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类民俗化与文化真实性——以广西桂林龙脊景区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赣丽 《旅游论坛》 CSSCI 2009年第6期932-935,共4页
学界对旅游中的文化生产现象关注颇多,很多人批评民俗旅游中的文化失真。从田野个案入手,描述和分析民俗旅游中的类民俗化现象,并结合国内外学者关注较多的"文化真实性"概念加以讨论。
关键词 民俗旅游 类民俗 文化真实性
下载PDF
语言类民俗及其旅游应用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依念 《沧桑》 2007年第2期174-175,184,共3页
语言类民俗功能不同,内容丰富、具有吸引力,可以在旅游领域中广泛应用。旅游活动也会对语言类民俗造成冲击,特别是决策者意见会左右语言类民俗在旅游发展中的基调。本文论述了语言类民俗在旅游中的生存和发展,并强调对其要关注、应用。
关键词 语言类民俗 旅游 应用
下载PDF
类民俗的时空感重塑与记忆再生产——基于FGO玩家的“圣地巡礼”分析
3
作者 张淇源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作为类民俗的形式,玩家通过“圣地巡礼”体认神圣。游戏经营商与地方旅游局相互磋商,通过游戏世界标志物,全方位调动玩家的感官,令虚拟和现实两个空间彼此叠合;在该空间中,玩家从游戏的客位视角走向主位视角,成为具身体验游戏叙事的第... 作为类民俗的形式,玩家通过“圣地巡礼”体认神圣。游戏经营商与地方旅游局相互磋商,通过游戏世界标志物,全方位调动玩家的感官,令虚拟和现实两个空间彼此叠合;在该空间中,玩家从游戏的客位视角走向主位视角,成为具身体验游戏叙事的第一人称,召唤着特定的时间、情感与际遇。走出圣地,玩家在自反中重新定义自我,理解虚拟与现实、神圣与世俗的关系,也通过“疲惫”“牺牲”等话语层累圣地的圣性。最后,传承时间的长度、群体的扩布与承认、内部稳固的惯习系统,决定新兴现象能否成为“民俗”的子集,成为一种“类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地巡礼 类民俗 游戏叙事 记忆再生产 网络游戏
原文传递
加强民俗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能力建设的思考--基于福建省民俗类非遗传承人的调研
4
作者 陈祖英 《非遗传承研究》 2024年第3期27-31,共5页
非遗传承人是传承和延续非遗的基础,其能力建设是确保非遗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非遗传承人能力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承人个体、组织机构和环境的建设。当前福建省民俗类非遗传承人的能力建设存在诸如传承人自身内生动力不足、非遗保护单... 非遗传承人是传承和延续非遗的基础,其能力建设是确保非遗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非遗传承人能力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承人个体、组织机构和环境的建设。当前福建省民俗类非遗传承人的能力建设存在诸如传承人自身内生动力不足、非遗保护单位不重视等问题。文章建议从制度保障、组织支持、个人完善三个方面共同促进民俗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 能力建设
下载PDF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创”的路径思考——以福州喜娘习俗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祖英 《福州党校学报》 2023年第5期86-91,共6页
民俗类非遗主要包括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人生礼俗等方面,这些非遗项目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群体性、综合性特征,而这些因素决定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整体而言不如其他类非遗项目活跃。福州喜娘习俗在传承和传播上进行了大胆的创造... 民俗类非遗主要包括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人生礼俗等方面,这些非遗项目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群体性、综合性特征,而这些因素决定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整体而言不如其他类非遗项目活跃。福州喜娘习俗在传承和传播上进行了大胆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为推动民俗类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深挖文化细节、组建传承团体、借助现代技术的路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非遗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福州喜娘习俗
下载PDF
南海民俗类非遗的保护现状与发展路径——以海南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汪荣 胡琦霖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1-38,共8页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是南海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这一民俗信仰体系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基本特点和保护价值。尽管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知名度较低、保护力度较弱的情况,因此需要...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是南海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这一民俗信仰体系有自身的历史渊源、基本特点和保护价值。尽管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知名度较低、保护力度较弱的情况,因此需要采取数字化记录、遗产教育、产业开发等多种形式进行保护,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南海海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兄弟公信仰 出海仪式 南海文化
下载PDF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式研究——以章丘三德范芯子为例
7
作者 陈淑飞 祝晴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5期49-51,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等具有深远意义.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中,民俗是一大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德范地处齐鲁文化核心区,是齐鲁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等具有深远意义.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中,民俗是一大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德范地处齐鲁文化核心区,是齐鲁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展示载体,主要包括耕读文化、建筑艺术、民间文艺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社会及文化价值.三德范村是鲁中山区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2016年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保护传统村落.村内芯子于2006年获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芯子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生活,也是广大民众进行表达活动和自我调节的有效手段.因此,以三德范村芯子为代表进行研究,可以反映章丘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地方传统文化反映了三德范村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文化和礼仪传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三德范村的宝贵传统和风貌特色,需要慎重对待,并做好传承与弘扬工作.基于此,文章以章丘三德范村中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芯子为例,研究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方式,总结芯子保护困难的原因,探讨芯子的新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芯子
下载PDF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国家级非遗灯杆彩凤习俗为例
8
作者 陈琼华 江丹燕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3年第1期45-47,共3页
