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星体吸收线红移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洪涛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146,共6页
在此工作中,分析了一个类星体样本的吸收线红移和发射线红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类红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主要结论:a)反常吸收线红移的主要部分是宇宙学红移;b)吸收体相对于类星体的运动是弱的;c)结果表明产生这些反常吸收线红... 在此工作中,分析了一个类星体样本的吸收线红移和发射线红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两类红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主要结论:a)反常吸收线红移的主要部分是宇宙学红移;b)吸收体相对于类星体的运动是弱的;c)结果表明产生这些反常吸收线红移的吸收体位于类星体寄主星系或者类星体内部并且朝着类星体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学 观测-星系 距离和红移-星体 吸收线-星体 发射线
下载PDF
类星体的SiII与FeII吸收线性质
2
作者 王向华 林伟鹏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2008年第1期85-93,共9页
运用近年来模拟得到的半解析星系模型对类星体SiII(1260.4)及FeII(2600.2)两条谱线进行了模拟观测。用蒙特卡罗方法产生样本星系进行模拟观测,假设吸收线具有Voigt吸收谱,经过平滑及加入高斯噪声得到模拟谱线。考虑星系各部分强吸收(W&g... 运用近年来模拟得到的半解析星系模型对类星体SiII(1260.4)及FeII(2600.2)两条谱线进行了模拟观测。用蒙特卡罗方法产生样本星系进行模拟观测,假设吸收线具有Voigt吸收谱,经过平滑及加入高斯噪声得到模拟谱线。考虑星系各部分强吸收(W>0.3)发现冷气体云吸收为68.8%(SiII)与48.9%(FeII),星系盘吸收为27.0%与51.1%,卫星星系吸收为4.2%与0%。同时发现吸收星系中心到视线距离RI与静止等值宽度W存在反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II、FeII 类星体吸收线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具有类多重线结构的一个类星体光谱(英文)
3
作者 刘永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6-27,共2页
类星体QSO 1 30 3+ 30 8是一个特殊的宽吸收线类星体 ,其光谱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引人注目的结构 .我们发现它的光谱中很多尖锐的峰 (强度 )是关联的 ,具有类多重线结构 .现有的理论模型很难解释这一结果 .
关键词 红移 宇宙学 多重线结构 吸收线星体 星体光谱
下载PDF
SDSS J142225.03+535901.7宽吸收线多历元光谱光变分析
4
作者 何东旭 何志成 +5 位作者 刘桂琳 方文娟 沈璐 朱丹蕾 陈雅琪 段斌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20,共13页
类星体中的宽吸收线(broad absorption line,BAL)是外流存在的最强观测证据之一.BAL普遍存在光变现象,分析BAL光变有助于限制外流的物理模型,来自类星体中心引擎的沿视线方向入射的电离连续谱的变化是导致大多数BAL光变的主要机制.如果... 类星体中的宽吸收线(broad absorption line,BAL)是外流存在的最强观测证据之一.BAL普遍存在光变现象,分析BAL光变有助于限制外流的物理模型,来自类星体中心引擎的沿视线方向入射的电离连续谱的变化是导致大多数BAL光变的主要机制.如果一个类星体的BAL吸收坑在不同速度处同时存在一个方向的变化(变弱或变强),那么它的BAL光变很可能主要由电离连续谱的变化导致.类星体SDSS J142225.03+535901.7具有55个历元高信噪比光谱观测,其BAL存在光变现象.该源BAL的不同速度组分的等值宽度与连续谱光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不相关概率p值小于0.05).而各组分的等值宽度与连续谱谱指数之间无显著负相关性可以排除等值宽度与连续谱光度之间的负相关性是由视线上含尘埃气体在垂直于视线方向上运动引起的这一可能因此,该源的BAL光变主要由电离连续谱的变化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 星际介质:喷流和外流 星体:吸收线 线:轮廓
下载PDF
类星体SDSS J0916+2921的类银河系2175 ?尘埃消光特征
5
作者 时雪草 潘翔 +4 位作者 窦立明 王建国 姜鹏 杨臣威 周宏岩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50,共11页
光谱观测显示类星体SDSS J091613.60+292106.1 (简称J0916+2921,系统红移zem=1.1418±0.0018)中有特殊的2175?尘埃消光特征,其强度显著大于银河系平均强度.光谱同时探测到与尘埃成协的丰富气体吸收线,确定吸收线系统红移为zabs=1.14... 光谱观测显示类星体SDSS J091613.60+292106.1 (简称J0916+2921,系统红移zem=1.1418±0.0018)中有特殊的2175?尘埃消光特征,其强度显著大于银河系平均强度.光谱同时探测到与尘埃成协的丰富气体吸收线,确定吸收线系统红移为zabs=1.1413±0.0002,和类星体红移一致.气态金属离子柱密度相对太阳丰度的比例为[Al/Zn]=-1.68±0.10,[Cr/Zn]=-0.49±0.10,[Fe/Zn]=-0.81±0.18.尘埃耗散作用显著,说明该系统中尘埃十分丰富,与观测的强尘埃消光特征吻合.类银河系的2175?尘埃消光特征在类星体光谱中多见于中间插入吸收线系统,至今未明确认证内禀吸收线系统出现该特征,类星体SDSS J0916+2921是目前仅有的数个候选者之一.该类星体X射线辐射相较一般类星体更强,后续可用作研究2175?尘埃在强高能射线照射条件下的形成与离解平衡,以揭示2175?尘埃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星系核 星际介质:消光 星体:吸收线
下载PDF
重构Ly-α线丛的功率谱约束对数正态(LN)模型参数
6
