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WEAK和SREBP-1水平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姚俊波 贾波 +2 位作者 刘加元 邹一鸣 邓思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36-141,共6页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表达与...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行PC根治术的94例PC患者为PC组,以同期50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为BPH组,以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TWEAK和SREBP-1表达水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血清TWEAK和SREBP-1对PC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C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因素。结果PC组患者血清TWEAK(77.14±15.46 ng/L),SREBP-1(334.14±33.81 ng/L)高于BPH组(38.69±10.58 ng/L,201.69±28.74 ng/L)和对照组(36.26±10.27 ng/L,189.51±27.65 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52,25.249;34.636,37.821,均P<0.05)。PC患者血清TWEAK与SREBP-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68,P=0.001)。Gleason评分> 7分、TNM分期Ⅲ期及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20 ng/ml的PC患者血清TWEAK,SREBP-1水平高于Gleason评分≤7分,TNM分期Ⅰ~Ⅱ期及术前PSA水平<20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65~16.597,均P<0.05)。TWEAK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三年总体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42%(29/48)和86.96%(40/46),SREBP-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三年总体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7.78%(26/45)和87.76%(43/49);TWEAK高表达组、SREBP-1高表达组三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低于TWEAK低表达组、SREBP-1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8.125,9.547,P=0.004,0.002)。TNM分期Ⅲ期(OR=1.448,P <0.001)、Gleason评分> 7分(OR=1.401,P <0.001)、术前PSA≥20 ng/ml (OR=1.353,P <0.001)及血清TWEAK (OR=1.338,P <0.001)和SREBP-1 (OR=1.293,P <0.001)是影响PC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患者血清TWEAK和SREBP-1升高,两者与PC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是评估无进展生存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 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
下载PDF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肝脏SREBP-1c与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锐 伍娟娟 +1 位作者 甘国兴 莫新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376-2378,共3页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肝脏SREBP-1c、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SD大鼠NAFLD模型,并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进行干预治疗4周,观察该药对大鼠血脂、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并用免疫组...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肝脏SREBP-1c、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SD大鼠NAFLD模型,并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进行干预治疗4周,观察该药对大鼠血脂、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药物对大鼠肝脏SREBP-1c、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空白组、观察组肝脏TG、T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同时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观察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C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对肝脏组织SREBP-1c蛋白表达的下调,以及对ABCA1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多烯磷脂酰胆碱改善NAFLD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多烯磷脂酰胆碱 类固醇条件元件结合蛋白-1c ATP结合盒转运子A1
下载PDF
盐诱导激酶抑制剂HG-9-91-01对小鼠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3
作者 王雪琴 王双 崔艳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93-1803,共11页
目的: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病理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盐诱导激酶(salt-induced kinase,SIK)是调节代谢、免疫、炎症反应等的重要分子,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IK... 目的: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病理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盐诱导激酶(salt-induced kinase,SIK)是调节代谢、免疫、炎症反应等的重要分子,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IK在脓毒症小鼠海马中的表达,以及SIK抑制剂HG-9-91-01在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脓毒症模型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LPS组小鼠以8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LPS,Con组小鼠予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注射后1、3、6 d取小鼠海马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K1、SIK2、SIK3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Con组、LPS组、SIK抑制剂组(HG组)。