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气骏爽 篇体光华——论傅璇琮先生学术论著的语言特色 被引量:1
1
作者 傅明善 《殷都学刊》 2003年第4期85-90,共6页
在当代学术界 ,傅璇琮先生的一系列学术论著既开创了文学的历史文化学研究的良好风气 ,又很好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意气峻爽”的优良文风 ,体现了“篇体光华”的鲜明特色。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我们总结他的学术论... 在当代学术界 ,傅璇琮先生的一系列学术论著既开创了文学的历史文化学研究的良好风气 ,又很好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意气峻爽”的优良文风 ,体现了“篇体光华”的鲜明特色。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我们总结他的学术论著的语言特色 ,就是为了在当今的学术界能够倡导一种优良的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气骏爽 篇体光华 傅璇琮 语言特色
下载PDF
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浅析通讯《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的写作特色
2
作者 夏震霏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23-24,共2页
读完新华社播发的通讯《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载5月15日《人民日报》),热泪夺眶而出,内心很不平静。这固然是由于这位区信访办副主任的精神太高尚了:6年中先后接待上访群众万余人次,处理问题近万件;近30年来曾9次义务献血共2... 读完新华社播发的通讯《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载5月15日《人民日报》),热泪夺眶而出,内心很不平静。这固然是由于这位区信访办副主任的精神太高尚了:6年中先后接待上访群众万余人次,处理问题近万件;近30年来曾9次义务献血共2100毫升,其中5次是步入40岁以后所献;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拒绝一切吃请,拒收一切礼品,整篇通讯在细节描写,语言运用,谋篇布局等方面颇具特色,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文艺理论家刘勰认为文章要有“风骨”。“风”是风教,指作品思想内容给予读者的教育和感化作用;“骨”是骨力,指完善的文句在读者身上所起的影响或激发的力量。“风清骨峻,篇体光华”。这就是说,风教作用既明显,文辞骨力又高超,全篇就能发射出光芒来了。笔者认为,这一论述同样适用于通讯写作。所不同的是通讯属于新闻范围,必须完全真实,要用事实来说话。一篇人物通讯要有光华,首先是主人公的精神感人,不同凡响;其次要有扣人心弦的细节,闪闪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员干部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 人物通讯 信访办 义务献血 高压水枪 细节描写 语言运用 文艺理论家
下载PDF
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浅析《阔别》之美学特色
3
作者 周雨 《华文文学》 1999年第3期40-42,44,共4页
关键词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 《文心雕龙·风骨》 《文心雕龙》 美学特色 刘勰 “风骨” 《念奴娇·赤壁怀古》 陈子昂 状溢目前
下载PDF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电视剧《午夜有轨电车》观后
4
作者 王啸文 《当代电视》 1997年第12期8-9,共2页
夜色深沉,细雨飘洒。两旁高楼林立的街道显得静谧而空濛。西装革履的陶明独自打着雨伞等候在电车站上。少顷,一辆有轨电车穿破雨帘从远处徐徐驶来,驾车的女司机正是陶明的妻子肖月华。真如同一场梦幻,肖月华曾经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等待... 夜色深沉,细雨飘洒。两旁高楼林立的街道显得静谧而空濛。西装革履的陶明独自打着雨伞等候在电车站上。少顷,一辆有轨电车穿破雨帘从远处徐徐驶来,驾车的女司机正是陶明的妻子肖月华。真如同一场梦幻,肖月华曾经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等待出国的丈夫平安归来,谁料想苦熬三年,等来的竟是陶明的变心。此刻肖月华手握电车操纵杆,神情冷峻地注视着前方。蓦然,她觉察到车站上不断打着手势的陶明,眼里顿时掠过一阵复杂的情绪,随之,屈辱和悲愤的泪水夺眶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 电视剧 伦理道德 艺术魅力 民族道德意识 操纵杆 女主人公 非传统
原文传递
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刘向东诗歌的美学特色
5
作者 陈望衡 《诗探索》 1999年第3期159-169,共11页
一 在如今的青年诗人中,刘向东也许不算是最有名的,但在目前不太景气的诗坛,刘向东的诗以其独特的风姿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好评。刘向东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他的诗牢牢扎根在生活的大地上,不仅题材来自生活。
关键词 刘向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 美学特色 诗歌 母亲 八百里 牧羊人 回溯式 岩画
原文传递
“风骨”与“崇高” 被引量:6
6
作者 曹顺庆 《江汉论坛》 1982年第5期39-43,共5页
建国以来,学术界曾对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风骨”进行过好几次争论,许多专家都对“风骨”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精彩的见解。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发表的一些有关论文,也很少有突破。究其原因,恐怕是研究范围太狭小... 建国以来,学术界曾对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风骨”进行过好几次争论,许多专家都对“风骨”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精彩的见解。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发表的一些有关论文,也很少有突破。究其原因,恐怕是研究范围太狭小,没有闯出新的路子。因此,本文试图把“风骨”与古代西方的“崇高”作些比较研究,以解析“风骨”的内涵。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是指郎吉弩斯所说的那种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崇高”,而不是康德等人所说的属于审美感受的那种“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 学术界 优秀作品 审美范畴 基本特质 篇体光华 风清骨峻 创作方法 修辞
下载PDF
“风骨”四题
7
作者 吕永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60-65,共6页
“风骨”问题,是《文心雕龙》研究的老大难。多年来,学术界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我正是受大家争鸣的启发和鼓舞,也想略陈管见,以就教高明。
关键词 “风骨” 刘勰 宗经 彖辞 风清骨峻 周易 事义 征圣 情采 篇体光华
下载PDF
我对“风骨”的粗浅理解
8
作者 刘溶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138-139,150,共3页
“风骨”两字本是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习惯用语。“风”指人的风度、风范、神情;“骨”指人的骨相,骨气、形貌。到了东晋、宋、齐,一些文人才逐渐把风骨移来作为品鉴书法、绘画和文章之用。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篇,是用以评论诗文... “风骨”两字本是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习惯用语。“风”指人的风度、风范、神情;“骨”指人的骨相,骨气、形貌。到了东晋、宋、齐,一些文人才逐渐把风骨移来作为品鉴书法、绘画和文章之用。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篇,是用以评论诗文的首创。“风骨”是刘勰创造的一个文学理论术语,它反映了刘勰的美学观点。 对“风骨”的涵义,历来解释纷纭。旧《辞源》说:“风骨,言人之风度高岸不随俗也。”这是沿用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说法。新《辞源》说:“风骨是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骨” 文辞 美学要求 刘勰 品评人物 魏晋时期 作品 文学理论 篇体光华 骨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