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郝玉娟 周辉 曹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6-11,共6页
目的了解宫颈癌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将92例宫颈病变患者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宫颈炎37例、CINⅠ... 目的了解宫颈癌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将92例宫颈病变患者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宫颈炎37例、CINⅠ级组9例、CINⅡ级组12例、CINⅢ级组10例、宫颈癌组24例,将58名健康者设为健康组,比较各组人类白细胞抗原-I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宫颈病变不同程度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对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癌发病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首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级~Ⅲ级组及宫颈癌组宫颈上皮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递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炎、CINⅠ级组、CINⅡ级~CINⅢ级组、宫颈癌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8.92%、55.56%、81.82%和87.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感染分型中HPV16、HPV18感染率较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整体表达显著低于低危型患者(P<0.05),但两者人类白细胞抗原-Ⅰ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中,宫颈癌组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癌发病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基因表达减弱或缺失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可能增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风险,导致宫颈病变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三叶青早期结瘤类基因ThENODL1及ThENODL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赵刚 武思梦 +3 位作者 张悦 黄舒琪 蔡红 闻静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期23-30,41,共9页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早期结瘤类(early nodulin-like, ENODL)基因在植物地下储藏器官的形成与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一些早期结瘤类基因在三叶青块根初始发育期及膨大期高丰度表达。本研究克隆了两个三叶青(Tetrastigma...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早期结瘤类(early nodulin-like, ENODL)基因在植物地下储藏器官的形成与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一些早期结瘤类基因在三叶青块根初始发育期及膨大期高丰度表达。本研究克隆了两个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的早期结瘤类基因ThENODL1与ThENODL2的cDNA,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ThENODL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28 bp,编码175个氨基酸, ThENODL2的开放阅码框长度为651 bp,编码217个氨基酸, ThENODL1与ThENODL2都具有水稻早期结瘤类基因(OsENODL1_like)保守域,并具备早期结瘤类基因的基本分子结构特征。相对荧光定量分析显示, ThENODL1的cDNA表达量在块根中显著高于其他器官且在块根的初始发育阶段及膨大期显著提高, ThENODL2的cDNA在块根中的表达量最低且在块根发育的不同时期无显著差异。大肠杆菌原核表达体系的验证结果显示,所克隆的ThENODL1与ThENODL2的cDNA均可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蛋白质。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ThENODL基因在块根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基本分子生物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早期结瘤类基因 块根发育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人群HBV易感性与HLA-Ⅰ、Ⅱ类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建忠 李长缨 《预防医学论坛》 2007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Ⅰ、Ⅱ类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003~2004年,采用PCR-SSP方法对青岛市178例HBV感染者(实验组)和1383名无血缘关系的自愿骨髓捐献者(对照组)分别进行HLA-Ⅰ、Ⅱ类基因分型检测。...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Ⅰ、Ⅱ类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003~2004年,采用PCR-SSP方法对青岛市178例HBV感染者(实验组)和1383名无血缘关系的自愿骨髓捐献者(对照组)分别进行HLA-Ⅰ、Ⅱ类基因分型检测。[结果]HLA-DR9、DR12的分布频率在实验组为30.9%(55/178)和28.0%(50/178),在对照组为20.7%(286/1383)和19.5%(270/1383)(P〈0.01)。[结论]HLA—DR9、DR12有助于HBV对宿主的感染,可能是HBV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感染 HLA-Ⅰ类基因 HLA-Ⅱ类基因 HLA-DR9 HLA—DR12