揭阳国家级非遗灯杆彩凤习俗,寄托了千百年来江氏族人慎终追远的情思,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灯杆彩凤这项民俗文化在传承中面临着活动间隔时间长、习俗意义被淡化,组织者老龄化、传承后继乏人等困境。为突破困境,揭阳当地... 揭阳国家级非遗灯杆彩凤习俗,寄托了千百年来江氏族人慎终追远的情思,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灯杆彩凤这项民俗文化在传承中面临着活动间隔时间长、习俗意义被淡化,组织者老龄化、传承后继乏人等困境。为突破困境,揭阳当地民俗文化保护者应加强常态化宣传与保护工作、重视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多举措拓展民俗文化生存空间,进而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民俗文化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被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阳 灯杆彩凤 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常德市民俗类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互动路径研究——以桃花源擂茶为例
9
作者 刘琢 《女报》 2023年第8期188-190,共3页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乡土,是多年来历史传承下来的产物,将民俗类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要介绍常德市民俗类非遗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概况、擂茶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现状,最终以桃花源擂茶为例...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乡土,是多年来历史传承下来的产物,将民俗类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要介绍常德市民俗类非遗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概况、擂茶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现状,最终以桃花源擂茶为例,立足事实,从多维度、多层次探索民俗类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路径,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追求生态可持续性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非遗保护 乡村振兴 互动路径 桃花源擂茶
下载PDF
民俗文化类景区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对比分析——以喀什古城景区为例
10
作者 李芮涵 王立明 王昌燕 《特区经济》 2023年第9期156-160,共5页
在提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背景下,研究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类景区喀什古城的游客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实现特色民俗践行文旅融合,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同程网、携程网、蚂蜂窝等旅游网站的游... 在提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背景下,研究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类景区喀什古城的游客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实现特色民俗践行文旅融合,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同程网、携程网、蚂蜂窝等旅游网站的游客评论、游记及喀什市人民政府网中与喀什古城相关的内容为数据来源,运用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6.0进行高频词、网络文本的语义分析。对比分析其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得出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民俗旅游的意义及游客前来旅游的影响因素等结论,根据结论从营销方式、游客体验环境、景区定位三个方面提出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景区 感知形象 投射形象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金华市民俗类非遗项目传承发展调查
11
作者 黄欢 赖雪芳 《非遗传承研究》 2023年第2期8-12,共5页
作为传统文化遗产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金华地区的民俗类非遗项目随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演变,甚至面临消失的风险。文章通过对金华地区民俗类非遗项目在当下的存续状况展开调查,分析当地民俗类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传统文化遗产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金华地区的民俗类非遗项目随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演变,甚至面临消失的风险。文章通过对金华地区民俗类非遗项目在当下的存续状况展开调查,分析当地民俗类非遗项目的保护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时期非遗保护工作的新要求、新趋势,就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民俗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保护工作,提出思考和建议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地区 民俗非遗项目 非遗保护 非遗传承
下载PDF
民俗类文本的语言特色及其译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莹 张晓鹏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75-79,共5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俗类文本兼具文学性和学术性的语言特色,进而概括总结了翻译此类文本常用的策略和技巧。结合《蔚县剪纸大师任玉德作品解析》一书的英译文本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了源文本中的并列修饰成分和四字结构等翻译难点的处理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俗类文本兼具文学性和学术性的语言特色,进而概括总结了翻译此类文本常用的策略和技巧。结合《蔚县剪纸大师任玉德作品解析》一书的英译文本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了源文本中的并列修饰成分和四字结构等翻译难点的处理方法,分别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策略进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对今后此类文本的译介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本 文学翻译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民俗类非遗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荣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1-218,225,共9页
民俗是植根于民间沃土的活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众多类别中,民俗属于基础文化,保护传承好民俗文化是进行其他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民俗不断变异、演化和发展,且生生不息... 民俗是植根于民间沃土的活态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众多类别中,民俗属于基础文化,保护传承好民俗文化是进行其他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民俗不断变异、演化和发展,且生生不息。如何使民俗类非遗在当代更好地保护传承,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从科学辨析民俗事象,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观;遵循民俗文化的演化规律,在保护中传承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复兴民俗文化;盘活民俗资源,发展有特色的民俗旅游四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探讨了民俗类非遗在当代的保护传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非遗 保护传承 复兴民俗文化
