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简捷的分离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的方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春英 尹丽娟 +2 位作者 王胤 柯新 戴思兰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简化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的分离方法,快速得到菌株。方法:选择并改良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调整其pH值约为5.0,0.3~0.5cm根段平铺于平板中培养分离菌株,培养条件为25℃黑暗培养12~15d。结果:得到了菌落特征有明显差异的9种类型138... 目的:简化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的分离方法,快速得到菌株。方法:选择并改良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调整其pH值约为5.0,0.3~0.5cm根段平铺于平板中培养分离菌株,培养条件为25℃黑暗培养12~15d。结果:得到了菌落特征有明显差异的9种类型138个菌根真菌菌株,其中7类菌株在人工条件下回接云锦杜鹃形成了菌根结构。结论:实验证明改良的分离方法操作简单快捷,是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分离的一种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 菌株分离 方法改进
下载PDF
杜鹃花类菌根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春英 戴思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杜鹃花类菌根是指杜鹃花科几个属植物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菌根共生体,它可以帮助植物缓解环境的胁迫,使其在逆境下生存。为了发掘和利用菌根的潜能,满足生态建设和园艺生产的需要,杜鹃花类菌根的研究在国外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从菌根... 杜鹃花类菌根是指杜鹃花科几个属植物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菌根共生体,它可以帮助植物缓解环境的胁迫,使其在逆境下生存。为了发掘和利用菌根的潜能,满足生态建设和园艺生产的需要,杜鹃花类菌根的研究在国外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从菌根的解剖结构、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菌根效应等方面对杜鹃花类菌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 菌根真菌多样性 接种效应
下载PDF
越桔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和志娇 和加卫 +5 位作者 和根强 杨洪涛 苏泽春 毕海林 和潭 杨正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4-7,共4页
越桔菌根真菌在土壤中分布较为广泛,与越桔形成共生关系,对越桔的生长发育具有多种重要的有益功能。从越桔菌根真菌的种类、侵染情况和分离方法,以及其对越桔养分吸收、生长发育、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土壤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的影响等方面进... 越桔菌根真菌在土壤中分布较为广泛,与越桔形成共生关系,对越桔的生长发育具有多种重要的有益功能。从越桔菌根真菌的种类、侵染情况和分离方法,以及其对越桔养分吸收、生长发育、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土壤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探讨越桔菌根真菌的应用前景,为越桔菌根真菌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尤其是为筛选优良高效菌株研发菌根制剂和促进我国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桔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 共生
下载PDF
菌根真菌提高蓝莓抗逆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猛 苏栋山 +2 位作者 朱红惠 陈杰忠 姚青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对蓝莓Vaccinium spp.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蓝莓产业发展现状、蓝莓与菌根真菌特性、菌根真菌对蓝莓抗逆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菌根真菌提高蓝莓...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对蓝莓Vaccinium spp.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蓝莓产业发展现状、蓝莓与菌根真菌特性、菌根真菌对蓝莓抗逆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菌根真菌提高蓝莓抗逆性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杜鹃花类菌根真菌 丛枝菌根真菌 抗逆性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建立及提高抗旱性效应
5
作者 樊玥 罗培润 +2 位作者 王威 谢倩 陈清西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从印度梨形孢入手,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为提高现有园林绿化杜鹃的抗旱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国内园林绿地常用锦绣杜鹃品种‘紫蝴蝶’,持续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6次,共计30天,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探究... 【目的】从印度梨形孢入手,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为提高现有园林绿化杜鹃的抗旱性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国内园林绿地常用锦绣杜鹃品种‘紫蝴蝶’,持续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6次,共计30天,建立印度梨形孢与杜鹃共生体系,探究定殖印度梨形孢的杜鹃植株形态结构变化,评价印度梨形孢对杜鹃抗旱性的作用及部分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浇灌印度梨形孢菌液4次(第20天)后发现印度梨形孢已逐步定殖于杜鹃根系,浇灌5、6次(第25、30天)后的定殖率分别达91.67%、100%。定殖30天后的杜鹃叶片鲜质量、干质量、叶面积增大,叶片解剖结构的上、下表皮厚度减小,栅栏组织与栅海比增大,叶片结构更紧密,根细胞截面积增大。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定殖印度梨形孢的杜鹃生长状态较好,干旱胁迫20天后存活率高,叶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干旱时间延长的差异不显著,半致死时间显著延长,受胁迫程度轻,抗旱性显著增强。【结论】锦绣杜鹃能与印度梨形孢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从而提高其对干旱胁迫的抗性。印度梨形孢可作为提高园林绿化植物杜鹃抗旱性的一种菌剂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印度梨形孢 类菌根真菌 共生 抗旱性
