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乌齐牦牛肉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性分析
1
作者 杨小俊 张唐伟 +2 位作者 次仁德吉 张一帆 吴雪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目的:分析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牦牛肉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性。方法:本研究以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卡玛多乡、类乌齐镇、伊日乡、长毛岭乡、岗色乡、桑多镇、宾达乡、尚卡乡、甲桑卡乡、吉多乡)431份牦牛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电感... 目的:分析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牦牛肉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性。方法:本研究以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卡玛多乡、类乌齐镇、伊日乡、长毛岭乡、岗色乡、桑多镇、宾达乡、尚卡乡、甲桑卡乡、吉多乡)431份牦牛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牦牛肉中的K、Na、Ca、Mg、Se、Sr、Mn、Zn、Fe等9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域、不同部位牦牛肉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性。结果:类乌齐牦牛肉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类乌齐牦牛肉臀部肉中Ca、Se元素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Zn、Fe元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乌齐牦牛肉前腿肉中K、Na、Ca、Mg、Se、Mn元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乌齐牦牛肉后腿肉中K、Mg、Se、Zn元素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Na、Ca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乌齐牦牛肉里脊肉中K、Na、Mg元素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Ca、Mn、Zn元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类乌齐牦牛肉腱子肉中K、Mn存在显著差异(P<0.05),Sr、Zn、Fe元素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类乌齐牦牛肉牛腩肉中Ca、Fe元素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地区的牦牛肉K、Na、Mg含量均较高,Ca、Zn、Fe次之,Se、Sr、Mn含量较低。不同部位牦牛肉矿质元素中里脊肉K、Na、Mg,牛腩Ca,后腿Se,臀肉Sr、Mn,腱子Zn、Fe具备含量和品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乌齐 牦牛肉 矿质元素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西藏昌都市类乌齐牦牛肉中主要脂肪酸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蒲继锋 吴雪莲 潘虎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期98-106,共9页
探讨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不同乡镇和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脂肪酸的差异,明确类乌齐牦牛肉脂肪酸的特征。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类乌齐牦牛肉中脂肪酸的含量,用SPSS方法分析不同乡镇和不同部位牦牛肉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 探讨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不同乡镇和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脂肪酸的差异,明确类乌齐牦牛肉脂肪酸的特征。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类乌齐牦牛肉中脂肪酸的含量,用SPSS方法分析不同乡镇和不同部位牦牛肉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肉主要含有11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平均含量分别为42.53%、53.27%和4.21%。类乌齐牦牛肉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为油酸(C18:1n9c,44.47%)、硬脂酸(C18:0,21.08%)和棕榈酸(C16:0,14.78%)。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各乡镇之间差异不显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各乡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2.74%)、花生四烯酸(0.66%)、亚麻酸(0.39%)、二十碳五烯酸(0.11%)和二十二碳六烯酸(0.07%)等。类乌齐牦牛肉中n-6/n-3均值为4.85,其臀部肉和腱子肉的n-6/n-3均值分别为3.20和3.35。类乌齐牦牛肉中油酸和硬脂酸含量较高,不同乡镇的牦牛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差异显著,其臀部肉和腱子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乌齐牦牛 脂肪酸 差异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地区晚白垩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吴江波 李赛赛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文章对类乌齐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类乌齐花岗岩成岩年龄为(73.75±0.58)Ma。岩石具有高硅[w(SiO_(2))=71.02%]、富碱[w(K_(2)O+Na_(2)O)=8.09%]、FeO^(T)/MgO比值高等特征。富集R... 文章对类乌齐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类乌齐花岗岩成岩年龄为(73.75±0.58)Ma。岩石具有高硅[w(SiO_(2))=71.02%]、富碱[w(K_(2)O+Na_(2)O)=8.09%]、FeO^(T)/MgO比值高等特征。富集Rb、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样品具有强烈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特征(LREE/HREE=13.39),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表现出Eu负异常,配分曲线呈右倾,样品锆石ε_(Hf)(t)值主要介于-1.1~-7.9之间,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640~1202 Ma,指示其由中元古代壳源物质熔融形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类乌齐花岗岩属于晚白垩世A型花岗岩,其岩浆来源于中元古代下地壳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与前人研究,文章认为类乌齐地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年代学 LU-HF同位素 类乌齐地区 藏东
