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4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颞下颌关节特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邹绍丹 陈明珠 尹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像学特征,探讨Ⅲ类功能状态下,颞下颌关节的生长、改建机制。方法:从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及...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像学特征,探讨Ⅲ类功能状态下,颞下颌关节的生长、改建机制。方法:从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及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各20名,使用NNT viewer 5.3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及线距和角度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组和替牙期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组对比结果为:矢状面双侧关节前间隙偏小、双侧关节上间隙偏小、双侧关节结节斜度偏小;冠状面双侧关节内间隙偏小,双侧关节上间隙偏小,双侧关节外间隙偏小,右侧髁状突角度偏小;横截面右侧髁状突前后径偏小。结论: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发育不充分,呈现髁状突,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斜度;冠状面关节内、外间隙均较小的特征。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髁状突在关节窝中处于前置近关节窝顶位置。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影像学特征与其功能状态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骨性Ⅲ类错 替牙期骨性Ⅰ类错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博 房兵 +2 位作者 樊林峰 毛丽霞 夏韫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患者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患者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门诊求治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I类错畸形的患者6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66例(以下分别简称为I类组及Ⅲ类组),进一步按照垂直骨面型将两组患者分类。选取左侧下中切牙进行测量,以I类组为对照组,运用CBCT比较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使用SAS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Ⅲ类组患者前牙区唇侧(P<0.05)、舌侧(P<0.01)及总的牙槽骨厚度(P<0.01)均较I类组狭窄。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高角Ⅲ类组患者较均角及低角狭窄(P<0.01);舌侧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P<0.01),均角>高角(P<0.05);总的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高角(P<0.01)。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Ⅲ类组患者唇侧牙槽骨厚度<舌侧(P<0.01)。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较I类狭窄,且低角骨面型>均角骨面型>高角骨面型;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较舌侧狭窄。提示骨性Ⅲ类错治疗前,有必要对其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进行评估,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移动中,医源性牙根及牙周组织损害发生的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成人 牙槽骨厚度 锥形束CT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广东籍患者安氏Ⅱ1类与Ⅰ类错畸形的三维立体结构分析
3
作者 徐红红 《广东牙病防治》 2010年第5期236-238,共3页
目的分析广东籍患者安氏Ⅱ1类错与安氏Ⅰ类错畸形三维立体空间的颅颌面结构特点。方法从门诊随机抽出广东籍安氏Ⅰ类错、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各60例,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利用三维X线头影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并将两组患者进行比... 目的分析广东籍患者安氏Ⅱ1类错与安氏Ⅰ类错畸形三维立体空间的颅颌面结构特点。方法从门诊随机抽出广东籍安氏Ⅰ类错、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各60例,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利用三维X线头影测量系统进行测量,并将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广东籍患者安氏Ⅱ1类错与安氏Ⅰ类错畸形相比较,上颌长度明显增加,上颌较前突,覆盖增大;下颌在长、宽、高三方面均明显减小;覆加深。结论与广东籍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相比,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上颌长度增加,下颌的长、宽、高均明显减小,上下颌明显不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类错 安氏Ⅰ类错 三维立体结构分析 广东籍
下载PDF
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孟耀 刘进 +3 位作者 郭鑫 邓凯雄 刘曼 周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研究采用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需行前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植入骨种植钉配合面框式前牵引,平均治疗时间为9个月,力值为(3.5±0.1)N。治... 目的研究采用骨种植钉前牵引对骨性Ⅲ类错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需行前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双侧上颌颧牙槽嵴植入骨种植钉配合面框式前牵引,平均治疗时间为9个月,力值为(3.5±0.1)N。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采用Legan&Burstone软组织分析法以及相关硬组织测量,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Ⅲ类错均得到改善,鼻底趋于丰满,颏部顺时针旋转,侧貌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上下面高比、鼻唇角、上唇突度及颏唇沟深度无明显变化。上前牙无明显变化,下前牙舌倾,上颌骨向前生长,A点前移,SNA、ANB增大;SNB减小,下颌骨顺时针旋转。结论骨种植钉前牵引可促进上颌生长,使面中份丰满,且对上颌前牙轴倾度无影响,从而纠正骨性Ⅲ类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种植钉 骨性Ⅲ类错 前牵引 面部软组织改变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的比较 被引量:20
5
