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锰酸钾预氧化耦合混凝工艺对藻类及类蛋白物质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牛璐瑶 方月英 +3 位作者 官泽玉 李弈 梁家淑 刘洪波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为降低水中藻类及有机物含量,利用三维荧光和藻类分析仪,研究KMnO4强化混凝对藻类和类蛋白物质的去除,探索KMnO4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KMnO4对藻类和藻蓝蛋白的去除率仅为38.46%和15%,KMnO4耦合混凝对两者的去除率分别为86%... 为降低水中藻类及有机物含量,利用三维荧光和藻类分析仪,研究KMnO4强化混凝对藻类和类蛋白物质的去除,探索KMnO4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KMnO4对藻类和藻蓝蛋白的去除率仅为38.46%和15%,KMnO4耦合混凝对两者的去除率分别为86%和75%。铜绿微囊藻中主要荧光组分为可溶性微生物产物和小分子类蛋白,KMnO4耦合混凝对其的去除率为32.77%。结果表明,1 mg/L KMnO4预氧化30 min后投加混凝剂,能最大程度地去除藻类及藻蓝蛋白,但并不能较好地去除类蛋白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高锰酸钾 预氧化 类蛋白物质
下载PDF
乳酸菌产生的拮抗物质:一类延长食品货架期的生物防腐剂 被引量:14
2
作者 裴家伟 吴荣荣 +2 位作者 马静 高莉莉 张柏林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21,共5页
对乳酸菌产生的非蛋白类拮抗物质和蛋白类拮抗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其中非蛋白类拮抗物质主要包括有机酸、双乙酰(丁二桐)、过氧化氢、罗伊氏素(returein),蛋白类拮抗物质主要是细菌素,包括羊毛硫细菌素(Lantibiotis)、小分子... 对乳酸菌产生的非蛋白类拮抗物质和蛋白类拮抗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其中非蛋白类拮抗物质主要包括有机酸、双乙酰(丁二桐)、过氧化氢、罗伊氏素(returein),蛋白类拮抗物质主要是细菌素,包括羊毛硫细菌素(Lantibiotis)、小分子热稳定肽(SHSP)、以及大分子热不稳定肽(LH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蛋白拮抗物质 细菌素 作用机制
下载PDF
2009年流行性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B、C、D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舒林华 张晗 +5 位作者 尚云晓 宗志红 相云 刘立云 刘芬 崇维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流行性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重症肺炎患儿肺表面活性蛋白A、B、C、D在血清含量变化的特点,寻找肺组织损伤的生化指标。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例甲流重症肺炎患儿(甲流组)和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B、C、... 目的探讨流行性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重症肺炎患儿肺表面活性蛋白A、B、C、D在血清含量变化的特点,寻找肺组织损伤的生化指标。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例甲流重症肺炎患儿(甲流组)和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B、C、D含量,同时化验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等。结果甲流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B、C、D含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等低于对照组(P均<0.05);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流重症肺炎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B、C、D含量可作为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检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甲型H1N1流感 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前白蛋白 蛋白
下载PDF
容量目标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4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容量目标...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4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容量目标通气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容量目标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干扰素-γ(IFN-γ)、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IFN-γ/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1周后PaO2、OI、SpO2及IL-4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PaCO2、IFN-γ、IFN-γ/IL-4、cTnI、CK-MB及LDH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NRDS患儿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容量目标通气治疗,可有效优化通气功能并减轻全身炎症状态,抑制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血气分析
下载PDF
LISA技术治疗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
5
