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脏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小鼠关节炎及肺脏并发症的疗效研究
1
作者 杨灿 李宁 +5 位作者 李雪菲 赵力 徐浩 施杞 王拥军 梁倩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15-3022,共8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RA-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A)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了RA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脏痹方在临床多用于RA经久不愈者,但其作用机制及对RA-ILD的疗效仍不清楚。目的探讨脏痹方在RA和RA-ILD中的治疗可能性...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RA-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A)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了RA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脏痹方在临床多用于RA经久不愈者,但其作用机制及对RA-ILD的疗效仍不清楚。目的探讨脏痹方在RA和RA-ILD中的治疗可能性和潜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3月。将14只肿瘤坏死因子α转基因(TNF-Tg)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aline组)、脏痹方组(ZBF组),每组各7只。同时随机挑选7只同窝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WT组)。ZBF组给予脏痹方灌胃(1.4 g/mL,1次/d,0.2 mL/次),WT组和Saline组小鼠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8周。干预完成后小鼠踝关节组织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面积,阿尔新蓝-橙黄染色检测软骨面积、骨面积占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测量破骨细胞面积。小鼠肺组织分别采用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面积占比,Masson染色检测肺纤维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面积占比。结果Saline组小鼠的踝关节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滑膜增生,关节组织被破坏。ZBF组踝关节的炎症减轻。Saline组小鼠炎性细胞面积占比高于ZBF组、WT组,ZBF组炎性细胞面积占比高于WT组(P<0.05)。Saline组小鼠踝关节距骨矢状面被严重破坏,骨侵蚀严重,ZBF组小鼠踝关节骨与软骨侵蚀明显改善,距骨矢状面轮廓逐渐清晰,骨量明显增加。Saline组软骨面积、骨面积占比低于ZBF组、WT组,ZBF组软骨面积、骨面积占比低于WT组(P<0.05)。Saline组小鼠踝关节中出现大片红色破骨细胞浸润,ZBF组小鼠破骨细胞浸润情况明显改善。ZBF组破骨细胞面积明显低于Saline组(P<0.05)。Saline组小鼠肺间质、血管和支气管周围弥漫有轻度至中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中、小动脉壁增厚,肺泡间隔缩小,肺组织破坏明显;ZBF组小鼠肺间质和气管血管周围的炎性细胞减少,肺组织渐清晰,结构得到改善。Saline组炎性细胞面积占比高于ZBF组、WT组,ZBF组高于WT组。Saline组小鼠肺组织中血管和气管周围蓝色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增多,肺泡或支气管壁增厚,ZBF组肺脏血管和支气管周围蓝色胶原纤维面积减少,肺脏结构改善明显。Saline组肺组织纤维化积分高于ZBF组、WT组,ZBF组肺组织纤维化积分高于WT组。Saline组小鼠肺组织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大多围绕在肺脏血管和支气管周围,形成缺乏生发中心的卵泡样结构。ZBF组小鼠肺脏中的卵泡样结构减少。Saline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面积占比高于ZBF组、WT组,ZBF组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面积占比高于WT组。结论脏痹方不仅减轻了RA-ILD小鼠的踝关节损伤,而且对其肺脏炎症和纤维化也有改善作用,减少了肺组织中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肺疾病 间质性 脏痹方 肿瘤坏死因子α转基因小鼠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机器学习识别LRRC15和MICB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诊断标志物
2
作者 田彦虎 黄心岸 +5 位作者 郭桐桐 如斯坦木·阿合坦木 罗江淼 肖遥 王超 王维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11-2420,共10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对于预防疾病进展和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征和免疫细胞浸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类风湿关...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对于预防疾病进展和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征和免疫细胞浸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基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类风湿关节炎潜在重要的诊断标记物,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征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滑膜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集,采用批量效应去除法对数据集进行合并,采用R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相关性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3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疾病特征基因的提取,筛选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关键基因。此外,对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状态,并对其诊断特征与浸润性免疫细胞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1)在类风湿关节炎和正常滑膜组织中,获得了1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4个基因表达上调,55个基因表达下调;(2)富集分析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和免疫反应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3)通过3种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发现,LRRC15和MICB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潜在的标记物;(4)LRRC15(曲线下面积=0.964,95%CI:0.924-0.992)和MICB(曲线下面积=0.961,95%CI:0.923-0.990)在验证数据集上有着较强的诊断能力;(5)13种免疫细胞浸润发生改变,以巨噬细胞为主;(6)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免疫细胞功能的多数促炎途径被激活;(7)免疫相关性分析发现LRRC15和MICB与M1型巨噬细胞的相关性最强;(8)结果发现LRRC15和MICB被确定为类风湿关节炎潜在的诊断标记物,具有较强的诊断性能并且与免疫细胞浸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机器学习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加深了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浸润的理解,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诊断标记物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信号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破坏
3
作者 韩海慧 冉磊 +5 位作者 孟晓辉 辛鹏飞 向峥 边艳琴 施杞 肖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05-1912,共8页