作者 舒艳 刘珺 +1 位作者 陈杰 范存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探讨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7~29岁、平均(21±3.020)岁的骨性Ⅲ类错[ANB<0°,平均为(-3.927±2.7637)°]患者60例(... 目的:比较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探讨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17~29岁、平均(21±3.020)岁的骨性Ⅲ类错[ANB<0°,平均为(-3.927±2.7637)°]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下颌平面角(FH-MP)的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组3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测量其下颌骨及颏部骨性结构,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角组的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大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高角组的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小于平均角组和低角组(P<0.05);进一步经两两比较,下颌角、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高度、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在低角组与高角组,平均角组与高角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颏曲度在低角组与高角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平面角的大小与下颌角、颏高度和颏曲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颏最小厚度、颏最小厚度/颏厚度比、颏厚度/颏高度比和颏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骨及颏部形态不同,下颌平面角与下颌骨及颏部形态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垂直骨面型 X线头影测量 下颌骨 颏部
下载PDF
不同年龄骨性Ⅲ类错粘结式快速扩弓并上颌前方牵引后的颌面变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孔凡芝 经海永 +3 位作者 耿丽 王玉玲 佘鹏 王春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5824-5828,共5页
背景:利用上颌快速扩弓和前方牵引矫治6~9岁患者效果较好,但对于10~15岁较大年龄骨性反患者,目前尚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上颌前方牵引配合粘结式快速扩弓治疗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患者颌、面变化。设计、时间... 背景:利用上颌快速扩弓和前方牵引矫治6~9岁患者效果较好,但对于10~15岁较大年龄骨性反患者,目前尚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上颌前方牵引配合粘结式快速扩弓治疗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患者颌、面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试验,于2003-07/2007-10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完成。参试者:骨性Ⅲ类错患者60例,其中6~9岁组30例,10~15岁组30例。干预:所有患者先行粘结式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待上下颌覆盖达到3.0~4.0mm时,给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牵引约半年之后去除矫治器予以保持。主要观察指标:采用Pancherz头颅定位X射线侧位测量系统,分别测量牵引前后上下颌骨及上下切牙位置变化,包括6个骨性标志点和4个牙性标志点。结果:两组患者6个骨性标志点在水平向均有明显变化,不仅上颌骨前界前移显著(P<0.001),而其后界翼上颌裂点及后鼻棘亦有明显变化。4个牙性标志点变化显示上切牙前移,下切牙后移,上磨牙近中移动,下磨牙远中移动上颌牙弓变化均较显著,上颌尖牙间,第一、二双尖牙间、第一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大。下牙弓变化中,第二双尖牙间和磨牙间宽度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应用上颌前方牵引和粘结式快速扩弓对10~15岁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骨矫形效果显著,可减轻畸形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上颌前方牵引 快速扩弓 上颌复合体
下载PDF
微手术正畸治疗骨性Ⅲ类错伴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博 沈国芳 +4 位作者 房兵 孙良龑 吴勇 江凌勇 朱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微手术正畸对骨性Ⅲ类错伴下前牙牙槽骨发育不良的术前去代偿正畸临床策略,检查矫正后下前牙槽骨和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提出临床对策,治疗牙槽骨发育不良。方法:从2009—2012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 目的:探讨微手术正畸对骨性Ⅲ类错伴下前牙牙槽骨发育不良的术前去代偿正畸临床策略,检查矫正后下前牙槽骨和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提出临床对策,治疗牙槽骨发育不良。方法:从2009—2012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求治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且有正颌手术适应证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微手术正畸治疗进一步分为2组。10例接受者纳入微手术组(G1组),12例不接受者纳入对照组(G2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2组术前正畸前、后左侧中、侧切牙牙根长度,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及厚度。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G1组术前正畸结束,唇侧牙槽骨高度降低2.60 mm,舌侧降低2.22 mm;根尖唇侧厚度增加3.05 mm,舌侧减小0.88 mm,根尖水平总牙槽骨厚度增加2.13 mm,与G2组有显著差异。较之G2组,更好地控制了术前正畸去代偿过程中下前牙牙根的吸收及牙槽骨高度、厚度的丧失。结论:微手术正畸用于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的骨性Ⅲ类错术前去代偿,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牙周破坏(牙根吸收、牙槽骨吸收、穿孔等)的风险,克服下颌牙槽骨对去代偿竖直牙的限制,提高此类患者术前正畸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手术正畸 骨性Ⅲ类错 牙槽骨发育不良 术前正畸 锥形束CT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雷 韩培辉 +1 位作者 李永明 陈金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双颌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19例,女性12名,男性7名,平均年龄23.8岁。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观察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手术后鼻咽及口咽部气道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纳入双颌手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19例,女性12名,男性7名,平均年龄23.8岁。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扫描照片,通过Mimics 10.01建立术前及术后鼻咽、口咽气道三维影像并进行测量。结果:术后患者口咽部容积与气道总容积(包括鼻咽与口咽)均显著减小(P<0.05),口咽部气道容积平均减小8.37%,气道总容积平均减小6.91%。术后软腭处气道横截面积平均减小19.83%(P<0.05)。舌骨位置、软腭形态均有明显变化(P<0.05)。术后气道分别与舌骨位置(H-X,H-Y)、软腭形态变化(PNS-UT,U-T,UT/ANS)有显著相关性(P<0.05),软腭形态变化与舌骨位置变化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患者双颌术后气道容积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手术 CBCT 舌骨 气道 骨性Ⅲ类错 鼻咽 口咽