LPS组和HG组注射LPS构建脓毒症模型,HG组在注射LPS后的第3~6天以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HG-9-91-01,LPS组注射等体积溶媒。在注射LPS后的第7~11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MWM)以评估3组小鼠的认知功能。行为学检测后取3组小鼠的海马组织,采用qPCR检测炎症因子和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CD68、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NMDA receptor,NR)亚型、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调控的转录共激活因子1(CREB-regulated transcription coactivator 1,CRTC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dentate gyrus,DG)Iba-1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进行Sholl分析。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海马组织SIK1、SIK2、SIK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运动速度下降(均P<0.05);与LPS组相比,HG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海马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型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iNOS、CD68的mRNA表达均上调,而II型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CD206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mRNA表达均下调;与LPS组比较,HG组TNF-α、IL-1β、IL-6、iNOS的mRNA表达均下调,而CD206和Arg-1的mRNA表达均上调(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海马组织iNOS、CD68、Iba-1的蛋白质表达均上调;与LPS组比较,HG组iNOS、CD68、Iba-1的蛋白质表达均下调(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海马组织CA1、CA3、DG区Iba-1阳性细胞数量均增加;与LPS组比较,HG组CA1、CA3、DG区Iba-1阳性细胞数量均减少(均P<0.05)。Sholl分析结果显示:距离小胶质细胞胞体8~38μm半径范围内,LPS组小胶质细胞突起与同心圆的交点较Con组明显减少(均P<0.05);在距离小胶质细胞胞体14~20μm半径范围内,HG组小胶质细胞突起与同心圆的交点较LPS组明显增多(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NR亚型NR1、NR2A、NR2B及IGF-1的蛋白质表达下调,磷酸化的CRTC1(phosphorylatedCRTC1,p-CRTC1)的蛋白质表达上调;与LPS组比较,HG组小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NR1、NR2A、NR2B及IGF-1的蛋白质表达上调,p-CRTC1的蛋白质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脓毒症小鼠海马组织SIK表达上调,SIK抑制剂HG-9-91-01可改善小鼠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RTC1/IGF-1通路,抑制神经炎症,增强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认知功能障碍 盐诱导激酶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调控的转录共激活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HG-9-91-01 神经炎症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卵巢癌细胞系C-JUN激活蛋白-1与P27^(kip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维培 张弘 +1 位作者 钱志红 刘利芬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55-960,共6页
目的探讨C-JUN激活区结合蛋白-1(Jab1)与P27kip1在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的表达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用血清饥饿及饥饿后释放处理HO-8910细胞,分别用Western blot及核浆分离技术检测Jab1、P27kip1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J... 目的探讨C-JUN激活区结合蛋白-1(Jab1)与P27kip1在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中的表达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用血清饥饿及饥饿后释放处理HO-8910细胞,分别用Western blot及核浆分离技术检测Jab1、P27kip1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Jab1与P27kip1的结合情况;脂质体介导法将Jab1基因转染HO-8910细胞,Westernblot及核浆分离检测P27kip1表达。结果血清饥饿导致HO-8910细胞生长周期停滞,P27kip1蛋白总量增加,且主要集中分布于胞核;Jab1蛋白总量减少,主要表达于核质;血清释放后两者呈现相反的表达变化,但是P27kip1主要集中分布在胞质;P27kip1与Jab1在HO-8910细胞中存在相互结合的情况。脂质体转染Jab1后,P27kip1表达下降且定位有明显的胞质改变。结论Jab1可能通过与P27kip1结合来介导P27kip1出核并影响其表达,从而参与调控HO-8910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JUN激活区结合蛋白-1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kip1 卵巢癌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 19调控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功能的机制
5
作者 陈勇 邓华 +1 位作者 李鑫 范丽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42-251,257,共11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 19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LCs)合成分泌睾酮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小鼠LCs和TM3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2-硝基丙烷(2-NP)处理组、si control组、si H19组、si Creb1组、Mim...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 19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LCs)合成分泌睾酮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小鼠LCs和TM3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2-硝基丙烷(2-NP)处理组、si control组、si H19组、si Creb1组、Mimic control组、miR-181c-5p mimic组、Inhibitor control组、miR-181c-5p inhibitor组、si H19+Inhibitor control组和si H19+miR-181c-5p inhibitor组共11组。干扰H 19表达后,ELISA法检测其睾酮分泌水平的变化,CCK8法检测LCs增殖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各基因的结合位点。