背景:尽管科研人员已注意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尚未有学者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 背景:尽管科研人员已注意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尚未有学者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机制。方法: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T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rheumatoid arthritis,bone destruction,osteocytes,osteoblasts,osteoclasts,chondrocytes,macrophages,synovial fibroblasts,T cells,endothelial cell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1992年4月至2024年1月。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摘要及全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后纳入8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广泛表达于骨组织相关细胞,包括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可以通过调控这些细胞的功能来影响骨重塑过程和维持骨稳态,促进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生和发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还可以在滑膜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参与炎症反应,在内皮细胞中调控滑膜血管生成,从多个方面促进骨破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一个重要参与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骨破坏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滑膜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与机器学习识别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的关键基因
4
作者 武英楷 史高龙 谢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1,共8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的免疫相关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滑膜炎性增生及关节软骨的破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迫切需要发现新的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目的:联合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计算机学习算法,识别并...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的免疫相关性疾病,主要病理特点是关节滑膜炎性增生及关节软骨的破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迫切需要发现新的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目的:联合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及计算机学习算法,识别并筛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中的关键基因,构建类风湿关节炎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3个包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的数据集(GSE77298、GSE55235、GSE55457),GSE77298和GSE55235作为训练集,GSE55457作为测试集,共纳入66个样本,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样本39个,正常滑膜样本27个。应用R语言筛选训练集中的差异基因,然后使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将训练集中的基因模块化,选出关键模块中的特征基因,将差异表达基因和特征基因取交集,交集基因进入下一步机器学习。采用3种机器学习方法: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算法、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和随机森林算法对交集基因进一步分析获得枢纽基因,将枢纽基因再次相交即得到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的关键基因。以关键基因为变量构建预测类风湿关节炎的列线图模型,推测患者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程度,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类风湿关节炎预测模型及其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结论:①通过差异分析,训练集中共筛选出差异基因730个,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得到特征基因185个,两者交集基因159个;②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发现枢纽基因4个,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发现枢纽基因11个,随机森林发现枢纽基因5个,取交集后获得关键基因2个(TNS3、SDC1);③基于2个关键基因,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种构建列线图,其校准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较好,且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临床效能良好;④上述结果证实,基于生物信息及机器学习算法获得的TNS3和SDC1有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机器学习算法 类风湿关节炎 关键基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5
作者 岳进茹 张育敏 +4 位作者 刘静淑 步亚男 吴婧若 陈佳 王建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15-4923,共9页
背景:独活寄生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典方剂,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外囊泡具有细胞间通讯及传递信号的强大功能,可能是该方剂发挥作用的信号载体。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 背景:独活寄生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典方剂,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外囊泡具有细胞间通讯及传递信号的强大功能,可能是该方剂发挥作用的信号载体。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肿瘤坏死因子α体外诱导构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模型,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组、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组、生理盐水血清细胞外囊泡组。采用CCK-8法筛选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及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作用的最佳浓度及时间;ELISA检测细胞上清炎症因子水平;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作用的最佳体积分数为10%,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作用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0 ng/mL,二者作用的最佳时间均为24 h;(2)与模型组相比,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及生理盐水血清细胞外囊泡均能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P<0.05)、划痕愈合(P<0.05)、迁移及侵袭(P<0.05),且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P<0.05);(3)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及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均可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凋亡;(4)与模型组相比,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及生理盐水血清细胞外囊泡均可增加促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9、Bax表达(P<0.05),降低抑凋亡因子Bcl-2表达(P<0.05),且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对凋亡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更显著。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细胞外囊泡可以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囊泡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下载PDF
基底膜相关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转录组学分析及药物预测
6
作者 刘源 渠源 +2 位作者 万雅坤 郭婧宇 姜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486-5500,共15页
