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雄箴体文学讽谏思想的艺术表达
1
作者 杨胜宽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63-76,共14页
扬雄的箴文创作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不仅是作者自赋体文学之后的文学道路延续,而且也是其讽谏思想主题表达的一种文体创新。他赋予箴体文学丰富而深刻的讽谏功能,大大增强其艺术表达的方法技巧,使其作... 扬雄的箴文创作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不仅是作者自赋体文学之后的文学道路延续,而且也是其讽谏思想主题表达的一种文体创新。他赋予箴体文学丰富而深刻的讽谏功能,大大增强其艺术表达的方法技巧,使其作为一个成熟的文体,正式进入文学殿堂。故学习效仿者代不乏人,成为难以超越的箴文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箴体文学 讽谏功能拓展 表达艺术方法 典范
下载PDF
古代箴体文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徐翠先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59,共6页
箴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产生于西周初年。这种文体成立的基础是所谓"官箴王阙",是古代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箴的标准文本是从周初流传下来的《虞人之箴》。从那时以来到晚清,除战国时期一度"委绝",代不乏作者。在长期... 箴是一种古老的文体,产生于西周初年。这种文体成立的基础是所谓"官箴王阙",是古代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箴的标准文本是从周初流传下来的《虞人之箴》。从那时以来到晚清,除战国时期一度"委绝",代不乏作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箴体文由官箴发展为私箴,进而出现君箴。箴本是使用范围很小的应用文体,但从汉代扬雄开始,经六朝而至唐代,著名的箴体作品,大多出于文学家之手,他们往往把文学方法用于箴文写作,遂使箴体文获得浓厚的文学性,足有可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箴体 王阙 文学价值
下载PDF
《老子》与先秦箴体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文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6,共5页
箴是先秦时期即已存在的一种文类。从散佚在《逸周书》、《吕氏春秋》以及《左传》中的箴体文献看,其主要的文体特征是:句式整饬,以四言句居多,间有五言、三言、七言等杂句,亦有对句;大抵用韵;具有强烈的箴诫作用,意在规范君王或其他被... 箴是先秦时期即已存在的一种文类。从散佚在《逸周书》、《吕氏春秋》以及《左传》中的箴体文献看,其主要的文体特征是:句式整饬,以四言句居多,间有五言、三言、七言等杂句,亦有对句;大抵用韵;具有强烈的箴诫作用,意在规范君王或其他被箴诫者的德行。《老子》文体与箴有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老子》文本有两个层次,即原始文本和附加文本,后者是对前者的阐释、引申,为后学弟子在原始文本的基础上累加而成。原始文本从形式上看是句式整齐、简短的韵语,从内蕴来看是关于治世修身的嘉言善语,为老子自创或征引。《老子》原始文本其实质是箴。《老子》文体与楚国独特的箴诫传统以及老子本人史官的职业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箴体 诫传统 史官文化
下载PDF
论箴体的生成及其文体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夏德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2,共6页
箴体产生于规谏活动之中,这一文体具有很强的规诫意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箴体虽然远离了规谏活动,但大都依然保持着规诫性质。箴体最初是大臣用来规谏君主的一种方式,魏晋以降箴体的撰作主体与规谏对象均发生变化,箴体也分化为官箴... 箴体产生于规谏活动之中,这一文体具有很强的规诫意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箴体虽然远离了规谏活动,但大都依然保持着规诫性质。箴体最初是大臣用来规谏君主的一种方式,魏晋以降箴体的撰作主体与规谏对象均发生变化,箴体也分化为官箴、私箴与咏物箴。这一演变表明箴体参预现实的功能得到加强。随着创作主体及规谏对象的渐次变化,箴体由最初的韵语文体向散文转化。同时与箴体性质相近的还有戒体、规体。规体始于元结《五规》,最初是以散文形式流布的,"规"体也有以韵文形态存在的,如《弟子规》。早期的戒文分为自警类的韵语戒文和家戒类的散文式戒文,自警类的戒文是撰者对于自身所提出的警戒,家戒主要是家族长辈对晚辈提出的戒告。后世戒文除这些形式之外,还出现了下级对上级及平辈之间进行戒劝的形式,此外还出现物事戒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谏传统 箴体 戒文 规文
下载PDF
两汉的箴体文创作及其文学成就
5
作者 贾庆成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7-51,共5页
两汉时期,实际上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各种文体逐步定型、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重要时期,"箴"体文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由于其较强的实用文体性质,长时间以来并未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然随着文体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 两汉时期,实际上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各种文体逐步定型、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重要时期,"箴"体文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由于其较强的实用文体性质,长时间以来并未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然随着文体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古代实用文体进行细致的探讨。两汉时期的箴体文创作,出现了继西周以后的又一次繁盛,不仅数量上十分可观,而且艺术上也表现出很多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句式上整饬严谨,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表达方式上注重用典。两汉箴体文的创作成就,逐步实现了这一文体由官箴到私箴的转变,拓展了文体功用,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技法,对后世箴体文的写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箴体 写作技法 文学成就
下载PDF
近二十年《老子》文体及其特征研究述评
6
作者 姚晓彤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4-19,共6页
近二十年,学术界对《老子》一书的文体研究,主要还是在"诗"与散文之间衡量,此期,学界基本认同《老子》的文体为散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为箴体以及格言体的见解。《老子》作为箴体,虽然与"语体"同样具有训诫的特... 近二十年,学术界对《老子》一书的文体研究,主要还是在"诗"与散文之间衡量,此期,学界基本认同《老子》的文体为散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为箴体以及格言体的见解。《老子》作为箴体,虽然与"语体"同样具有训诫的特征,但箴体的特性是简短的记言及用韵,因此,区别于"语体"。《老子》作为格言体,其流传过程中"传释"的特征有待进一步考察。而学术界对《老子》的文体提出其为语录体、化韵说论体以及赋体的看法均为规步前人之说,并不占主流。在对《老子》艺术特征的研究方面,学界基本认为其具有"诗化"和说理的特征,其中,对其"说理"特征的探讨有待深入开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散文 箴体 格言 诗化 说理