下载PDF
早三叠世北澜沧江结合带碰撞作用:类乌齐花岗质片麻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4 位作者 强巴扎西 曾庆高 张万平 王冬兵 程万华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52-2762,共11页
西藏东部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中新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其Cameca锆石U-Pb年龄为246.3±0.8Ma,表明该变质花岗岩形成于早三叠世。该套变质侵入体具高SiO2(68.21%~74.82%)、富K2O(K2O/Na2O>1)和低P2O5(<0.26%)特征,铝饱和指... 西藏东部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中新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其Cameca锆石U-Pb年龄为246.3±0.8Ma,表明该变质花岗岩形成于早三叠世。该套变质侵入体具高SiO2(68.21%~74.82%)、富K2O(K2O/Na2O>1)和低P2O5(<0.26%)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1.19,属准铝质到过铝质岩石;富集Rb、Th和U,亏损Ba、Nb、Ta、Sr、P和Eu等;并具不均一的锆石εHf(t)值(-1.3~+3.7)和古老的锆石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1.0~1.4Ga),具有碰撞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乌齐变质侵入体很可能形成于澜沧江结合带所代表的洋盆闭合后碰撞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幔源岩浆诱发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与之混合形成母岩浆,再经历高程度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为北澜沧江结合带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暗示澜沧江结合带在早三叠世存在岩浆增生事件,藏东类乌齐地区在246Ma之前己进入陆-陆碰撞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片麻岩 碰撞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澜沧江结合带 类乌齐 西藏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地区花岗质片麻岩锆石Cameca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曾庆高 王保弟 +2 位作者 强巴扎西 尼玛次仁 李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23-1128,共6页
西藏东部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中新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Th/U>0.49),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韵律环带明显,具典型岩浆锆石成因的特征。Cameca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282.1Ma±0.9Ma,... 西藏东部类乌齐一带吉塘岩群中新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Th/U>0.49),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韵律环带明显,具典型岩浆锆石成因的特征。Cameca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282.1Ma±0.9Ma,表明花岗岩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暗示澜沧江结合带在早二叠世存在岩浆增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CamecaU-Pb年龄 花岗质片麻岩 澜沧江结合带 类乌齐地区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地区始新世钾玄质侵入岩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3
6
作者 邱军强 强巴扎西 +2 位作者 丁希国 李虎 拉巴次仁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0-525,576,共7页
往过同岩体位于藏东类乌齐地区往过同,岩石类型为斑状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K-Ar同位素年龄为35 Ma,时代为始新世。往过同花岗岩富硅、铝、碱,高钾贫钛,低铁、镁、钙,在SiO2-K2O和K2O-Na2O图解中样品均落在钾玄岩系列区,岩石系列... 往过同岩体位于藏东类乌齐地区往过同,岩石类型为斑状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K-Ar同位素年龄为35 Ma,时代为始新世。往过同花岗岩富硅、铝、碱,高钾贫钛,低铁、镁、钙,在SiO2-K2O和K2O-Na2O图解中样品均落在钾玄岩系列区,岩石系列为钾玄质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负Eu异常;在原始地幔蛛网图上Th强烈富集,Sr呈现低谷负异常,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表现出钾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经分析,并应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往过同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类乌齐地区 往过同花岗岩 钾玄质岩石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左贡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俊 李文昌 +4 位作者 周清 王保弟 巴桑多吉 杨富成 杨后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104,共17页