背景:基底膜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中医证型下基底膜相关基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基底膜基因联合转录组学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5种不同中医证型的发病机制差异,并进行潜在治疗药物预测。方法:基... 背景:基底膜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中医证型下基底膜相关基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基底膜基因联合转录组学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5种不同中医证型的发病机制差异,并进行潜在治疗药物预测。方法:基于GEO数据库整理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中医证型芯片数据以及基底膜相关基因,利用R-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Mfuzz包进行表达趋势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UPset筛选关键基因,通过R-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SEA及富集分析,同时绘制ROC曲线评估基底膜相关核心靶点对5种证型分别的诊断价值。基于CIBERSORT核心算法计算每种证型的免疫浸润情况。最后,利用SymMap和COREMINE数据库预测可靶向基底膜相关核心基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证型的潜在中药及小分子药物。结果与结论:①在5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中(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血两虚证及血瘀阻络证)分别筛选出67,47,59,57,55个基底膜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关键靶点分别为5,7,5,3,5个。③各证型中富集最多的为细胞基质黏附、免疫细胞迁移及胶原代谢等生物过程以及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局灶性粘连和Rap1信号通路等。④药物预测结果显示,土茯苓、川乌、绵马贯众及黄精是通过影响基底膜基因治疗5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最具潜力的中药。⑤结果证实,基底膜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附着、免疫细胞迁移及炎症反应等多个途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在不同证型中有着差异表现,其中ITGA6可作为5种类风湿关节炎证型中共同的诊断标志物。清热解毒类中药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证型治疗中可以贯穿始终的潜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相关基因 证型 类风湿关节炎 中药 转录组学分析 GSEA分析 免疫浸润 分子对接 药物预测 机制研究
下载PDF
NLR、PTX3及14-3-3η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姬森国 刘芳 张徐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4-1598,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中NLR、PTX3及14-3-3η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骨质疏松将其分为并发组及非并发组,其中并...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中NLR、PTX3及14-3-3η蛋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骨质疏松将其分为并发组及非并发组,其中并发组43例(33.08%),非并发组87例(66.92%),收集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另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验证组,收集其相关资料,对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因素分析显示IL-17、CRP、NLR、PTX3及14-3-3η蛋白是独立危险因素,Logit(P)=0.181×IL-17+0.174×CRP+2.890×NLR+3.406×PTX3+0.632×14-3-3η蛋白-50.616。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975~1.000),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97.7%。结论血清中NLR、PTX3及14-3-3η蛋白等指标在并发或不并发骨质疏松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具有显著差异,其中IL-17、CRP、NLR、PTX3及14-3-3η蛋白联合预测时具备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免疫细胞 血清蛋白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肌肉减少和平衡不良对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并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
8
作者 黎淑玲 陈敏珊 +1 位作者 莫晓颖 黄玉宁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肌肉减少和平衡不良对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并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RA并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86例RA非脊柱骨质疏... 目的探讨肌肉减少和平衡不良对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并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RA并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就诊的86例RA非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估患者的肌肉减少症和平衡控制不良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肌肉减少症和平衡控制不良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肌肉减少症和平衡控制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病程、RA疾病活动度(DAS28)、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糖皮质激素应用等资料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剔除协变量影响后,肌肉减少症和平衡控制不良均是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RA女性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受肌肉减少症和平衡控制不良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关注RA患者的肌肉质量和平衡能力,以减少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患者 类风湿关节炎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 肌肉减少症 平衡控制不良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佩 袁普卫 +5 位作者 康武林 高亚丽 白元帅 王振凯 刘扬 姚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易导致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对全球健康状况具有巨大影响。骨质疏松症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和自身抗体产生有关。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易导致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对全球健康状况具有巨大影响。骨质疏松症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和自身抗体产生有关。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治疗主要用经方(独活寄生汤、桂枝附子汤)、中药自拟方、中成药等;西医学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抗风湿治疗、抗骨质疏松等治疗;此外,还有中西医结合疗法。笔者经查阅文献,总结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以期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疗法 西医学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畅旭东 方靖 +6 位作者 刘有云 王建辉 祁生平 李作瑞 杨富艳 王燕彬 韩琼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8-325,共8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RA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是否并发OP分为OP组(n=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RA患者3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是否并发OP分为OP组(n=143)和非OP组(n=169)。