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弧喷涂粉末管状丝材的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本生 周红 于永利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8-60,共3页
电弧喷涂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喷涂电流、喷涂空气压力、送丝速度、喷涂电压、喷涂距离和喷涂材料成分等。它们各自对涂层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探求它们的最佳组合,使涂层性能达到最佳,一直是热喷涂领域的热门话题。国外也曾进行过一些... 电弧喷涂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喷涂电流、喷涂空气压力、送丝速度、喷涂电压、喷涂距离和喷涂材料成分等。它们各自对涂层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探求它们的最佳组合,使涂层性能达到最佳,一直是热喷涂领域的热门话题。国外也曾进行过一些工艺参数优化试验,但都采用普通碳钢材料。本文对这一新型喷涂丝材的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进行了描述。该研究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安排试验方案,并对得出的试验数据进行了计算机分析,建立了各因素和目标函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各因素对目标函数影响的重要度,并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因素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规律。最后,给出了电弧喷涂粉末管状丝材的最佳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粉末管状丝 工艺参数优化
下载PDF
电弧喷涂7Cr13包芯管状丝材涂层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滨士 马世宁 +1 位作者 王建军 杨生荣 《表面工程》 CSCD 1995年第4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电弧喷涂 包芯管状丝 涂层 磨损性能
下载PDF
电弧喷涂管状丝材新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谢铁兵 刘宪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0-33,共4页
介绍了电弧喷涂管丝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管状丝材较之粉末、线材等热喷涂材料的独特优势。提出了电弧喷涂用管状丝材开发研究方向。指出高耐磨耐蚀集成涂层将是电弧管状丝材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 电弧喷涂 管状丝 耐磨耐蚀 喷涂
下载PDF
高硬度耐磨电弧喷涂管状丝材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秦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3,共3页
利用自熔性合金与非晶态材料的特点 ,研制了Fe B系管状丝材作为电弧喷涂材料 ,其形成的涂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低的孔隙率、高的硬度和耐磨损性能。
关键词 高硬度 耐磨损 管状丝
下载PDF
管状丝材涂层的硬度与磨粒磨损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秦颢 《新技术新工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5-46,共2页
比较了 Fe- B- Si系 ( JCW- A)、Fe- B系 ( JCW- B)两种电弧喷涂管状丝材涂层的硬度和磨粒磨损性能 ,得出 Fe- B系 ( JCW- B)涂层的硬度和磨粒磨损性能更优异 ,适用于耐磨粒磨损表面。
关键词 管状丝 涂层 硬度 磨粒磨损性能 电弧喷深
下载PDF
纳米改性粉末管状丝材电弧喷涂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影 曹延杰 张本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为解决纳米改性粉末管状丝材喷涂工艺规范问题,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安排试验方案,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机分析,建立因素与目标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和因素影响度,并对因素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得出了最佳工艺规范。
关键词 电弧喷涂 纳米改性 粉末管状丝 工艺参数优化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电弧喷涂7Cr13包芯管状丝材涂层机械性能研究
7
作者 马世宁 王建军 杨生荣 《表面工程》 CSCD 1995年第4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电弧喷涂 包芯管状丝 涂层 机械性能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管状丝材的电弧喷涂 被引量:16
8
作者 温瑾林 耿维生 +1 位作者 刘爱华 张忠礼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1997年第2期1-6,共6页
介绍了管状丝材电弧喷涂的国外研究进展及作者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由于在电弧喷涂时能够进行冶金反应的时间极短,如果管状丝材内原来不含碳化物硬质相,就没有条件通过冶金反应来生成碳化物.但是管芯的组分有进行合金化的条件.