下载PDF
FRⅢ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楠 汪隼 +3 位作者 郑为 陈敏 沈玉凤 闫红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采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利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 目的 :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治疗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功能性和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采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利用SPSS22.0软件包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项目进行t检验。结果:FRⅢ型矫治器矫治前、后,SNA、S-Ptm、ANS-Ptm、Go-Po无显著改变(P>0.05)。ANB、ANS-Me、ANS-Me/N-Me显著增大(P<0.01),SNB、L1-NB角、L1-MP显著减小(P<0.05),MP-FH、Y轴角、U1-NA角、U1-NA距、U1-SN显著增大(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安氏Ⅲ类错患者,下颌骨的位置发生了向下、向后的顺时针旋转,下切牙舌倾,上切牙唇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Ⅲ型矫治器 安氏Ⅲ类错畸形 反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患者上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镜明 赵祝 +3 位作者 宋扬 黄闯 郝文君 金作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错上下颌骨生长的特点,为安氏Ⅱ类错的临床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安氏Ⅱ类错患者837例(男332例,女505例)。按CVM骨龄分期分组,测量头影侧位片,应用Win Ceph 6.0软件进行分析,SPSS 13.0进...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错上下颌骨生长的特点,为安氏Ⅱ类错的临床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安氏Ⅱ类错患者837例(男332例,女505例)。按CVM骨龄分期分组,测量头影侧位片,应用Win Ceph 6.0软件进行分析,SPSS 13.0进行方差分析后进行组间多重对比(CS1-CS6)。结果:男性组:下颌骨水平部、下颌升支、下颌骨总长度,在CS1-CS2和CS3-CS4期有明显增长;上腭长度、上颌总长度,在CS2-CS3期有明显增长。女性组:上颌骨总长度、下颌骨水平部、下颌骨总长度,在CS1-CS2和CS3-CS4期有明显增长。结论:男女下颌骨生长高峰出现在CS1-CS2和CS3-CS4时期;上颌生长高峰男性出现在CS1-CS2之间和CS2-CS3之间,女性出现在CS1-CS2之间和CS3-CS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 上颌骨 下颌骨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后Ⅱ类错患者面型突度软硬组织的改变(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亚非 崔丽娟 +2 位作者 左艳萍 刘学聪 刘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217-3221,共5页
背景:国内外研究证实Twin-block矫治器不仅能有效地改变硬组织,还能有效地改变软组织侧貌,那么在软硬组织的改变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和规律呢?目的:评价分析Twin-block功能矫治前后面型突度软硬组织的改变,并与自然生长组面型突度的改... 背景:国内外研究证实Twin-block矫治器不仅能有效地改变硬组织,还能有效地改变软组织侧貌,那么在软硬组织的改变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和规律呢?目的:评价分析Twin-block功能矫治前后面型突度软硬组织的改变,并与自然生长组面型突度的改变进行对比。方法:选择Hagg手腕骨片为FG-G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31例,其中以接受Twin-block功能矫治的Ⅱ类错患者17例作为实验组,以放弃正畸治疗的Ⅱ类错患者14例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比较Twin-block功能矫治前后和自然生长前后侧位片面型突度软硬组织的改变。应用无常量的-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软硬组织改变量的线性关系,并对Twin-block组和自然生长组的数学回归方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发现在Twin-block治疗前后,上下齿槽座相对于鼻、颏位置的改变与上下唇凹点相对于鼻、颏位置的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即A-E改变量与Ss-E改变量、B-E改变量与Si-E改变量,具有线性相关性,其中Si-E改变量与B-E改变量相关系数Pearson=0.839最大,说明二者的相关程度最好。对照组2对标志点无线性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得到Twin-block治疗前后面型突度软硬组织改变量关系的线性方程:Si-E=0.745B-E,Ss-E=0.276A-E。线性方程不仅有助于解释Twin-block矫治促进下颌骨生长的同时,安氏II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的面型突度也随之发生明显的临床观察结果,而且有助于预测Twin-block矫治器面型突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错 TWIN-BLOCK矫治器 软硬组织改变 线性关系 数字化医学
下载PDF
