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生类坏死的蝌蚪皮肤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
1
作者 杨增明 谭景和 秦鹏春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72-379,共8页
本实验以花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研究了氨水及醋酸处理引起皮肤细胞发生类坏死后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与正常皮肤相比,发生类坏死后,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上及细胞间连接复体处的酶活性明显减少;表面细胞与基底细胞及基底细胞间的... 本实验以花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研究了氨水及醋酸处理引起皮肤细胞发生类坏死后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与正常皮肤相比,发生类坏死后,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上及细胞间连接复体处的酶活性明显减少;表面细胞与基底细胞及基底细胞间的细胞间隙内,酶活性明显增强,表皮细胞下胶原纤维上的酶活性也显著增加。这些变化在醋酸组稍强于氨水组。笔者认为细胞间隙内及胶原纤维上酶活性的增强可能是皮肤片感受性提高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蝌蚪 皮肤 类坏死 碱性磷酸酶 活性
下载PDF
类坏死皮肤在恢复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2
作者 杨增明 谭景和 秦鹏春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实验研究了氨水处理引起类坏死的蝌蚪皮肤在恢复过程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发生类坏死的皮肤中,细胞间隙及胶原纤维上的酶活性增强,但连接复合体及细胞表面处的活性则降低。恢复1h 后,细胞间隙及胶原纤维上的活性有所减弱;恢复5h ... 本实验研究了氨水处理引起类坏死的蝌蚪皮肤在恢复过程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发生类坏死的皮肤中,细胞间隙及胶原纤维上的酶活性增强,但连接复合体及细胞表面处的活性则降低。恢复1h 后,细胞间隙及胶原纤维上的活性有所减弱;恢复5h 后,细胞表面、连接复合体及细胞间隙处的酶活性都已接近正常皮肤的水平。我们认为发生类坏死的皮肤在结构及酶活性上都可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蝌蚪 皮肤 类坏死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蝌蚪发生类坏死的皮肤在恢复过程中Con A受体的变化研究
3
作者 詹玉田 仝允栩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6-91,共6页
本研究以中华大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以0.001/molL 氨水处理皮肤使之发生类坏死.运用荧光标记的凝集素刀豆球蛋白 A(Con A)结合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皮肤发生类坏死后恢复过程中 Con A 受体的变化.结果发现:正常皮肤表面细胞质膜下,... 本研究以中华大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以0.001/molL 氨水处理皮肤使之发生类坏死.运用荧光标记的凝集素刀豆球蛋白 A(Con A)结合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皮肤发生类坏死后恢复过程中 Con A 受体的变化.结果发现:正常皮肤表面细胞质膜下,细胞质和基膜中有一些Con A 受体分布.经类坏死处理后,表面细胞内出现了一层团块状分布的 Con A 受体,基底细胞膨大,一类膨大的细胞中仅细胞核和质膜上有 Con A 受体分布,另一类细胞中核和质均有 Con A受体分布.类坏死处理后1h,表面细胞内团块状分布的 Con A 受体变成小颗粒排列在质膜下,表皮细胞质中 Con A 受体较多,基膜中也出现较多的 Con A 受体;类坏死处理3h 表面细胞,基底细胞和基膜中 GonA 受体的分布和1h 的相似:类坏无处理后5h,Con A 受体逐渐减少并恢复正常.结果表明,生发类坏死的皮肤在恢复过程中 Con A 受体对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及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刀豆球蛋白 受体 类坏死 蟾蜍
下载PDF
黄瓜油壶菌和瓜类坏死斑点病毒与危地马拉甜瓜藤蔓凋萎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明德南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9年第2期28-28,共1页
在危地马拉种植的一年生甜瓜,其中香瓜和蜜瓜的种植面积大约为9000hm^2,主要出口美国。咖啡、烟草和甜瓜是危地马拉萨卡帕省最重要的作物。种植一年生甜瓜,传统的种植方法是180天为一周期即头年九月初到第二年四月末。每年农民用溴... 在危地马拉种植的一年生甜瓜,其中香瓜和蜜瓜的种植面积大约为9000hm^2,主要出口美国。咖啡、烟草和甜瓜是危地马拉萨卡帕省最重要的作物。种植一年生甜瓜,传统的种植方法是180天为一周期即头年九月初到第二年四月末。每年农民用溴甲烷或其他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控制土壤病害和杂草危害。最近几年,危害甜瓜最主要的土壤病害是一种甜瓜藤蔓凋萎病害,它的症状表现林冠皱缩或植株迅速凋萎。由于这种病害的存在迫使农民每年仅仅种植两季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地马拉 甜瓜 斑点病毒 藤蔓 类坏死 油壶菌 土壤病害 种植面积
下载PDF
花背蟾蜍蝌蚪角膜发生类坏死和死亡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
5
作者 詹玉田 《甘肃科学学报》 1993年第4期47-50,共4页
本文以花背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以0.01mol/LCH_3COOH处理角膜使之发生类坏死和死亡,运用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角膜发生类坏死过程中及从类坏死到死亡之间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蝌蚪角膜在0.01mol/L CH_3COOH中处理2min,细胞结... 本文以花背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以0.01mol/LCH_3COOH处理角膜使之发生类坏死和死亡,运用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角膜发生类坏死过程中及从类坏死到死亡之间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蝌蚪角膜在0.01mol/L CH_3COOH中处理2min,细胞结构即开始变化,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损伤程度加大,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固缩,染色质浓缩为团块状,分布不均匀;细胞质中出现空泡,细胞界限不清,基膜不规则。处理10min角膜上皮尚可恢复。处理15min后,细胞核进一步固缩,染色质团块降解,角膜外表皮细胞部分死亡,基膜在局部区域和上皮分开,细胞不能恢复。处理30min后,细胞死亡。本文对蝌蚪角膜发生类坏死和死亡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蝌蚪 角膜 类坏死 死亡
下载PDF
髋关节类坏死疾病误诊为股骨头坏死原因分析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5