关键词 热喷涂 电弧喷涂 管状丝 涂层 硬度
下载PDF
开发用于改善奥氏体不锈钢抗磨粒磨损的管状丝材
9
作者 S.Dallaire H.Levert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抗磨粒磨损 管状丝 硬质 耐磨性
下载PDF
电弧喷涂Fe—Cr—Ni管状丝材涂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世宁 徐滨士 +1 位作者 李长青 郑振方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5-9,共5页
金属管状丝材是热喷涂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材料.本文对电弧喷涂含稀土元素的Fe—Cr—Ni营状丝材的涂层结合强度、相对耐磨性、显微硬度等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及能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涂层的形貌、成分和相... 金属管状丝材是热喷涂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材料.本文对电弧喷涂含稀土元素的Fe—Cr—Ni营状丝材的涂层结合强度、相对耐磨性、显微硬度等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及能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涂层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管状丝 涂层性能
原文传递
大腹园蛛管状腺丝重组蛋白的克隆表达及纺丝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双祝 温睿 +3 位作者 王康康 田露阳 孟清 林瑛 《工业微生物》 CAS 2020年第2期15-21,共7页
TuSp1蛋白(tubuliform spidroin 1)是管状腺丝(tubuliform silkfiber)的主要组成成分。管状腺丝作为蛛丝卵袋的外层包卵丝,其结构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目前国内外对大腹园蛛TuSp1蛋白的研究很少,仅有一条基因序列的报... TuSp1蛋白(tubuliform spidroin 1)是管状腺丝(tubuliform silkfiber)的主要组成成分。管状腺丝作为蛛丝卵袋的外层包卵丝,其结构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目前国内外对大腹园蛛TuSp1蛋白的研究很少,仅有一条基因序列的报道。本课题首次构建含大腹园蛛N端非重复结构域、重复单元以及C端非重复结构域的重组管状腺丝蛋白TuSp1 NT-Rp-CT,并经湿法纺丝获得重组蛋白丝纤维。重组蛋白液圆二色谱分析结果显示,pH由7.0降低到5.5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的α-螺旋构象;重组蛋白丝纤维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丝纤维中主要二级结构为β-折叠及β-转角;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冻干的絮状重组蛋白能自组装成丝纤维,且表面光滑纤细;湿纺后的重组蛋白丝纤维直径较粗,但表面较平整均匀,具有类似天然管状腺丝的形态特征,这些为TuSp1蛋白的成丝机理及仿生纺丝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 原核表达 湿法纺 圆二色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下载PDF
电弧喷涂丝材在我国的新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秦颢 《焊接》 2001年第12期5-7,共3页
介绍了我国六种典型电弧喷涂丝材的新进展 ,提出电弧喷涂管状丝材的应用是热喷涂材料最大的进展之一。同时 。
关键词 电弧喷涂 管状丝 热喷涂 表面强化
下载PDF
不同EGFP-蜘蛛丝融合基因在昆虫细胞的表达及融合丝蛋白形成机制初探(英文)
13
作者 赵爱春 夏庆友 +3 位作者 鲁成 向仲怀 张袁松 中垣雅雄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1-591,共11页
蜘蛛能吐出具有优异机械特性的多种类型的丝,其中管状腺丝用于构建卵囊并具有良好的分子和机械性能,是目前唯一报道的全长cDNA序列的蜘蛛丝。基于为将来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大量生产高性能的仿蜘蛛丝纤维提供基础信息,通过Bac-to-Bac/AcNP... 蜘蛛能吐出具有优异机械特性的多种类型的丝,其中管状腺丝用于构建卵囊并具有良好的分子和机械性能,是目前唯一报道的全长cDNA序列的蜘蛛丝。基于为将来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大量生产高性能的仿蜘蛛丝纤维提供基础信息,通过Bac-to-Bac/AcNPV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强启动子驱动下,对2个大小不同的蜘蛛卵囊丝蛋白基因序列(全长cDNA序列和部分cDNA序列)与EGFP报告基因实现了在AcNPV昆虫细胞中的融合表达。绿色荧光和W estern印迹分析表明,被表达出的2个大小不同的卵囊丝融合蛋白在昆虫细胞胞质中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溶解性。含有部分卵囊丝基因的短EGFP-蜘蛛丝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在胞质里具有可溶性;而含有全长卵囊丝基因的巨大EGFP-蜘蛛丝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倾向于自我装配形成沉淀聚合物。研究结果也暗示了蜘蛛丝蛋白的分子大小可能对其装配成高性能的丝纤维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 全长管状cDNA Bac-to-Bac/AcNPV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蛋白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悦目金蛛丝蛋白TuSp1重复模块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金雷 陈格飞 +2 位作者 李佳 林瑛 孟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1,200-201,共6页