Forsus矫治恒牙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的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洪发 王雨生 +2 位作者 王伟 王悦 杨亚囡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Forsus应用于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恒牙期患者,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咬肌肌电图的变化规律,探讨肌功能平衡与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临床选择19例(男9例,女10例)青少年晚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患者,年龄在14~16.5岁... 目的Forsus应用于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恒牙期患者,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咬肌肌电图的变化规律,探讨肌功能平衡与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临床选择19例(男9例,女10例)青少年晚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患者,年龄在14~16.5岁,恒牙。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咬肌开颌反射、下颌姿势位咬肌肌电图、牙尖交错紧咬咬肌募集肌电图、咬肌咀嚼周期肌电图的检测。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肌电图测定:①开反射潜伏期无明显变化,静止期由原来延长趋于正常;②下颌姿势位图形稳定,无异常波形出现;③牙尖交错位紧咬由原来异常的混合相趋于正常的干扰相,图形密集,波幅增高,波形趋于一致;④咀嚼周期食物粉碎相异常停顿消失或减少,图形较一致,开口相、闭口相无异常收缩出现;⑤咀嚼周期总时程有缩短趋势。结论应用Forsus矫治器治疗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类错下颌后缩患者,引导下颌向前改变颌位后,影响咬肌功能发挥的周围条件发生改变,咬肌肌功能活动增强,肌电图规律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SUS 安氏Ⅱ类错 下颌后缩 恒牙期 肌电图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巧玲 徐芸 +1 位作者 赵计林 李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6例,常规排齐整平后,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测... 目的:利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16例,常规排齐整平后,采用微种植体支抗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将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估疗效。结果:与矫治前相比,SNA角平均增加(2.48±0.65)°,L6-MP角平均减少(5.28±1.96)°,OP-MP平均增加(3.13±0.66)°,OJ平均增加(3.89±0.63)mm,OB平均增加(2.74±0.38)mm。结论:微种植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高角型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有效地控制磨牙垂直向高度同时矫正Ⅲ类错颌间关系,达到了改善面型和掩饰骨性畸形的正畸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高角 微种植体支抗 多曲方丝弓
下载PDF
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敖同江 袁小平 +1 位作者 杨四维 黄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替牙晚期骨性III类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患者32例,施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分析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患者Helkimo指数分布发生了明显改... 目的:探讨替牙晚期骨性III类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患者32例,施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分析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患者Helkimo指数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Ai 0级比例明显升高,AiⅡ级比例减少为零。矫治后Co-y距、Y轴角、ANB角等明显增大(P<0.05);Co-x距、SNB角、NP-FH角等明显减小(P<0.05);且N-S-Ar角、N-S-Go角、N-S-Pg角变化值为依次增加。结论: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矫治对患者Helkimo主诉症状有改善作用。矫治后髁突点发生了向后上的位移,下颌生长受到抑制,下颌的位置相对后移,以髁突为中心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正畸治疗 颞下颌关节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下颌骨生长作用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牛亦睿 周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 系统分析经过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变化是否大于未治疗的Ⅱ类患者。方法以骨性Ⅱ类错为关键词,先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后再用手工方法查找原文献,获得全文。从收集到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需... 目的 系统分析经过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变化是否大于未治疗的Ⅱ类患者。方法以骨性Ⅱ类错为关键词,先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后再用手工方法查找原文献,获得全文。从收集到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需要的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共19篇。Meta分析显示:SNB(Activator组,Twin-block组,Herbst组)、Go-Gn、Co-Pg、Co-Gn、Co-Go与未治疗组相比,其增加有统计学意义,而SNB(Fr覿nkel-Ⅱ组)、Go-M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矫治器可以增加下颌的生长量,刺激下颌向前生长,而下颌的生长主要是由下颌升支的生长造成的,下颌体绝对长度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 下颌后缩 功能矫治器 循证医学
下载PDF
应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天丛 顾敏 +1 位作者 陈莉花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矫治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分为4组:不拔牙组、拔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组、拔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组、拔上颌第一前磨牙组,采用PAR指数对4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 目的采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矫治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分为4组:不拔牙组、拔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组、拔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组、拔上颌第一前磨牙组,采用PAR指数对4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治疗前四组病例上前牙排列、下前牙排列及总分有差别;治疗后四组病例颊侧咬合关系、总分、权重总分有差别;第一组及第四组治疗前后中线分值没有差别,第四组治疗前后下牙列排列没有差别;四组病例权重总分差均大于22分,其中第三组权重分差比其他三组大,权重总分减少百分率均大于70%,第一组减少百分率较另外三组低。结论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经四种方式治疗后均能得到极大改善,但拔牙矫治较不拔牙矫治病例改善更为明显,以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改善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畸形 PAR指数 正畸治疗结果
