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文化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山人 《民族艺术研究》 1993年第5期9-14,共6页
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份。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一种物,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当今社会极待开发的重要经济、文化资源。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竹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之关系中国... 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份。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一种物,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当今社会极待开发的重要经济、文化资源。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竹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之关系中国是竹的故乡,竹类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竹类生长和分布是非常广阔的。从台湾到西藏,自山西而南海,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既是竹类起源的中心,同时也是其现代分布中心之一。人类对竹子的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 竹文化 分布中心 社会生活实践 竹占 筇竹 慈竹 西南地区 篾丝 伦理美学
下载PDF
竹林俏语
2
作者 兰明和 《广西林业》 1989年第6期35-36,共2页
“妈,我要吃竹笋。”“那里来的竹笋?”“竹山没有么?阿二竹山有,我的竹山就没有?”阿红嘟嚷道。“吃竹笋?你想死,竹几多钱一条”?母亲啧着嘴,象是对吃竹笋有千般惋惜。她正用一把篾刀开篾,指缝里溜溜地滑着纤长、柔软、匀称、素净的篾... “妈,我要吃竹笋。”“那里来的竹笋?”“竹山没有么?阿二竹山有,我的竹山就没有?”阿红嘟嚷道。“吃竹笋?你想死,竹几多钱一条”?母亲啧着嘴,象是对吃竹笋有千般惋惜。她正用一把篾刀开篾,指缝里溜溜地滑着纤长、柔软、匀称、素净的篾丝。她会织茶箩、鱼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把篾 鱼篓 给你 千般 一把蔑 篾丝 地滑 笋壳 子是 修根
下载PDF
款款漆篮出永春
3
作者 言一 颜财斌 郭小谦 《中华手工》 2015年第6期89-91,共3页
发源于永春龙水村的漆篮,因打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宿命而蜚声中外。如今,它正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向新的世界。福建永春,古称"桃源"。因气候温婉如春,风景秀美,一直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 发源于永春龙水村的漆篮,因打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宿命而蜚声中外。如今,它正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向新的世界。福建永春,古称"桃源"。因气候温婉如春,风景秀美,一直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除了如画美景,当地众多传统手工艺品亦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漆篮便是其中之一。它融竹艺和漆艺于一体,外观精美,结实耐用,并且盛水不漏,彻底改变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宿命,让人称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春 冬暖 盛水 水村 盘山公路 手工编织 郭清 三代人 篾丝 夫山
下载PDF
竹编工艺源远流长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华铛 《森林与人类》 1994年第5期31-31,35,共2页
中国的竹编工艺已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她代代相传,又代代发展,至今已进入出神入化的境界。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能用一根普通的翠竹,劈篾抽丝后,编织出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竹编图案来,这些图案有粗有细:细者能在3厘米长度内编进150根篾丝。
关键词 篾丝 瑰丽多姿 登门拜访 湖北江陵 爱不忍释 批量生产 东南沿海 花色品种 新石器时代遗址 殷商时代
原文传递
匠心
5
作者 郑本亮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0-101,共2页
春阳暖融融地照进车窗。阳光真好,金灿灿的,细密密的,没有一点杂色,没有一丝不匀称。向着这好阳光,他又想到了那一根根蔑丝儿。他采用蔑丝来编织枕席的巧技,是经当了五十年蔑匠的爷爷悉心传授后,自己又精心琢磨、逐渐升华而成的。那真... 春阳暖融融地照进车窗。阳光真好,金灿灿的,细密密的,没有一点杂色,没有一丝不匀称。向着这好阳光,他又想到了那一根根蔑丝儿。他采用蔑丝来编织枕席的巧技,是经当了五十年蔑匠的爷爷悉心传授后,自己又精心琢磨、逐渐升华而成的。那真需要巧夺天工啊!即使有现成的篾丝拿来编织,也难掌握其中奥妙,而要靠自己剖竹划篾,将那酒瓶口粗细的一管水竹划成近百根薄如蝉翼、宽仅毫米的篾丝,没有孤心造诣的匠心和炉火纯青的技巧是万难企及的。况且,每根篾丝的色泽和粗细厚薄绝不允许有丝毫能用肉眼看出的差异。为了那手上功夫,他从十五岁初中毕业起,痴迷了整整十年,也不知划废了多少根竹子,划破了多少回手掌;为了那眼力,他则长年坚持晨望远山,夜学刺绣,直练得看起细纱来也恰似看麻线一样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篾丝 薄如蝉翼 那焚 十年 春阳 密极
原文传递
值得一读
6
《城色》 2014年第8期5-5,共1页
《莫扎特的火把节》后来我在云南又过了几次火把节,可再也找不到那年的热闹。每逢我穿行在热闹的火把中时,我总会想起那个带着黑镜架的老男人,哧着牙,用中文大声说:我叫莫扎特,我来自拉斯维加斯,这是我朋友,叫mizi,你们不要忘记我!