RT-qPCR法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LCs转染后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与si control组比较,si H19组LCs培养液睾酮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显著下降(72 h后,P<0.01)。(2)各相关基因之间存在结合位点。(3)与DMSO组比较,2-NP组LCs的p-STAT1表达增加、H 19表达明显升高,而miR-181c-5p表达明显降低(P<0.01)。(4)与si control组比较,si H19处理可显著下调LCs的H 19、Creb1、HSD3B1和HSD3B6 RNA表达水平并显著上调miR-181c-5p表达水平(P<0.01),si Creb1处理可显著下调Creb1、HSD3B1和HSD3B6 mRNA表达水平(P<0.01);si H19组和si Creb1组Creb1、3β-HSD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Mimic control组比较,miR-181c-5p mimic组H 19、Creb1、HSD3B1和HSD3B6 mRNA表达明显降低,miR-181c-5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Creb1、3β-HSD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Inhibitor control组比较,miR-181c-5p inhibitor组的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呈现与miR-181c-5p mimic组作用相反的效应;与si H19+Inhibitor control组比较,si H19+miR-181c-5p inhibitor组H 19表达显著升高,miR-181c-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reb1、HSD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H 19低表达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miR-181c-5p表达升高、Creb1蛋白表达降低和3β-HSD蛋白表达降低导致LCs合成分泌睾酮能力降低。STAT1/H 19/miR-181c-5p/Creb1/3β-HSD通路可能在LCs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19 睾丸间质细胞 睾酮 cAMP反应元素结合蛋白1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
下载PDF
以纤连蛋白(FN)细胞结合片段研究大鼠肝星状细胞FN受体表达及调控
6
作者 赵瑞皎 张锦生 +3 位作者 李文才 朱虹光 张秀荣 张月娥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00-404,共5页
应用亲和层析、凝胶过滤法以及 X型蛋白酶消化结合制备电泳分别提取纯化大鼠 FN及 FN细胞结合片段 (12 0KDa FN - f) ,后者经生物素标记后 ,用亲和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 FN受体 (FNR)表达及调控。结果显示 ,生物素标记... 应用亲和层析、凝胶过滤法以及 X型蛋白酶消化结合制备电泳分别提取纯化大鼠 FN及 FN细胞结合片段 (12 0KDa FN - f) ,后者经生物素标记后 ,用亲和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 FN受体 (FNR)表达及调控。结果显示 ,生物素标记的 12 0 KDa FN- f与 FNR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原代培养 5 d、 7d的正常大鼠 HSC表达 FNR较培养 1d、 3 d的明显增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β1)可上调大鼠 HSC表达 FNR,全反式维甲酸(at RA)则下调细胞因子再激活的 HSC表达 FNR,并呈剂量依赖性。本文建立了检测 FNR的一种新方法 ,即配体 (12 0 KDaFN- f) -受体 (FNR)亲和细胞化学方法 ,该方法能反映 FNR的总体水平及活性状态。同时初步探讨了影响大鼠 HSC表达FNR的因素 ,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连蛋白 细胞结合片段 大鼠 FN受体 表达 调控 受体 肝星状细胞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纤维化
下载PDF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SREB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何卫美 宋育林 +1 位作者 方芳 许建明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影响。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FLD模型。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黄芪干预组,每组各8只。药物干... 目的观察黄芪提取物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影响。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FLD模型。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黄芪干预组,每组各8只。药物干预组大鼠在进行高脂饮食同时每日给予不同剂量黄芪提取物灌胃。药物干预10周末结束实验,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肝组织TG、TC,并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SREBP-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病理显示脂肪变性、炎症或炎症坏死并伴有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TG、TC明显升高。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和肝组织TG、TC降低,且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程度减轻(P<0.01,P<0.05)。模型组SREB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药物干预组SREBP-1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黄芪提取物对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抑制SREB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黄芪 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SREB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晓玲 谢胜 侯秋科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第6期902-903,908,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胆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4周组、穴位埋线8周组,每组各10只。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FLD模型。...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胆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4周组、穴位埋线8周组,每组各10只。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FLD模型。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在进行高脂饮食同时每日给予穴位埋线干预治疗。治疗10周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肝组织TG、TC,并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SREBP-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病理显示脂肪变性、炎症或炎症坏死并伴有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TG、TC明显升高。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和肝组织TG、TC降低,且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程度减轻。模型组SREB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穴位埋线组SREBP-1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穴位埋线对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抑制氧化过程,推测与抑制SREBP-l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穴位埋线 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
