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王庆保 朱俊 +5 位作者 张兰慧 陈首慧 刘亚婷 卜素 胡立 张波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6-71,共6页
目的 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探讨相关肿瘤标志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病(RA-IL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的101例RA患者的病历... 目的 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表达,探讨相关肿瘤标志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间质性肺病(RA-IL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的101例RA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高分辨率CT(HRCT)确诊RA-ILD患者31例(RA-ILD组),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伴间质性肺病(RA-non-ILD)患者70例(RA-non-IL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等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A21-1)和人附睾蛋白4(HE4)的表达。结果RA-ILD组血清RF、CRP、ESR水平均高于RA-non-ILD组(P <0.05)。RA-ILD组血清CA125、HE4水平均高于RA-non-ILD组(P <0.05)。<50岁、50~<60岁、≥60岁RA-non-ILD患者血清HE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龄段(35~72岁)RA-ILD组HE4水平高于≥60岁RA-non-ILD组(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E4、CA125、RF、CRP、ESR诊断RA-ILD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2.45 pmol/L、19.85u/mL、112.00KIU/L、18.23mg/L和54.50mm/h,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0.672、0.668、0.676和0.729,敏感性分别为80.00%、38.71%、64.52%、58.06%和58.06%,特异性分别为74.29%、94.29%、67.14%、77.14%和85.71%。本研究将HE4、CA125分别与RF、CRP、ESR进行联合诊断时发现,HE4与RF、CRP、ESR联合诊断时的AUC为0.87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29%和80.65%;CA125与RF、CRP、ESR联合诊断时的AUC为0.75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29%和58.06%。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中HE4对RA-ILD的诊断效能最佳,且与RA活动性指标联合诊断RA-ILD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间质性肺病 肿瘤标志物 人附睾蛋白4
下载PDF
电针通过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 轴减轻大鼠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2
作者 周伟 汪昌参 +4 位作者 张辽 刘磊 贺飞 杨影 汪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轴减轻大鼠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从50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RA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其中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恢复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轴减轻大鼠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从50只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RA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其中电针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正常组、模型组不作处理,记录不同时间点模型组、电针组关节肿胀度(joint swelling degree,JSD)、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关节超微结构变化、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及LPS-TLR4-NF-κB信号通路因子mR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干预后,电针组JS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滑膜组织增生,细胞膜破坏严重且不完整,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针治疗后,大鼠滑膜组织增生情况、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粗面内质网扩张情况明显改善,核膜边缘清晰;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肠道微生物群相对丰度、炎症因子水平、LPS-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mRNA水平均有改善(P<0.05)。结论电针疗法可有效改善RA大鼠关节症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抑制LPS-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动物实验 电针 肠道微生物群 LPS-TLR4-NF-κB轴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王善萍 罗曼 +2 位作者 吴先琴 田丹丹 王鹏 《安徽医学》 2024年第6期778-782,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住院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评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度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及自编问卷对2023年4~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00例RA住院患者进行HRQoL调查,EQ-5D...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住院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评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欧洲五维度五水平健康量表(EQ-5D-5L)及自编问卷对2023年4~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00例RA住院患者进行HRQoL调查,EQ-5D-5L量表中健康描述系统及视觉模拟标尺(EQ-VAS)分别用于测量RA患者健康效用值及整体健康状态,采用单因素分析、Tobit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RA患者HRQoL的因素。结果共收集19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5%。RA患者健康效用值为(0.77±0.25),EQ-VAS评分为(76.44±43.65)分,其健康问题多集中于“行动能力”和“疼痛或不适”两个维度。Tobit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低(P=0.042,95%CI:0.032~0.143)与吸烟(P=0.013,95%CI:-0.154~-0.019)是RA患者HRQoL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HRQoL与EQ-VAS较一般人群相比情况尚可,但仍存在健康效用值较低的问题,其中文化程度低与吸烟的患者HRQoL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健康效用值 欧洲五维度五水平健康量表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通痹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4
作者 卜艳梅 陈慧贞 贾节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116-118,共3页
目的通过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价通痹灵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膝关节滑膜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初次服用通痹灵治疗的RA患者20例,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膝关节滑膜厚度、滑膜弹性模量值的检测。... 目的通过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评价通痹灵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膝关节滑膜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初次服用通痹灵治疗的RA患者20例,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膝关节滑膜厚度、滑膜弹性模量值的检测。比较RA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治疗6个月后膝关节滑膜厚度、弹性模量值的差异。结果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两组RA患者滑膜厚度、弹性模量最大值(EImax)及弹性模量平均值(EImea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弹性模量最小值(EImi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可用于通痹灵治疗RA患者膝关节滑膜病变的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剪切波弹性成像 通痹灵 滑膜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结核感染的影响因素和预测研究