藏东类乌齐-左贡成矿带(简称类-左带)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内一条重要的成矿带,其整体的研究较为薄弱、零散。本文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按照成矿时代、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及成矿元素组合将带内矿床划分为了6个成矿系列,包括:(1)印支期晶质... 藏东类乌齐-左贡成矿带(简称类-左带)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内一条重要的成矿带,其整体的研究较为薄弱、零散。本文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按照成矿时代、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及成矿元素组合将带内矿床划分为了6个成矿系列,包括:(1)印支期晶质石墨矿系列;(2)印支期蛇绿岩相关风化淋滤型菱镁矿系列;(3)印支期沉积-改造型Fe-Cu多金属系列;(4)燕山期与中酸性岩浆岩相关的W-Sn-Mo-Cu多金属系列;(5)燕山期热液脉型Pb-Zn多金属系列;(6)喜山期MVT型Pb-Zn多金属系列。针对每一个成矿系列,作者选取了典型矿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重点剖析。此外,作者深入探讨了类-左带内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指出各类矿床在带内大量发育是古、中、新特提斯构造长期演化的结果。本项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类-左带内的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并对区内未来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列 构造演化与成矿 类乌齐-左贡成矿带 藏东三江地区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地区晚三叠世甲丕拉组地层及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邱军强 郭小霄 +2 位作者 强巴扎西 李虎 拉巴次仁 《地质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24-30,共7页
晚三叠世甲丕拉组地层出露于藏东类乌齐地区,总体呈NW—SE向不等宽的条带状展布,通过近年来的1∶5万类乌齐县等4幅区调,将测区甲丕拉组由老至新划分为岩性组合不同的3个(一、二、三)岩性段。一段主要是一套紫红色砂砾岩,具山前河流砂砾... 晚三叠世甲丕拉组地层出露于藏东类乌齐地区,总体呈NW—SE向不等宽的条带状展布,通过近年来的1∶5万类乌齐县等4幅区调,将测区甲丕拉组由老至新划分为岩性组合不同的3个(一、二、三)岩性段。一段主要是一套紫红色砂砾岩,具山前河流砂砾岩相特征;二段主要是一套灰色砂岩、灰岩互层,具滨浅海钙质碎屑岩-碳酸盐相特征;三段为红色碎屑岩,具滨岸砂页岩相特征。各段化石种类亦不同。将甲丕拉组分段有助于藏东基础地质调查,为该区地层地质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甲丕拉组 岩石地层 沉积相 类乌齐地区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类乌齐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舒勇 唐梓钧 +1 位作者 陆鹏飞 宿明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3期29-32,共4页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全面了解西藏类乌齐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及动植物资源,重点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侧重地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西藏类乌齐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湿地保护 湿地恢复 措施 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 类乌齐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地区吉塘岩群的构造地层解析及主要依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军强 强巴扎西 +1 位作者 谢尧武 崔永泉 《地质学刊》 CAS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吉塘岩群沿藏东他念他翁—紫曲—吉塘一线分布,主要由片岩、片麻岩和糜棱岩组成构造岩片集合体,变形强烈,同位素年龄自古元古代—晚古生代,有必要进行解体。通过近年来的填图、测制剖面和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并参考前人的资料及综合对比研... 吉塘岩群沿藏东他念他翁—紫曲—吉塘一线分布,主要由片岩、片麻岩和糜棱岩组成构造岩片集合体,变形强烈,同位素年龄自古元古代—晚古生代,有必要进行解体。通过近年来的填图、测制剖面和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并参考前人的资料及综合对比研究,对吉塘岩群(现藏东他念他翁变质杂岩体)进行了解体,将其分解为前奥陶纪—中三叠世类乌齐片麻岩套和前石炭纪吉塘岩群(〉340 Ma)2套地质体。然后将类乌齐片麻岩套划分为5个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前奥陶纪查秋赛岩组(438.2±3.6)~700.0 Ma、早二叠世都拉扎片麻岩单元(282.1±0.91)Ma、晚二叠世加压玛片麻岩单元(254.0±8.0)Ma、早三叠纪世加隆片麻岩单元(246.3±0.8)Ma、中三叠世宁达片麻岩单元(227.0±0.6)Ma。吉塘岩群的解体是该区地层研究的重要进展,有助于藏东基础地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塘岩群 解体 片麻岩单元 时代讨论 类乌齐地区 西藏东部
下载PDF
西藏类乌齐县赛北弄找矿远景区成矿条件分析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军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87-388,共2页
三江(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成矿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李永森等,1986;成都地矿所,1989;陈炳蔚等,1991;刘增乾等,1993;潘桂棠等,2003)。2007-2009年,笔者参加了西藏区调队进行的1∶5万类乌齐县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了矿产方面... 三江(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成矿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李永森等,1986;成都地矿所,1989;陈炳蔚等,1991;刘增乾等,1993;潘桂棠等,2003)。2007-2009年,笔者参加了西藏区调队进行的1∶5万类乌齐县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了矿产方面的工作,划分了成矿带和找矿远景区,其中以赛北弄找矿远景区前景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远景区 找矿方向 类乌齐 区域地质调查 成矿带 西藏 澜沧江 重砂异常 成矿条件分析 闪长玢岩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地区古近纪钾质火山岩的发现及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军强 强巴扎西 《地质学刊》 CAS 2011年第3期241-246,共6页