作者 赵明明 刘玉娟 +1 位作者 李忠良 刘小娜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 careunit,NICU)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28例)和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组(30例)。LISA组采用LISA技术,在nCPAP下,气管内置入微管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INSURE组采用INSURE技术,拔管后给予nCPAP辅助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病儿给药过程、给药前后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用氧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LISA组病儿72 h内机械通气率低于INSU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比46.7%,P=0.043);LISA组病儿住院期间无创正压通气时间(404.50 h比483.50 h,P=0.033)及总用氧时间(520.00 h比612.50 h,P=0.040)低于INSURE组;LISA组给药1 h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pressureof O_(2),PaO_(2))变化高于INSURE组[(54.29±5.69)mmHg比(52.87±3.27)mmHg,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S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5.0%比53.3%,P=0.028)及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28.6%比56.7%,P=0.031)低于INSURE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RDS治疗中,LISA技术在减少72 h内机械通气率、住院期间用氧时间、近期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超低出生体质量儿RD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 婴儿 超低出生体质量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与肺表面活性物质 被引量:1
6
作者 武荣 潘红飞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简称VILI),亦称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是指应用呼吸机过程中由于机械通气因素和肺部原发病变共同作用导致的肺组织损伤。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必...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简称VILI),亦称为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是指应用呼吸机过程中由于机械通气因素和肺部原发病变共同作用导致的肺组织损伤。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然而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时如呼气末正压(PEEP)或吸气峰压(PIP)过高及潮气量过大,可导致肺损伤,发现或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游丽霞 《中华护理教育》 2013年第5期238-240,共3页
肺泡表面存在一种物质,能调节表面张力,1955年Pattle首次从哺乳动物肺中分离出这层物质.称之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ffactant,PS)。1980年日本学者首先报道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成功,临床应用不断扩大,至... 肺泡表面存在一种物质,能调节表面张力,1955年Pattle首次从哺乳动物肺中分离出这层物质.称之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ffactant,PS)。1980年日本学者首先报道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成功,临床应用不断扩大,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对PS研究的逐步深人,外源性PS替代疗法不仅在原发性Ps缺乏中应用.而且在继发性PS缺乏的各种疾病中越来越有地位嘲。本文就PS的给药途径、给药方式、临床应用、给药时间及用药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护理
下载PDF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8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龚志敏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681-1684,共4页
目的观察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NHMD)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NHMD病儿临床资料,以开始治疗时的出生时间... 目的观察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NHMD)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NHMD病儿临床资料,以开始治疗时的出生时间为分组依据,分为生后<4 h组(43例)和生后≥4 h组(41例)。比较两组病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氧疗时间、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生后<4 h组病儿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69.26±7.14) mmHg较治疗前(40.41±5.27) mmHg明显升高,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46±4.23) mmHg及吸入氧浓度(FiO2)(50.45±5.33)%较治疗前(51.32±5.17) mmHg及(81.06±6.67)%均显著降低,生后≥4 h组病儿治疗后的PaO2水平(60.47±6.39) mmHg较治疗前(41.77±5.18) mmHg也明显升高,治疗后PaCO2(41.77±4.68) mmHg及FiO2(54.13±4.79)%较治疗前(52.04±6.25) mmHg及(82.11±5.76)%也显著降低,且生后<4 h组病儿显著优于生后≥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 h组病儿症状缓解时间(11.36±2.47) h、氧疗时间(7.16±2.32) d、CPAP时间(3.15±1.43) d及住院时间(13.46±3.21) d均显著短于生后≥4 h组病儿(19.86±4.35) h、(8.93±3.11) d、(4.76±1.52) d及(16.39±3.62) 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 h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生后≥4 h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病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治疗方案安全性均较好。结论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氨溴索治疗NHM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病儿相关症状,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且越早使用改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膜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氨溴索 新生儿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大鼠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
9
作者 欧阳海峰 倪殿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哮喘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10