5
作者 李小芬 刘媛 +2 位作者 王乐 曾邕萍 杨有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7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结核病(TB)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RA合并TB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3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TB感染分为感染组(47例)和...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结核病(TB)感染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RA合并TB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3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TB感染分为感染组(47例)和未感染组(176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RA合并TB感染的影响因素,通过列线图建立RA合并TB感染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与未感染组比,感染组患者年龄更大,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的患者占比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血清CRP、ESR水平升高是RA患者合并TB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列线图预测建模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灵敏度为74.10%,特异度为86.80%;验证集ROC的AUC为0.957,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87.10%;列线图模型结果提示,模型预测RA患者合并TB感染风险与实际发病风险较为一致,模型对合并TB感染的预测准确性高。结论年龄较大、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血清CRP、ESR水平升高是RA患者合并T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本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较为直观、可靠的工具,有助于及时识别高风险人群,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TB感染风险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结核感染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细胞的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范以东 秦刚 +3 位作者 何凯毅 龚玉芳 李威材 吴广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312-4318,共7页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其涉及的免疫学特征改变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分析其免疫细胞浸润变化及与免疫细胞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研究其涉及的免疫学特征改变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分析其免疫细胞浸润变化及与免疫细胞的潜在因果关系。方法:基于GEO与ImmPort数据库,采用差异表达分析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表达上调的免疫相关基因,采用GO与KEGG富集分析探索这些上调基因的潜在作用。采用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特征基因,独立的数据集进行差异验证,绘制特征基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诊断性能。采用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免疫细胞的差异情况及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最后,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确定免疫细胞中单核细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因果效应。结果与结论:①筛选得到了39个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其主要富集在趋化性、细胞因子活性、免疫受体活性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其在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细胞外周迁移等途径显著富集;②通过Lasso与SVM-RFE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确定了5个特征基因,分别为CXCL13、SDC1、IGLC1、PLXNC1和SLC29A3,独立的数据集对特征基因验证发现他们同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本中高表达,5个特征基因在2个数据集中的AUC值均大于0.8;③免疫细胞浸润发现大多数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样本里表现出更高的浸润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5个特征基因与记忆B细胞、不成熟B细胞等呈正相关性,逆方差加权法发现单核细胞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孟德尔随机化
下载PDF
七味通痹口服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童孝宇 高霞 +7 位作者 王佳佳 陈夏霖 唐明 曹亮 李吉峰 章晨峰 王振中 肖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2-1008,共7页
目的 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七味通痹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21 ... 目的 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七味通痹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mL/kg),采用牛Ⅱ型胶原和弗氏佐剂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21 d后,评估各组大鼠关节炎评分、足肿胀度、关节腔滑膜组织TNF-α、IL-17F、IL-6及IL-1β水平,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检测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七味通痹口服液各剂量均能有效地降低模型大鼠足肿胀(P<0.05),抑制炎症反应(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七味通痹口服液组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更接近正常大鼠;粪便中厚壁菌门丰度下降,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升高;拟杆菌属及异拟杆菌属丰度升高,毛螺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及梭状芽孢杆菌丰度水平降低。结论 七味通痹口服液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组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发挥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通痹口服液 类风湿性关节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及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张秀荣 崔欣美 +3 位作者 赵海燕 戴缙 付佳新 王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究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对乙酰氨基酚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RA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目的探究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对乙酰氨基酚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RA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针对疼痛难忍者临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调督通脉针灸法。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及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评分、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e peptide antibody,抗CCP抗体)、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屈伸不利、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47/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疼痛程度及疾病活动度:治疗后两组患者VAS、DAS28分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RF、CRP、TNF-α、抗CCP抗体、ES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与对照组4.0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调督通脉针灸法辅助甲氨蝶呤、对乙酰氨基酚对RA患者实施干预,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程度及疾病活动度,调节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督通脉针灸法 甲氨蝶呤 对乙酰氨基酚 类风湿性关节
