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人迷踪 第七集 勇闯箭竹林
1
《家教世界》 2017年第4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箭竹林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箭竹-岷江冷杉原始林优势树种的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文敬 徐雨 +1 位作者 王浪杰 缪宁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90,共6页
箭竹-岷江冷杉林是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的重要类型,研究其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对其恢复和保育具有参考意义。采用林木定位调查法,分别用Ripley’s L(t)和L12(t)函数分析群落中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结... 箭竹-岷江冷杉林是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的重要类型,研究其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对其恢复和保育具有参考意义。采用林木定位调查法,分别用Ripley’s L(t)和L12(t)函数分析群落中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结果表明:群落的优势树种为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云杉(Picea asperata),群落层次结构分明。3个优势树种在小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其分布格局随尺度增大而变化。岷江冷杉种群在0-11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而在11-20m的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红桦种群在0-14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而在14-20m的尺度上呈随机分布;云杉种群在0-20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3个优势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在0-20m尺度上均呈显著的相互独立关系,表明它们相互之间作用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竹-岷江冷杉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 优势树种 点格局分析 川西亚高山
下载PDF
探奇揽胜梵净山
3
作者 戴明贤 《中国西部》 1995年第6期24-27,共4页
贵州山水,閟养无数世纪,一朝为世所知,无不充溢着现代人所向往的大自然之野趣。野是其共性,而又野得各有个性。比如,花溪野得秀逸,龙宫野得神秘,黄果树野得雄浑,小七孔野得清奇。那么黔东北的梵净山呢?我觉得它野得恢宏。像是造物主忽... 贵州山水,閟养无数世纪,一朝为世所知,无不充溢着现代人所向往的大自然之野趣。野是其共性,而又野得各有个性。比如,花溪野得秀逸,龙宫野得神秘,黄果树野得雄浑,小七孔野得清奇。那么黔东北的梵净山呢?我觉得它野得恢宏。像是造物主忽发奇想,将画笔饱蘸五颜六色,逞着兴致,泼洒出这处恣肆豪宕的奇景。红云金顶是梵净山的标志,高逾百米、中间一道缺口的石柱顶上竟建有两座庙及一架天仙桥从盘溪入山,沿径盘旋而上,活活的溪水声总在身畔相随,忽前忽后,忽左忽右。随着海拔的上升,我们经过山脚的参天杉枫林,钻过山腰的茂密冷箭竹林,进入杜鹃林的世界——这些全是原始森林。两三个小时后,仰头见一根拔地擎天的石柱,颤巍巍矗立在万山之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现代人 金顶 黔东北 箭竹林 黄果树 原始森 杜鹃 造物主 石柱
下载PDF
大屯山火山群,靠近都市活火山
4
《风景名胜》 2008年第6期109-109,共1页
大屯山火山群是台湾北部自成一体的山脉,位于台北市北,由16个火山喷发口造成的圆锥形山体组成,大屯山居于群山之中,海拔1000多米;七星山因顶上的七座小峰,如七仙女下凡而得名。它是大屯山火山群中最高、最年轻的火山,海拔1120米,至今山... 大屯山火山群是台湾北部自成一体的山脉,位于台北市北,由16个火山喷发口造成的圆锥形山体组成,大屯山居于群山之中,海拔1000多米;七星山因顶上的七座小峰,如七仙女下凡而得名。它是大屯山火山群中最高、最年轻的火山,海拔1120米,至今山顶上巨大的爆裂火口仍不断吐着硫气浓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群 大屯 台北市 小观音 活火山 火山喷发 火山口 都市 箭竹林 体组成
下载PDF
巴夏:恐惧的黑森林
5
作者 高志永 《西藏旅游》 1995年第2期22-24,共3页
现在我可以坐在灯下泡一杯茶,记下在那一片森林中的恐怖经历。
关键词 巴夏 密密 蟒蛇 脚印 箭竹林 砍刀 干粮 约约 亚东 尾灰
原文传递
神农架:穿越密林腹地
6
作者 黄竹 《旅游时代》 2004年第5期16-20,共5页
抱着对神农架的无限向往,我踏上了去宜昌的汽车。在离神农架最近的木鱼镇,与两个人的邂逅成就了我的激情穿越之旅……
关键词 神农架 小朱 红坪画廊 木鱼 箭竹林 高山草甸 鸭子 娃娃鱼 石阶 野人
原文传递
高黎贡山的异兽珍禽
7
