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户手许箪笥与明清官皮箱的器物特征比较探析
1
作者 杨晨鑫 张瑜鸿 +2 位作者 李泓澔 黄吐思 叶翠仙 《家具》 2024年第5期105-111,共7页
日本在历史上因文明水平的差异与我国进行了频繁的文化交流,并参照我国在家具形制上形成了独特的造物遗风。通过设计学视角对日本江户时期的小型提携箱手许箪笥与中国明清时期的闺房家具官皮箱进行比较研究,得以揭开两者形制差异与成因... 日本在历史上因文明水平的差异与我国进行了频繁的文化交流,并参照我国在家具形制上形成了独特的造物遗风。通过设计学视角对日本江户时期的小型提携箱手许箪笥与中国明清时期的闺房家具官皮箱进行比较研究,得以揭开两者形制差异与成因,探寻器物背后蕴含的不同造物思想。比较表明,手许箪笥在造型装饰性上不及官皮箱,金属件装饰比官皮箱更多样、手许箪笥的结构与接合方式比较简单,工艺不如官皮箱精密。手许箪笥在装饰题材上较官皮箱丰富,但装饰技法种类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皮箱 比较研究 器物特征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箪食瓢饮”注译商榷
2
作者 李彬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4期39-41,共3页
关于成语"箪食瓢饮"的译法历来有多种,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大多数人倾向于译为"一篮子饭,一瓢饮水"。笔者倾向于译为"用食器盛着吃的东西,用水器盛着喝的东西"。为了证明笔者观点的合理性,本文试图从本字探源、排比例释、文献训诂... 关于成语"箪食瓢饮"的译法历来有多种,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大多数人倾向于译为"一篮子饭,一瓢饮水"。笔者倾向于译为"用食器盛着吃的东西,用水器盛着喝的东西"。为了证明笔者观点的合理性,本文试图从本字探源、排比例释、文献训诂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箪食瓢饮"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饮 盛着
下载PDF
东周铜箪铜筥考——兼论“樽”与“觯” 被引量:1
3
作者 樊波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铜■"旧称为"卮",在墓葬中多与盘、匜、盥壶相配为盥器,也可用作食器或"分半"量器,其自名之"■"隶定为"枝",当读作"箪"。在《仪礼》中,"箪"用于盛放巾栉等盥... "铜■"旧称为"卮",在墓葬中多与盘、匜、盥壶相配为盥器,也可用作食器或"分半"量器,其自名之"■"隶定为"枝",当读作"箪"。在《仪礼》中,"箪"用于盛放巾栉等盥洗用具而与盘、匜相配;在战国秦汉文献中,箪也可用作食器或容积半斗、半斛的量器。战国墓葬中的铜质筒形"镂孔杯",遣策称之为"■白之■"或"熏■",即《方言》《说文》之"墙居"或"觵白之筥",用于薰衣或盛放罚爵。遣策称为"羽■"的筒形容器应该是《仪礼》盛食器"杅(盂)"与"筥(篹)"的连称,而不是过去定名的"樽"或"洗"。两周时期"筒形杯"的造型与"■白之■"极为相似。这类"筒形杯"自名曰"■",出土时常与"斗形爵"配对,两者分别对应《仪礼》饮酒器的基本组合"觯"与"爵"。《三礼图》"筥"与"觯"的形状也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器 沃盥器
下载PDF
瓜箪酒
4
作者 张建新 《民族文学》 1994年第9期60-62,共3页
客居此地,文友相聚常常津津乐道的是那飘散着泥土芳香瑶味十足的瓜箪酒。如今瑶家生活今非昔比,衣食住行几乎都与山外同化了。那山腰何边,一幢幢砖木结构的现代化小楼,代替了古老的吊脚楼;家家户户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来人接客,啤酒饮料名... 客居此地,文友相聚常常津津乐道的是那飘散着泥土芳香瑶味十足的瓜箪酒。如今瑶家生活今非昔比,衣食住行几乎都与山外同化了。那山腰何边,一幢幢砖木结构的现代化小楼,代替了古老的吊脚楼;家家户户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来人接客,啤酒饮料名酒,代替了昔日家酿的瓜箪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木结构 啤酒饮料 酒过三巡 魔术般 熬煮 中国酒文化 令人 精美绝伦 诗苑
原文传递
豦簋铭文“丼五■”新考
5
作者 邹芙都 黄劲伟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孙星衍旧藏豦簋器铭“丼五[木是]”句的释读,学界向有争议。结合文字学、文献学、语言学、民俗学考证:“丼”为一种类似“箪”的食器,今日文中仍保留该字,形音义皆合;“[木是]”为“提”,此处用作量词。“丼五[木是]”即“箪器五... 孙星衍旧藏豦簋器铭“丼五[木是]”句的释读,学界向有争议。结合文字学、文献学、语言学、民俗学考证:“丼”为一种类似“箪”的食器,今日文中仍保留该字,形音义皆合;“[木是]”为“提”,此处用作量词。“丼五[木是]”即“箪器五提”,是赏赐给豦的五件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豦簋
下载PDF
《晋灵公不君》注释质疑
6
作者 张代会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3-63,共2页
