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非司酮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耐多柔比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俊辉 张曦蓓 +3 位作者 肖佳 邱霞 刘利 杨国荣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逆转耐药作用。方法以亲本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多柔比星(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MIF进行干预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IF作用前后瘤细胞P-gp的表达、细胞内阿霉素蓄积...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逆转耐药作用。方法以亲本乳腺癌细胞MCF-7和耐多柔比星(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MIF进行干预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IF作用前后瘤细胞P-gp的表达、细胞内阿霉素蓄积量的变化以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 (1)10μmol/L MIF作用72小时后,MCF-7/ADR细胞P-gp表达率[(23.21±1.80)%]明显高于MCF-7细胞[(19.37±2.37)%,P<0.05]。(2)5μmol/L ADR处理后,MCF-7/ADR细胞内ADR蓄积量为(47.13±4.11)%,低于MCF-7细胞[(60.24±2.61)%,P<0.05]。(3)10μmol/L MIF联合5μmol/L ADR处理细胞,MCF-7/ADR和MCF-7细胞内ADR的蓄积量分别为(82.72±2.42)%及(88.63±2.75)%(P>0.05);但均较单用ADR时升高(均P<0.01)。(4)MIF作用前,MCF-7/ADR细胞G0/G1期比例[(77.21±3.10)%]高于MCF-7细胞G0/G1期比例[(59.05±2.16)%,P<0.05];MCF-7/ADR细胞S期比例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经10μmol/L MIF作用后,MCF-7细胞G0/G1期比例(75.28±2.53)%较MIF作用前明显升高(P<0.05);S期比例则较MIF作用前显著降低(P<0.05);MCF-7/ADR细胞G0/G1期比例和S期比例分别为(80.13±2.72)%及(13.52±1.03)%,与MIF作用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瘤细胞的G2/M期比例与MIF作用无关(P>0.05)。结论 (1)MIF可以逆转MCF-7/ADR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细胞P-gp含量、增加细胞内ADR蓄积量有关。(2)10μmol/L浓度的MIF对MCF-7/ADR细胞周期分布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乳腺肿瘤/药物作用 表柔比星 米非司酮/投药和剂量 米非司酮/药理学 P糖蛋白 抗药性 肿瘤 细胞周期/药物作用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淑芳 宋静慧 李国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1236-1237,共2页
关键词 绒毛膜绒毛/药物作用 蜕膜/细胞学 米非司酮/药理学 细胞分裂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非司酮的血药浓度
3
作者 张晓玲 刘建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5816-5817,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米非司酮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以乙睛-甲醇-二氯甲烷三乙胺一水为流动相,血清样品经乙醚萃取,液氮冷冻分离后,在波长302nm处检测米非司酮。结果:线行范围0.02~2.21/μg/ml,米非司酮的工作曲线为y(μg)=0.0... 目的:建立测定米非司酮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以乙睛-甲醇-二氯甲烷三乙胺一水为流动相,血清样品经乙醚萃取,液氮冷冻分离后,在波长302nm处检测米非司酮。结果:线行范围0.02~2.21/μg/ml,米非司酮的工作曲线为y(μg)=0.07x-0.25(r^2=0.9996)。回收率在89%~93%之间。日内与日间RSD均小于4%。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米非司酮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米非司酮/药理学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夏革清 吴超英 +1 位作者 王泽华 孙永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中iNOS(iNOS)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米非司酮早孕药物流产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药物流产的绒毛和蜕膜中iNOS的表达进行检测(实验组),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表达指标以数...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中iNOS(iNOS)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米非司酮早孕药物流产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药物流产的绒毛和蜕膜中iNOS的表达进行检测(实验组),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表达指标以数密度(N/S)及阳性单位(Pu)计算,并与40例正常人工流产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比较(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绒毛组织iNOS原位杂交N/S、Pu分别为(0.12±0.01)、(15.3±2.6),对照组分别为(0.022±0.003)、(3.1±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实验组和对照组N/S、Pu分别为(0.09±0.01)、(10.24±1.55)vs(0.016±0.002)、(1.26±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蜕膜组织中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iNOS表达较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早孕药物流产与绒毛组织iNOS活性增加有关,与蜕膜组织iNOS表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药理学 一氧化氮合酶/代谢 绒毛膜绒乏/药物作用/代谢 蜕膜/药物作用/代谢 妊娠初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