下载PDF
华东地区汉族HLA-Ⅱ类基因与白癜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文育 傅雯雯 +2 位作者 廖康煌 汤芦艳 李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华东地区汉族HLA-Ⅱ类基因与白癜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方法检测华东地区汉族白癜风患者HLA-DRB1、DQA1和DQB1位点的等位基因,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HLA-DQA1010... 目的探讨华东地区汉族HLA-Ⅱ类基因与白癜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方法检测华东地区汉族白癜风患者HLA-DRB1、DQA1和DQB1位点的等位基因,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HLA-DQA10103与伴发内分泌疾病的患者有显著正相关,DRB109与C4降低的患者明显负相关。按临床类型分析,发现局限型与DRB109和DQA103正相关,非节段型与DQA103正相关。结论: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白癜风的临床特征与HLA-Ⅱ类基因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HLA-Ⅱ类基因 Ⅱ临床特征 汉族
下载PDF
中医痰湿体质与HLA-II类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高洁 吕凤娟 林蒋海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2-625,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痰湿体质与HLA-II类基因(DPB1、DRB1、DQB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BT(sequence-based typing)分型方法对正常体质、痰湿体质人群样本进行DPB1、DRB1、DQB1基因分型。比较组间表型频率(PF)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 目的:研究中医痰湿体质与HLA-II类基因(DPB1、DRB1、DQB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BT(sequence-based typing)分型方法对正常体质、痰湿体质人群样本进行DPB1、DRB1、DQB1基因分型。比较组间表型频率(PF)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与正常质组比较,痰湿质组DRB1*09012、DRB1*15021、DQB1*03032、DQB1*05011表型频率显著升高(P=0.002、0.04、0.0006、0.02);DRB1*11011表型频率显著降低(P=0.04)。结论:HLA基因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关联,为中医体质的免疫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Ⅱ类基因 中医体质 痰湿体质 DQB1基因分型 表型频率 DRB1 相对危险度 HLA基因
下载PDF
猪SLA-Ⅱ类基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6
作者 潘伟荣 张清政 +3 位作者 霍金龙 查星琴 牛自兵 曾养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9-763,共5页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又称SLA,即为猪白细胞抗原,其编码基因位于猪的第7号染色体上,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包括多个不同位点,是编码移植抗原,控制免疫细胞各亚群间协同作用的一个基因复合体。它不仅与移植排斥有关,而且...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又称SLA,即为猪白细胞抗原,其编码基因位于猪的第7号染色体上,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包括多个不同位点,是编码移植抗原,控制免疫细胞各亚群间协同作用的一个基因复合体。它不仅与移植排斥有关,而且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在遗传、进化、行为、保护及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就SLA-Ⅱ类区域基因目前的研究现状,对它的位置、分类、功能、多态、表达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SLA 移植排斥 免疫应答 SLA-Ⅱ类基因
下载PDF
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Ⅱ类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于辉 李波 +1 位作者 李华 郭照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6-342,共7页
简要概述了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遗传图谱及起源,对鱼类的MHCⅡ类基因的结构、抗原分子组成、表达及功能、遗传多态与进化机制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建议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座、等位基因组、等位基因及单倍型... 简要概述了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遗传图谱及起源,对鱼类的MHCⅡ类基因的结构、抗原分子组成、表达及功能、遗传多态与进化机制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建议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座、等位基因组、等位基因及单倍型的命名规则尚需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 进展
下载PDF