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RA患者并发OP的独立风险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两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钙摄入>600 mg/d、使用糖皮质激素史、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骨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类风湿因子、Sharp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3岁、使用糖皮质激素史、25(OH)D≤15.85 ng/mL、甲状旁腺激素>36.54 pg/mL、IL-6>22.15 pg/mL、类风湿因子>97.87 IU/mL、Sharp评分>79分、DAS28评分>6分是RA患者并发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C指数为0.949(0.924~0.974),且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风险阈值>0.06时,此预测模型所提供的临床净收益较高。结论年龄较大、有使用糖皮质激素史、25(OH)D较低、甲状旁腺激素较高、IL-6较高、类风湿因子较高、Sharp评分较高、DAS28评分较高是RA患者并发OP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RA患者并发OP的高风险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勇 张秀丽 张福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607-361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2003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34例(36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RA患者行THA的... 目的探讨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2003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34例(36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RA患者行THA的手术并发症如术中假体周围骨折、术后假体移位和早期松动以及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结果 36髋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术中髋臼骨折1例,骨折的发生率为2.8%,属于Peterson和Lewallen骨折分型的Ⅰ型骨折,术后早期未出现髋臼假体移位、早期松动及无菌性松动。未出现术中股骨骨折,随访时未出现股骨假体下沉和无菌性松动。结论 RA患者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行THA术后,很少出现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假体的骨整合和初始稳定性良好,假体移位和早期松动以及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12
作者 华心瑀(综述) 荣晓凤(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8期3217-3220,3226,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在全身多个关节发生炎症反应。RA患者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也是CVD成为RA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该综述旨在综合分析RA并发CVD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提升RA并发CVD的预...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在全身多个关节发生炎症反应。RA患者患心血管疾病(CVD)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也是CVD成为RA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该综述旨在综合分析RA并发CVD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提升RA并发CV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策略,从而改善RA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疾病 并发症 风险评估与管理 综述
下载PDF
叶酸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碧君 陈光 高祖华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1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的作用。方法选取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甲氨蝶呤组)34例和观察组(叶酸联合甲氨蝶呤组)34例,比较总有效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的作用。方法选取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甲氨蝶呤组)34例和观察组(叶酸联合甲氨蝶呤组)34例,比较总有效率、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而观察组心血管并发症低于对照组,血清Hcy、VCAM-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叶酸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的作用明显,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皮下钙化一例及文献复习
14
作者 张小艳 姚瑶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4-277,共4页
本文报道一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发皮下钙化患者的诊治过程,该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病史较长,逐渐出现骨质疏松,在口服双磷酸盐的过程中出现皮下钙化,局限于下肢,同时合并肿瘤,通过文献复习,加用小剂量华法林治疗,患... 本文报道一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发皮下钙化患者的诊治过程,该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病史较长,逐渐出现骨质疏松,在口服双磷酸盐的过程中出现皮下钙化,局限于下肢,同时合并肿瘤,通过文献复习,加用小剂量华法林治疗,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无新发钙化形成。1病例摘要患者,女,61岁,因“反复关节肿痛29年,双下肢水肿5月”于2021年8月26日收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摘要 新华医院 关节肿痛 类风湿关节炎 随访过程 双磷酸盐 风湿免疫科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清热解毒疏肝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乙肝患者应用生物制剂后并发症防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赛花 李婷 +2 位作者 郑宝林 郭奇虹 刘奔流 《四川中医》 2018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疏肝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乙肝患者应用生物制剂后并发症防控的效应。方法:选择类风湿合并乙肝病毒阳性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皮下注射益赛普25mg每周两次,连续使用八周;治疗组服用清热解毒疏肝汤每天1剂,连...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疏肝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乙肝患者应用生物制剂后并发症防控的效应。方法:选择类风湿合并乙肝病毒阳性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皮下注射益赛普25mg每周两次,连续使用八周;治疗组服用清热解毒疏肝汤每天1剂,连续服用8周。结果: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DNA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医中药在防控益赛普所致乙肝活动方面的作用,旨在为临床应用生物制剂提供更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疏肝法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 生物制剂 并发症防控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应用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建扬 李彦坤 +3 位作者 李博 杨先腾 罗锐 韩伟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20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与骨关节炎(OA)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方法择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50例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与骨关节炎(OA)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方法择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50例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类风湿关节炎(RA组)62例患者治疗有效56例,优良率90.32%,骨关节炎(OA组)50例患者治疗有效45例,优良率90.00%,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RA组)患者术后2年内翻修率12.90%高于骨关节炎(OA组)患者2.