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汉石刻书法中的“篆隶杂糅”
1
作者 刘梦依 《收藏与投资》 2022年第10期19-21,共3页
秦汉是中国书法史和文字史上重要的阶段,上承先秦,下启魏晋。秦代确定将小篆作为其通用的官方正体字;西汉时期,小篆作为适用于庄重场合的官方书体,继续发展,而古隶则作为日常应用书写体,与小篆并行发展。古隶的广泛应用,或多或少冲击了... 秦汉是中国书法史和文字史上重要的阶段,上承先秦,下启魏晋。秦代确定将小篆作为其通用的官方正体字;西汉时期,小篆作为适用于庄重场合的官方书体,继续发展,而古隶则作为日常应用书写体,与小篆并行发展。古隶的广泛应用,或多或少冲击了小篆的正统地位,出现了“篆隶杂糅”“篆隶相兼”等文字使用混乱的情况。本文以西汉石刻书法中的“篆隶杂糅”现象为研究对象,从秦汉文字改制、汉代书法教育等方面解释这一现象,从而更好、更深入地去理解秦汉书法史中的种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隶杂糅 西汉石刻 书法
下载PDF
杨守敬“碑帖并重”观念探析
2
作者 胡涛 《书法》 2023年第9期190-195,共6页
晚清碑学兴盛,碑刻中的“浑沦”面貌与字体杂糅等特点多被解读为“古意”“新理异态”并广受碑派书家推崇,而“帖学大坏”亦是碑派“尊碑贬帖”的重要原因。然杨守敬能意识到偏重碑刻之弊,并客观审视碑、帖价值。其意识到浑沦并非真实面... 晚清碑学兴盛,碑刻中的“浑沦”面貌与字体杂糅等特点多被解读为“古意”“新理异态”并广受碑派书家推崇,而“帖学大坏”亦是碑派“尊碑贬帖”的重要原因。然杨守敬能意识到偏重碑刻之弊,并客观审视碑、帖价值。其意识到浑沦并非真实面目,不可求毫芒于剥蚀之余,而应兼重“锋铓”犹存的碑帖。碑碣中多粗疏不雅之作,北碑中的“篆隶杂糅”系书体尚未发展成熟的现象,未经判断地抬高甚至学习的做法并不可取。杨氏并未受晚清崇碑的时风所裹挟,而是并重碑帖,以“合之两美”的态度对其寓目之作作出中肯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帖并重 集帖 篆隶杂糅 锋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