针对蜘蛛管状腺丝蛋白(TuSp)结构进行克隆和分析,基于悦目金蛛(Argiope amoena,A.amoena)管状腺总RNA,利用简并引物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克隆AaTuSp1编码基因序列1273bp,其包含3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编码176个氨基酸,重复单... 针对蜘蛛管状腺丝蛋白(TuSp)结构进行克隆和分析,基于悦目金蛛(Argiope amoena,A.amoena)管状腺总RNA,利用简并引物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克隆AaTuSp1编码基因序列1273bp,其包含3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单元编码176个氨基酸,重复单元之间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7%以上,且富含丙氨酸(Ala)和丝氨酸(Ser),其次是甘氨酸(Gly),组成了一系列PolyT,PolyA,PolyS,SQ和GX模体结构,推测与其独特的力学性能相关.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不同于典型蛛丝蛋白MaSp,Flag等,AaTuSp1及近系包卵丝蛋白形成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研究结果为基于TuSp1合成仿生蛛丝提供了新的结构基因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悦目金蛛 管状蛋白 重复单元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 进化
下载PDF
电弧喷涂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许思勇 李晖云 张永俐 《云南冶金》 2002年第3期138-141,157,共5页
叙述了电弧喷涂技术原理、工艺过程、涂层结构和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的概况 。
关键词 电弧喷涂 管状丝 贵金属
下载PDF
含部分陶瓷相电弧喷涂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颢 李学锋 +1 位作者 杨中元 周贻茹 《新技术新工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46,共2页
加入熔点高的金属氧化物 (Al2 O3 )和金属硼化物 (Ti B2 )复合陶瓷粉末硬质相作主要填充物 ,制成不同组分的 2种 Φ2 .0 mm管状丝材 JCW- T1和 JCW- T2。比较 2种管状丝材所制备涂层的表面洛氏硬度、冲蚀磨损性能及涂层 X射线衍射图 ,... 加入熔点高的金属氧化物 (Al2 O3 )和金属硼化物 (Ti B2 )复合陶瓷粉末硬质相作主要填充物 ,制成不同组分的 2种 Φ2 .0 mm管状丝材 JCW- T1和 JCW- T2。比较 2种管状丝材所制备涂层的表面洛氏硬度、冲蚀磨损性能及涂层 X射线衍射图 ,结果表明 :JCW- T2表面洛氏硬度最大 ,抗 3 0°小角度冲蚀磨损性能最好 ,抗 90°大角度冲蚀磨损性能与 JCW- T1涂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陶瓷粉末 管状丝 洛氏硬度 冲蚀磨损 陶瓷相 电弧喷涂 涂层
下载PDF
电弧喷涂工艺参数对JCW-B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林 王勇 +1 位作者 董立先 邓化凌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7-50,共4页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和通过极差分析研究了电弧喷涂工艺参数对JCW-B涂层结合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涂层性能的工艺参数主要是电弧电流,其次是喷涂距离和雾化空气压力。涂层结合强度值随电弧电流的增大而增加。涂层中的孔隙率...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和通过极差分析研究了电弧喷涂工艺参数对JCW-B涂层结合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涂层性能的工艺参数主要是电弧电流,其次是喷涂距离和雾化空气压力。涂层结合强度值随电弧电流的增大而增加。涂层中的孔隙率是影响涂层结合强度的主要因素,氧化物含量是影响涂层耐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采用适中的电弧电流可减少涂层中的孔隙率和氧化物数量,有利于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和耐磨性,获得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JCW-B管状丝 结合强度 耐磨性
下载PDF
金属喷涂工艺与设备
18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 2001年第3期45-46,共2页
电弧喷涂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喷涂电流、喷涂空气压力、送丝速度、喷涂电压、喷涂距离和喷涂材料成分等。它们各自对涂层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探求它们的最佳组合,使涂层性能达到最佳,一直是热喷涂领域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 电弧喷涂 纳米晶涂层 火焰喷涂 工艺参数优化 界面结合强度 数学模型 最佳组合 添加剂 控制系统研究 粉末管状丝
下载PDF
西天山乌拉根大规模铅锌成矿中H_2S成因:菌生结构和硫同位素组成约束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兴 薛春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01-1314,共14页
乌拉根铅锌矿是中国西北地区目前探明金属量最大的铅锌矿床,但大规模成矿所需H2S的成因方式尚不清楚。在野外调查和矿相学观察基础上,论文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EDS)和质谱(MS)观测分析表明,矿石中发育闪锌矿纳米莓球... 乌拉根铅锌矿是中国西北地区目前探明金属量最大的铅锌矿床,但大规模成矿所需H2S的成因方式尚不清楚。在野外调查和矿相学观察基础上,论文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EDS)和质谱(MS)观测分析表明,矿石中发育闪锌矿纳米莓球、丝/管状结构,它们由他形闪锌矿微晶集合而成,莓球直径30~700nm,丝/管状结构与莓球密切共生;常见与闪锌矿等矿石矿物共生的方解石纳米莓球结构,由他形方解石微晶集合而成,莓球直径20~800nm;也常见与矿石矿物共生的菱铁矿微米莓球、丝/管状结构,它们由他形菱铁矿微晶集合而成,莓球直径1~3μm,表面毛糙,丝/管状结构常出现在莓球周围并连接着莓球。这些纳/微米莓球在矿石中成群落不均匀分布,属细菌微生物成因,丝/管状结构为胞外聚合物的表现。矿石δ34SCDT变化大且显著偏负值(-27.9‰~15.0‰)。乌拉根大规模铅锌硫化物成矿所需H2S可能主要通过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产生,盆地流体中烃类有机质催化下的细菌微生物硫酸盐还原反应是乌拉根铅锌大规模成矿的重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纳米莓球和/管状结构 碳酸盐纳/微米莓球和/管状结构 硫同位素组成 乌拉根铅锌矿 西天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