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捕风捉影的《论语》早期编纂过程及篇章政治学——与《〈论语〉早期编纂过程及篇章政治学》一文商榷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桐生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5,共9页
杨义《〈论语〉早期编纂过程及篇章政治学》一文在研究方法上存在重大偏差,全文的观点几乎全部建立在主观臆测和个人想像之上,严重地违背了科学实证精神。杨文提出的仲弓、有若、曾参弟子三次编纂《论语》,大都没有文献证据。该文往往... 杨义《〈论语〉早期编纂过程及篇章政治学》一文在研究方法上存在重大偏差,全文的观点几乎全部建立在主观臆测和个人想像之上,严重地违背了科学实证精神。杨文提出的仲弓、有若、曾参弟子三次编纂《论语》,大都没有文献证据。该文往往是第一个论点还没有站住脚,就由此急急忙忙地推出第二、第三个观点。杨文虚构的通过文化权力操作的《论语》篇章政治学,其实质是今人精明算计、追名逐利心理的反映。编纂《论语》这一神圣事业,在杨文中成为一个名利的搏斗场。杨文《论语》篇章政治学的要害,是遮蔽了《论语》和煦的道德阳光,使《论语》变成一座阴森恐怖、鬼影幢幢的迷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七十子 编纂 篇章政治学
原文传递
《论语》早期编纂过程及篇章政治学(上)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45,共12页
从孔子死(公元前479年)到曾子死(公元前432年)的四五十年间,《论语》曾有过三次编纂:第一次是在孔子初死(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六十四位弟子为之守丧三年,由仲弓牵头,子游、子夏协助,将众弟子回忆记录的大量简书予以讨论、选择、... 从孔子死(公元前479年)到曾子死(公元前432年)的四五十年间,《论语》曾有过三次编纂:第一次是在孔子初死(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六十四位弟子为之守丧三年,由仲弓牵头,子游、子夏协助,将众弟子回忆记录的大量简书予以讨论、选择、润色、汇总,奠定了《论语》最初的格局。第二次是在三年守丧结束后(鲁哀公十八年,公元前477年),孔子子弟开始分散,留在鲁国的弟子将孔门重新开张,子夏、子张、子游等少壮派弟子推举有若主持事务,并且对已经初步成稿的《论语》作了调整、修饰和增补。二十篇的框架,于这一两年间可能已见模样。第三次是在曾子死(鲁悼公三十五年,公元前432年)后不久。此时,七十子已经凋零殆尽,曾门在鲁地成为最有实力的儒门学派,由孔子的孙子子思以及乐正子春等曾门弟子,对《论语》进行实质性的增补重修,最终形成孔学以颜、曾为圣徒的道统脉络和篇章模样。这些编纂均非"零价值",既要光大孔子形象、儒门道统,又要突出本门派最能继承"真孔子"。这就形成了首篇《学而》"子曰"、"有子曰"、"曾子曰"的排序,二十篇有公冶长、冉雍(仲弓)、颜渊、子路、原宪、子张六人上篇题,以及"四科十哲无曾子"的千古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政治学 内证高于外证 东周秦汉书籍制度 十哲无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