下载PDF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广州沙湾飘色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唐蕾 章牧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5-156,共2页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较为常见,而民俗旅游已经是国内较为成熟的旅游产品。通过分析两者之间差异,认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借助旅游开发方式促进其活态保护,并以广州沙湾飘色为对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开发与保护互动理论框架。
关键词 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保护 旅游开发 互动关系 沙湾飘色
下载PDF
交往:“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逻辑起点--兼及武陵地区民俗类国家级非遗交往功能问题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心宪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6,97,共9页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立足于哲学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应用,重视日常生活化“接地气”的交往功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落脚点在“交”,即“相互交汇,有所接触”的“交往”。这样通过“民族群体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常生活的应...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立足于哲学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应用,重视日常生活化“接地气”的交往功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落脚点在“交”,即“相互交汇,有所接触”的“交往”。这样通过“民族群体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常生活的应用理解,阐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的核心要义及其逻辑起点。风俗习惯在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与传承,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交往活动。重庆国家级民俗类非遗的秀山花灯,当代以来舞台化精品打造历史经验收获不少,但我们可能更应注意的是其民间交往功能存在的问题,政府主导的秀山花灯春节“跳花灯”习俗活动,成为本地“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文化交往功能重要载体,有助于美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愿景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逻辑起点 民俗非遗
下载PDF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新模式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欣佚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22-25,共4页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群体性、综合性、依赖特殊文化时空和"标志性文化"等典型特征。对于特别强调活态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利用是保护的目的和手段。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群体性、综合性、依赖特殊文化时空和"标志性文化"等典型特征。对于特别强调活态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利用是保护的目的和手段。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中必须坚持"政、企、民"三位一体的开发主体,对该类遗产实施"人、物、生态"立体开发。在此基础上,应创建"政、企、民"三方合资合作、"学术、商业、生活"三位一体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性开发 “三三”模式
下载PDF
对哈萨克族民歌韵文类和民俗类歌曲的阐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育民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9-21,共3页
哈萨克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音乐文化。哈萨克族一般习惯将民歌分为"安"、"吉尔"。但是,哈萨克族的民歌类型非常丰富,用传统的分类方法难以概全。以题材分类法可以细分... 哈萨克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音乐文化。哈萨克族一般习惯将民歌分为"安"、"吉尔"。但是,哈萨克族的民歌类型非常丰富,用传统的分类方法难以概全。以题材分类法可以细分为:韵文类、民俗类、畜牧类、飞禽走兽类、情歌类、教育类、情歌类、赞歌类、宗教歌曲等。本文着重介绍前两类民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民歌 题材分 韵文 民俗
下载PDF
池州市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静 《河北企业》 2019年第6期116-117,共2页
民俗类非遗是群众长期传承形成的特殊文化现象,内涵丰富,在当今仍然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池州市庙会文化历史悠久,是集商贸、宗教、手工艺展示于一体的盛会,但是开发方式以静态的展演为主,在游客心中难以形成深刻... 民俗类非遗是群众长期传承形成的特殊文化现象,内涵丰富,在当今仍然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池州市庙会文化历史悠久,是集商贸、宗教、手工艺展示于一体的盛会,但是开发方式以静态的展演为主,在游客心中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故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体验式旅游开发,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旅游开发形成深度的文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体验 旅游
下载PDF
民俗类游园的规划研究——以凉州风情园为例
19
作者 徐冬平 赵波 +2 位作者 余咪咪 陈盼盼 张楠 《陕西建筑》 2008年第6期4-5,18,共3页
“民俗类游园”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游园,本文以凉州风情园为例对“民俗类游园”规划进行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在对武威市特有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符合凉州风情园建设的规划设计理念、规划结构,... “民俗类游园”集休闲、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游园,本文以凉州风情园为例对“民俗类游园”规划进行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在对武威市特有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符合凉州风情园建设的规划设计理念、规划结构,并更具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游园 规划设计理念 凉州风情园
下载PDF
民俗类文学作品教学策略
20
作者 黄友芹 《江苏教育》 2017年第75期60-60,共1页
1.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探究民俗文化内涵。乡土风情、传统节日、饮食特色等民俗往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愿望、情趣和审美倾向。这些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化积淀,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此类文本的首要任务是... 1.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探究民俗文化内涵。乡土风情、传统节日、饮食特色等民俗往往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愿望、情趣和审美倾向。这些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化积淀,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此类文本的首要任务是内容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学作品 探究 品味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