下载PDF
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合方及拆方对糖尿病脂肪肝大鼠SOCS-3和SREBP-1c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朱雅娜 孙玉凤 +6 位作者 何莉莉 任荣 张玉 王飞 李风华 张艺凡 郭沛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089-3096,共8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合方及拆方对糖尿病大鼠脂肪肝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 protein-3,SOCS-3)mRNA和类固醇条件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合方及拆方对糖尿病大鼠脂肪肝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 protein-3,SOCS-3)mRNA和类固醇条件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1组(活血组,丹参、川芎)、中药2组(通络组,水蛭、地龙)和中药3组(合方组,水蛭、地龙、丹参、川芎),除正常组外,参照相关文献复制糖尿病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1、2、3组分别予活血中药(丹参、川芎),通络中药(水蛭、地龙),合方中药(水蛭、地龙、丹参、川芎)灌胃,1次/d;12 wk后处死大鼠,生化法测量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TC),RT-PCR法检测肝组织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TC、TG水平明显升高(6.80 mmol/L±0.19 mmol/L,5.36 mmol/L±0.24 mmol/L,5.37 mmol/L±0.25 mmol/L,5.01 mmol/L±0.22 mmol/L vs 3.55 mmol/L±0.28 mmol/L,P<0.05)、(2.26 mmol/L±0.27 mmol/L,1.83mmol/L±0.25 mmol/L,1.82 mmol/L±0.23mmol/L,1.58 mmol/L±0.19 mmol/L vs 1.35mmol/L±0.16 mmol/L,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TC、TG水平有明显降低(5.36 mmol/L±0.24 mmol/L,5.37 mmol/L±0.25 mmol/L,5.01 mmol/L±0.22 mmol/L vs 6.80 mmol/L±0.19 mmol/L,P<0.05)、(1.83 mmol/L±0.25 mmol/L,1.82 mmol/L±0.23 mmol/L,1.58 mmol/L±0.19 mmol/L vs 2.21 mmol/L±0.21 mmol/L,P<0.05);中药各组间比较:中药3组TC、TG水平比中药1、2组低(5.01 mmol/L±0.22mmol/L vs 5.36 mmol/L±0.24 mmol/L,5.37 mmol/L±0.25 mmol/L,P<0.05)、(1.58 mmol/L±0.19 mmol/L vs 1.83 mmol/L±0.25 mmol/L,1.82 mmol/L±0.23 mmol/L,P<0.05);中药2组的TC、TG水平比中药1组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肝细胞内脂肪滴减少,脂肪囊肿消失,转为轻中度脂肪变性,脂肪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合方组较拆方组脂肪变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各药物干预组SOCS-3和SREBP-1c表达均增强(0.885±0.227,0.778±0.005,0.633±0.678,0.475±0.012 vs 0.189±0.002,P<0.05)、(0.861±0.020,0.751±0.003,0.600±0.005,0.382±0.014 vs 0.176±0.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SOCS-3和SREBP-1c表达均减弱(0.778±0.005,0.633±0.678,0.475±0.012v s 0.885±0.227,P<0.05)、(0.751±0.003,0.600±0.005,0.382±0.014 vs 0.861±0.020,P<0.05);与中药3组相比,中药1、2组SOCS-3和SREBP-1c表达均升高(0.751±0.003,0.600±0.005 vs 0.382±0.014,P<0.05)、(0.778±0.005,0.633±0.678 vs 0.475±0.012,P<0.05);相关分析显示,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呈正相关(r=0.978,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中药合方及拆方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脂肪肝,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SOCS-3和SREBP-1c的表达有关;合方组明显优于拆方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脂肪肝 活血化瘀通络中药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物-3 类固醇条件元件结合蛋白-1c
下载PDF
MEK/ERK通路在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SREBP-1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卫美 宋育林 +1 位作者 方芳 许建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MEK/ERK通路在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32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组)、PD98059+普通饲料组(P组)、高脂模型... 目的探讨MEK/ERK通路在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32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组)、PD98059+普通饲料组(P组)、高脂模型组(M组)和PD98059+高脂组(PM组),每组8只。于分组喂养的第4、6、8周末分别给予P组和PM组大鼠鼠尾静脉注射MEK抑制剂PD98059干预。第10周末结束实验,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组织TG、TC;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SREBP-1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M组所有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范围均超过30%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坏死,p-ERK1/2和SREBP-1表达增强,ALT、AST、TC、TG、肝组织TG、TC显著升高(P<0.01或0.05)。与M组比较,PM组p-ERK1/2和SREBP-1表达减少(P<0.01),ALT、TC、TG、肝组织TG、TC显著降低(P<0.01或0.05),同时大鼠的肝脏病理学得到了改善。结论 MEK/ERK通路在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 MEK/ERK通路