下载PDF
以计算机图片定点测量ANB角、AXB角、Beta角及APDI值:评估替牙列期安氏Ⅲ类错者上下颌骨矢状位置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红 米丛波 +3 位作者 阿依古丽.吐尔地 潘旭 朱婷婷 陈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63-1566,共4页
背景:正确评价上下颌骨基骨的矢状位置关系在正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临床常用来评价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位置关系的指标主要为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相关性及变异度分析是判断这些指标可靠性的重要方法。目... 背景:正确评价上下颌骨基骨的矢状位置关系在正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临床常用来评价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位置关系的指标主要为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相关性及变异度分析是判断这些指标可靠性的重要方法。目的:比较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评估替牙期安氏Ⅲ类错患者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04-01/2009-06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就诊的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共计56例,所有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均由同一熟练技师严格按要求在同一机器上拍摄。用Microtek纷腾9800XL扫描仪以1:1比例,300dpi象素对胶片进行扫描,扫描结果以Jpg格式存盘,由第一作者用Photoshop8.0图像处理软件对导入计算机中的图片进行定点,测量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每项指标测量3次,最后取平均值。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及变异度分析。结果与结论:替牙期安氏Ⅲ类错患者的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4项测量指标的变异程度不同,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5,0.75,0.07和0.04。结果提示,ANB角、AXB角、Beta角和APDI值在评价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颌骨矢状关系时均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而APDI值的可靠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 替牙期 头影测量 矢状不调 可靠性
下载PDF
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错的软组织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果 李沙 常彬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分析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软组织的改变,并评价该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岁5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软组织头颅侧位... 目的:分析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软组织的改变,并评价该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岁5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软组织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过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的治疗,上、下唇基角、面凸角和下唇角增加,下唇基角、软组织角和下唇突距减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唇基角、上唇角、下面高、全面高和上唇突距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rankel-Ⅲ矫治器治疗后,患者的鼻、上唇、下唇、颏关系趋于协调,上、下颌软组织变化比较明显,软组织侧貌由Ⅲ类凹面型转变为Ⅰ类面型。Frankel-Ⅲ矫治器是治疗AngleⅢ类错的理想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 功能矫治器 软组织侧貌
下载PDF
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鑫琪 岑啸 刘钧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评估使用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纳入所有使用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 目的评估使用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纳入所有使用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并评估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2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6篇,共6项研究(5项高质量研究,1项微低质量研究)。与治疗前相比,Herbst矫治器治疗后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而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关节后间隙平均增加0.31 mm(P<0.000 01)且关节前间隙平均减少0.32 mm(P<0.000 01)。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可以使髁突位置前移,改善Ⅱ类磨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 髁突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博文 赵阳 +2 位作者 陈艳娜 刘奕 张扬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通过头颅侧位片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实验组患者249名,其中男性120名,女性129名。无明显牙颌畸形的安氏Ⅰ类对照组250名,其中男性85名,女... 目的通过头颅侧位片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实验组患者249名,其中男性120名,女性129名。无明显牙颌畸形的安氏Ⅰ类对照组250名,其中男性85名,女性165名,所有患者年龄范围18~36岁。头颅侧位片记录前4个颈椎融合和后弓缺陷的数据。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颈椎融合发生率为50.2%,而对照组仅为13.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的寰椎后弓缺陷的发生率为4.8%,而对照组为2.8%,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有3.2%既有颈椎融合又有后弓缺陷,而对照组为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颈椎骨骼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畸形 颈椎 骨骼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