下载PDF
云锦杜鹃ERM真菌氮源吸收特性及其接种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尹丽娟 张春英 杨兵 《园林科技》 2010年第4期7-9,46,共4页
本文采用菌丝干重定量研究从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根系分离的菌根(Eriocoid Mycorrhiza,ERM)真菌的氮源吸收特性;在不同的氮源培养基上,采用单菌株接种无菌云锦杜鹃幼苗研究ERM对宿主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在无机氮... 本文采用菌丝干重定量研究从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根系分离的菌根(Eriocoid Mycorrhiza,ERM)真菌的氮源吸收特性;在不同的氮源培养基上,采用单菌株接种无菌云锦杜鹃幼苗研究ERM对宿主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在无机氮中生长量较大;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菌株接种幼苗生长均优于非接种苗,尤其在牛血清蛋白和硝态氮培养基上,接种苗优势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锦杜鹃 欧石南类菌根真菌 有机氮源 无机氮 接种效应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的多种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21
7
作者 楼兵干 孙超 蔡大广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3-656,共4页
印度梨形孢是一种可进行纯培养的类菌根真菌,该菌以菌丝体、菌丝卷、分枝或者圆形体的方式定殖于寄主植物根的胞间和胞内。已有研究表明:该菌能促进12科24种植物的生长,并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和提高对逆境胁迫的忍耐性,加快插枝侧根... 印度梨形孢是一种可进行纯培养的类菌根真菌,该菌以菌丝体、菌丝卷、分枝或者圆形体的方式定殖于寄主植物根的胞间和胞内。已有研究表明:该菌能促进12科24种植物的生长,并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和提高对逆境胁迫的忍耐性,加快插枝侧根的形成和促进微繁殖植物的硬化。该菌在根分化区定殖的量高于根尖片断的量,在该菌与植物根部早期的识别过程中,涉及多种蛋白,但这些蛋白与真菌的作用方式并不清楚。另外,该菌在寄主植物上的成功生长涉及到了寄主细胞的死亡,但并未引起植物的逆境,而是在根的生长与真菌的繁殖之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梨形孢 定殖 促生作用 类菌根真菌
原文传递
Gut passage of epigeous ectomycorrhizal fungi by two opportunistic mycophagous rodents
8
作者 Citlalli CASTILLO-GUEVARAl Josette SIERRA +2 位作者 Gema GALINDO-FLORES Mariana CUAUTLE Carlos LARA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299,共7页
Mycophagists can influence fungal diversity within their home ranges by ensuring the continued and effective dispersal of spores from one site to another. However, the passage of spores through the digestive tract of ... Mycophagists can influence fungal diversity within their home ranges by ensuring the continued and effective dispersal of spores from one site to another. However, the passage of spores through the digestive tract of vertebrates can affect the activity and viability of the spores ingested. This phenomenon has been rarely documented in opportunistic mycophagists consuming epigeous fungi. Us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 investigated the activity and viability of spores of two epigeous ectomycorrhizal fungal species (Laccaria trichodermophora and SuiUus tomentosus) after passage through the digestive tract of two opportunistic mycophagous small rodents, the volcano mouse Peromyscus alstoni and the deer mouse P maniculatus. We found that passage through the gut of either species of roden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pore activity and viability for both fungal species. The proportion of active spores (0.37-0.40) of L. trichodermophora in the feces of both species of rodents was less than that recorded for the control (0.82). 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active spores (0.644).73) of S. tomentosus in the feces of each species of rodent was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0.40). On the other hand, the viability of spores was lower (0.26-0.30 in L. trichodermophora and 0.604).69 in S. tomentosus) for both fungi when consumed by either rodent relative to the controls (0.90 in L. trichodermophora and 0.82 in S. tomentosu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se rodent species may be effective dispersers of both epigeous fungi [Current Zoology 57 (3): 293-299, 2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passage Epigeous ectomycorrhizal fungi Mexico Spore activity and viability PEROMYSCU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