作者 邱旭升 林宣滨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选择3个类星体Keck观测样本,使用Gauss化方法重构宇宙质量密度扰动场,并计算相应的小波功率谱.同时,设定对数正态(LN)模型中的形状因子Γ和平滑因子r为自由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生成模拟样本,与观测样本的统计结果做拟合,来确定Γ和r.... 选择3个类星体Keck观测样本,使用Gauss化方法重构宇宙质量密度扰动场,并计算相应的小波功率谱.同时,设定对数正态(LN)模型中的形状因子Γ和平滑因子r为自由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生成模拟样本,与观测样本的统计结果做拟合,来确定Γ和r.结合观测的辐射流量功率谱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唯一确定Γ的值,最后得到Γ≈0.50,r≈0.0g.类星体的辐射流量是非Gauss的,使用传统的Gauss化方法无法消除非Gauss特征.但是观测样本和数值模拟样本的偏斜谱、峰度谱以及尺度-尺度相关等非Gauss特征的表征量在研究的尺度(>100kpc)上表现一致,这就支持了拟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理论 星系际介质 星体:吸收线
下载PDF
赖曼α森林的研究进展(Ⅱ):模型
7
作者 黄克谅 周洪楠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简要介绍了赖曼α森林的各种模型。宇宙流体力学模拟成功地再现了赖曼α森林的大部分观测结果,并使人们认识到:产生赖曼α森林的吸收体实际上是星系际介质中延伸的过密区,这种密度起伏是宇宙结构形成过程的自然结果。赖曼α森林已成为... 简要介绍了赖曼α森林的各种模型。宇宙流体力学模拟成功地再现了赖曼α森林的大部分观测结果,并使人们认识到:产生赖曼α森林的吸收体实际上是星系际介质中延伸的过密区,这种密度起伏是宇宙结构形成过程的自然结果。赖曼α森林已成为宇宙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曼α森林 宇宙流体力学模拟 类星体吸收线 模型 宇宙学 密度起伏
下载PDF
极目九霄云外──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陈建生
8
作者 陈陶然 《学会》 1995年第10期34-35,共2页
极目九霄云外──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陈建生福州晚报社陈陶然一个厅怪却有意思的事实:一提起现代中国天文事业的民展,人们的话题记离不开福建人。假设真有神话中的天梯,循梯而”上穷碧落”的便可列一长串闽人姓名。单单... 极目九霄云外──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陈建生福州晚报社陈陶然一个厅怪却有意思的事实:一提起现代中国天文事业的民展,人们的话题记离不开福建人。假设真有神话中的天梯,循梯而”上穷碧落”的便可列一长串闽人姓名。单单民国时期,中央观象台台长,国立中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体物理学家 星体巡天 基础研究人才 外星系 知识分子 北京天文台 小行星 类星体吸收线 线电望远镜
下载PDF
Discovery of two broad absorption line quasars at redshift about 4.75 using the Lijiang 2.4 m telescope
9
作者 YI WeiMin WU XueBing +3 位作者 WANG FeiGe YANG JinYi YANG Qian BAI JinMi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90-94,共5页
The ultraviolet broad absorption lines have been seen in the spectra of quasars at high redshift, and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caused by outflows with velocities from thousands kilometers per second to one tenth... The ultraviolet broad absorption lines have been seen in the spectra of quasars at high redshift, and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caused by outflows with velocities from thousands kilometers per second to one tenth of the speed of light. They provide crucial implications for the cosmological structures and physical evolutions related to the feedback of 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s).Recently, through a dedicated program of optically spectroscopic identifications of selected quasar candidates at redshift 5 by using the Lijiang 2.4 m telescope, we discovered two luminous broad absorption line quasars(BALQSOs) at redshift about 4.75. One of them may even have the potentially highest absorption Balnicity Index(BI) ever found to date, which is remarkably characterized by its deep, broad absorption lines and sub-relativistic outflows. Further phys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 metal abundances,variabilities, evolutions of the supermassive black holes(SMBH) and accretion d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feedback process, can be investigated with multi-wavelength follow-up observation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EDSHIFT active galactic nuclear(AGN) broad absorption line quasar(BALQSO) OUTFLO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