作者 张彬 江萍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22期3424-3426,共3页
目的观察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2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2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儿血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呼吸机参数的改善情况、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住院时间 血气分析
下载PDF
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和平行因子法综合评价污水厂运行的稳定性
11
作者 严国兵 李卫华 +2 位作者 徐玲 刘怡心 帅磊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71-76,共6页
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污水厂全年运行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利用平行因子法提取三维荧光光谱中的类蛋白质荧光物质,并对每月的荧光强度得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好地把握污水厂处理效果的总体动态。结果表明,通过模糊综合分析、常规化... 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对污水厂全年运行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利用平行因子法提取三维荧光光谱中的类蛋白质荧光物质,并对每月的荧光强度得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更好地把握污水厂处理效果的总体动态。结果表明,通过模糊综合分析、常规化学指标分析以及荧光强度得分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均显示该污水厂6、7、8月份的处理效果不佳,全年运行稳定性较差。该研究为如何实现直观、快速、准确、系统地评价污水厂运行的稳定性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分析法 平行因子法 三维荧光光谱 类蛋白物质 运行稳定性
下载PDF
儿童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基因P.V39L突变三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杰华 赵德育 +3 位作者 安淑华 郑跃杰 王和平 马红玲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蛋白C基因P.V39L(SP-CP.V39L)突变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家医院就诊的3例SP-CP.V39L突变患儿的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结果3例患儿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月龄~7岁。临床表现2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蛋白C基因P.V39L(SP-CP.V39L)突变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家医院就诊的3例SP-CP.V39L突变患儿的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结果3例患儿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月龄~7岁。临床表现2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落后;1例慢性缺氧、杵状指。肺部CT均提示肺间质疾病,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伴区域性过度通气、小叶间隔增厚,1例可见囊状影。2例急性感染好转后自动出院,失访;1例阿奇霉素口服,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治疗随访1年余仍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结论SP-CP.V39L突变可引起肺间质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咳嗽、缺氧等慢性肺疾病;肺部CT表现弥漫性磨玻璃影,伴区域性过度通气、小叶间隔增厚,可有囊状影;治疗和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基因 突变 儿童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基因I73T突变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莉 王美娟 +5 位作者 陈正荣 严永东 张新星 郑跃杰 陈慧中 季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6-850,共5页
目的 报告1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SP-C)基因I73T突变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的诊断过程,复习文献,探讨基因检测在诊断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分析本病例的临床、胸部影像学及基因检测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 目的 报告1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SP-C)基因I73T突变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的诊断过程,复习文献,探讨基因检测在诊断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分析本病例的临床、胸部影像学及基因检测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病例资料:患儿女,8月龄,因咳嗽,呼吸急促5个月余入院.3月龄时因重症肺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拔管后需持续氧气治疗,生长受限.入院体检:身高58 cm,体重6.4 kg,呼吸50次/min,三凹征(+),唇周稍紫绀,双肺散在细湿哕音,杵状指.病原学检查均阴性,多次血气检测提示低氧血症,胸部CT:两肺纹理增多,两肺磨玻璃样改变伴弥漫细小结节影.SP相关基因检测提示:SP-C基因I73T突变.(2)复习文献:3例SP-C基因I73T突变婴幼儿肺间质疾病患儿资料显示: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影像学多表现为弥漫性肺部浸润或弥漫性磨玻璃影,肺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结论 (1)初步诊断1例SP-C基因I73T突变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2)基因检测在诊断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基因 突变 婴幼儿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基因218位点变异致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七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静 陈杰华 +3 位作者 王宇清 农光民 郑跃杰 郝创利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基因(SFTPC)218位点变异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基因(SFTPC)218位点变异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例SFTPC基因218位点变异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的临床资料及转归。