下载PDF
免疫瘦素促进大鼠脂肪沉积和PPARγ/SREBP-1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丽红 李洪涛 +2 位作者 管红兵 顾为望 黄莉文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287-293,共7页
目的研究免疫重组瘦素(Leptin)对大鼠皮下、腹部和肝脏脂肪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利用重组Leptin或钥孔血蓝蛋白(KLH)免疫30只SD大鼠3次,52 d后测量体质量,实施安死术,称量腹部脂肪和肝脏重量;(2)检测大鼠血清中抗Lepti... 目的研究免疫重组瘦素(Leptin)对大鼠皮下、腹部和肝脏脂肪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利用重组Leptin或钥孔血蓝蛋白(KLH)免疫30只SD大鼠3次,52 d后测量体质量,实施安死术,称量腹部脂肪和肝脏重量;(2)检测大鼠血清中抗Leptin抗体水平和血脂4项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3)采集皮下、腹部脂肪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采集肝脏制作冰冻切片并做油红O染色,观察和分析以上组织的病理变化;(4)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腹部脂肪Leptin、下丘脑磷酸化过氧化酶活化增生受体(PPARγ)和肝脏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重组Leptin后,大鼠抗体水平、体质量、总胆固醇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均显著升高,病理学观察见脂肪在皮下、腹部和肝脏沉积增多,脂肪代谢相关的Leptin、PPARγ和SREBP-1基因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对SD大鼠免疫重组Leptin,可促进脂肪在皮下、腹部和肝脏的蓄积,并能上调脂肪代谢相关的Leptin、PPARγ和SREBP-1基因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Leptin) 脂肪代谢 高脂血症 非酒精性脂肪肝 磷酸化过氧化酶活化增生受体(PPARγ) 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SREBP-1c mRNA表达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12
作者 孙楠 崔景秋 +1 位作者 高志红 冯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在胰岛素抵抗(IR)发病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RSG)的干预机制。方法将27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观察组各9只,模型组及观察组均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IR模型,对照组予普... 目的探讨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在胰岛素抵抗(IR)发病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RSG)的干预机制。方法将27只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观察组各9只,模型组及观察组均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IR模型,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其后观察组予RSG 3 mg/(kg.d)+生理盐水至2ml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均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三组均同前喂养6周后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TG、游离脂肪酸(FFA)、TNF-α、瘦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处死动物后测定体脂比,取肝脏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SREBP-1c mRNA表达。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SREBP-1c mRNA表达水平观察组为0.75±0.06、模型组为0.92±0.05、对照组为0.72±0.03,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REBP-1c mRNA与TG(r=0.802,P<0.01)、FFA(r=0.666,P<0.01)、TNF-α(r=0.749,P<0.01)、瘦素(r=0.708,P<0.01)、体脂比(r=0.495,P<0.01)均呈明显正相关,与ISI(r=-0.677,P<0.01)呈负相关。结论SREBP-1c mRNA过表达与IR发生有关,RSG可能通过降低SREBP-1c mRNA表达改善IR和脂代谢紊乱;此为IR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 罗格列酮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硫酸脱氢表雄酮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瞿茹怡 徐玉梅 +1 位作者 蒋英 郑洁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116-1121,共6页
目的探讨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对3T3-L1前脂肪细胞株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3T3-L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先观察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的DHEA-S对3T3-L1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干预浓度。3T3-L1细胞分为DMSO组(对照组)和DHEA-... 目的探讨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对3T3-L1前脂肪细胞株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3T3-L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先观察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的DHEA-S对3T3-L1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干预浓度。3T3-L1细胞分为DMSO组(对照组)和DHEA-S组,观察DHEA-S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通过测定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3PDH)活性和用油红O染色计算的脂肪细胞分化率,评估脂肪细胞分化的变化;用real time-PCR法观察诱导前(第0天)和诱导后不同时间点(第1,2,4,6,10,14天)目的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C/EBPs)、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1HSDB1)、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脂蛋白酯酶(LPL)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DHEA-S在50μmol/L时对细胞活力影响<30%,对后续的干预影响较小。