下载PDF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高磊 李波 +1 位作者 陈成 涂元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2月六安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5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常规西药(塞来昔布、甲氨蝶呤)... 目的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2月六安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5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常规西药(塞来昔布、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血流变学、血小板指标、血清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较治疗前,两组晨僵时间缩短,且研究组更短(P<0.05)。较治疗前,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程度,全血黏度高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减轻其临床症状,分析与其调节血流变学、血小板指标及血清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类风湿性关节 血流变学 血小板 血清指标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Th17/Treg平衡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治国 兰小雨 +3 位作者 陆燕 吴婷婷 王丽 纪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41-44,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Th17/Treg轴失衡是RA发病的重要机制,纠正Th17/Treg轴失衡对治疗RA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对RA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近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Th17/Treg轴失衡是RA发病的重要机制,纠正Th17/Treg轴失衡对治疗RA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对RA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一系列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药能够有效纠正Th17/Treg失衡状态,从而抑制RA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本文总结与分析了近5年来关于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对RA中Th17/Treg轴的干预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医药干预RA中Th17/Treg平衡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治疗R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中医药 TH17/TREG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铁死亡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朝霞 高鲁 +2 位作者 张晓峰 杜佳哲 徐西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894,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关节炎症、进行性软骨破坏、骨侵蚀。最近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该综述重点围绕铁死亡的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关节炎症、进行性软骨破坏、骨侵蚀。最近的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该综述重点围绕铁死亡的机制及其与RA发病机制的关联,探讨靶向铁死亡的疗法为RA患者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潜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铁死亡 铁蓄积 脂质过氧化 氧化应激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探究
12
作者 杨靖泽 尹劲 +3 位作者 胡清 杨海青 张涵 易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正常关节受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正常关节受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相对增强(RE)、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相对增强(MRE)、最大强化斜率(Slope_(max))、最大增强(ME)],评价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关系,DCE-MRI定量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E、MRE、ME、Slope_(max)、AU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MRE、ME、Slope_(max)、AUC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AUC值分别为0.719、0.767、0.800、0.834、0.814,联合预测AUC值最大为0.928;预后不良患者病程、关节压痛与肿胀指数、疾病活动度、RE、MRE、ME、Slope_(max)、AUC、FBG、D-D、PT、APTT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MRE、ME、Slope_(max)、AUC、FBG、D-D、PT、APTT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程,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疾病活动度及预后情况显著相关(P<0.05);RE、MRE、ME、Slope_(max)、AUC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FBG、D-D、PT、APTT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凝血功能状态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可靠手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13
作者 武瑞骐 周毅 +5 位作者 夏天 张驰 杨启培 张璇 张亚忠 崔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15-3721,共7页
背景:许多临床研究观察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遗传尚不清楚。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方法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 背景:许多临床研究观察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遗传尚不清楚。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方法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从遗传学的角度对潜在的机制提供有意义的见解,为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P<5×10^(-8))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作为工具变量。研究结局主要包括骨质疏松症、5个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包括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足跟骨密度以及前臂骨密度。逆方差加权法为该研究评估因果效应的主要分析方法,文章采用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加权中值方法和MR-Egger回归用于补充说明,以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及骨密度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Cochran’s Q检验异质性,利用MR-Egger-intercept检验是否存在水平多效性。结果与结论:①逆方差加权法结果表明遗传预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呈正相关(OR=1.123,95%CI:1.077-1.171,P=4.02×10^(-8)),异质性检验表明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不存在异质性(P=0.388),MR-Egger-intercept检验未检测到水平多效性(P=0.571),敏感性分析显示研究结果没有产生偏倚。