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成分的管状囊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长松 吕学霞 +3 位作者 王平 印剑 原旭涛 蒙念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肾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 carcinoma,T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标本行HE和免疫组化SP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示左肾囊性肿物。术中见... 目的探讨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肾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 carcinoma,T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标本行HE和免疫组化SP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示左肾囊性肿物。术中见左侧肾脏下极囊肿,囊肿内大量血凝块,囊壁可见多处新生物,肾窦内可见一鱼肉状肿瘤。大体可见肾切面一囊性肿块,直径3.5 cm,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无包膜。切面囊实性,坏死不明显。镜下见肿瘤由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TCC组成。术后30个月复查,左肾区、左侧腰大肌外侧多发占位;肝内多发占位;椎体占位。活检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免疫表型:TCC区域和乳头状区域瘤细胞均表达CK18、CK19、P504s、PAX-2、vimentin、WT1、CKH、CKL,不表达CD10,透明细胞癌区域瘤细胞和普通的透明细胞癌相同,瘤细胞表达CKL、vimentin。结论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在临床和病理学上均具有独特性,与复发转移和伴随成分有关,在治疗上应关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管状囊性癌 乳头状 透明细胞 预后
下载PDF
肾管状囊性癌临床特点分析(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孟令全 汪洋 +1 位作者 朱耀峰 史本康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究肾管状囊性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1例肾管状囊性癌的诊疗过程,从国内外数据库搜索同类患者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管状囊性癌临床罕见,汇总国内外报道83例,筛选有效病例共51例进行统... 目的::探究肾管状囊性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1例肾管状囊性癌的诊疗过程,从国内外数据库搜索同类患者文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管状囊性癌临床罕见,汇总国内外报道83例,筛选有效病例共51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肾管状囊性癌发病年龄18~94岁,平均(57.43±16.07)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8∶1,肿瘤大小0.2~17.0 cm,平均(4.28±3.01)cm.以性别分组,男女发病年龄及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以有无临床症状分组,发现有临床症状者发病年龄(39.40±16.24)显著低于无临床症状者(59.39±14.95),P=0.049.本资料1例肾管状囊性癌,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与文献描述相符,肾切除术后随访19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肾管状囊性癌好发于男性,临床表现与其他肾肿瘤相比无特异性,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为主要确诊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良好,具有低度恶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囊性癌 临床 病理 预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管状囊性癌1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董玉龙 孟繁萍 +4 位作者 谷欣权 赵来 苏彤 周旭 周德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876-877,共2页
肾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 carcinoma of the kidney,TCC)是肾囊性上皮细胞肿瘤的主要形式,最早由PIERRE于1956年发现,2004年美加病理年会上被正式命名为肾管状囊性癌。在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肾脏肿瘤分类中将其作为一种新增的肾细胞癌... 肾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 carcinoma of the kidney,TCC)是肾囊性上皮细胞肿瘤的主要形式,最早由PIERRE于1956年发现,2004年美加病理年会上被正式命名为肾管状囊性癌。在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肾脏肿瘤分类中将其作为一种新增的肾细胞癌亚型单独划分出来,目前全球报道约70例[1]。2018年我院收治1例肾管状囊性癌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囊性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3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白洁 李双 +3 位作者 杨柳 王琦 倪璐 宋旭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T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随访和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TCRCC中,2例男性,1例...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T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随访和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TC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3岁。肿瘤均位于左肾,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肿瘤分期为pT1,1例为pT3。CT或MRI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病变。镜下肿瘤完全由大小不等的小管或囊腔组成,囊壁菲薄,仅少量纤维间质分隔。肿瘤细胞呈单层排列,可扁平、立方状、柱状或鞋钉样,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WHO/ISUP核分级:3级),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FH(3/3)均无表达缺失,PAX8(3/3)和P504s(3/3)强阳性,CD10(2/3)、CK7(2/3)、CK19(1/2)和EMA(1/3)部分阳性。2例患者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TCRCC罕见,大部分预后良好,其诊断标准严格,需与其他具有管状囊性结构的肾肿瘤鉴别,确诊需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必要时可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管状肾细胞 乳头状肾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肾管状囊性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嫦媛 曹鹏 +4 位作者 薛学敏 王冰凝 管考鹏 关有彦 郑闪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831-834,共4页