6
作者 汪利合 李慧英 +3 位作者 孟东方 乔卫平 赵鹏飞 王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8-663,共6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类坏死疾病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有明确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经历并经确诊为髋关节其他疾病的患者42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经确诊为原发性髋关节... [目的]分析髋关节类坏死疾病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有明确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经历并经确诊为髋关节其他疾病的患者42例,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经确诊为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12例,髋臼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9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3例,骨髓水肿综合征2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2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髋臼盂唇损伤1例,股骨头骨挫伤1例,股骨头囊肿1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髋关节感染后关节强直1例。经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治愈。[结论]临床病史资料了解不详细,对类似症状未进行必要的鉴别,忽视临床查体及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及报告是导致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详细分析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掌握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特点则可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 类坏死疾病
原文传递
植物类病变坏死突变体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姜丽 刘国庆 +2 位作者 韩建民 董金皋 翟文学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植物中类病变坏死突变现象广泛存在 ,突变体植株在无病害侵染也未受逆境或损伤的条件下自发形成与病原物侵染后坏死类似的症状 ,它们与植物抗病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相关 ,并可能增强系统抗病性。综述了几种植物的典型类病变坏死突变体及... 在植物中类病变坏死突变现象广泛存在 ,突变体植株在无病害侵染也未受逆境或损伤的条件下自发形成与病原物侵染后坏死类似的症状 ,它们与植物抗病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相关 ,并可能增强系统抗病性。综述了几种植物的典型类病变坏死突变体及其基因的研究情况 ,探讨了其发生的机制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病变坏死突变体 研究进展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类病变坏死突变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卫欣 刘国庆 +2 位作者 刘国振 朱立煌 谢晓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中籼3037诱变得到新的类病变坏死突变体Sp1801,以粳稻品种02428为父本与其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并利用RAPD技术对此突变相关基因进行了遗传连锁分析,引物OPI11和OPL03扩增的稳定的差异片段与突变性状紧密连锁,两标记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 中籼3037诱变得到新的类病变坏死突变体Sp1801,以粳稻品种02428为父本与其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并利用RAPD技术对此突变相关基因进行了遗传连锁分析,引物OPI11和OPL03扩增的稳定的差异片段与突变性状紧密连锁,两标记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6cM和5 6cM,并且两差异片段分别为556bp和944bp,因此OPI11 556和OPL03 944可以作为此突变基因的RAPD标记。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OPI11 556与一个抗稻瘟病基因pib有高度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变坏死突变基因 RAPD标记 试验
下载PDF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的类骨坏死68例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岳德波 李子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8期641-643,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疾病类型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的软骨下骨的信号改变特点,以进一步细化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2003~2006年间68膝成人膝关节MRI图像,并将较易诊断的剥脱性骨软骨炎排除,MRI有类骨坏死信号,T1为低信号,T2为中... 目的回顾性研究不同疾病类型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的软骨下骨的信号改变特点,以进一步细化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2003~2006年间68膝成人膝关节MRI图像,并将较易诊断的剥脱性骨软骨炎排除,MRI有类骨坏死信号,T1为低信号,T2为中或低信号,在股骨端坏死灶的近侧或胫骨坏死灶的远侧如有一条低密度的线状影即为含线状影,若无即为无线状影。将坏死灶的分布,大小,T1和T2信号特点,有无合并骨髓水肿,有无合并表面软骨缺损,进行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有隔离线的坏死灶面积大且伴有骨髓水肿急性病程,多为有不全骨折的骨坏死;有软骨缺损无隔离线的类坏死信号改变多为亚急性病程,多数为骨关节炎。结论对膝关节的MRI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类骨坏死信号的特点,有无隔离线及骨髓水肿的程度,以及关节软骨的特点可区分骨坏死及骨关节炎,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坏死信号 骨关节炎 坏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海霞 邹红云 +2 位作者 顾霞 盖玉萍 晁亚妮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795-1798,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在肿瘤组织与血浆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7例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石蜡组织和血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和ELISA法观察组织与血浆中TNF-β表达情况。