关键词 黑镜 维加 看世界 拉斯 少岱山 小黑驴 永济桥 篾丝
原文传递
箬笠村里话箬笠
7
作者 胡阳 杨洲 《温州人》 2016年第5期64-67,共4页
在鹿城区双屿街道,从君子峰山脚到众山下,是一段弧形地带,分别排列着马坑、岭头、西岙三个自然村。从前,这里因为男女老少都会编箬笠而闻名远近,也被统称为箬笠岙村。春天里的一个暖日,在热心村民詹恩弟的引导下,我们走进西岙村,找到了... 在鹿城区双屿街道,从君子峰山脚到众山下,是一段弧形地带,分别排列着马坑、岭头、西岙三个自然村。从前,这里因为男女老少都会编箬笠而闻名远近,也被统称为箬笠岙村。春天里的一个暖日,在热心村民詹恩弟的引导下,我们走进西岙村,找到了几位还会做箬笠的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屿 马坑 岭头 寿长 城中村 细条状 徐爱华 防渗漏 编织过程 篾丝
原文传递
竹韵匠心
8
作者 罗婷 《城色》 2014年第8期73-77,共5页
开大山砌小石修拱桥铺平路通南通北,砍长竹划短蔑挽圆圈箍扁桶装东装西。——趣记腾挪翻转,挑剔挡压,篾丝在手茧上跳跃飞舞,篾匠以一双粗糙之手,编织着十里八乡的生活,温暖着寂静散淡的山村日子。
关键词 桶装 山砌 篾丝 石修 慈竹 八代 就这样 魔术般 一把蔑 子母竹
原文传递
“清风自来”——中国扇文化
9
作者 贾淑红 《初中生辅导》 2015年第10期12-13,共2页
扇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拿起手中的扇子随意一扇,习习凉意便拂面而来。可是你知道吗?这平凡的扇子背后,也藏有许多文化知识呢。一、中国扇子的渊源和发展中国扇子的历史可上溯到远古的虞舜时代,史料中有"舜始造扇"... 扇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拿起手中的扇子随意一扇,习习凉意便拂面而来。可是你知道吗?这平凡的扇子背后,也藏有许多文化知识呢。一、中国扇子的渊源和发展中国扇子的历史可上溯到远古的虞舜时代,史料中有"舜始造扇"的记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扇子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铜壶上奴隶手执的长柄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知识 金银错 虞舜 篾丝 长沙马王堆 竹扇 商周时代 广东新会 孟加拉文 一把扇
原文传递
永新斗笠,一段紅色情懷
10
作者 董海涛 王源清 《江西画报》 2016年第4期60-63,共4页
当我敲下这个标题时,眼前浮现的是一件质朴、实惠的物件:圆锥形尖顶,下面平铺开直径约1米的扇面。细细的篾丝,织成密集的蜂窝状六角小孔,上下两层,中间夹着薄而透明的油纸,里面闪亮着一颗红五星。这,就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新斗... 当我敲下这个标题时,眼前浮现的是一件质朴、实惠的物件:圆锥形尖顶,下面平铺开直径约1米的扇面。细细的篾丝,织成密集的蜂窝状六角小孔,上下两层,中间夹着薄而透明的油纸,里面闪亮着一颗红五星。这,就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新斗笠。我的想念其实是有来由的。在文化部门工作多年,我有幸屡屡接触到永新斗笠。遗憾的是,自己才疏学浅,不能酣畅淋漓地抒发对它的爱慕之情。不久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淇村 永新 爱慕之情 文化部门 物质文化遗产 蜂窝状 篾丝 源口 三湾 制作技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