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谈明清金银钗簪的发展和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诚 《艺术科技》 2013年第3期159-159,共1页
金银钗簪在明清是最为辉煌的时期,其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工艺精美程度都是空前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簪钗已近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他们并没有消失。他们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如发卡,发夹等。新的形态使他们更加便于使用。同时... 金银钗簪在明清是最为辉煌的时期,其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工艺精美程度都是空前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簪钗已近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但是他们并没有消失。他们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如发卡,发夹等。新的形态使他们更加便于使用。同时新型材料的运用与装饰形式的改变不但丰富了发饰的表现力,同时也为簪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 装饰风格 现状
下载PDF
连州地区门簪的建筑符号语言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唯唯 郑兆龙 +2 位作者 朱依蕊 游蕾晓 丁铮 《莆田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4-78,共5页
为了发掘连州地区门簪的文化价值,同时为该地区乡土建筑的建筑文化和建筑风貌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新思路,以广东省连州市乡土建筑中的门簪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及走访,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门簪的造型和图纹样式进行分类、归纳、类... 为了发掘连州地区门簪的文化价值,同时为该地区乡土建筑的建筑文化和建筑风貌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新思路,以广东省连州市乡土建筑中的门簪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及走访,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门簪的造型和图纹样式进行分类、归纳、类比,再结合当地的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最后剖析出该地区门簪符号语言中蕴含的生殖崇拜、祈福纳吉、神灵崇拜三种思想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州地区 建筑符号 语言象征
下载PDF
仪式类史诗视角的《亚鲁王》与《簪汪传》
3
作者 吴晓东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9-81,共13页
很多活态史诗是在仪式中演述的,从演述语境的角度可将史诗分为仪式类史诗与非仪式类史诗。《亚鲁王》与《簪汪传》是流传于苗语西部方言区的两部仪式类史诗,就已经整理出的文本的主要内容来看,两者可视为互文,为一部史诗的不同变异。如... 很多活态史诗是在仪式中演述的,从演述语境的角度可将史诗分为仪式类史诗与非仪式类史诗。《亚鲁王》与《簪汪传》是流传于苗语西部方言区的两部仪式类史诗,就已经整理出的文本的主要内容来看,两者可视为互文,为一部史诗的不同变异。如果将两部史诗的演述语境丧葬仪式与祭鼓仪式也纳入比较的参照元素,两者的文本结构便会被撕裂,并增添诸多不同的文本内容,就完整的丧葬仪式词与祭鼓仪式词而言,很难视为相同的两部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鲁王 苗族史诗
下载PDF
清代女性茉莉簪饰的地域流行及传播路径研究
4
作者 周涵 刘瑜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簪花饰首在清代女性中一度成为流行,茉莉簪饰是所用花簪中极具特色的类别。该文关注这一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女性妆扮现象,并结合清代遗存的相关图像及文献资料,对其流行地域、样式进行归纳梳理。发现清代茉莉簪饰的传播是沿着先由岭... 簪花饰首在清代女性中一度成为流行,茉莉簪饰是所用花簪中极具特色的类别。该文关注这一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女性妆扮现象,并结合清代遗存的相关图像及文献资料,对其流行地域、样式进行归纳梳理。发现清代茉莉簪饰的传播是沿着先由岭南至江南,清末再到北方的发展路径。受气候环境、地域文化等多因素影响,茉莉簪饰的使用呈现出极强的地域特色,各地区在簪戴方式、搭配方式上也呈现出差异性;最后受清代中心城市的时尚辐射力影响,以茉莉簪饰首一度成为极具时代特色的头饰妆扮,在多阶层、多民族中传播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女性妆扮 茉莉花 地域性 传播路径
下载PDF
贵州马场东晋南朝墓出土簪钗探讨
5
作者 赵小帆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2,共6页