结果 TNF-β在霍奇金淋巴瘤(HL)...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在肿瘤组织与血浆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7例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石蜡组织和血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和ELISA法观察组织与血浆中TNF-β表达情况。结果 TNF-β在霍奇金淋巴瘤(H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浆细胞肿瘤(PCN)、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LL/CLL)、滤泡性淋巴瘤(FL)、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表达较高,而在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表达较低,各种类型淋巴瘤组织TNF-β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L、DLBCL、PCN、SLL/CLL、FL、PTL患者血浆中TNF-β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中TNF-β表达在国际预后指标(IPI)评分的中、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β在组织与血浆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s=0.12,P>0.05)。结论 TNF-β在淋巴瘤组织与血浆中都有不同程度表达,提示TNF-β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但是TNF-β与淋巴瘤的关系比较复杂,不同的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坏死因子 组织 血浆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美玲 谭志明 +1 位作者 邹世勇 黄志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3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efractory or resistant rheumatoid arthritis,RRA)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益赛普25...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efractory or resistant rheumatoid arthritis,RRA)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6个月;对照组:安慰剂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24周。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组ACR20、ACR50、ACR70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周ACR20、ACR50、ACR70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4周(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6例(24.0%)高于对照组3例(12.0%)。结沦:rhTNFR:Fc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重组融合蛋白质 关节炎 风湿 难治 疗效
下载PDF
水稻类病变坏死突变体的形态观察及基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龙继凤 潘英华 +2 位作者 秦学毅 罗兴录 朱汝财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籼稻育种中间材料R46,获得一个水稻类病变坏死突变体lmm3。与野生型R46相比,该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异:植株变矮,分蘖能力差,早衰,结实率低。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为单基因隐性突变,突变性状... 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籼稻育种中间材料R46,获得一个水稻类病变坏死突变体lmm3。与野生型R46相比,该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异:植株变矮,分蘖能力差,早衰,结实率低。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为单基因隐性突变,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基因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显示,lmm3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水稻的第12条染色体上,与其距离最近的SSR标记RM1337为4.47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变坏死 突变体 基因定位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植物类病斑坏死突变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雪静 刘燕娟 +1 位作者 高必达 周倩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2期92-95,共4页
植物类病斑坏死突变体(Lesion Mimic Mutation,LMM)是一类在没有明显损伤、逆境或病原物侵染的条件下,能自发形成病斑样坏死的突变体。它们与植物抗病以及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有关。综述了LMM的特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 植物类病斑坏死突变体(Lesion Mimic Mutation,LMM)是一类在没有明显损伤、逆境或病原物侵染的条件下,能自发形成病斑样坏死的突变体。它们与植物抗病以及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有关。综述了LMM的特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揭开HR及其抗病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斑坏死突变体 过敏反应 抗病
下载PDF
世界上第一个全身肿瘤坏死因子类药物上市
14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3年第1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药物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临床实验 恶生肿瘤 治疗
下载PDF
