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佳伟 曹元 +1 位作者 杨春艳 张鹏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管腔检测仪、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的3种检测方式对管腔器械清洗效果监测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0件管腔器械,经常规清洗消毒干燥后分别采用管腔检测仪、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3种检测方式,对器械内部... 目的:分析探讨管腔检测仪、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的3种检测方式对管腔器械清洗效果监测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0件管腔器械,经常规清洗消毒干燥后分别采用管腔检测仪、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3种检测方式,对器械内部管腔的污物、水份残留以及锈蚀和(或)损坏进行监测,对比3种检测方式监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管腔检测仪、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在器械内部管腔污物检查中的发现率分别为5%、1%和1.5%;管腔检测仪与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98,x^2=3.896;P<0.05);在水份残留检查中发现率分别为36%、4.5%和35%,目测+带光源放大镜与管腔检测仪和气枪吹气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42,x^2=58.693;P<0.05);在锈蚀和(或)损坏检查中发现率分别为34%、1.5%和2.5%,管腔检测仪与目测+带光源放大镜和气枪吹气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711,x^2=60.966;P<0.05)。结论:采用管腔检测仪对管腔器械清洗效果进行监测,其精确度高,操作简单,可作为管腔器械日常监测的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腔器械 管腔检测仪 目测+带光源放大镜法 气枪吹气法 消毒供应
下载PDF
管腔器械检测仪在支气管软式内镜不同清洗方式下清洗效果检测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少英 王玉玲 熊丽苏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 探寻管腔器械检测仪在支气管软式内镜清洗效果检测中的应用及有效的清洗手段。方法 2021年3—4月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121件有管道的支气管软式内镜分为2组,A组(61件)工作管路采用常规刷洗3遍加注射器灌洗;B组(60件)采用常规刷... 目的 探寻管腔器械检测仪在支气管软式内镜清洗效果检测中的应用及有效的清洗手段。方法 2021年3—4月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121件有管道的支气管软式内镜分为2组,A组(61件)工作管路采用常规刷洗3遍加注射器灌洗;B组(60件)采用常规刷洗3遍加自动脉冲灌洗,处理后应用管腔器械检测仪检测两组清洗效果;5—6月的123件均采用自动脉冲灌洗进行处理,然后分成2组,C组(62件)刷洗各4遍;D组(61件)刷洗各5遍,处理后应用管腔器械检测仪检测两组清洗效果。结果 经管腔器械检测仪检测,A组检测的合格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C组和D组合格率相比,B组合格率最低,D组合格率最高,3组合格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腔镜清洗工作站自动脉冲灌注法并适当增加刷洗次数,可以显著改进支气管软式内镜工作管路的清洗效果;管腔器械检测仪可以对支气管软式内镜工作管路进行直接的观察检测,简便易行,是一种有效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清洗效果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腔器械检测 支气管软式内镜 刷洗次数 清洗效果
原文传递
钳子管道残留组织胶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马久红 毕正琴 +3 位作者 张云 周梦娇 李贤煌 黄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评价残留组织胶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8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患者使用后的胃镜41条,清洗消毒后采用管腔检测仪目测法观察内镜... 目的观察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评价残留组织胶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8月某三甲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患者使用后的胃镜41条,清洗消毒后采用管腔检测仪目测法观察内镜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情况并进行微生物检测,比较有无残留组织胶内镜组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和菌落数分布情况。结果41条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使用后的钳子管道,清洗消毒后28条有组织胶残留,发生率为68.29%。组织胶残留部位以距离钳子管道出口0~2 cm处为主(23条),组织胶残留形状多呈块状(23条)。28条残留组织胶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为46.43%(13条),13条无组织胶残留的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两组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4,P=0.003)。残留组织胶内镜组和无组织胶残留内镜组的菌落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7,P<0.001)。28条残留组织胶内镜重复清洗消毒合格率为53.57%(15条),与残留组织胶内镜首次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P=0.593)。残留组织胶内镜重复清洗消毒后菌落数与首次清洗消毒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5,P=0.236)。结论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钳子管道组织胶残留发生率高,导致钳子管道清洗消毒不合格率及细菌检出率高,降低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 钳子管道 组织胶 微生物检测 管腔检测仪
下载PDF
钳子管道内刮痕对软式内镜再处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梦娇 李贤煌 +4 位作者 毕正琴 何荣攀 胡露 黄茜 马久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8-932,共5页
目的观察软式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探讨刮痕对内镜再处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综合性医院162条再处理后的内镜钳子管道内部情况进行调查,使用管腔检测仪观察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并对管腔进行微生物检测,最后将刮痕严... 目的观察软式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探讨刮痕对内镜再处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综合性医院162条再处理后的内镜钳子管道内部情况进行调查,使用管腔检测仪观察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情况,并对管腔进行微生物检测,最后将刮痕严重、反复培养不合格的管腔拆卸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刮痕内情况。结果162条内镜的钳子管道中有刮痕的占91.36%(148条),其中黑色刮痕占18.24%(27/148),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率为18.52%(5/27);黄色刮痕占6.76%(10/148),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率为20.00%(2/10)。将1条刮痕严重、反复微生物检测不合格的内镜钳子管道拆卸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纵横交错的生物膜。结论内镜钳子管道内刮痕发生率高,刮痕为生物膜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影响内镜再处理质量,建议定期使用管腔检测仪检查钳子管道内刮痕情况,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式内镜 钳子管道 管腔检测仪 刮痕 再处理 微生物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