中师小教大专教材是新编教材 ,其中《古代汉语》教材的注释有一些问题 ,为此进行探讨。本文只就《晋灵公不君》一文的部分注释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宰夫 稽首 补过者
下载PDF
醉在吊脚楼
7
作者 郑万生 李辉祥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吊脚楼 瑶族 民俗文化 饮食习俗
下载PDF
新市镇蚕桑史话
8
作者 朱炜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1-85,共5页
新市镇是杭嘉湖地区的著名蚕乡,蚕桑生产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多与蚕桑活动息息相关。作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的古镇,新市具有独具江南地域特征的蚕桑文化。文章主要从栽桑历史、盛极一时的叶行、湖... 新市镇是杭嘉湖地区的著名蚕乡,蚕桑生产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多与蚕桑活动息息相关。作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的古镇,新市具有独具江南地域特征的蚕桑文化。文章主要从栽桑历史、盛极一时的叶行、湖羊饲料枯桑叶、副产品桑条皮与桑柴、年俗婚俗中的青圆子与蚕花箪以及乡土作家笔下的蚕桑情结等六个方面展现新市镇的蚕桑文化,期望对研究江南地区的蚕桑文化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镇 蚕桑 植桑树 叶行 桑叶羊 蚕生圆子 青圆子 蚕花
下载PDF
陶渊明故里再说
9
作者 邓钟伯 《南方文物》 1985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宜丰胡思敬著《宜丰县志》,据旧名盐步镇取名《盐乘》,中间写陶渊明首先住在宜丰南山,后迁秀溪。始祖是渊明,后裔是他的第五子佟的一支。现在根据他写的陶渊明列传原文扼要地引述一些,加以辨明。 (一)始家宜丰,筑室南山延禧观侧…
关键词 宜丰 柴桑 盐步镇 主薄 苏峻乱 九首 瓢屡罄 刘柳 赠羊长史 《饮酒》
下载PDF
陶渊明“归隐说”新辨
10
作者 徐新杰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5-77,共3页
去年八月,在九江市举行的全国第一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上,围绕着陶渊明的评价,对陶渊明的归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众说纷纭,各执其是。归隐问题于渊明评价实在关系重大,是不能也不应回避的。笔者最近重读《陶渊明集》,正本清源,若有所... 去年八月,在九江市举行的全国第一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上,围绕着陶渊明的评价,对陶渊明的归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众说纷纭,各执其是。归隐问题于渊明评价实在关系重大,是不能也不应回避的。笔者最近重读《陶渊明集》,正本清源,若有所获。试申述于后,就正高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诗 学术讨论会 自祭文 人民的爱 田居 人生短暂 丘山 《诗品》 瓢屡罄 逃禄
下载PDF
好客的门楼下瑶家人
11
作者 张维杰 《民族论坛》 2010年第A12期20-20,共1页
湖南省永州、郴州、衡阳三市交界的地方是美丽逶迤的瑶山。其中有127平方公里的山岭属于一个名叫门楼下的瑶族乡。这里居住着一支人数不到1万的古老瑶族,他们勤劳朴实,坚忍不拔,远离社会主流文明,祖祖辈辈依靠刀耕火种维持生计,繁衍生息... 湖南省永州、郴州、衡阳三市交界的地方是美丽逶迤的瑶山。其中有127平方公里的山岭属于一个名叫门楼下的瑶族乡。这里居住着一支人数不到1万的古老瑶族,他们勤劳朴实,坚忍不拔,远离社会主流文明,祖祖辈辈依靠刀耕火种维持生计,繁衍生息。1989年至1990年,在中共湖南零陵地委办从事文秘工作的我,被组织安排到这个连电都没有的瑶族乡担任乡党委副书记,虽只经历短短1年多的时间,但在以后的岁月里,门楼下瑶乡一直让我魂牵梦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乡 文秘工作 三市 社会主流 张客 杀猪 喊叫声 熏烤 黑黄
下载PDF
谈谈导数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中峰 《福建中学数学》 2004年第11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导数 初等数学 应用 函数 调性 极值 曲线切线
下载PDF
古今自励“座右铭”种种
13
作者 一丁 《陕西审计》 1996年第1期24-24,共1页
古今自励"座右铭"种种镇尺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为激励自己发愤写作,在铜镇尺上刻了一对联式的座铭名:"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破甲可吞吴。"布衾铭布衾即被子。司马光在... 古今自励"座右铭"种种镇尺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为激励自己发愤写作,在铜镇尺上刻了一对联式的座铭名:"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破甲可吞吴。"布衾铭布衾即被子。司马光在布衾上题:"颜乐箪瓢,万世楷模;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右铭 司马光 涑水先生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有志者 自励 励磁