分化后第4天对照组和DHEA-S组的G3PDH活性分别为(380.83±28.43)nmol/(min·mg)和(253.07±27.67)nmol/(min·mg),分化后第10天对照组和DHEA-S组的G3PDH活性为(573.93±17.5)nmol/(min·mg)和(398.17±24.05)nmol/(min·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油红O染色计算脂肪细胞分化率对照组和DHEA-S组在诱导后第4天分别为39.09%±5.51%和15.66%±0.75%,第10天分别为78.82%±3.37%和49.09%±9.7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DHEA-S显著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的关键基因(PPARγ、ADD1/SREBP1-c、C/EBPs、11HSDB1、LPL和HSL)mRNA的表达。结论DHEA-S(50μmol/L)在体外可能通过抑制11HSDB1的表达,减少局部活性皮质醇,进而下调其他脂肪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抑制3T3-L1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脱氢表雄酮 3T3-L1前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分化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 11β-类固醇脱氢酶1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帅丽芳 段铭 高宏伟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6-38,共3页
本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尤其是n 3系的PUFA ,可以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 ,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α (PPARα)来控制氧化途径过程中的基因表... 本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尤其是n 3系的PUFA ,可以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 ,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α (PPARα)来控制氧化途径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而对脂肪合成途径中有关基因的抑制则是通过降低能传递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信息的转录因子与DNA的亲和力和转录因子的核内丰度。尤其是PUFA抑制了类固醇调控单元结合蛋白 1 (SREBP 1 )的核内丰度和表达 ,降低了核因子Y (NF Y)、Spl和肝核因子 4(HNF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分子机制 多不饱和脂肪酸 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α受体 类固醇调控单元结合蛋白-1 调控机制 脂肪氧化 脂肪合成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段铭 李道林 高宏伟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2年第2期S014-S016,共3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n-3系的PUFA,可以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α(PPARα)来控制氧化途径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而其对脂肪合...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n-3系的PUFA,可以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α(PPARα)来控制氧化途径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而其对脂肪合成途径中有关基因的抑制则是通过降低能传递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信息的转录因子与DNA的亲和力和转录因子的核内丰度。尤其是PUFA抑制了类固醇调控单元结合蛋白-1(SREBP-1)的核内丰度和表达,降低了核因子Y(NF-Y)、Sp1和肝核因子-4(HNF-4)与DNA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α受体 类固醇调控单元结合蛋白-1 转录
下载PDF
五味子-甘草配伍的调血脂作用及对甘油三酯合成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晓艳 李伟霞 +6 位作者 张辉 张明亮 孟祥乐 贾文汇 牛璐 王炎 唐进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及配伍甘草对正常小鼠血脂及对肝脏TG合成途径的影响。方法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五味子组(SF)、五味子-甘草(SG)1∶1和1∶1.5组。C组灌胃生理盐水,SF、SG 1∶1和1∶1.5组分别灌胃含五味子生药量为3.... 目的探讨五味子及配伍甘草对正常小鼠血脂及对肝脏TG合成途径的影响。方法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五味子组(SF)、五味子-甘草(SG)1∶1和1∶1.5组。C组灌胃生理盐水,SF、SG 1∶1和1∶1.5组分别灌胃含五味子生药量为3.9 g·kg^-1的提取物,共计10 d。生化法检测血清TG、TC、LDL-C、HDL-C水平及ALT活性;ELISA检测肝脏FAS、ACC活性和GPAT、AC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SREBP-1c和PPARα蛋白表达。结果与C组比,SF明显升高血清TG和TC水平,降低HDL水平,病理学可见较多脂肪空泡,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升高ACC活性和GPAT水平,上调肝脏SREBP-1c的表达,下调PPARα的表达。与SF相比,SG 1∶1明显降低血清TG水平及ALT活性,降低GPAT和ACO水平;SG 1∶1和1∶1.5下调肝脏SREBP-1c的表达,上调PPARα的表达。结论大剂量五味子可升高正常小鼠血清TG和TC,配伍甘草可调节TG合成途径相关蛋白而改善升高的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甘草 高脂血症 甘油三酯 固醇调控原件结合蛋白-1c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魏平 王嘉玺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2002年第5期269-272,共4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1(IGFBP- 1)参与生长、发育、生殖及血糖等生理过程 ,它是一个多功能蛋白 ,主要通过与 IGF- 1结合发挥作用。在 IGFBP- 1蛋白质结构中 ,N端是与 IGF- 1结合的重要区域 ;中心区决定了IGFBP的特异性 ;C端部分...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1(IGFBP- 1)参与生长、发育、生殖及血糖等生理过程 ,它是一个多功能蛋白 ,主要通过与 IGF- 1结合发挥作用。在 IGFBP- 1蛋白质结构中 ,N端是与 IGF- 1结合的重要区域 ;中心区决定了IGFBP的特异性 ;C端部分参与了与 IGF- 1结合并与细胞粘附相关。 IGFBP- 1是否磷酸化对其生物学作用有着重要影响。 IGFBP- 1基因转录受到多种转录因子共同调控 ,其中胰岛素是其主要的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IGFBP-1) 研究进展 表达调控
原文传递
