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TI-ALPS在脑类淋巴系统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牛训玲 王承炎 +4 位作者 刘华琼 李承龙 狄宁宁 姜兴岳 许昌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197,共6页
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大脑中废物清除的途径,其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进行评估。目前,DTI-ALP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 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大脑中废物清除的途径,其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进行评估。目前,DTI-ALP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疾病中的GS功能改变,它在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程进展、认知障碍及预测预后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GS、DTI-ALPS方法与应用优势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程进展、预测影响预后因素以及临床治疗疗效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 磁共振成像 神经系统 认知障碍
下载PDF
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在脑类淋巴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廉馨莹 高晓 +1 位作者 刘学焕 刘筠(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脑类淋巴系统是驱动脑内代谢产物清除的重要途径,其功能改变可以通过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进行无创性评估。目前,DTI-ALPS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估脑类淋巴系统相关疾病的改变,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 脑类淋巴系统是驱动脑内代谢产物清除的重要途径,其功能改变可以通过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进行无创性评估。目前,DTI-ALPS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估脑类淋巴系统相关疾病的改变,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癫痫、脑小血管病(CSVD)、脑卒中及其他系统疾病等。现介绍DTI-ALPS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进展,并就其在脑类淋巴系统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沿血管周围间隙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脑类淋巴系统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3
作者 沈文卓 李勇刚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脑内新发现的废物清除系统,GS的损伤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MRI因具有高度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模态成像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GS的成像研究中。以MRI为主的影像技术为GS的动力学、结构以及相关疾病... 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脑内新发现的废物清除系统,GS的损伤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MRI因具有高度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模态成像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GS的成像研究中。以MRI为主的影像技术为GS的动力学、结构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将简要介绍GS解剖与生理功能,并对GS的成像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示GS功能障碍在神经影像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为GS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类淋巴系统在中枢神经炎症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迪 赖夏薇 +1 位作者 池宇卿 谢海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199-200,F0003,共3页
类淋巴系统损害引起的物质代谢异常导致中枢神经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枢神经炎症引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类淋巴系统的结构改变、功能损害与中枢神经炎症的相... 类淋巴系统损害引起的物质代谢异常导致中枢神经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枢神经炎症引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视神经脊髓炎、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类淋巴系统的结构改变、功能损害与中枢神经炎症的相关性研究日益增多,其中类淋巴系统中的水通道蛋白表达异常、血管周围间隙改变影响脑内液体流动而介导中枢神经炎症在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类淋巴系统在中枢神经炎症相关疾病中如何维持液体稳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中枢神经炎症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中枢神经炎症 中枢神经炎症相关疾病 神经胶质细胞
下载PDF
沿血管周围空间扩散张量成像分析在类淋巴系统障碍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程诗桐 王晓成(综述) 陈建强(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96-499,共4页
脑类淋巴系统是脑组织废物代谢清除的主要路径,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系统疾病有关。目前评价脑类淋巴系统的技术有限且皆多为有创检查,沿血管周围空间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通过量化沿血管周围通道的水... 脑类淋巴系统是脑组织废物代谢清除的主要路径,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系统疾病有关。目前评价脑类淋巴系统的技术有限且皆多为有创检查,沿血管周围空间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通过量化沿血管周围通道的水扩散率来评估人体类淋巴系统功能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文章对DTI-ALPS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提出目前DTI-ALP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存在的局限,为与类淋巴系统障碍相关的神经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 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图像分析 血管周围间隙