目的 探讨肾管状囊性癌(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对1例TC患者标本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43岁男性,因B型超声检查发现右肾上极占位2个月入院,行右肾部分切除术。肿物位于肾实... 目的 探讨肾管状囊性癌(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对1例TC患者标本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43岁男性,因B型超声检查发现右肾上极占位2个月入院,行右肾部分切除术。肿物位于肾实质内,大体呈灰白色,实性,大小1.5 cm×1.5 cm×1.0 cm,质细,与周围组织界线欠清。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排列紧密的小管状及囊状结构组成,被纤细的纤维化间质分隔。管腔及囊壁被覆单层扁平、立方及靴钉样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核仁明显,类似于Fuhrman 3级的细胞核特征。免疫表型呈细胞角蛋白阳性,CD10^+++,P504S^+++,低Ki-67增殖指数。术后随诊6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TC是一类特殊的肾细胞癌亚型,显微镜下呈现特征性的管状、囊状结构,细胞核分级高但核分裂象罕见,诊断时需与其他肾囊性病变相鉴别。TC呈惰性生物学行为,较少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管状囊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预后
原文传递
肾嗜酸性管状囊性癌1例
6
作者 李亚林 刘冉录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96-96,共1页
患者男,67岁,因体检泌尿系彩超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1周入院。患者无血尿,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体检: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无隆起、无压痛;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睾丸、附睾无异常,既往体健。
关键词 肾肿瘤 管状囊性癌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正龙 曹鹏 张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肾脏粘黏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白。镜下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境界清楚,由紧密排列的、小而狭...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肾脏粘黏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白。镜下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境界清楚,由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相互构通的小管构成。小管由立方和梭形细胞组成,可见平滑肌瘤样的梭形细胞灶。肿瘤间质黏液样。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EMA、CD15和VIM(+),CD10(-)。结论: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肿瘤,肿瘤细胞核圆形或梭形,异型性很小,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形细胞 黏液管状 免疫组织化学 管状囊性癌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管状囊性肾细胞癌2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白红松 王栋 +2 位作者 寿建忠 李长岭 邢念增 《癌症进展》 2020年第9期969-972,共4页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RCC)是近年来人们逐渐认知的一种罕见的预后良好的低度恶性肿瘤,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将其正式命名,列为一种独立的肾细胞癌亚型[1]。本文对2014年...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RCC)是近年来人们逐渐认知的一种罕见的预后良好的低度恶性肿瘤,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将其正式命名,列为一种独立的肾细胞癌亚型[1]。本文对2014年4月和2014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2例TRCC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该术式治疗TRCC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肾细胞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蒋春霞 段锡奎 邓瑜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8期662-665,670,共5页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例管状囊性肾细胞癌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患者女性,27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2周。...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例管状囊性肾细胞癌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患者女性,27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2周。镜下观察肿瘤边界清楚,可见纤细的纤维性间质分隔的大小不等的囊状和小管状结构,囊腔内含黏液蛋白样物质,囊腔内衬覆扁平或柱状上皮细胞、"鞋钉样"细胞。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仁可见,WHO/ISUP 3级,核分裂象不易见,胞质丰富,嗜酸性。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K、CK19、PAX-8、vimentin、P504S;Ki-67核阳性比例8%。结论管状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大部分患者预后好,需与管状囊性结构特征的肿瘤鉴别,其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表型,必要时结合分子遗传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肾细胞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以广泛多房囊性结构为特征的肾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10
作者 王露 李惠 章宜芬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60-563,576,共5页