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转归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蒋业贵 王宇明 刘同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6-418,422,共4页
目的探讨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P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30例急性乙型肝炎和106例正常人的HLADRB1、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应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淋巴母细胞系(LCL)分泌TNF的细胞毒活... 目的探讨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P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30例急性乙型肝炎和106例正常人的HLADRB1、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应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淋巴母细胞系(LCL)分泌TNF的细胞毒活性。采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结果HLADRB10301、DQA10501和DQB10301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LADRB111011104和DQA10301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组。HLADRB10301、HLADQA10501、HLADQB10301阳性组LCL分泌TNF的活性和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组,HLADRB111011102、HLADQA10301阳性组LCL分泌TNF的活性和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HLADRB10301、DQA10501和DQB10301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性相关,HLADRB111011104和DQA10301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性相关。HLAⅡ类基因可通过影响TNF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与HBV感染慢性化或HBV清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LA-Ⅱ类基因多态性 肿瘤坏死因子 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下载PDF
我国西双版纳傣族群体HLAⅡ类基因的寡核苷酸分型 被引量:6
9
作者 范丽安 杨玉琴 +7 位作者 董建中 姚芳娟 许玲娣 陈仁彪 M.Sirikong P.Longa R.Vongrathna D.Chandanayingyong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87-290,共4页
我们对73名西双版纳傣族正常健康个体用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专题讨论会的方法进行了HLA Ⅱ类基因的 PCR/SSO 分型。结果表明傣族的 HLA Ⅱ类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与中国南方人群相似以外尚有其独特性.共捡出 DRB1 等位基因20种,其中基因... 我们对73名西双版纳傣族正常健康个体用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专题讨论会的方法进行了HLA Ⅱ类基因的 PCR/SSO 分型。结果表明傣族的 HLA Ⅱ类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与中国南方人群相似以外尚有其独特性.共捡出 DRB1 等位基因20种,其中基因频率超过0.10的依次为1602、0901、1502、1401及1202,未发现01、08及1001等位基因。DRB3仅捡出0202及0301,DRB5仅捡出0101和0102。DQA1共捡出6种等位基因以0102、0101、03频率为最高。以0502为最高频率的 DQB1共捡出9种等位基因。绝大多数个体(91.8%)均具有 DPA1、0201等位基因、与目前所报道的东方人材料相一致,DPB1 0501频率最高,其次为0202、0201与1301。各位点均呈 Handy-WeinKeng 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PCR-SSO分型 HLAⅡ类基因
下载PDF
梅尼埃病患者与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II类基因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曦曦 廉能静 +2 位作者 杨泽 刘铤 唐雷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梅尼埃病 (Meniere′sdisease)患者与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 (histocompatibilityleukocyteantigen ,HLA) II类基因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pr... 目的 探讨梅尼埃病 (Meniere′sdisease)患者与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 (histocompatibilityleukocyteantigen ,HLA) II类基因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primers,PCR SSP)技术。测试 6 0例梅尼埃病患者和 85名健康人对照。结果 患者组HLA DRB1 3+ 5 + 6 + 8基因组集团总数高于健康对照组 ,相对危险性为 1.99 ,P <0 .0 5 ,患者组HLA DRB1 0 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相对危险性为 0 .17,P <0 .0 1。结论 梅尼埃病患者HLA DRB1 0 9显著下降 ,提示HLA DRB1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MHCⅡ类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组织相容性 HLA-
下载PDF
HLAⅢ类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5
11