下载PDF
乳腺癌术前化疗过程中脑静息态功能活动与类淋巴功能改变及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何旋 李翠荣 +1 位作者 王艾博 王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探究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脑静息态功能和类淋巴功能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0名健康女性被试及80名女性乳腺癌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乳腺癌患者均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MMSE、DSST和FACT-CogPCI评分评估被试认知功... 目的探究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脑静息态功能和类淋巴功能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0名健康女性被试及80名女性乳腺癌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乳腺癌患者均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MMSE、DSST和FACT-CogPCI评分评估被试认知功能。应用rsfMRI获取反映大脑功能活动的ALFF指标。应用DTI-ALPS技术获取反映脑类淋巴功能的ALPS指数。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ALFF及ALPS变化,分析各指标与认知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ALFF与ALPS之间的相关性情况。结果乳腺癌患者化疗后MMSE、DSST及FACT-CogPCI评分均减低(P<0.05)。化疗后,左侧颞极中部、左侧丘脑腹外侧核及右侧顶后中回团块ALFF值减低,双侧颞叶、枕叶及顶叶多个脑区的ALFF值与FACTCogPCI评分呈正相关(pFDR-C<0.001)。化疗后ALPS指数相比正常被试增高(1.42±0.29 vs 1.56±0.24,P=0.011),同时ALPS指数与FACT-CogPCI评分呈正相关(r=0.241,P=0.04)。与此同时化疗后左侧舌状回ALFF值与ALPS指数呈正相关(r=0.69,P<0.001)。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大脑功能活动和类淋巴引流均参与化疗后认知功能改变的过程,同时两者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认知损伤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低频振幅 类淋巴功能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分析方法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儿脑类淋巴系统改变的探讨
7
作者 候威锋 苏舒 +5 位作者 陈颖茜 钱龙 唐燕来 黄礼彬 杨智云 林丽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6-461,共6页
【目的】类淋巴系统调节脑脊液及间质液转运,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的早期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基于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探讨临床未诊断出CNS浸润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脑类淋巴系统的改变。【... 【目的】类淋巴系统调节脑脊液及间质液转运,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血病的早期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基于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探讨临床未诊断出CNS浸润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脑类淋巴系统的改变。【方法】前瞻性纳入ALL患儿及典型发育(TD)儿童各25例,所有被试者均行颅脑DTI检查。使用协方差分析方法评估脑水扩散系数和ALPS指数的组间差异。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评估有统计学意义的组间参数与ALL患儿生物学特征相关性。【结果】与TD儿童相比,ALL患儿的Dxassoc值(PFDR校正=0.048)减少而Dzassoc值(PFDR校正=0.033)增加,因此ALPS指数(PFDR校正<0.001)减少。ALL患儿ALPS指数与临床危险等级(rs=-0.47,P=0.018)、免疫分型(rs=-0.40,P=0.046)均呈负相关。【结论】临床未诊断CNS浸润的ALL患儿存在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提示类淋巴系统可能是白血病细胞浸润CNS的早期途径之一。DTI-ALPS方法可用于评估ALL患儿脑类淋巴功能受损情况,为探索ALL患儿CNS浸润的机制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儿童 中枢神经系统 核磁共振成像 类淋巴系统
下载PDF
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
8
作者 秦驰 王伊霖 +2 位作者 程亮星 王玖琦 滕军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8-622,共5页
目的:评估原发性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形态学及引流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5例原发性PD合并抑郁患者(PD+D组)、36例PD不合并抑郁患者(PD组)及32例正常对照纳入研究。行MRI检查,在T2WI的轴向图像上分析额叶皮层... 目的:评估原发性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形态学及引流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5例原发性PD合并抑郁患者(PD+D组)、36例PD不合并抑郁患者(PD组)及32例正常对照纳入研究。行MRI检查,在T2WI的轴向图像上分析额叶皮层和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腔(PVS)相对面积,并分析PD+D组PVS相对面积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使用3.0T动态增强MRI的T2W1轴向图像分析额叶所有PVS的浓度-时间曲线(CTC)特征性参数,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基于洗入率和峰浓度对CTC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额叶和基底节区,PD组PVS相对面积大于正常对照组,PD+D组大于PD组(P<0.05)。PD患者额叶和基底节区PVS相对面积与HAMD评分均呈正相关,r_(P)=0.571(P=0.004)和r_(P)=0.622(P=0.002)。CTC聚类为两型,Ⅰ型CTC斜率较Ⅱ型更陡峭,峰浓度更高。PD+D组Ⅰ型CTC占比(0.30±0.09)高于PD组(0.18±0.04),P<0.05。结论:类淋巴引流功能受损可能在原发性PD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症 类淋巴系统 动态增强磁共振