人工关节磨损产物金属离子钴、铬对人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郝亮 戴闽 +3 位作者 帅浪 程涛 范红先 宗世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磨损产物金属离子钴(Co2+)、铬(Cr3+)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5-06/2006-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实验室完成。①将CoCl2粉末与CrCl3粉末溶于无菌注射用水配制成CoCl2溶液和CrCl3溶液,使用前...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磨损产物金属离子钴(Co2+)、铬(Cr3+)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05-06/2006-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实验室完成。①将CoCl2粉末与CrCl3粉末溶于无菌注射用水配制成CoCl2溶液和CrCl3溶液,使用前内毒素鳌试剂检测均证实无内毒素。②用lymphoflot和Percoll梯度离心法获得志愿者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将细胞在24孔培养皿中培养,4×106个/孔。③将CoCl2溶液和CrCl3溶液分别加入人单核细胞液中,使其终末溶度分别为1×10-5和5×10-4,单核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组。④分别于12,24,48h取细胞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以吸光度(A值)的高低来反映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多少。结果:①Co2+刺激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结果:Co2+与人单核细胞共培养后,12,24,48h检测上清液A值分别为0.6362±0.2993,1.0915±0.4081,0.7150±0.2951,实验组24h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明显高于12h和48h肿瘤坏死因子含量。②Cr3+刺激单核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结果:Cr3+与人单核细胞共培养后,12,24,48h上清液A值分别为0.4937±0.1165,0.8727±0.2801,0.5088±0.2310,与Co2+类似,与Cr3+共培养后单核细胞上清液A值在24h达到峰值,48h又下降。结论:金属离子Co2+,Cr3+能通过刺激人单核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诱发假体周围骨溶解,进而引起假体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人工关节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浆可溶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艳 杨再兴 +3 位作者 王燕 李畅 曹伟娟 仲人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浆可溶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PBC、25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sTRAIL水平,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浆可溶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PBC、25例慢性肝炎肝硬化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sTRAIL水平,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分析sTRAIL与GGT、ALP的相关性。结果PBC患者血浆sTRAIL水平为(1543.9±344.2)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98.5±264.7)pg/ml,P<0.01];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sTRAIL水平为(1624.1±415.8)pg/ml,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BC患者血浆sTRAlL水平与GGT、ALP呈正相关(r=0.63,0.71,P<0.01);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sTRAIL与GGT、ALP均不相关(r=0.43、0.31,P>0.05)。结论PBC患者血浆sTRAIL水平升高,且与GGT、ALP呈正相关,提示sTRAIL可能参与PBC患者肝内胆管损伤,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肝炎 肝硬化 胆汁性
下载PDF
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梁柳琴 詹钟平 +3 位作者 付迪 叶玉津 许韩师 杨岫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3229-3231,共3页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5例难治性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5例难治性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联合应用其他改变病情药(DMARDs),如柳氮磺胺吡啶或来氟米特。疗程均为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ACR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37.5%和17.1%(P<0.01),ACR50%改善标准(ACR50)有效率为17.5%和2.8%(P<0.01)。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65.0%和37.1%(P<0.01),ACR50有效率为47.5%和11.4%(P<0.01)。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疾病活动评分(DAS28)的变化,发现治疗组患者DAS28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DAS2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尤其适合对MTX等DMARDs疗效不佳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风湿 肿瘤坏死因子 甲氨蝶呤 抑制剂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星 张祥福 +4 位作者 卢辉山 吴心愿 黄昌明 王川 官国先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评价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试验设计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6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疗+rmhTNF组(rmhTNF组)40例,单纯化疗组24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氟尿嘧啶500mg/m2,... 目的 评价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试验设计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64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疗+rmhTNF组(rmhTNF组)40例,单纯化疗组24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氟尿嘧啶500mg/m2,第1~5天给药;多柔比星40 mg/m2,第1天给药;丝裂霉素6 mg/m2,第1天给药;21 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rmhTNF组第1~7、11~17天另行肌内注射rmhTNF 400万U/m2.