作者 满孝勇 李学平 冒长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HLAⅢ类基因位于Ⅱ类基因与I类基因之间,长约1000kb,已检出40多个基因,其中研究的最早、了解最详细的为4个补体成分的基因。从着丝粒向端粒端计起依次为:C4B、C4A、BF、C2。它们组成2个单倍型、C4单倍型和补体型,有比单个基因座位更多... HLAⅢ类基因位于Ⅱ类基因与I类基因之间,长约1000kb,已检出40多个基因,其中研究的最早、了解最详细的为4个补体成分的基因。从着丝粒向端粒端计起依次为:C4B、C4A、BF、C2。它们组成2个单倍型、C4单倍型和补体型,有比单个基因座位更多、更确切的遗传信息。C2、BF、C4A、C4B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即其等位基因众多,相同的产物表现不同的型别,与SLE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抗原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因多态性 HLAⅢ类基因
下载PDF
灵长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基因进化概述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雪霞 何小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1-616,共6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和免疫反应直接相关的基因群。MHCⅠ类分子的多态性和病原体的多变性相对应,它是个体在重大传染疾病中存活下来的重要依据。在灵长类动物进化过程中,由于分化时间的差异和生存压力的不同,造成了各物种MHCⅠ...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和免疫反应直接相关的基因群。MHCⅠ类分子的多态性和病原体的多变性相对应,它是个体在重大传染疾病中存活下来的重要依据。在灵长类动物进化过程中,由于分化时间的差异和生存压力的不同,造成了各物种MHCⅠ类基因不同的存在状态,使它们的MHCⅠ类基因在基因数量和基因功能上有所差异,同时还产生了物种特异性基因。文章描述了灵长类MHCⅠ类基因的总体变化特征,并着重讨论了6个典型MHCⅠ类基因在各典型灵长类物种中的特点及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类基因 多态性 物种特异性基因 灵长 进化
下载PDF
绵羊MHCⅡ类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惠文巧 侯宏艳 +3 位作者 汤继顺 朱德建 班谦 陈胜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类高度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绵羊MHC又称为绵羊淋巴细胞表面抗原(ovine lymphocyte antigen,OLA),位于绵羊20号染色体上,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类高度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绵羊MHC又称为绵羊淋巴细胞表面抗原(ovine lymphocyte antigen,OLA),位于绵羊20号染色体上,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域,其中MHCⅡ类基因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文章综述了绵羊MHCⅡ类基因的分子结构及遗传多态性,重点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不同绵羊品种MHCⅡ类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绵羊MHCⅡ类基因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MHCⅡ类基因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HLA-Ⅱ类基因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蒋业贵 王宇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6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HLA-DRB1、-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2例性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HLA DRB1、-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 目的:探讨HLA-DRB1、-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2例性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HLA DRB1、-DQA1和-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HLA-DRB1*1 001在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组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4.1% vs 1.9%,X2= 19.2 997,Pc=0.0281,RR=9.78).HLA-DQA1和HLA- DQB1等位基因频率在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HLA-DRB1*1 001与慢性乙型肝炎的重型化有关, 可能是—个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价值的实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Ⅱ类基因 慢性乙型肝炎 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 PCR/SSP技术 预后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中国汉族个体HLA-Ⅰ类基因全长序列鉴定及多态性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筠娉 何柳媚 +4 位作者 李桢 高素青 王大明 邹红岩 邓志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51,共9页