本文对贵州平坝县马场镇16座东晋南朝墓出土的簪钗进行了分型研究,对M37、M50出土簪钗的组合进行了分析,推测其用于固定假发、辅助高髻造型。东晋南朝时期,簪钗的形制和使用在马场周边区域相对稳定并流行,体现了贵州本土文化的复兴,为... 本文对贵州平坝县马场镇16座东晋南朝墓出土的簪钗进行了分型研究,对M37、M50出土簪钗的组合进行了分析,推测其用于固定假发、辅助高髻造型。东晋南朝时期,簪钗的形制和使用在马场周边区域相对稳定并流行,体现了贵州本土文化的复兴,为研究东南地区文化与贵州本土文化的融合交流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马场 东晋南朝 分型 本土文化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银镀金嵌宝石花盆形簪的保护修复研究
6
作者 展菲 罗涵 任萌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故宫博物院藏银镀金嵌宝石花盆形簪是清代道光年间的的面簪,属于钿花的一种,通常镶嵌于钿子的顶部,作为清代宫廷细金工艺的典型代表,此面簪背面戳记“聚珍”“二两平”,显示了宫廷首饰的制作机构为民间首饰行“聚珍斋”,且平码使用的是... 故宫博物院藏银镀金嵌宝石花盆形簪是清代道光年间的的面簪,属于钿花的一种,通常镶嵌于钿子的顶部,作为清代宫廷细金工艺的典型代表,此面簪背面戳记“聚珍”“二两平”,显示了宫廷首饰的制作机构为民间首饰行“聚珍斋”,且平码使用的是民间常用平码“二两平”。目前,该文物因存在表面污渍、金属锈蚀、宝石脱落和点翠松动脱落等伤况急需修复。在修复前利用显微观察、拉曼光谱、红外光谱(FTIR)、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Py-GC/MS)等测试技术对文物镶嵌所用宝石种属和胶粘剂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文物的主要镶嵌宝石材料有珍珠、尖晶石和碧玺,宝石粘接剂主要成分为蜂蜡和松香的混合材料,为了衬托粉色宝石材料,其中还加入了朱砂作为调色剂。根据文物材料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精细除尘、点翠粘接和宝石粘接的保护修复操作,为花丝点翠嵌宝石类的文物保护修复提供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检测 细金工艺 保护修复 清代藏品
下载PDF
明代楼阁人物簪钗的成因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茜 孔凡栋 《服装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48-253,共6页
楼阁人物题材的簪首在明代出现并兴盛,通过对古籍文献、墓葬出土简报和出土实物的梳理,分析明代楼阁人物题材簪首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楼阁人物簪钗是螺钿漆器流行纹样与界画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同时簪首的设计也受到金银制作工艺水平及... 楼阁人物题材的簪首在明代出现并兴盛,通过对古籍文献、墓葬出土简报和出土实物的梳理,分析明代楼阁人物题材簪首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楼阁人物簪钗是螺钿漆器流行纹样与界画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同时簪首的设计也受到金银制作工艺水平及造园活动的影响,其凸显了持有者的个人喜好与政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鬓 楼阁人物
下载PDF
白玉簪离体快速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顾德峰 王刚 +2 位作者 高晶芳 赵和祥 郭太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3,共3页
以白玉簪(Hosta plantaginea Aschers)茎芽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ZT)和生长素(NAA)进行离体繁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6-BA 2.0 mg/L+NAA 0.2 mg/L不定芽增殖率最高,增殖倍数达到3... 以白玉簪(Hosta plantaginea Aschers)茎芽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ZT)和生长素(NAA)进行离体繁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6-BA 2.0 mg/L+NAA 0.2 mg/L不定芽增殖率最高,增殖倍数达到3.9,玉米素(ZT)对幼芽的增殖效果不如6-BA;NAA质量浓度0.05-1.0 mg/L都能诱导白玉簪生根,生根率达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 茎芽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论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符号门簪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卫 谢俊陶 《包装学报》 2012年第4期78-81,共4页
门簪原为锁合传统宅门中槛和连楹的连接构件,后逐渐演变成装饰小品。门簪起源于"阀阅",其外形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多瓣形等样式,一般为2~4枚,其纹样雕刻手法主要有平雕、浮雕和凹雕等,其纹饰可分为图案型、文字... 门簪原为锁合传统宅门中槛和连楹的连接构件,后逐渐演变成装饰小品。门簪起源于"阀阅",其外形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多瓣形等样式,一般为2~4枚,其纹样雕刻手法主要有平雕、浮雕和凹雕等,其纹饰可分为图案型、文字型和图文结合型。门簪外形简洁却内涵丰富,其纹样创作一般运用借喻和象征的手法,体现了古人对万物有灵的崇拜,折射出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符号 能指 所指 纹饰