下载PDF
基于DTI-ALPS方法评估类淋巴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淞 孙善億 +1 位作者 刘慧 黄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0-1266,共7页
类淋巴系统可以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基础。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 类淋巴系统可以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基础。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方法评估类淋巴功能。相比其他需要荧光示踪技术或注射造影剂的有创检查,DTI-ALPS可以通过量化不同方向上水分子的弥散率对类淋巴系统进行流体力学评估,是一种无创的在体神经影像学方法。利用DTI-ALPS方法计算出的ALPS指数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并能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因此,ALPS指数有望成为预测疾病预后及临床干预疗效的新型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应用DTI-ALPS指数分析慢性失眠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
10
作者 郑秀梅 张治 +3 位作者 梁晓 黄素华 吴麟 周福庆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08-1512,共5页
目的:基于扩散张量成像血管周围间隙(DTI-APLS)指数分析,探讨慢性失眠患者脑类淋巴功能改变及其与睡眠状况(失眠年限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慢性失眠患者和32例健康志愿者的常规DTI资料。在左侧大脑半球侧脑室体部水... 目的:基于扩散张量成像血管周围间隙(DTI-APLS)指数分析,探讨慢性失眠患者脑类淋巴功能改变及其与睡眠状况(失眠年限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慢性失眠患者和32例健康志愿者的常规DTI资料。在左侧大脑半球侧脑室体部水平的投射纤维区域、联合纤维区域勾画两个体素边长(约5.4 mm)的正方形ROI,测量每种纤维在X、Y和Z轴方向的扩散率(DX、DY、DZ),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的DTI-APLS指数值,并将其与年龄、受教育年限、慢性失眠年限、焦虑和抑郁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状态焦虑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使用ROC曲线评估扩散相关指标(DX、DY、DZ及ALPS指数等)对慢性失眠的诊断价值。结果:慢性失眠组的ALPS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768,P<0.001)。DTI-ALPS指数与失眠年限呈显著负相关(r=-0.449,P=0.041),与年龄(r=-0.218,P=0.342)、受教育年限(r=0.015,P=0.950)、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评分(r=-0.139,P=0.549)、状态焦虑量表评分(r=-0.040,P=0.864)、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r=-0.095,P=0.682)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r=-0.227,P=0.323)均无显著相关性。DTI-ALPS指数对区分慢性失眠与健康人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为0.811,敏感度为0.810,特异度为0.719。DX、DY、DZ值对区分慢性失眠与健康人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低。结论:慢性失眠患者存在脑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且其程度与失眠的病程具有相关性。表征类淋巴循环功能的DTI-ALPS指数对区分慢性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类淋巴系统 血管周围间隙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类淋巴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梦瑶 付一典 +2 位作者 梁晓晗 吕小涵 吕佩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89-694,共6页
类淋巴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特有网络,该系统可清除大脑积累的代谢废物,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稳态。该系统在睡眠状态下相对活跃,生理功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非侵入性影像技术评估类淋巴系统功能的应用推动了临床研究的开展。越来越... 类淋巴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特有网络,该系统可清除大脑积累的代谢废物,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稳态。该系统在睡眠状态下相对活跃,生理功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非侵入性影像技术评估类淋巴系统功能的应用推动了临床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类淋巴系统功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病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类淋巴系统有望成为预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预后及临床干预疗效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脑血管病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类淋巴系统在TBI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12