目的鉴定中国汉族个体HLA-Ⅰ类3个基因座-A、-B、-C的全长序列并比较其各亚区多态性。方法利用前期已建立的HLA-Ⅰ类基因3.7-4.5 kb全长序列高保真扩增、克隆及步移测序方法,从业已经过HLA高分辨测序分型、结果已知的1 000(人)份中国汉... 目的鉴定中国汉族个体HLA-Ⅰ类3个基因座-A、-B、-C的全长序列并比较其各亚区多态性。方法利用前期已建立的HLA-Ⅰ类基因3.7-4.5 kb全长序列高保真扩增、克隆及步移测序方法,从业已经过HLA高分辨测序分型、结果已知的1 000(人)份中国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血样中,分别选择含HLA-A、-B、-C所有血清学家系等位基因的标本45、38、52份做序列鉴定与比较。结果共获得汉族个体HLA-Ⅰ类基因110条全长序列,包括38个HLA-A等位基因4.2 kb序列,30个HLA-B等位基因3.7 kb序列,以及42个HLA-C等位基因4.3-4.5 kb序列;所获110个等位基因的全长序列均提交Gen Bank及IMGT/HLA数据库,获得WHO命名委员会的命名,其中首次报道全长序列的等位基因有70个,包括新等位基因21个、修正序列的等位基因2个、5'-启动子序列及3'-UTR序列或内含子序列的等位基因47个,其他40个等位基因均在5'-启动子及3'-UTR区,延伸了IMGT/HLA数据库中释放发布的全长序列。结论 1)所鉴定的全长序列可为HLA-Ⅰ类基因测序分型引物和探针的正确设计、HLA基因表达调控、分子进化及疾病关联等研究,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和信息;2)中国汉族个体HLA-C基因的第2、3外显子及3'-UTR区,与HLA-A、-B相应区域比较,其全长序列多态性水平及分布较独特,暗示HLA-C基因免疫学功能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Ⅰ类基因 基因组全长序列 多态性 中国汉族 克隆测序 调控区
下载PDF
瘢痕疙瘩与HLA-II类基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东明 李生 鲍卫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 :探讨免疫遗传学因素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5 0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HLA Ⅱ类基因分型 ,并以 1 0 0例正常人的HLA Ⅱ类基因为对照。结果 :瘢痕疙瘩组HLA DQ5抗原频率 (... 目的 :探讨免疫遗传学因素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5 0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HLA Ⅱ类基因分型 ,并以 1 0 0例正常人的HLA Ⅱ类基因为对照。结果 :瘢痕疙瘩组HLA DQ5抗原频率 ( 3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 4% ) ,相对危险率 (RR) =2 .63 ;HLA DR1 7和HLA DQ8抗原频率 ( 2 % )明显低于对照组 ( 1 4% ,1 5 % ) ,RR =0 .1 3 ,0 .1 2。结论 :瘢痕疙瘩与HLA DQ5基因呈正相关 ,与HLA DR1 7和HLA DQ8基因呈负相关。HLA DQ5、HLA DR1 7和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DQ HLA-Ⅱ类基因 HLA-DR 对照组 抗原频率 患者 单倍型 负相关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黑籽南瓜NBS类基因CfRFN2的克隆及VIGS验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玉梅 侯思名 +4 位作者 姚春馨 杨加珍 谢俊俊 曾亚文 杨正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37,共11页
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是云南特有的具有高抗枯萎病遗传性状的瓜类种质资源。为鉴定黑籽南瓜中NBS-LRR类基因的抗病功能,该研究从其叶片中克隆了NBS类基因CfRFN 2(GenBank ID:MK618462),测序全长为4303 bp,完整的编码框长度为40... 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是云南特有的具有高抗枯萎病遗传性状的瓜类种质资源。为鉴定黑籽南瓜中NBS-LRR类基因的抗病功能,该研究从其叶片中克隆了NBS类基因CfRFN 2(GenBank ID:MK618462),测序全长为4303 bp,完整的编码框长度为4092 bp,编码1363个氨基酸残基,该基因注释为拟南芥抗病蛋白At4g27190类转录体X1的同源基因,含有1个NB-ARC和2个LRR结构域,属于具有信号肽的可溶性蛋白。核苷酸相似性分析显示,CfRFN 2与其他瓜类NBS类基因相似性在87%~98%之间;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fRFN2蛋白和瓜类的其他NBS类抗病蛋白聚为一个分支,其中CfRFN2蛋白与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的RPS2、印度南瓜的RPS2-like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黄瓜的At4g27190和苦瓜的At4g27220,与甜瓜的Atg27190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组织表达特性分析表明,CfRFN 2基因在黑籽南瓜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而在果皮和根中表达量较低。该研究采用烟草脆裂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了黑籽南瓜VIGS沉默载体pTRV2-CfRFN 2,含沉默载体的农杆菌侵染黑籽南瓜幼苗后接种枯萎病菌,qRT-PCR检测表明,接种后2 d和4 d的转pTRV2-CfRFN 2沉默组植株的CfRFN 2基因表达量比接种后同时期的野生型植株显著降低(分别下降34.75%和98.27%),病情指数增加为野生型的1.32倍,初步证明黑籽南瓜CfRFN 2基因具有抗枯萎病的功能,推测该基因可能在黑籽南瓜抗枯萎病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中NBS类基因CfRFN2的克隆和VIGS验证为黑籽南瓜更多优异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奠定了前期基础,也为发掘黑籽南瓜优异抗病基因和开展瓜类分子育种提供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籽南瓜 NBS类基因 枯萎病 基因克隆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
下载PDF