下载PDF
两周铭文与中国古代文体发源 被引量:1
7
作者 连秀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126,共9页
随着青铜器的大量出土,现已发现两周时期百字以上铭文400篇之多,其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铭文长达499字。这些长篇铭文记事完整,叙事清晰,语言简炼,其中可见早期中国文体的发源情况:青铜铭文中祈福的嘏辞,是祝体文学的发源之一;两周时... 随着青铜器的大量出土,现已发现两周时期百字以上铭文400篇之多,其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铭文长达499字。这些长篇铭文记事完整,叙事清晰,语言简炼,其中可见早期中国文体的发源情况:青铜铭文中祈福的嘏辞,是祝体文学的发源之一;两周时期的“诰”体铭文,与《尚书》六体之一的“诰”体的写作内容和行文方式是一致的;西周中晚期册命制度的建立,催生了“命”体铭文的成熟并形成模式化的写作方式;“铭者自铭”,铭文的颂赞本质是中国早期“颂”体文学的活头源水;铭文的箴刺鉴诫功能为古代“箴”体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两周铜器铭文以其记事的生动丰富和写作的不同方式,成为中国古代不同文体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铭文 “祝” “诰” “颂”
下载PDF
论《诗经》中的无逸精神
8
作者 陈晓慧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2-71,95,96,共12页
《诗经》中的“无逸”精神在《尚书·无逸》的“无逸”思想——以民为本、体察民情;以史为鉴、时时警惧;以勤为径、夙兴夜寐;以容为大、卑弱克己的基础上,增添了新内涵。在勤作、勤政、勤业之外,不再是简单的尽瘁为公,而是在“公与... 《诗经》中的“无逸”精神在《尚书·无逸》的“无逸”思想——以民为本、体察民情;以史为鉴、时时警惧;以勤为径、夙兴夜寐;以容为大、卑弱克己的基础上,增添了新内涵。在勤作、勤政、勤业之外,不再是简单的尽瘁为公,而是在“公与私”之间的徘徊与犹豫,大国与小家的关系问题开始逐渐成为官吏们一生面对的难题。在劳作之外,关注劳动所得,关注社会制度的分配问题,意味着不再对君主或统治者个人的德行寄予厚望,而是开始着力于社会制度的建设来治理天下,尽管仍然怀抱着“以民为本”的精神,但所采用的方式已有变化。官吏们所面临的生理挑战或者是及时行乐这一主题的出现,透露出人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生命存在之重要性,自此,“无逸”精神也包含了一层对生命珍重的内涵。从文体学的意义上讲,《尚书·无逸》如果能作为“家训”的起源,那《齐风·鸡鸣》也可视作“家训”体的变体,只是训导者和被训导者为妻对夫,专题论说文为对话体的差别。除此之外,用动植物的状态来指称人奋发图强的状态、采用比较客观的星象来点明时间的珍贵等也都成为《诗经》书写无逸精神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逸 《诗经》 《尚书》 公私关系 箴体
下载PDF
Healthcare interprofessional team members' perspectives on human caring: A directed content analysis study 被引量:7
9
作者 Holly Wei Jean Wat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CSCD 2019年第1期17-23,共7页
Objectives:As Watson's Human Caring Theory continues to evolve and guide the discipline of nursing,the challenge is to find ways to integrate it into practic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interprofessi... Objectives:As Watson's Human Caring Theory continues to evolve and guide the discipline of nursing,the challenge is to find ways to integrate it into practic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scribe interprofessional team members'perspectives on human caring based on the Ten Caritas Processes(R)/Caritas-Veritas Literacy of Watson's Human Caring Theory within the Unitary Caring Science.Methods:This is a qualitative directed content analysis study,taking place in a Children's Hospital in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November 2017 and April 2018.Information redundancy was utilized to guide the recruitment.Data were collected via a one-time face-to-face individual interview.A qualitative directed cont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Watson's Ten Caritas Processes(R)/Caritas-Veritas Literacy as a coding framework.Results:Twenty-seven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Interprofessional human caring,based on the Ten Caritas Processes(R)/Caritas-Veritas Literacy,was referred to as performing lovingkindness to patients,each other,and self;maintaining faith-hope in teamwork;valuing intersubjective interactions and building trust among team members;cultivating heart-centered-caring relations;acknowledging and process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lings non-judgmentally;applying all ways of knowing in caring;encouraging reciprocal teaching-learning;developing caring-healing environments collaboratively;respecting human dignity of patients and each other;and being open-minded to the unknowns and believing in miracles.Conclusions:Watson's Human Caring Theory can be an underlying guide to enrich human-to-human relations and create a caring-healing environment.When human caring is applied in interprofessional teams,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ind a caring consciousness to care for oneself and each other and promote patient c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professional team Ten Caritas Processes(R)/Caritas-Veritas LITERACY Watson's human caring theory Unitary caring sci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