作者 杨岚 《大自然》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20世纪70年代,羚牛、白尾梢虹雉和火尾太阳鸟这些或珍稀濒危或独具特色的异兽珍禽悠闲地生活在云南高黎贡山的中高海拔地带。作者在科考过程中与它们邂逅,并记录下许多记忆犹新的小故事。1974年5月下旬,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脊椎动... 20世纪70年代,羚牛、白尾梢虹雉和火尾太阳鸟这些或珍稀濒危或独具特色的异兽珍禽悠闲地生活在云南高黎贡山的中高海拔地带。作者在科考过程中与它们邂逅,并记录下许多记忆犹新的小故事。1974年5月下旬,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脊椎动物分类区系研究室考察队完成对高黎贡山中山地带的考察后,向上转移到海拔3200米左右的亚高山沼泽草甸、箭竹林和冷杉林地带。我们住在高黎贡山东坡山路旁的一座石头砌成的房子里。这儿的地名叫"东哨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梢虹雉 独龙江河谷 贡山县 考察队 箭竹林 山地带 雄鸟 雌鸟 亚高山 沼泽草甸
原文传递
黑竹沟的缤纷色彩(上)
8
作者 阮鹏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7年第10期6-6,共1页
绿绿色是黑竹沟这片神秘区域的色彩主题。因为这里分布着众多绿色的植物,常见的有冷杉、柏树、大叶片的杜鹃树,还有枝叶绿色的箭竹林。地面上也长满各种绿油油的野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苔藓,松软的苔藓,踩上去像厚实的地毯!不仅岩石上... 绿绿色是黑竹沟这片神秘区域的色彩主题。因为这里分布着众多绿色的植物,常见的有冷杉、柏树、大叶片的杜鹃树,还有枝叶绿色的箭竹林。地面上也长满各种绿油油的野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苔藓,松软的苔藓,踩上去像厚实的地毯!不仅岩石上、倒下的朽木上,甚至高处的树枝上也都长有一团一团绿色的苔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沟 苔藓 一团 箭竹林 杜鹃 柏树 野草 树枝 岩石 竹子
原文传递
穿越迷魂凼首次遇险
9
作者 阮鹏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6年第4期6-6,共1页
虽然我们为探秘迷魂函,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但是首次出发穿越迷魂函的那天早晨,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早早起床,开始出发前最后的准备工作。我们首次穿越定的是早上7点准时出发,计划用一天时间完成首次穿越。虽然当天下午6点我们全体... 虽然我们为探秘迷魂函,事先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但是首次出发穿越迷魂函的那天早晨,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早早起床,开始出发前最后的准备工作。我们首次穿越定的是早上7点准时出发,计划用一天时间完成首次穿越。虽然当天下午6点我们全体原路返回,没有被迷在迷魂函,算是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胜利,但其中的经历也可谓一波三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路返回 箭竹林 鸳鸯池 竹箭 核心区 行进间 瓦屋山 法齐 枯水季节 古老神秘
原文传递
云雾白竹山
10
作者 陈佳 闻林华 《云南画报》 2008年第1期62-63,共2页
到双柏就要饮白竹山茶,饮过了就想到白竹山去看看,是一座什么样的山竟会生出这样的好茶。起了个大早驱车向白竹山驶去,从一个山头穿过云雾到达一个山头,再穿过云雾奔向另一个山头,本以为迎来坦途。
关键词 白竹山 云雾山 灵幽 云雾缭绕 箭竹林 茶叶种植面积 秘境 界相 石丰 原始图腾
原文传递
成功穿越迷魂凼
11
作者 阮鹏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6年第6期6-6,共1页
我们环顾四周,发现这迷魂凼里面其实非常阴森!箭竹林包围着我们,四周数棵高大而幽黑的冷杉也加强了包围效果,加之难以散去的白雾,这里看起来真有点让人毛骨悚然!难怪信鸽也如此害怕,宁愿跟着人类在一起。我们其实已经迷路了!这弹丸之地... 我们环顾四周,发现这迷魂凼里面其实非常阴森!箭竹林包围着我们,四周数棵高大而幽黑的冷杉也加强了包围效果,加之难以散去的白雾,这里看起来真有点让人毛骨悚然!难怪信鸽也如此害怕,宁愿跟着人类在一起。我们其实已经迷路了!这弹丸之地,花了8个多小时我们也没走出去!我们立即开会研究,决定开路组派出两名精兵强将去疑似正确的方向侦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竹林 原路返回 鸳鸯池 科教频道 穿越技术 地磁干扰 探险活动 科考队 思维能力 无路可走
原文传递
探访高黎贡山的野生动物
12
作者 艾怀森 《人与自然》 2016年第7期72-79,共8页
高黎贡山,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这条跨越了五个纬度带、巨龙一般的山脉,却是地球上现如今唯一保存有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地区,是世界上极其珍贵也极其稀有的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的地区。在高黎贡... 高黎贡山,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这条跨越了五个纬度带、巨龙一般的山脉,却是地球上现如今唯一保存有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地区,是世界上极其珍贵也极其稀有的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的地区。在高黎贡山上,从青藏高原到中印半岛以及本地种属的动植物都可以见到,很多古老物种被保存下来,于是高黎贡山也就成为了中国云南这个"动植物王国"中也最宝贵的自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 湿润热带 生物多样性 云龙箭竹 中国云南 箭竹林 样线 植被类型 本地种 大树下
