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东经典小吃粘米粑的制作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海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主要探讨以粘米、糯米等为主要原料制作鄂东经典小吃粘米粑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制作技术关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粘米粑口感品质的4个因素是:粘米与糯米的配比、炒粉的时间、加盐量及汽蒸的时间。并利用L9(34)正交试验总结出粘米粑制... 主要探讨以粘米、糯米等为主要原料制作鄂东经典小吃粘米粑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制作技术关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粘米粑口感品质的4个因素是:粘米与糯米的配比、炒粉的时间、加盐量及汽蒸的时间。并利用L9(34)正交试验总结出粘米粑制作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粘米∶糯米=92%∶8%、炒粉时间20 min、加盐量0.5%、汽蒸时间30 min,供食品生产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小吃 米粑 制作工艺 配方
下载PDF
饮食人类学视野下的赣北“米粑”食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桂华 《农业考古》 2019年第1期192-196,共5页
饮食习俗是传统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考察饮食可以很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本文以饮食人类学的视野,研究赣北鄱阳湖地区的米粑食俗。认为它的制作原料和食用方法呈现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特征,与自然生态相适应是它得以流传... 饮食习俗是传统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考察饮食可以很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征。本文以饮食人类学的视野,研究赣北鄱阳湖地区的米粑食俗。认为它的制作原料和食用方法呈现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特征,与自然生态相适应是它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从制作的时间和缘由中可以看出,在传统的乡民生活中,米粑承担着祭祀祖宗、庆祝感恩以及强化家族社会关系的功能,从中能了解当地社会生活的特征。在当代,技术革新和人口流动导致这种传统食物所携带的地方性知识和传统社会功能在弱化,但地域的拓展使其逐渐成为外地乡民一种乡愁的象征和对家乡集体记忆和认同的文化展品。从对米粑的考察中,可以发现传统饮食习俗与自然生态、当地社会和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粑 自然生态 地方社会 时代变迁
下载PDF
米粑的加工工艺研究
3
作者 徐君 郭蕾 +1 位作者 刘小翠 赵思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12期1442-1444,共3页
以籼米为原料,白糖、泡打粉、酵母等为辅料制作米粑,研究工艺配方对米粑化学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随着白糖添加量的增加,米粑的还原糖含量增大,碘蓝值减小,感官总分先增大后减小。适宜的工艺配方为白糖添加量为... 以籼米为原料,白糖、泡打粉、酵母等为辅料制作米粑,研究工艺配方对米粑化学性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随着白糖添加量的增加,米粑的还原糖含量增大,碘蓝值减小,感官总分先增大后减小。适宜的工艺配方为白糖添加量为20%,泡打粉添加量为0.20%,加水量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粑 配方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贵州米粑花样做法
4
作者 吴茂钊 《农村百事通》 2019年第15期44-45,共2页
1.褡裢粑褡裢粑又名'荷叶粑',是以当地布依族土布制作的一种挂在肩上的口袋'褡裢带'衍生出来的名字。褡裢粑色泽亮丽,甜糯细嫩,具有芭蕉果和芭蕉叶的特殊香气,既可冷吃,也可炸、蒸、烤、煎、烙后热食,在黔南州盛行。褡... 1.褡裢粑褡裢粑又名'荷叶粑',是以当地布依族土布制作的一种挂在肩上的口袋'褡裢带'衍生出来的名字。褡裢粑色泽亮丽,甜糯细嫩,具有芭蕉果和芭蕉叶的特殊香气,既可冷吃,也可炸、蒸、烤、煎、烙后热食,在黔南州盛行。褡裢粑的做法:将5000克糯米用20℃温水浸泡2~3小时,过筲箕沥干水分,用石磨磨成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馅料 米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