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好转(M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临床受益率=(CR+PR+MR+SD)/总例数×100%;并进行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Karnofsky评分)比较.毒性反应根据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评估.结果 单纯化疗组2例未完成2个周期治疗中途退出,其余62例按计划完成试验,可评价疗效;64例患者均可评价不良反应.有效率rmhTNF组为17.5%(7/40),单纯化疗组为4.5%(1/22),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临床受益率rmhTNF组为80.0%(32/40),单纯化疗组为54.5%(1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rmhTNF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为87.2±7.5,高于治疗前的83.0±7.9(P=0.001);单纯化疗组Karnofsky评分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前为84.1±8.0,治疗后为83.2±7.8);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rmhTNF肌内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局部疼痛、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畏冷寒战、骨肌肉疼痛、发热、感冒样症状等,但程度较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rmhTNF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胃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近期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和生活质量;rmhTNF局部肌内注射给药毒副作用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腺癌 肿瘤坏死因子 生物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儿童及成人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志伟 杨海弟 +2 位作者 赵晓明 窦晓辉 李永贺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儿童及成人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术中观察22例儿童及36例成人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破坏情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儿童及成人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术中观察22例儿童及36例成人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破坏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NF-α和MMP-9在患者胆脂瘤中的表达。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听骨链破坏程度和TNF-α、MMP-9表达差异,以及TNF-α、MMP-9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破坏程度高于成人患者。TNF-α在儿童及成人中耳胆脂瘤中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33.32±3.90和26.61±4.43,MMP-9在儿童及成人中耳胆脂瘤中的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35.50±3.33和27.25±3.83,两者在儿童的表达均明显强于成人,且两者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TNF-α和MMP-9在儿童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强于成人患者,可能是儿童胆脂瘤更具破坏力和侵袭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明胶酶B 胆脂瘤 中耳 儿童 成年人
下载PDF
烟酰胺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纤维环基质降解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润冰 邵增务 +3 位作者 熊晓芊 刘心 胡绪江 周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5-308,共4页
目的:观察烟酰胺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纤维环基质降解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5-10/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及骨科实验室完成。椎间盘组织取自12只清洁级日本大白兔,兔龄4个月,体质量2.5... 目的:观察烟酰胺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纤维环基质降解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5-10/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及骨科实验室完成。椎间盘组织取自12只清洁级日本大白兔,兔龄4个月,体质量2.5~3.0k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建立兔椎间盘组织凝胶培养模型,将其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烟酰胺组、退变组及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加入药物;烟酰胺组加入0.5g/L烟酰胺;退变组加入10 μg/L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纤维环基质降解;治疗组加入0.5g/L烟酰胺和10 μg/L肿瘤坏死因子α。培养1周后比较各组标本纤维环结构(藏红O-快绿染色强度)、糖醛酸含量、Ⅰ,Ⅱ型胶原结构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情况(染色阳性细胞率)。结果:①各组兔椎间盘标本纤维环结构比较:治疗组纤维环结构的破坏得到较好的抑制,染色浓度高于退变组。②各组兔椎间盘标本纤维环糖醛酸含量比较:治疗组较退变组增高约48%(t=16.93,P=0.000),与烟酰胺组接近(t=0.71,P=0.657)。③各组兔椎间盘标本纤维环Ⅰ,Ⅱ型胶原结构及分布情况:治疗组板层结构完整性和胶原纹路连续性好于退变组,Ⅰ,Ⅱ型胶原含量之比较正常组升高。④各组兔椎间盘标本纤维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染色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退变组(10.3%,17.9%,χ2=5.081,P<0.01)。结论:烟酰胺能够减轻肿瘤坏死因子α对纤维环基质的破坏作用,这种作用与烟酰胺减少纤维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依赖的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病理学 烟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