下载PDF
宁夏秦腔经典剧《玉凤簪》流变考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衍青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1-256,共6页
秦腔经典剧《玉凤簪》的故事雏形源于清康熙年间发生于宁夏府的一起的凶杀案,陕西、甘肃等地的秦腔班社据此案以及民间传说将其改编为剧本上演,受到观众喜爱。秦腔《玉凤簪》在宁夏搬演的时间较晚,但该剧在宁夏流变最为丰富,尤其是20世... 秦腔经典剧《玉凤簪》的故事雏形源于清康熙年间发生于宁夏府的一起的凶杀案,陕西、甘肃等地的秦腔班社据此案以及民间传说将其改编为剧本上演,受到观众喜爱。秦腔《玉凤簪》在宁夏搬演的时间较晚,但该剧在宁夏流变最为丰富,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被改编为《康熙访宁夏》,同时被越剧、京剧移植,在北京、上海等戏曲中心城市演出,产生了轰动。随着"文革"的开始,该戏及编剧被"打倒"。"文革"结束后,《玉凤簪》获得平反,被重新改编上演。剧本在改编中染有时代的风潮变化和民族地区的艺术特色。因此,考论该剧流变之意义不仅是对一部经典秦腔剧演出与改编历程的梳理,其意义还在于通过该剧的命运,折射出秦腔及中国戏曲一个多世纪的跌宕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秦腔 《玉凤 流变
下载PDF
“耳挖”与“耳挖簪”研究:以魏晋至明考古发现实物为核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莉丽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83-88,共6页
"耳挖"与"耳挖簪"均为清洁耳朵的工具,而"耳挖簪"又兼具发簪的功能,考古发现的这类实物以金、银、铜质为主。本文通过对魏晋至明的实物梳理,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这一时期"耳挖"及"耳挖簪&qu... "耳挖"与"耳挖簪"均为清洁耳朵的工具,而"耳挖簪"又兼具发簪的功能,考古发现的这类实物以金、银、铜质为主。本文通过对魏晋至明的实物梳理,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这一时期"耳挖"及"耳挖簪"形制演变的规律与特征,并阐述其所反映的造物观念及社会审美风尚。在此基础上,论述魏晋至明挖耳工具演进的文化背景,以期发现这一时期日用器物发展与繁荣背后的社会因素,以及器物与人、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挖 耳挖 形制 文化背景
下载PDF
明肃藩王妃金累丝嵌宝石白玉观音簪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永利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46,共4页
本文对出土于兰州市白衣寺多子塔的两件观音造像簪的定名、功能、造像特点以及装饰题材的内涵进行探讨,并兼及明代肃藩王家族王位承袭问题。
关键词 白衣寺多子塔 观音造像 王位承袭
下载PDF
门簪装饰中的民俗文化——以黔北民居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聂森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黔北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地区,具有独特的民族习俗。通过对门簪的考察研究,基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现实环境构成的文化态势去考析其演变历程,解读其民俗文化内涵,是在移民文化的影响下,生殖崇拜的物化表达和拜物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在... 黔北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地区,具有独特的民族习俗。通过对门簪的考察研究,基于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现实环境构成的文化态势去考析其演变历程,解读其民俗文化内涵,是在移民文化的影响下,生殖崇拜的物化表达和拜物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在此基础上,发掘其隐含的文化象征意义,梳理并阐释当地民众在特定时期的审美心理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审美意识
下载PDF
中国古代“簪饰”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学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7-19,共3页
中国古代常见的女性头饰簪、钗、胜、步摇、金钿、珠花、栉、勒子等八种首饰都是古代女子美化发髻的工具。这些首饰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不同时代的女子对于修饰、审美的情趣。而在这其中发簪的使用更具有代表性,更好的体现了女性首饰文... 中国古代常见的女性头饰簪、钗、胜、步摇、金钿、珠花、栉、勒子等八种首饰都是古代女子美化发髻的工具。这些首饰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不同时代的女子对于修饰、审美的情趣。而在这其中发簪的使用更具有代表性,更好的体现了女性首饰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意色彩 寄情作用