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术后并发症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与骨关节炎效果确切,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后翻修风险高,其他并发症风险两种疾病患者持平,可见该种术式可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朝晖 戴号 朱飞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2-563,576,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244例(339膝)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年龄、痛程...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244例(339膝)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年龄、痛程、术前药物应用、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单膝止血带应用时间与患者发生伤口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49例(62膝)出现伤口并发症。手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出现伤口并发症的几率与手术前未用激素者有显著差异(P<0.05)。出现伤口并发症患者手术中单膝止血带应用时间为94±20min,比伤口正常组平均多16 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伤口并发症组与伤口正常愈合组的性别、年龄和手术时间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前应用激素药物情况、手术中止血带应用时间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伤口并发症 关节成形术
下载PDF
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秀荣 崔欣美 +3 位作者 赵海燕 戴缙 付佳新 王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584-5590,共7页
背景: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因此,该研究旨在通过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为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目的: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调督通脉针灸法对... 背景: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因此,该研究旨在通过广义估计方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为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目的:基于广义估计方程探讨调督通脉针灸法对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9月收治的123例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64)和对照组(n=59),研究组给予调督通脉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氨基酚片治疗。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调整基线均衡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建立广义估计方程模型评估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不同年龄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结果与结论:(1)治疗0 d,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两组患者在目测类比评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2)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后在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类风湿因子IgA、类风湿因子IgM、基质金属蛋白酶3、抗环状瓜氨酸抗体方面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4)治疗12周,研究组各年龄段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研究组23-35岁、36-50岁、51-60岁患者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18-22岁患者综合疗效相当;治疗4周,研究组36-50岁、51-60岁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18-22岁、23-35岁患者综合疗效相当。结果表明,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36-50岁、51-60岁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估计方程 针灸 调督通脉针灸法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前类风湿关节炎 年龄分级 疗效
下载PDF
接受雷公藤制剂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9
作者 王娟 郑自通 +3 位作者 刘丽华 何鑫 姚旭 彭灿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33-736,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接受雷公藤制剂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2019年1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RA并发DILI患者,均有应用雷公藤制剂治疗,经RUCAM量表评分诊断。结果在60例患者中,年龄大... 目的分析总结接受雷公藤制剂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2019年1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RA并发DILI患者,均有应用雷公藤制剂治疗,经RUCAM量表评分诊断。结果在60例患者中,年龄大于46岁者占75.0%,应用雷公藤制剂超过4个月者占比为40.0%;RUCAM量表评分大于5分者占比为88.3%,肝细胞损伤型占比为66.7%,肝损伤1/2级占比为50.0%;治疗RA用药为雷公藤制剂(A组)、雷公藤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B组)、雷公藤制剂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C组)和雷公藤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D组)分别为10例、12例、30例和8例,D组血生化指标相对高于其他各组(P<0.05);经临床护肝治疗7~75d,平均(23.4±7.0)d,治愈率为43.3%,临床好转率为50.0%,肝功能指标未恢复率为6.7%。结论RA患者应用含雷公藤制剂方案治疗可能容易引起肝损伤,用药越多,肝损伤可能更明显,但大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制剂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托珠单抗联合泼尼松和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杰 邓泽辉 +1 位作者 王英 张剑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4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联合泼尼松、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中重度RA患者145例,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醋酸泼尼松片、... 目的探讨托珠单抗联合泼尼松、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中重度RA患者145例,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观察组患者加用托珠单抗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均显著降低,晨僵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疾病活动指数28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显著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均显著降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更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1.11%比8.22%,P>0.05)。结论托珠单抗联合泼尼松、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中重度RA,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炎性症状,降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改善关节活动能力和关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珠单抗 泼尼松 甲氨蝶呤 难治性 类风湿关节炎 中重度 炎性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