结果7例患儿均为足月儿,4例3月龄内发病,2例1岁以后发病,1例3月龄至1岁之间发病,临床以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伴生长发育受限,无法脱离鼻导管给氧,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4例慢性缺氧、杵状指。胸部CT均表现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3例血巨细胞病毒(CMV)免疫球蛋白M或CMV-DNA阳性。7例患儿变异的部位均在exon3,其中5例患儿为SFTPC基因c.218T>C,p.lle73Thr(杂合变异),2例患儿为SFTPC基因c.218T>A,p.lle73Asn(纯合变异),1例合并ABCA3基因变异。4例患儿单纯应用泼尼松治疗,1例应用泼尼松联合羟氯喹治疗,2例对症治疗。3例死亡,3例好转,1例失访。结论SFTPC基因218位点变异相关的婴幼儿肺间质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其严重程度及转归可能受到病毒感染等多因素影响,单独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部分患儿可能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基因 突变 婴幼儿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和D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庆珍 高惠英 +5 位作者 罗静 李小峰 茹晋丽 张莉芸 温鸿雁 甄俊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D(SP-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P-A和SP-D,并比较单纯RA组、RA-ILD组、对照组血清样本SP-A和SP-D...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D(SP-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P-A和SP-D,并比较单纯RA组、RA-ILD组、对照组血清样本SP-A和SP-D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RA合并ILD的相关性。计算3组血清SP-A和SP-D阳性检出率。分析SP—A和SP-D与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抗核周因子(APF)和抗角蛋白抗体(AKA)之间的相关性。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①RA—ILD组、单纯RA组、对照组的血清SP-A水平分别为(51.2±9.2)、(25.9±2.6)、(15.4±0.3)μg/L,SP—D水平分别为(42.5±8.1)、(20.8±1.5)、(16.6±0.8)μg/L。RA-ILD组患者血清SP-A和SP-D水平高于单纯RA组以及对照组(P〈0.05)。单纯RA组患者血清SP-A和SP-D水平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A-ILD组血清SP—A和SP-D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RA组(χ^2=5.21,P=0.02;χ^2=4.79,P=0.01)和健康对照组(χ^2=4.96,P=0.03;χ^2=4.75,P=0.02),RA—ILD组血清SP-D的阳性检出率大于血清SP—A(χ^2=4.95,P=0.04)。③RA—ILD患者血清SP-A、SP—D水平与年龄、CRP呈正相关(r=0.687,P=-0.001;r=-0.571,P=-0.009)。④RA—ILD患者血清SP—D水平与RF、抗CCP抗体和AKA呈正相关,而血清SP—A、SP-D水平与抗核抗体、APF、ESR无相关性。结论①SP—A和SP—D可作为RA合并ILD的血清学标志;②SP-A和SP-D在早期诊断RA合并ILD方面有一定价值,SP-D更有效地提示RA合并ILD存在,判断肺损伤程度,预测疾病转归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风湿 肺疾病 间质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诊断
原文传递
利多卡因对高氧暴露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SPA、SPB、SPC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小芳 钟礼立 +1 位作者 张兵 李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Lido)对高氧所致的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早产大鼠AECⅡ随机分为4组:空气(Air)组、高氧(HO)组、Air+Lido组、HO+Lido组。HO、HO+Lido组在更换培养液后按5 L/min通入95%O2-5%CO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Lido)对高氧所致的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功能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早产大鼠AECⅡ随机分为4组:空气(Air)组、高氧(HO)组、Air+Lido组、HO+Lido组。HO、HO+Lido组在更换培养液后按5 L/min通入95%O2-5%CO2的高纯混合气,10 min后密封。Air+Lido、HO+Lido组在更换培养液时加入20μg/ml的Lido,各组均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收集各组细胞,运用Real-Time PCR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SPB、SPC mRNA的表达。结果 HO组SPA、SPB、SPC mRNA表达低于Air组(P<0.01);Air+Lido组SPA、SPB、SPC mRNA表达高于Air组(P<0.01);HO+Lido组SPA、SPB、SPC mRNA高于HO组(P<0.01),但低于Air组(P<0.01)。结论高氧可导致早产大鼠AECⅡSPA、SPB、SPC mRNA表达下调,Lido能逆转上述改变。Lido对高氧所致早产鼠AECⅡ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早产 大鼠
下载PDF
肺炎病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S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绍芬 邓继岿 +2 位作者 李晶 黄宝兴 郑跃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42-543,546,共3页