下载PDF
论苏曼殊小说《碎簪记》中尴尬的叙述者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65-74,共10页
在中国近代社会东西方文化冲突、新旧时代递嬗的大背景下,苏曼殊的小说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小说《碎簪记》中尴尬的叙述者,极具典型意义,通过分析可以揭示苏曼殊小说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碎记》 叙述者 第一人称 文言小说 白话小说
下载PDF
中国古代“簪饰”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学伟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5-87,共3页
簪、钗、胜、步摇、金钿、珠花、栉、勒子等八种首饰都是古代女子美化发髻的工具。这些首饰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不同时代的女子对于修饰、审美的情趣。而在这其中发簪的使用更具有代表性。更好的体现了女性首饰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 寓意色彩 寄情作用
下载PDF
菊花诗赏说红楼——从探春《簪菊》说起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5-76,共2页
湘云以菊花为友,黛玉当菊花为情人,探春视菊花为亲人,宝钗将菊花作丈夫,这四人所写之“菊花诗”是对宝玉情谊的诗化描写;而宝玉所写之“菊花诗”却是怡红快绿、追求自由之“浊玉”的夫子自道。十二首菊花诗,是作者精心编织的红楼一梦的... 湘云以菊花为友,黛玉当菊花为情人,探春视菊花为亲人,宝钗将菊花作丈夫,这四人所写之“菊花诗”是对宝玉情谊的诗化描写;而宝玉所写之“菊花诗”却是怡红快绿、追求自由之“浊玉”的夫子自道。十二首菊花诗,是作者精心编织的红楼一梦的影子,湘、黛、探、钗四人构成宝玉精神探索的四个角度,形成宝玉精神支柱的形而上四极,使此回书成为通部书的又一大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诗 探春 菊》 古典小说 《红楼梦》 文写分析
下载PDF
中国古代“簪饰”文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学伟 《四川丝绸》 2006年第2期51-52,共2页
我国古代常见的女性头饰品簪、钗、胜、步摇、金钿、珠花、栉、勒子等八种首饰都是古代女子美化发髻的工具。这些首饰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不同时代的女子对于修饰、审美的情趣。而在这其中发簪的使用更具有代表性,更好的体现了女性首饰... 我国古代常见的女性头饰品簪、钗、胜、步摇、金钿、珠花、栉、勒子等八种首饰都是古代女子美化发髻的工具。这些首饰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不同时代的女子对于修饰、审美的情趣。而在这其中发簪的使用更具有代表性,更好的体现了女性首饰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意 寄情
下载PDF
“藕簪”,还是“藕苫”或“藕笘”?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义满 《古今农业》 2017年第2期86-89,共4页
在湖北等地的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产区,"藕簪"指叶片尚未展开的莲叶和藕带,实际应用中常将"藕簪"写成"藕苫",少数写成"藕笘",对"簪"、"苫"及"笘"等... 在湖北等地的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产区,"藕簪"指叶片尚未展开的莲叶和藕带,实际应用中常将"藕簪"写成"藕苫",少数写成"藕笘",对"簪"、"苫"及"笘"等三字的读音也相近或相同,均为zān或zhān。就书面普及程度而言,"藕苫"与"藕簪"基本相当,均已非常普遍。其实,"藕苫"和"藕笘"都是不规范的用法。笔者建议,舍弃"藕笘",并按约定俗成的做法,保留"藕苫"用法,将其中"苫"字读音规范为"zhā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Nelumbo nuci F ERA Gaertn.) 藕苫 藕笘 藕带
下载PDF
饰代风华——湖北钟祥市明梁庄王墓出土首饰簪钗形制探究
20
作者 王红 杨珺然 《设计艺术研究》 2022年第4期139-145,共7页
中国首饰文化源远流长,而簪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明代女子簪钗在式样与纹样方面艺术斐然。而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出土了大量珠饰宝石,通过对湖北钟祥市明梁庄王墓出土的首饰簪钗的式样、纹样进行研究,从文化意韵和审美视角分析... 中国首饰文化源远流长,而簪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明代女子簪钗在式样与纹样方面艺术斐然。而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出土了大量珠饰宝石,通过对湖北钟祥市明梁庄王墓出土的首饰簪钗的式样、纹样进行研究,从文化意韵和审美视角分析簪钗形制中的视觉魅力和精神内涵,并深入探讨构成首饰文化意蕴的几个层面,即妆饰、宫样、意境与艺匠之美。首饰艺术作为工艺美术的一部分,不仅承担了艺术造型的审美意义,也担当起了思想文化的传承的重任,使得人们懂得欣赏与持守自身文化孕育的独特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制 梁庄王墓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