古近纪业阿供组火山岩分布于西藏东部类乌齐镇业阿供村,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54±0.8Ma,岩石具有高碱、低Ti的特征,在SiO2-K2O图解中位于钾质岩区,属于碱性钾质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业阿供组钾质火山岩很可能源于古俯冲... 古近纪业阿供组火山岩分布于西藏东部类乌齐镇业阿供村,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0.54±0.8Ma,岩石具有高碱、低Ti的特征,在SiO2-K2O图解中位于钾质岩区,属于碱性钾质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业阿供组钾质火山岩很可能源于古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源区经过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于碰撞后的板内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环境 岩石地球化学 钾质火山岩 业阿供组 类乌齐地区 藏东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地区矿产地质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13
作者 邱军强 强巴扎西 +3 位作者 王保弟 彭智 吴维平 崔永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11-812,共2页
西南三江(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成矿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李永森等,1986;成都地矿所,1989;陈炳蔚等,1991;刘增干等,1993;潘桂棠等,2003)。近年,笔者参加了西藏区调队开展的1∶5万类乌齐县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参与了矿产地质方面... 西南三江(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成矿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李永森等,1986;成都地矿所,1989;陈炳蔚等,1991;刘增干等,1993;潘桂棠等,2003)。近年,笔者参加了西藏区调队开展的1∶5万类乌齐县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参与了矿产地质方面的工作,本文是在成果报告基础上完成的,引用了四川区调队1:20万洛隆幅(1990)和类乌齐幅(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异常 类乌齐 矿产地质 区域地质调查 成矿带 成果报告 李永森 晚三叠世 小型矿床 元素异常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地区成矿带和找矿远景区的划分及特征
14
作者 邱军强 强巴扎西 丁希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85-386,共2页
2007-2009年,笔者参加了西藏区调队进行的1∶5万类乌齐县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了矿产方面的工作,参考了四川区调队1∶20万洛隆幅(1990)和类乌齐幅(1993)区调报告等有关矿产资料,完成了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成矿规律总结等工作,本文介... 2007-2009年,笔者参加了西藏区调队进行的1∶5万类乌齐县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了矿产方面的工作,参考了四川区调队1∶20万洛隆幅(1990)和类乌齐幅(1993)区调报告等有关矿产资料,完成了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成矿规律总结等工作,本文介绍测区成矿带和找矿远景区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远景区 类乌齐 成矿带 晚三叠世 铬铁矿 结合带 重砂异常 区域地质调查 条件分析 测区
下载PDF
西藏类乌齐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的分析与探讨
15
作者 邱军强 郭小霄 +3 位作者 强巴扎西 赵守仁 杨飞 平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57-1058,共2页
<正>2007~2009年,笔者参加了西藏区调队进行的1∶5万类乌齐县等四幅区调,开展了矿产地质工作,参考了前人资料,分析了测区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成矿规律,划分了成矿带和找矿远景区。本文是在成果报告基础上完成的,报道类乌齐地区成... <正>2007~2009年,笔者参加了西藏区调队进行的1∶5万类乌齐县等四幅区调,开展了矿产地质工作,参考了前人资料,分析了测区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成矿规律,划分了成矿带和找矿远景区。本文是在成果报告基础上完成的,报道类乌齐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藏东矿产地质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 成矿规律 类乌齐地区 沉积矿产 多金属矿 区域变质作用 热动力变质作用 结合带 金多金属 喜马拉雅期 岩石 矿化点 晚三叠世 三叠纪 西藏
下载PDF
藏东类乌齐地区中侏罗世地层的特征与划分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军强 强巴扎西 《安徽地质》 2011年第3期164-168,共5页
通过近年1:5万类乌齐县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综合分析研究,项目组将1:20万类乌齐幅地质调查报告所划的雁石坪群和1:25万昌都幅地质调查报告所划的东大桥组解体为莎巧木组和捷布曲组,对该区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做了有益的尝试,有... 通过近年1:5万类乌齐县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综合分析研究,项目组将1:20万类乌齐幅地质调查报告所划的雁石坪群和1:25万昌都幅地质调查报告所划的东大桥组解体为莎巧木组和捷布曲组,对该区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做了有益的尝试,有助于藏东的基础地质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巧木组 捷布曲组 岩石地层特征 化石 类乌齐地区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类乌齐地段晚三叠世丁青蛇绿混杂岩特征及时代讨论
17