作者 刘婷婷 黄晓飞 喻安永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8期820-824,共5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发病率高,且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佳,故对其有效治疗方案的探索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脑内中存在类淋巴系统,其可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和毒物,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功能恢... 创伤性脑损伤(TBI)发病率高,且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佳,故对其有效治疗方案的探索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脑内中存在类淋巴系统,其可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和毒物,广泛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功能恢复过程。类淋巴系统在TBI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不断被揭示,但目前关于类淋巴系统与创伤性脑损伤的联系研究还较少,本文综述了类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创伤性脑损伤 水通道蛋白-4 TBI后遗症 颅脑代谢
下载PDF
类淋巴系统在脑小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
13
作者 张晶晶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81-485,共5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组以微小血管受损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多种脑血管病理改变,如微小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炎症、微小动脉闭塞、微小出血等。CSVD可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脑缺血、脑出血、白质病变、...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组以微小血管受损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多种脑血管病理改变,如微小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炎症、微小动脉闭塞、微小出血等。CSVD可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脑缺血、脑出血、白质病变、脑血管疾病进展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神经系统清理机制,与脑内代谢废物清除有关。GS功能是通过脑脊液和间质液之间的流动来清除脑内代谢产物。越来越多证据表明GS与CSVD发展密切相关,GS很有可能成为诊断及治疗CSVD潜在手段。该文就GS与CSVD之间的潜在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脑小血管疾病 血脑屏障 神经炎症
下载PDF
中国对虾类淋巴器结构观察及功能探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晓云 刘树青 姜明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中国对虾类淋巴器位于肝胰腺前方,左右各一个,呈白色,半透明状。它由触角动脉上分出的动脉血管不断分叉、迂曲,形成了一个外包透明结缔组织膜,内部充满小管的组织结构。类淋巴器的小管依其发育时期和功能不同表现为3种不同的形态... 中国对虾类淋巴器位于肝胰腺前方,左右各一个,呈白色,半透明状。它由触角动脉上分出的动脉血管不断分叉、迂曲,形成了一个外包透明结缔组织膜,内部充满小管的组织结构。类淋巴器的小管依其发育时期和功能不同表现为3种不同的形态。其中,第二种小管管壁具有生成和释放血细胞的功能。在类淋巴器中,观察到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在受到抗原刺激时可以胞吐方式释放细胞中的电子致密颗粒。大颗粒细胞无吞噬功能。无颗粒细胞又可分为巨噬细胞样无颗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样无颗粒细胞。前者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而后者在受到抗原刺激时,可表现出类似浆细胞样分化的细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类淋巴 颗粒细胞 对虾 虾病防治
下载PDF
日本七鳃鳗类淋巴细胞的分离及细胞学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岑杰 刘欣 +3 位作者 吴毓 马飞 王继红 李庆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7,共6页
为分离纯化并鉴定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血液中的类淋巴细胞,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层,并得到分离单个核细胞层的最佳分离液比重为1.092。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分离到的单个核细胞层细胞进行分选,根据细胞的前... 为分离纯化并鉴定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血液中的类淋巴细胞,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层,并得到分离单个核细胞层的最佳分离液比重为1.092。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分离到的单个核细胞层细胞进行分选,根据细胞的前向光及侧向光散射特征成功分选出类淋巴细胞,分选效率为95.68%,每毫升外周血可分离纯化得到类淋巴细胞2.4×106个。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七鳃鳗类淋巴细胞,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表面有突起、无微绒毛,胞质内含有板状嵴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液泡等。淋巴细胞异质性实验结果表明,日本七鳃鳗血液白细胞中尚未发现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七鳃鳗 类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分选 细胞异质性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血淋巴、类淋巴细胞培养 被引量:11
16
作者 罗鹏 邱德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2×L-15培养基为基础,添加不同比例的胎牛血清和对虾肌肉提取液配制成不同的培养液,当2×L-15培养基、胎牛血清和对虾肌肉提取液的比例分别为60%、20%、20%时,培养效果较好.培养液pH维持在7.0~7.2时血淋巴和类淋巴细胞生长最... 以2×L-15培养基为基础,添加不同比例的胎牛血清和对虾肌肉提取液配制成不同的培养液,当2×L-15培养基、胎牛血清和对虾肌肉提取液的比例分别为60%、20%、20%时,培养效果较好.培养液pH维持在7.0~7.2时血淋巴和类淋巴细胞生长最好,且类淋巴细胞迁出迅速.绝大部分血淋巴细胞贴壁迅速并伸展成多角样或披针形,一般存活7~9 d,少部分呈悬浮状态的血淋巴细胞存活达60 d以上.培养中如未及时去除对虾血清,血淋巴细胞迅速衰老并死亡.类淋巴组织细胞6 d可形成单层,迁出细胞主要有两种形态:多角样和成纤维样,细胞可存活16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淋巴 类淋巴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指数在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阿梅 温金玉 +4 位作者 黄俊祥 成小芳 阮秀杭 方美娥 魏新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在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自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PMI)基线数据库中选取诊断为PD的153例患者及59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212例被试的临...