区域无C1q阳性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基底膜C1q阳性百分比与活动性肾小管间质指数(r=0.640,P<0.001)、尿α1微球蛋白(r=0.573,P<0.001)、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r=0.404,P=0.008)及血肌酐(r=0.399,P=0.001)均呈正相关,与其他肾组织病理评分和24 h尿蛋白量均无相关性。C1q肾小管周毛细血管与24 h尿蛋白量、尿α1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肌酐和肾组织病理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C1q在肾小管基底膜沉积可能是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原因之一,建议在常规肾脏病理诊断中予以标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C1Q 肾小管基底膜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IgA肾病伴恶性高血压患者微血管病变意义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施潇潇 夏鹏 +5 位作者 文煜冰 蒋兰萍 李航 李雪梅 李学旺 陈丽萌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05-610,共6页
目的观察IgA肾病伴恶性高血压(IgAN—M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价肾脏小动脉和微动脉病变,探讨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TC)缺失和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浸润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1... 目的观察IgA肾病伴恶性高血压(IgAN—M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价肾脏小动脉和微动脉病变,探讨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TC)缺失和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浸润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1765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共34例(1.9%)临床病理确诊为IgAN-MHT,收集临床资料,半定量分析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病变,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评价PTC(CD34^+)缺失、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CD68^+)浸润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gAN—MHT多见于青年男性,除血压显著升高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和蛋白尿;小动脉和微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病变共存现象,但二者与肾功能没有显著相关性;肾间质有显著巨噬细胞浸润,与肾功能显著相关,PTC缺失表现亦突出,PTC面积比例与肾功能呈良好的相关性。结论IgAN—MHT患者肾脏微动脉和小动脉病变与。肾功能相关性差,肾小管间质巨噬细胞浸润和PTC缺失表现突出并与肾功能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恶性 肾小球肾炎 IgA 巨噬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血管抑素的功能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园园 蔡广研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79-82,共4页
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及需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数目逐年增加。血管生成因子和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表达失调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抑素是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是纤溶酶原的蛋白水解产物。血管抑素兼具抑制血管... 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及需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数目逐年增加。血管生成因子和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表达失调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抑素是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是纤溶酶原的蛋白水解产物。血管抑素兼具抑制血管生成和抗炎作用,在非糖尿病肾病,其表现为抑制肾小管外周血管形成、减慢血流速度作用;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就血管抑素的结构、作用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抑素 慢性肾脏病 血管生成 抗炎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损伤
原文传递
血管抑素在急性肾脏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陈维特 王梦华(综述) 李清初(审校)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1年第6期1153-1154,F0003,共3页
近年来,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KI)及在慢性肾损伤基础上急性加重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表达失调在肾脏损伤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抑素是体内纤溶酶原的天然蛋白水解产物,具有抑制包括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TC... 近年来,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AKI)及在慢性肾损伤基础上急性加重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表达失调在肾脏损伤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抑素是体内纤溶酶原的天然蛋白水解产物,具有抑制包括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TC)等一系列肾脏损伤相关血管生成,进而影响肾损伤后肾小管基底膜的修复功能。近期研究发现,血管抑素水平也影响了AKI的发生发展,现就其在AKI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抑素 急性肾损伤 肾小管周毛细血管 肾小管基底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