原文传递
动物大力士——熊
13
作者 范世忠 《森林与人类》 1999年第1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大力士 生物钟 黑熊 李时珍《本草纲目》 箭竹林 营养价值 神农架 哺乳动物 混交 前掌
原文传递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its biotic and abiotic modulators of a main food bamboo of the giant panda in a subalpine spruce-fir forest in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
14
作者 Xinyu Xiong Jiangling Zhu +7 位作者 Sheng Li Fan Fan Qiong Cai Suhui Ma Haojie Su Chengjun Ji Zhiyao Tang Jingyun Fa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As one of the main food bamboo species of the 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Fargesia denudata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understory of spruce-fir forest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ern China.However,t... As one of the main food bamboo species of the 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Fargesia denudata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understory of spruce-fir forest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of southwestern China.However,the driving factors of its biomass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forests are still unclear.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tree and shrub layers(including bamboos)of 209 subplots(20 m×20 m)in a Forest Global Earth Observatory plot,the Wanglang Plot(25.2 ha),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biotic(topographic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and biotic(tree density,total basal area(TBA),shrub coverage,etc.)factors o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F.denudata(bamboo biomass hereafter).Bamboo biomass averaged 1.17 ton/ha,with a large variation from 0 to 4.88 ton/ha(95%confidence interval)among the 209 subplots.Bamboo bioma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elevation,slope and mea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f trees,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ree density,shrub coverage and soil pH.However,bamboo biomass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ree TBA,aspect,soil organic matter or total nitrogen content.The random forest model indicated that topographic factors and biotic factors had greater influences on the bamboo biomass than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Specifically,topographic factors mainly affected the bamboo biomass by changing tree density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Our results can provide valuable guid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giant pandas and the management of subalpine spruce-fir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biomass community structure Fargesia denudata spruce-fir forests topograph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