作者 余晓波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52-453,共2页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形成时代主要为白垩纪末期—古近纪早期,受到冈底斯地块与羌塘地块之间的碰撞作用影响,地貌呈现为一条具有很长延伸范围的呈东西向横亘羌塘-唐古拉板块的低地。丁青蛇绿混杂岩出露于测区西南部罗冬混杂岩北侧之尼拉拉...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形成时代主要为白垩纪末期—古近纪早期,受到冈底斯地块与羌塘地块之间的碰撞作用影响,地貌呈现为一条具有很长延伸范围的呈东西向横亘羌塘-唐古拉板块的低地。丁青蛇绿混杂岩出露于测区西南部罗冬混杂岩北侧之尼拉拉哈-纳永拉-沈培弄-色西农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岩 晚三叠世 羌塘 碰撞作用 形成时代 古近纪 拉哈 冈底斯 西农 类乌齐
下载PDF
类乌齐牦牛SIRT3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及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玉梅 柴志欣 +4 位作者 王会 王吉坤 信金伟 姬秋梅 钟金城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2,共7页
本实验旨在丰富牦牛 SIRT3基因的基础研究,通过对西藏类乌齐牦牛 SIRT3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进一步探讨 SIRT3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 SIRT3基因CDS区长 1 002 bp,编码 333个氨基酸,与普通牛... 本实验旨在丰富牦牛 SIRT3基因的基础研究,通过对西藏类乌齐牦牛 SIRT3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进一步探讨 SIRT3基因的生理功能及分子机制。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 SIRT3基因CDS区长 1 002 bp,编码 333个氨基酸,与普通牛 SIRT3基因 CDS区比对存在碱基突变,编码氨基酸发生错义和同义突变,同义突变发生在碱基第 49、279、342、384 位,错义突变发生在碱基第 149 和 620 位,其编码蛋白属亲水性蛋白,有多个跨膜区域和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片段,主要位于线粒体,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SIRT3基因编码蛋白在催化活性、核苷酸结合及辅因子结合等过程发挥主要功能,主要参与生物体代谢过程;类乌齐牦牛 SIRT3基因序列与普通牛一致性较高,亲缘关系最近;QPCR分析显示,SIRT3基因在牦牛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乌齐牦牛 SIRT3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
下载PDF
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及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勤 柴志欣 +6 位作者 王会 王吉坤 信金伟 姬秋梅 张成福 钟金城 罗晓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5-1442,共8页
【目的】骨骼肌α肌动蛋白1(actin alpha1,ACTA1)主要参与骨骼肌纤维的发育,在骨骼肌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主要扩增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的cDNA序列,检测ACTA1基因在类乌齐牦牛不同组织中mRNA水平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RT-PCR... 【目的】骨骼肌α肌动蛋白1(actin alpha1,ACTA1)主要参与骨骼肌纤维的发育,在骨骼肌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主要扩增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的cDNA序列,检测ACTA1基因在类乌齐牦牛不同组织中mRNA水平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CDS区;通过在线软件对其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应用RT-qPCR技术检测ACTA1基因在类乌齐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编码区全长1134bp,结构稳定,共编码37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结构较稳定、带负电的亲水性蛋白,二、三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包含2个明显的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属胞内蛋白。保守结构域中含有明显的NDB区域,蛋白结构高度保守。同源性分析表明,类乌齐牦牛与水牛ACTA1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类乌齐牦牛与水牛亲缘关系最近,黄牛次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TA1基因在臀肌和大脑高表达。【结论】获得类乌齐牦牛ACTA1基因的CDS区全长1134bp,ACTA1基因在类乌齐牦牛肌肉和大脑组织中显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分析ACTA1基因在调控牦牛肌肉发育及机制等方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乌齐牦牛 ACTA1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
下载PDF
类乌齐牦牛乳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兴 柴志欣 +3 位作者 王会 信金伟 姬秋梅 钟金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05-1415,共11页
旨在克隆西藏类乌齐牦牛乳酸脱氢酶(LDHB)基因并检测其组织表达情况,为给进一步研究LDHB在高海拔地区的极端低氧适应性及能量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LDHB基因CDS区全长1 004bp,编码334个氨基酸,存在2处碱基突变... 旨在克隆西藏类乌齐牦牛乳酸脱氢酶(LDHB)基因并检测其组织表达情况,为给进一步研究LDHB在高海拔地区的极端低氧适应性及能量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LDHB基因CDS区全长1 004bp,编码334个氨基酸,存在2处碱基突变,导致密码子分别由AAG→GAG(赖氨酸→谷氨酸)、ATC→AGC(异亮氨酸→丝氨酸);编码蛋白分子质量为36.72ku,为疏水稳定性蛋白,功能预测在糖酵解及氧化还原等过程中发挥主要功能;系统进化树表明,西藏类乌齐牦牛与九龙牦牛、黄牛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山羊、宽吻海豚、猪、马、羊驼和野生双峰骆驼,与鸡、乌鸦、非洲爪蟾和鲤鱼较远;定量分析显示,LDHB基因在牦牛肺脏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心脏和肝脏,推测该基因与牦牛抗缺氧性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乌齐牦牛 LDHB基因 分子克隆 载体构建 组织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