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ash类绑定机制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王莹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年第3X期2039-2041,共3页
文章分析了Flash类绑定的基本原理,探讨了类绑定的几种方式和优缺点,并通过代码演示了类绑定的技巧,总结出在RIA项目开发中,采用类绑定是美工和代码分离的重要途径,既保证了界面友好和代码逻辑完整,也可以提高整个开发效率。
关键词 FLASH 类绑定 代码 元件
下载PDF
平行坐标系聚类数据的力导向分段骨骼绑定绘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巫滨 曹卫群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07-1815,共9页
针对现有平行坐标系聚类数据在边绑定时线束可能过度弯曲和位置偏移,导致用户对数据分布特征的视觉认知产生曲解的问题,提出基于力导向分段式骨骼布局的边绑定方法.首先通过优化的力场模型完成簇间分离布局;然后建立簇内数据量与线束偏... 针对现有平行坐标系聚类数据在边绑定时线束可能过度弯曲和位置偏移,导致用户对数据分布特征的视觉认知产生曲解的问题,提出基于力导向分段式骨骼布局的边绑定方法.首先通过优化的力场模型完成簇间分离布局;然后建立簇内数据量与线束偏移量的负向关联,将簇间分离时线束的移动量调整到规模较小的簇;最后采用分段式骨骼作为簇内线束收敛的基准,生成两端快速收敛、中间呈带状的线束形态,以改善整体绘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地改善视图对聚类中心值、数据离散度等数据分布特征表达的准确性,以及视图的整体绘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绑定 分布属性 力导向算法 分段式骨骼
下载PDF
平行坐标系聚类数据绑定绘制评价方法
3
作者 巫滨 曹卫群 杨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47-2056,共10页
针对聚类绑定簇间分离时产生的聚类中心偏移和线束布局等问题,从数据分布认知的角度提出可视化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数据相关性指数、聚类中心准确性指数、离散度指数等5个指标作为数据分布绘制效果的评价量规;然后设计各指标的视觉映射方... 针对聚类绑定簇间分离时产生的聚类中心偏移和线束布局等问题,从数据分布认知的角度提出可视化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数据相关性指数、聚类中心准确性指数、离散度指数等5个指标作为数据分布绘制效果的评价量规;然后设计各指标的视觉映射方式,与对应的分布属性实际值作相关性分析,以实现分布特征的量化视觉评价;最后对3种不同的平行坐标视图进行实例分析和比对.基于评估实验,验证了数据分布特征映射准确性的改善方法,以及维度重排和绑定参数等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量规 类绑定 分布特征 维度重排
下载PDF
动态数据绑定容器类的实现
4
作者 陈冈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3年第4期52-53,共2页
简要分析了VFP数据环境中数据绑定功能的缺陷,提出了设计功能强大、通用的动态数据绑定容器类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它不但有助于代码的封装和重用,也使程序更简洁、易于维护、适应性强,使编程人员从繁琐的表单版面布局中解放出来,该方... 简要分析了VFP数据环境中数据绑定功能的缺陷,提出了设计功能强大、通用的动态数据绑定容器类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它不但有助于代码的封装和重用,也使程序更简洁、易于维护、适应性强,使编程人员从繁琐的表单版面布局中解放出来,该方法亦可用于其他数据库开发平台。并讨论了具体源代码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数据容器 软件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数据 VFP 数据分析 源代码
下载PDF
基于类的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研究
5
作者 丁迎迎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年第13期197-197,199,共2页
面向对象课件设计思想一直为大家所谈论,实践中却很难找到相关案例。类是实现面向对象设计的基础,利用类的优势在于对象的重复利用效率。本文结合杠杆模型课件的设计方法介绍AS中类的应用。
关键词 FLASH课件 文档 元件
下载PDF
一个应用于MHCⅡ类分子亲和肽预测的集成分类器
6
作者 陈益青 张连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1年第8期9-11,19,共4页
分类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经典问题,由此产生的分类器目前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具体应用。生物信息学作为近几年迅速兴起的交叉学科,自然成为分类器的重点应用方向之一。针对免疫生物信息学中的MHCⅡ类分子亲和肽预测这一重要课... 分类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经典问题,由此产生的分类器目前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具体应用。生物信息学作为近几年迅速兴起的交叉学科,自然成为分类器的重点应用方向之一。针对免疫生物信息学中的MHCⅡ类分子亲和肽预测这一重要课题,现阶段已有不少成熟的分类器,但是各分类器表现互有优劣。因而,设计实现一个可以集中各个分类器优势的集成分类器,使其面对尽可能全面的数据集都有稳定表现,就显得十分重要。采用集成学习的方法设计实现一个可以用于预测MHCⅡ类分子绑定情况的分类器,该系统可以将任意数目的预测分类器进行集成,从而达到更好的分类效果。同时,这一分类器集成学习算法可以推广应用到生物信息相关的更广泛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分子预测 等位基因 生物信息学 集成学习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Binding Energy for Body-Centred Regular Icosahedral Structure of Li_(13) Cluster 被引量:2
7
作者 LIU Wei-Na LI Ping GOU Qing-Quan ZHAO Yan-Ping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25-1228,共4页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the body-centred regular icosahedral structure of Li13 cluster is proposed. The curve of the total energy versus the separation R between the nucleus at the centre and nuclei at the apexes ...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for the body-centred regular icosahedral structure of Li13 cluster is proposed. The curve of the total energy versus the separation R between the nucleus at the centre and nuclei at the apexes for this structure of Li13 has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Gou's modified arrangement channel quantum mechanics (MACQM).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urve has a minimal energy of-96.951 39 a.u. at R = 5.46ao. When R approaches to infinity, the total energy of thirteen lithium atoms has the value of-96.564 38 a.u. So the binding energy of Lii3 with respect to thirteen lithium atoms is 0.387 01 a.u. Therefore the binding energy per atom for Lii3 is 0.029 77 a.u. or 0.810 eV, which is greater than the binding energy per atom of 0.453 eV for Li2, 0.494 eV for Li3, 0.7878 eV for Li4. 0.632 eV for Lis, and 0.674 eV for Liv calculated by us previously. This means that the Li13 cluster may be formed stably in a body-centred regular icosahedral structure with a greater binding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3 cluster formation mechanism binding ener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