献血人群中HCV感染与HLA-Ⅱ类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兵 徐罡 +2 位作者 王芳 何吉 朱发明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机体抗病毒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探讨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HLA-II类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浙江省血液中心献血的人员中HCV RNA阳性的样本45例,同时以健康人群为对照,其中H... 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机体抗病毒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探讨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HLA-II类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浙江省血液中心献血的人员中HCV RNA阳性的样本45例,同时以健康人群为对照,其中HLA-DRB1位点对照样本8 333例,HLA-DRB1位点对照样本72例,用PCR-SBT方法测定献血者HLA-II类基因中DRB1和DQB1等位基因情况。结果 HLA-DRB1基因的DRB1*01:02(P=0.0394,OR=23.4,95%CI=2.89~189.1),DRB1*13:01(P=0.0095,OR=5.60,95%CI:1.74~18.00);HLA-DQB1基因的DQB1*03:03(P=0.0402,OR=0.45,95%CI:0.21~0.94),DQB1*06:01(P=0.0456,OR=2.47,95%CI:1.05~5.83),这些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在HCV RNA阳性献血者中的频率与健康对照人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献血人群中HCV感染与HLA-II类基因中部分多态性位点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人群 HCV HLA-Ⅱ类基因
下载PDF
中华民族11群体HLA Ⅱ类基因遗传结构分析及流动轨迹探踪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星华 傅继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1-407,共7页
目的:阐明HLAⅡ类基因在中华民族中的流动轨迹和规律,并探索某些HLA等位基因的起源。方法:对中华民族11群体和5个参考群体的HLAⅡ类7个多态座位的遗传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频率分布的比较。结果和结论:初步揭示了自北向... 目的:阐明HLAⅡ类基因在中华民族中的流动轨迹和规律,并探索某些HLA等位基因的起源。方法:对中华民族11群体和5个参考群体的HLAⅡ类7个多态座位的遗传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频率分布的比较。结果和结论:初步揭示了自北向南流动的可能起源于白人或黑人的基因谱(如DQAl*0501,DQBl*0501等)和自南向北流动的可能起源于东南亚黄种人的基因谱(如DQAl*0601,DRBl*1202等);提出存在一类可能起源于中华民族某个大陆群体的HLA基因(分别如DQBl*0303及DRBl*0901,*1501等);并发现HLA基因在中华民族各群体之间的融合深刻而普遍,但傣、布依等部分少数民族与外界仍有一定程度的隔离;结果也支持中华民族包含南北两大群体的观点。认为群体迁移、融合而产生的基因流动是HLA基因频率变化的主要动力,但隔离导致的遗传漂变以及自然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中华民族 HLAⅡ类基因 遗传结构 分析
下载PDF
MHC Ⅱ类基因修饰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对肿瘤特异性CTL诱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隋拥君 唐佩弦 +2 位作者 侯春梅 隋礼丽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大多数的肿瘤细胞只表达MHCⅠ类抗原,不表达Ⅱ类抗原,而Ⅱ类抗原主要与T辅助细胞作用,激活T辅助细胞,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提供必需的辅助信息。如果肿瘤细胞是MHCⅡ类阳性的,就可以直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来刺激T辅助细胞的增... 大多数的肿瘤细胞只表达MHCⅠ类抗原,不表达Ⅱ类抗原,而Ⅱ类抗原主要与T辅助细胞作用,激活T辅助细胞,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提供必需的辅助信息。如果肿瘤细胞是MHCⅡ类阳性的,就可以直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来刺激T辅助细胞的增殖,进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因此向肿瘤细胞内转移MHCⅡ类基因是目前正在尝试的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方法。为了探讨MHCⅡ类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其免疫原性的变化,我们利用已经获得的表达MHCⅡ类基因的B16-DR细胞,进行CTL诱导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MHCⅡ类基因修饰的B16-DR细胞可以在体内和体外诱导产生针对原始B16细胞的CTL反应,而未经修饰的B16细胞却无此作用。此CTL反应可用抗MHCⅡ的单克隆抗体封闭,并且封闭的程度随着加入的抗体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此CTL反应的诱导与所转入的MHCⅡ类基因密切相关。抗CD4/CD8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CTL的诱导,表明T辅助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也参与了这一CTL诱导过程。总之,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所转入的MHCⅡ类基因以及CD4和CD8T细胞在CTL诱导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类基因 黑色素瘤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B16-DR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