下载PDF
巫水笔记
14
作者 海燕 《创作与评论》 2016年第3期117-120,共4页
一每天清晨,男人擦枪点火坐在大地上勾鱼网,磨铁叉村寨里的某些日常事件在树叉上打勾在竹林中仰望就完结的事件中不包括冲火药,打码子。
关键词 巫水 竹林中 打勾 幼鸟 滚进 在人间 爱欲 一刻钟 日常事件
下载PDF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15
作者 王瑞环 《魅力中国》 2010年第5X期123-123,共1页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教师是人中的楷模,他们的职业要求他们"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热爱生命 《劝学》 流传千古 主题班会 文学作品 热爱科学 市场经济浪潮 史铁生 瓢陋巷
下载PDF
论苗族作家刘萧小说《筸军之城》的悲剧审美意蕴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小平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8-104,共7页
作为防范苗族而出现的湘西地方部队筸军,是近现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悲剧和历史悲剧的缩影,筸军作为群体,其命运充满了鲜明的悲剧色彩,其历史就是一部湘西民族地区的近现代史。刘萧的小说《筸军之城》具有深刻的悲壮审美意蕴,演绎了... 作为防范苗族而出现的湘西地方部队筸军,是近现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悲剧和历史悲剧的缩影,筸军作为群体,其命运充满了鲜明的悲剧色彩,其历史就是一部湘西民族地区的近现代史。刘萧的小说《筸军之城》具有深刻的悲壮审美意蕴,演绎了浪漫与激情,充满了神秘与想象,彰显了湘西文化重情爱美浪漫、雄强刚直彪悍的精神特征。小说作品用审美的方式再现了这一悲剧群体形象,以此来对湘西民族地区近现代历史与社会进行深入的艺术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之城》刘萧 悲壮之美
原文传递
沈从文湘西文学叙事中的“统领官”——兼论沈从文与湘西草军文化的渊源
17
作者 罗维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93,共8页
沈从文的湘西文学与民国时期湘西地缘政治文化的特殊性有密切关系。民国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与沈从文同为凤凰人,两人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陈渠珍在沈从文的生命转折之处成为他命运的推手,助他迈出走向辉煌的文学殿堂的第一步,并以其&q... 沈从文的湘西文学与民国时期湘西地缘政治文化的特殊性有密切关系。民国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与沈从文同为凤凰人,两人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陈渠珍在沈从文的生命转折之处成为他命运的推手,助他迈出走向辉煌的文学殿堂的第一步,并以其"稀有的人格"影响了沈从文。沈从文则将陈渠珍永恒地定格于他的湘西文学叙事之中,成为以陈渠珍为代表的民国湘西筸军文化的历史见证人和批判反思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文学 军文化 陈渠珍
原文传递
三个和尚的故事
18
作者 何中兴 袁伟敏 《剧本》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72,共2页
时间:很早很早的时候。地点:很远很远的地方。人物:圆智、慧智、仁智。〔圆智挑两木桶水上。圆智(唱)晨钟、暮鼓,深山、古寺……修炼我和尚圆智,一个和尚担水吃。乐自己知,苦自己知,苦乐自己知。南无阿弥陀佛,自乐自苦,自给... 时间:很早很早的时候。地点:很远很远的地方。人物:圆智、慧智、仁智。〔圆智挑两木桶水上。圆智(唱)晨钟、暮鼓,深山、古寺……修炼我和尚圆智,一个和尚担水吃。乐自己知,苦自己知,苦乐自己知。南无阿弥陀佛,自乐自苦,自给自足;一个和尚担水吃……〔慧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无阿弥陀佛 仁智 和尚 数钱 月落 自悟 僧人 智圆 佛珠
原文传递
人生如茶
19
作者 吴束庆 《山西老年》 2002年第2期1-1,共1页
关键词 上下翻腾 生存需要 玻璃杯 无区别 家庭 离不开 红尘 友谊 贫富
原文传递
阅读教学中写作知识的渗透和支撑
20
作者 胡仁房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8年第3期37-37,共1页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应有写作知识的渗透和支撑,这样的阅读课才是有针对性的、生动活泼的,也才是有落脚点的。在写作知识对阅读教学的渗透和支撑中,写作素养和写作心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写作知识 白居易 蒸暑 壶浆 饷田 一节 天光 江州司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