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说文解字》的几个版本论到篆书创作中的字书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帆 连超 《艺术探索》 2020年第2期50-60,共11页
《说文解字》平津馆本为存古而作,虽不便寻检,但其手摹篆文之刊刻颇清劲古雅。《说文解字》陈昌治校本一篆一行,查阅便易,其刊版篆文却略逊于平津馆本,所附黎永椿《说文通检》乃检字法上的一大进步。以陈昌治校本为底本的中华书局1963... 《说文解字》平津馆本为存古而作,虽不便寻检,但其手摹篆文之刊刻颇清劲古雅。《说文解字》陈昌治校本一篆一行,查阅便易,其刊版篆文却略逊于平津馆本,所附黎永椿《说文通检》乃检字法上的一大进步。以陈昌治校本为底本的中华书局1963年新印本及2013年新版,则为书者检字提供更大方便。今日之篆书创作六书不讲,用字不尊古法,正因为书者过分依赖检字而不通悉六书。字书在提供检字之便的同时,其篆文也因书写、刊刻之不同,给书者以创作审美上的资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字书 篆书创作
下载PDF
吴昌硕临《石鼓文》对后世篆书创作的影响
2
作者 黄金亮 《艺术评鉴》 2020年第24期42-45,共4页
吴昌硕在书法上的贡献和成就,得益于其深厚的篆书和篆刻功底,其中临写《石鼓文》对其篆书风格影响较大。吴昌硕的篆书融入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他的篆书风格具有更强的节奏感,整体呈现出气势磅礴、苍劲有力的特点,是数千年以来篆书书法中... 吴昌硕在书法上的贡献和成就,得益于其深厚的篆书和篆刻功底,其中临写《石鼓文》对其篆书风格影响较大。吴昌硕的篆书融入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他的篆书风格具有更强的节奏感,整体呈现出气势磅礴、苍劲有力的特点,是数千年以来篆书书法中雄强风格特征的代表,对近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也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昌硕 石鼓文 篆书创作
下载PDF
当代篆书创作现状与思考——以历届“全国展”“篆书展”篆书作品为例
3
作者 谢安辉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14期206-208,共3页
相较于行草书而言,篆书仍是小众书体。本文以历届"全国展""篆书展"中篆书作品来梳理当代篆书创作脉络及创作状态,从字法和笔法、章法等方面对篆书未来发展进行思考,探讨"字古法新"的当代篆书创作新思路。
关键词 当代 展览 篆书创作 现状 思考
原文传递
《千字文》及其篆书创作探研
4
作者 仇高驰 《书法》 2014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为著名的启蒙读物之一,也是历代书家创作的常选题材,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但许多传世的篆书《千字文》多有舛误。本文在自己长期的书法实践提出篆书千字文创作的若干问题:中锋立骨、委婉通达、...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为著名的启蒙读物之一,也是历代书家创作的常选题材,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但许多传世的篆书《千字文》多有舛误。本文在自己长期的书法实践提出篆书千字文创作的若干问题:中锋立骨、委婉通达、虚实相间是篆书用笔之根本;方圆有致、疏密有度、取势雅是篆书结字之要义;浓而不滞、淡而有神、枯润相生是篆书用墨之原则;秩序井然、络绎联绵、和谐统一是篆书章法之核心。以期对篆书学习者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字文》 篆书创作 用笔 结字 用墨 章法
原文传递
論王澍篆書創作
5
作者 楊帆 《书法研究》 2018年第2期84-102,共19页
王澍的篆書取法廣,涉及方面多,用力斯、冰最久,亦上逮石鼓,下及漢篆,要皆以斯、冰之法而一以貫之,使元明篆書衰鄙之勢得以復振,亦爲乾、嘉時期小篆書法的審美趣尚奠定了相應基礎。王澍研讀《説文》,但臨古人篆迹知錯而不改。其篆書字形... 王澍的篆書取法廣,涉及方面多,用力斯、冰最久,亦上逮石鼓,下及漢篆,要皆以斯、冰之法而一以貫之,使元明篆書衰鄙之勢得以復振,亦爲乾、嘉時期小篆書法的審美趣尚奠定了相應基礎。王澍研讀《説文》,但臨古人篆迹知錯而不改。其篆書字形駁雜,結構具有差異性;同字異形,有意求變;取其茂美,順其筆勢,偶有彣飾,小)六書;任意增减,又成飾造,這是他遭以偏旁拼凑、)字滿紙之詬的主要原因。王澍提出圓、瘦、參差的作篆三要,是要在理論上對宋元以來的篆書之弊以糾正。此三要可作如是解:以圓求勁,以瘦求腴,以參差求整齊;圓與勁、瘦與腴、參差與整齊,乃創作中辯證統一之關係;圓、瘦、參差,主要是篆書創作中的方法論問題,因此而求得勁、腴、整齊,則主要是審美趣尚問題。此三要的實際價值,不僅適于小篆,也適于其他類型篆書創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澍 《说文》 篆书创作 风格
原文传递
论段玉裁的学术理路对其书法的影响
6
作者 杨帆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1期6-17,共12页
段玉裁的治学理路,在于“义理、文章,未有不由考核而得”。《说文解字注》字头篆书的风格与《说文》汲古阁本及二李石刻相近,故其不仅为经学服务,还在识字、用字方面为书家创作篆书提供了学术支撑及篆书审美的资鉴。段玉裁传述的笔法,... 段玉裁的治学理路,在于“义理、文章,未有不由考核而得”。《说文解字注》字头篆书的风格与《说文》汲古阁本及二李石刻相近,故其不仅为经学服务,还在识字、用字方面为书家创作篆书提供了学术支撑及篆书审美的资鉴。段玉裁传述的笔法,以执笔法为主。他早年师承蔡一帆习篆,晚年则不具备经常创作的条件。他的篆书创作继承多而创见少,因为他不能广泛参考金石铭文,只做了斯、冰篆书的承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玉裁 《说文解字》 笔法 篆书创作
下载PDF
论篆书用字与书写自由
7
作者 马小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由于古文字材料散碎于民间的复杂性,书法创作如果完全按照文字学规范与要求,缺乏现实可行性和合理性。书法用字需在六书的基础上允许求同存异。
关键词 正书展 篆书创作 字法问题 严苛 宽容
原文传递
清乾嘉时期《说文》学者篆书艺术之检讨
8
作者 杨帆 《西泠艺丛》 2021年第10期33-40,共8页
清乾嘉时期《说文》学者的篆书,在篆法上比较考究,也有因墨守《说文》而产生的局限。在风格上崇尚细瘦圆匀的玉箸篆,也有不能广泛涉及商周鼎彝、秦砖汉瓦的局限。某些学者将篆书作为文字使用的主要选择,是其复古的治学方针表现出的偏狭... 清乾嘉时期《说文》学者的篆书,在篆法上比较考究,也有因墨守《说文》而产生的局限。在风格上崇尚细瘦圆匀的玉箸篆,也有不能广泛涉及商周鼎彝、秦砖汉瓦的局限。某些学者将篆书作为文字使用的主要选择,是其复古的治学方针表现出的偏狭与迂僻。某些学者以隶书、楷书的笔法去写篆字,这种因好古而出新意的篆书风格,要求书写者须具备多面的技法素养,须具备较深的文字训诂功底,似易而实难。剪毫、束毫并非学者们的怪异之举,其目的在于能写出细瘦圆匀、粗细一致的笔画,不能简单以"不足见腕力"诋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学者 篆书创作 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