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段铭 高宏伟 帅丽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2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尤其是 n-3系的 PUFA,可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 ,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 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 α(PPARα)来控制氧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 本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尤其是 n-3系的 PUFA,可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 ,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 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 α(PPARα)来控制氧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而其对脂肪合成途径中有关基因的抑制则是通过降低能传递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信息的转录因子与 DNA的亲和力和转录因子的核内丰度。尤其是 PUFA抑制了类固醇调控单元结合蛋白 -1 (SREBP-1 )的核内丰度和表达 ,降低了核因子 Y(NF-Y)、Sp1和肝核因子 -4(HNF-4)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调控基因 表达分子 调控机制 过氧化 酶体活化 增生长因子α受体 类固醇调控单元 结合蛋白-1
下载PDF
人胰岛素原基因B10位定点突变对增强胰外表达效率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袁凤山 王大会 +4 位作者 王冰 张锦 王玉霞 吴志香 杜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4-49,共6页
目的构建在肝细胞内增强表达成熟人胰岛素的生理调控性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质粒。方法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在B-C及C-A连接处已两点突变的人胰岛素原基因上进行B10位突变,并在其上游连接肝细胞特异的3倍体葡萄糖反映元件(GLRE3)和胰岛素... 目的构建在肝细胞内增强表达成熟人胰岛素的生理调控性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质粒。方法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在B-C及C-A连接处已两点突变的人胰岛素原基因上进行B10位突变,并在其上游连接肝细胞特异的3倍体葡萄糖反映元件(GLRE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启动子(IGFBP-1P)。经酶切后将含有调控元件的3点突变人胰岛素原基因(GLRE3-IGFBP-1P-3mINS)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脂质体介导转染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后检测成熟胰岛素表达情况及与含有调控元件的2点突变人胰岛素原基因(GLRE3-IGFBP-1P-3mINS)表达体的表达差异。结果人胰岛素原基因的B10位组氨酸编码序列CAC突变为门冬氨酸编码序列GAC。构建了含调控元件的B10位门冬氨酸人胰岛素原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XSN-GLRE3-IGFBP-1P-3mINS),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各段基因碱基序列及连接方向正确。pLXSN-GLRE3-IGFBP-1P-3mINS经脂质体包裹转染大鼠肝癌细胞,细胞外液含5.0、25.0mmol/L的葡萄糖浓度下胰岛素含量分别为5.03±0.72、43.90±2.30mU/L。未进行B10位突变的重组体转染组在同样葡萄糖浓度下胰岛素含量分别为<2.00、2.10±0.23mU/L。结论成功构建了含调控元件的B10位门冬氨酸人胰岛素原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质粒,该重组体已整合入鼠肝癌细胞基因组,其表达效率显著提高并受葡萄糖生理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原基因 定点突变 增强基因表达 表达效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基因重组质粒 葡萄糖浓度 逆转录病毒 调控元件 脂质体介导
下载PDF
α-倒捻子素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国勇 汤玲玲 +4 位作者 佘健 徐佳思 顾艳英 刘虹 贺理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9-1096,共8页
目的:观察α-倒捻子素(alpha-mangostin,α-MG)治疗对阿霉素诱导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urularsclerosis,FSGS)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mg/kg)诱导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thy,... 目的:观察α-倒捻子素(alpha-mangostin,α-MG)治疗对阿霉素诱导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urularsclerosis,FSGS)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mg/kg)诱导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thy,AN)模型后分为两组:1)AN+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灌胃;2)AN+α-MG组,用α-MG(12.5 mg/kg)灌胃。灌胃每日1次,从阿霉素注射当日开始。另取1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6周后处死小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胆固醇等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检测肾组织中超氧阴离子,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检测血清中IL-1β,IL-18,IL-10,脂联素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中TGF-β1,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Col I),α-SMA,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苷酸结合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结果:α-MG治疗可降低AN小鼠血肌酐、蛋白尿、尿蛋白/尿肌酐、血胆固醇,增加肌酐清除率、血浆白蛋白(P<0.05);缓解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下调纤维化指标Col I和α-SMA的表达(P<0.05);减少肾组织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降低MDA和GSH水平以及增加CAT和SOD活性(P<0.05);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1β和IL-18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和脂联素水平(P<0.05);促进肾组织中Sirt1表达,抑制NLRP3的表达(P<0.05)。结论:α-MG治疗能够改善阿霉素诱导的FSGS小鼠肾功能,延缓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进程。α-MG通过促进肾脏Sirt1表达和抑制NLRP3表达而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倒捻子素 阿霉素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 核苷酸结合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