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在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自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PMI)基线数据库中选取诊断为PD的153例患者及59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212例被试的临床资料(包括多种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评分和脑脊液检查资料)和MRI资料完整。本研究中分析了以下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的评估结果: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试(HVLT;其中包括即刻/总回忆测试、辨别记忆测试和维持记忆测试)、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老年抑郁量表(GDS)、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识别测试(UPSIT)、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分级量表(MDS-UPDRS)第1~3部分及全部(total)及H-Y分级量表(Hoehn and Yahr stages)。脑脊液生物标记物包括Aβ42、a-syn、t-tau、p-tau、t-tau/Aβ42和p-tau/Aβ42。所有MR图像在Siemens 3.0T磁共振仪上完成采集。利用FSL及Image-J软件在每例被试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上,分别在左侧大脑半球侧脑室体部水平的投射纤维区域、联合纤维区域及皮层下纤维区域勾画绘直径5.0 mm的球形感兴趣区,测量每种纤维在X、Y和Z轴方向的扩散率,并根据公式计算DTI-ALPS指数。比较PD组与HC组之间ALPS指数值的差异,并分析PD患者ALPS指数与临床指标及脑脊液生物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PD组DTI-ALPS指数值显著减低(Z=3.769,P<0.001)。PD组ALPS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6,P=0.001);在控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三个因素后,PD组ALPS指数与MDS-URDRS-Ⅲ评分呈负相关(r=-0.245,P=0.002),与脑脊液p-tau浓度呈负相关(r=-0.357,P<0.001)。结论:DTI-APLS指数可用于评估PD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受损情况,在探索PD相关发病机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类淋巴系统 扩散张量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
下载PDF
中国对虾类淋巴组织培养中细胞异常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郎刚华 樊廷俊 姜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共7页
在对养殖中国对虾和海捕中国对虾的类淋巴 器官进行组织培养时,发现迁出的细胞空泡化、细胞内颗粒较多。培养一周后由养殖中国对 虾类淋巴组织迁出的细胞开始大量脱落,而由海捕中国对虾类淋巴组织培养出的细胞可生长 30d左右。对未经... 在对养殖中国对虾和海捕中国对虾的类淋巴 器官进行组织培养时,发现迁出的细胞空泡化、细胞内颗粒较多。培养一周后由养殖中国对 虾类淋巴组织迁出的细胞开始大量脱落,而由海捕中国对虾类淋巴组织培养出的细胞可生长 30d左右。对未经培养的类淋巴组织及培养的类淋巴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养殖中 国对虾类淋巴组织的细胞中除了有球形病毒及球状和多面体状病毒包涵体外,在细胞质中还 含有大量类立克次氏体样原核生物,而且每个细胞中的类立克次氏体均由一单层膜包在一起 ;在海捕中国对虾类淋巴组织的细胞中也发现有球形病毒及球状病毒包涵体,另外还在少量 细胞中发现有类立克次氏体样原核生物存在。感染病毒的组织细胞呈现空泡化、核膜肿胀破 裂、核质固缩、高尔基体肿胀、线粒体嵴消失等病理变化。感染有类立克次氏体样原核生物 的细胞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细胞器消失、核染色质固缩等病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类淋巴 组织培养 病毒 立克次氏体
下载PDF
WI-L2家族人类淋巴母细胞TK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勇 张立实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1-333,共3页
WI-L2家族主要包括有TK6、WTK1、TK6-E6三种细胞株,其TK(Thymidinekinase,TK)基因均为杂合型(TK+/-),但P53状态各不相同。三种细胞的TK基因突变实验广泛用于P53功能研究。考虑到三种细胞培养简单而且是人类来源,目前该试验也逐步应用于... WI-L2家族主要包括有TK6、WTK1、TK6-E6三种细胞株,其TK(Thymidinekinase,TK)基因均为杂合型(TK+/-),但P53状态各不相同。三种细胞的TK基因突变实验广泛用于P53功能研究。考虑到三种细胞培养简单而且是人类来源,目前该试验也逐步应用于多种物质遗传毒性检测。三种细胞的TK试验的差异丰富了对毒作用表现形式的认识,也为探讨遗传毒作用机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是遗传毒性研究中很好的生物材料。因此对三种细胞的TK实验差别及其相关研究做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母细胞 TK基因 突变实验
下载PDF
中国人群出生缺陷核心家庭类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裴丽君 任爱国 +4 位作者 朱江辉 郝玲 赵文睿 刘丽玫 李竹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5年第2期106-109,F003,共5页
目的建立出生缺陷家庭类淋巴母细胞系,为今后进行出生缺陷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永久性生物标本资源。方法用EB病毒和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转化人类外周血B淋巴细胞,采用CO2和非CO2两种培养方法。结果成功建立了33个出生缺陷核心家庭99个... 目的建立出生缺陷家庭类淋巴母细胞系,为今后进行出生缺陷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永久性生物标本资源。方法用EB病毒和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转化人类外周血B淋巴细胞,采用CO2和非CO2两种培养方法。结果成功建立了33个出生缺陷核心家庭99个个体类淋巴母细胞株,CO2培养法的转化成功率(100%)高于非CO2培养法的转化成功率(66.7%);CO2法培养时间比非CO2培养法缩短大约20~30d。结论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立出生缺陷核心家庭类淋巴母细胞系是可行的,采用CO2培养可提高转化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出生缺陷 类淋巴母细胞 用EB病毒 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