目的探讨以广泛多房囊性结构为特征的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以广泛多房囊性结构为特征的肾肿瘤,包括:1例MED15-TFE3融合基因的Xp11易位肾细胞癌(RCC)、1例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CRCC)及6例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 目的探讨以广泛多房囊性结构为特征的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以广泛多房囊性结构为特征的肾肿瘤,包括:1例MED15-TFE3融合基因的Xp11易位肾细胞癌(RCC)、1例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CRCC)及6例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MCRN-LMP)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及分子检测结果。结果入组的3种肾肿瘤大体均为境界清楚的广泛多房囊性结构。其中MED15-TFE3融合基因的RCC镜下可见胞质透明到嗜酸性的低级别肿瘤细胞呈乳头状、腺泡状或者巢状分布于纤维囊壁;砂砾体易见;免疫组化特征性显示TFE3强阳性表达;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MED15-TFE3基因融合。TCRCC巨检有特征性的海绵状外观,镜下可见肿瘤由厚薄不一的纤维囊壁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管囊结构,囊腔壁可见扁平至靴钉样的嗜酸性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athepsin K、CD10、P504s、Pax-8、Vimentin阳性表达,TFE3和TFEB均为阴性表达。MCRN-LMP镜下观察肿瘤也是由纤细的纤维间隔分隔,囊壁被覆单层透明低级别肿瘤细胞,纤维间隔内无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结节;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PAX8和CA9强阳性表达,TFE3和TFEB均为阴性表达。结论MED15-TFE3融合基因的Xp11易位RCC、TCRCC和MCRN-LMP大体上均是广泛多房囊状结构,组织学形态也部分相似,但是免疫组化及分子结果有所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15-TFE3融合基因的Xp11易位肾细胞 管状肾细胞 低度恶潜能的多房肾肿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两种酷似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少见肾脏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露 樊月 王耀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9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酷似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少见肾脏肿瘤——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PRNRP)及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C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并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RNRP、1例TCRCC及10例PRCC患者的临床病... 目的探讨两种酷似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少见肾脏肿瘤——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PRNRP)及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CR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并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RNRP、1例TCRCC及10例P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结果2例PRNRP为境界清楚的、具有纤维包膜的乳头状肿瘤,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嗜酸性肿瘤细胞,细胞核呈低级别,位于远离基底膜的细胞顶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CD10腔缘描边样阳性,Claudin 7杯状阳性,GATA3、EMA、CK7弥漫强阳性表达。FISH检测示7、17号及Y染色体无异常改变。TCRCC大体具有特征性的海绵状外观;镜下可见小到中等大小的小管与较大的囊肿混合表现,管壁及囊壁被覆扁平、立方、靴钉样细胞。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核大且不规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P504s、CD10、Pax-8、Cathepsin K、Vimentin阳性表达,CA9、CK7、CD117、E-cad、CK-H阴性表达。既往分子研究结果证明TCRCC与PRCC在分子水平上是不同的。结论PRNRP和TCRCC组织形态学上可酷似PRCC,但免疫组化和分子改变均与PRCC不同,二者均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及分子特征,是独立于PRCC的肿瘤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 管状肾细胞 乳头状肾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tracheobronchial malignant tumors
12
作者 Hailong Wang Zhenzong Du +5 位作者 Hua Ren Chaoji Zhang Jianfei Song Yuepei Liang Angui Li Min Zheng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rimary tracheobronchial malignant tumors. Methods: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18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acheobr... Objective: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rimary tracheobronchial malignant tumors. Methods: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18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acheobronchial malignant tumors surgically treated from February 1994 to August 2007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included sleeve tracheal resection in 8 cases, lower trachea and carina resection with carina reconstruction in 4 cases, local enucleation of the tumor in 4 cases, left or right carino-pneumon-ection in 2 cases, and resection of the tracheal or bronchial tumor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airway und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in 6 cases. Results: Among the 18 cases, there were 7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 9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1 lymphoepithelial-like carcinoma and 1 follicular non-Hodgkin tymphoma. All the cases recovered well except one who died of endotracheal bleeding and asphyxia at the 10th postoperative day. Conclusion: 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rimary tracheobronchial malignant tumors. The selection of operation modes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 according to patients' condition. Both complete resection and safety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imultan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heobronchial tumor SURGER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