目的研究肺炎病儿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变化,探讨PS在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肺炎病儿20例(肺炎组)和非肺炎病儿20例(对照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分别采用Bartlett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磷... 目的研究肺炎病儿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变化,探讨PS在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肺炎病儿20例(肺炎组)和非肺炎病儿20例(对照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分别采用Bartlett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TPL)、Mason法检测饱和磷脂酰胆碱(Sat-PC)、焦酚红染色法(Pyrogallol)检测总蛋白(TP)。以Sat-PC/TPL和Sat-PC/TP比值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肺炎组Sat-PC虽然较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2,P>0.05);肺炎组Sat-PC/TPL和Sat-PC/T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83、3.938,P<0.001)。结论肺炎病儿肺泡灌洗液中PS降低,可能是导致肺炎反复或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PS替代疗法是肺炎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肺炎 儿童
下载PDF
苦杏仁甙对高氧暴露早产鼠肺泡Ⅱ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B、C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祝华平 常立文 +2 位作者 李文斌 刘汉楚 容志惠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 探讨高氧暴露对体外培养的早产鼠肺泡Ⅱ型细胞 (AECⅡ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protein ,SP)A、B、CmRNA表达的影响及苦杏仁甙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19d早产鼠AECⅡ ,经贴壁纯化后随机分为四组 :空气组 (Ⅰ... 目的 探讨高氧暴露对体外培养的早产鼠肺泡Ⅱ型细胞 (AECⅡ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protein ,SP)A、B、CmRNA表达的影响及苦杏仁甙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19d早产鼠AECⅡ ,经贴壁纯化后随机分为四组 :空气组 (Ⅰ组 )、高氧组 (Ⅱ组 )、空气 +苦杏仁甙组(Ⅲ组 )、高氧 +苦杏仁甙组 (Ⅳ组 )。Ⅱ、Ⅳ组在更换培养液后按 3L/min通入 95 %氧、5 %二氧化碳高纯混合气 ,10min后密封。Ⅲ、Ⅳ组在更换培养液时加入 2 0 0 μmol/L苦杏仁甙 ,培养 2 4h后 ,收获各组细胞 ,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 ,RT PCR半定量分析各组培养细胞中SP A、SP B、SP CmRNA表达强度。 结果 Ⅱ组SP A、SP B、SP CmRNA表达强度均较Ⅰ组弱 (P <0 .0 1) ,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Ⅳ组较Ⅱ组表达强度明显增加 (P <0 .0 5 )。 结论 高氧暴露导致早产鼠AECⅡSP A、SP B、SP CmRNA表达降低 ,这种改变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 ,苦杏仁甙可抑制这种变化 ,提示苦杏仁甙对高氧肺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甙 高氧症 肺泡 上皮细胞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苦杏仁甙 早产婴儿
原文传递
固尔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康宏 拉热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8期1630-1631,共2页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呼吸 人工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下载PDF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胎粪吸入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常志霞 刘翠青 +3 位作者 马海燕 刘素哲 李莉 邱向利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以及PS对氧合、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MAS患...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以及PS对氧合、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MA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PS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0、24h和48h检测两组患儿BALF中SP-A、SP-D和TGF-β1的含量,并同时记录动脉血气、呼吸机参数,计算氧合指数(oxygenindex,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结果共入选45例,PS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入院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治疗开始时两组患儿BALF中SP-A、SP-D、TGF-β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h后,PS组患儿BALF中SP-A、SP-D含量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GF-β含量P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PS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氧暴露时间分别为(71.1±6.1)h、(130.6±20.3)h,明显低于对照组(113.6±21.4)h、(148.6±2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S组气漏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1,P=0.209);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7,P=0.033)。结论外源性PS治疗MAS通过抑制TGF-β1释放,从而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了肺损伤。同时应用外源性PS治疗MAS,改善了氧合,并缩短了氧暴露和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胎粪吸入综合征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