②类风湿性关节炎与5个部位的骨密度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显示如下:全身骨密度(OR=1.000,95%CI:0.988-1.012,P=0.925)、腰椎骨密度(OR=0.999,95%CI:0.982-1.016,P=0.937)、股骨颈骨密度(OR=1.001,95%CI:0.986-1.016,P=0.866)、足跟骨密度(OR=0.996,95%CI:0.989-1.004,P=0.419)、前臂骨密度(OR=1.063,95%CI:0.970-1.031,P=0.996)。MR-Egger-intercept分析未检测到潜在的水平多效性(全身骨密度:P=0.253;腰椎骨密度:P=0.638;股骨颈骨密度:P=0.553;足跟骨密度:P=0.444;前臂骨密度:P=0.079)。③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通过慢性炎症与骨的形成、骨溶解和吸收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骨质疏松症,此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体内的自身抗体(如抗瓜氨酸蛋白抗体)阳性也与骨质疏松症存在相关性。④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身免疫水平的系统性炎症指标、糖皮质激素的规范使用以及定期进行骨质疏松症风险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类风湿性关节 骨密度 孟德尔随机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因果关联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工具变量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慧晓 宋宜来 +1 位作者 闫欣 刘中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74-280,共7页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干细胞因其强大的免疫调节和抗炎能力成为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作者综述了干细胞疗法在RA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作参考。方法通过Pub... 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干细胞因其强大的免疫调节和抗炎能力成为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作者综述了干细胞疗法在RA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作参考。方法通过Pubmed和知网等平台,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干细胞疗法对RA的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干细胞通过“免疫重置”或抑制自身免疫有效对抗RA,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明显改善RA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标,减轻疾病活动度,治疗过程安全可行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干细胞疗法安全有效,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今后可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究,为RA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解释模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预测
15
作者 阿不都许克尔·阿不都卡地尔 玉苏甫·买提努尔 尔西丁·买买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和解释模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94例,按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 目的 探讨机器学习和解释模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94例,按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46例)和预后良好组(148例),通过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构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BP神经网络、XGBoost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PR曲线筛选出最佳预测模型后,采用SHAP解释模型对其进行特征解释,并随机抽取1例患者进行模型评估。结果 两组年龄、吸烟史、职业、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Ig M、红细胞沉降率、谷草转氨酶、热盐包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骨质疏松仪治疗、关节功能状态分期、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6,95%CI:1.021~1.113)、职业(OR=16.711,95%CI:5.499~50.787)、骨质疏松仪使用情况(OR=6.836,95%CI:2.362~19.782)、关节功能状态分期(OR=2.756,95%CI:1.388~5.474)、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OR=6.287,95%CI:2.514~15.718)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及PR曲线结果显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性能最好,可信性最高。SHAP解释模型显示,类风湿因子水平、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职业等均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患者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类风湿因子水平、职业、患者健康评定量表评分、年龄、是否推拿治疗为该例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基于机器学习的预后预测模型可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预后情况,可针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和规范性治疗,减少不良预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双能X射线吸收法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方靖 刘有云 +6 位作者 祁生平 李作瑞 杨富艳 王燕彬 畅旭东 韩琼 王建辉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骨密度(BMD)检测,采用DXA... 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诊断青海地区女性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20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骨密度(BMD)检测,采用DXA测量腰椎L1~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前臂整体等部位。根据BMD检测结果,将患者各部位BMD的T值≤-2.5 SD纳入OP组(121例),BMD的T值>-2.5 SD纳入非OP组(79例)。对比分析两组RA患者不同部位的BMD的T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BMD的T值诊断OP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青海地区绝经后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果:OP组L1、L2、L3、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及前臂整体BMD的T值均明显低于非OP组。ROC曲线分析中,L1、L2、L3、L4、腰整体、大转子、Ward's三角区、整体及前臂整体BMD的T值诊断OP的灵敏度分别为96.20%、95.22%、90.16%、96.03%、92.01%、89.36%、99.26%、90.02%和96.03%,特异度分别为81.00%、82.19%、85.22%、83.06%、83.06%、90.22%、80.06%、86.23%和83.09%,AUC分别为0.908、0.905、0.896、0.906、0.903、0.879、0.918、0.901和0.906。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龄、病程长、28个关节的风湿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及补充钙剂等均为青海地区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DXA检测RA发生OP患者BMD可作为OP评估的“金标准”,且影响青海地区绝经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结合相关因素制定合理的措施,以降低O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射线(DXA) 青海地区 绝经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 骨质疏松(OP)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彦君 王玲 莫成荣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171-174,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治疗以有效快速地治疗疾病为目标,主要是通过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从长远来看不良反应较为明显。RA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痹症范...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治疗以有效快速地治疗疾病为目标,主要是通过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从长远来看不良反应较为明显。RA在中医学中归属于痹症范畴,其中以寒湿痹阻型最为多见,中医药治疗以“调养”为主,往往疗效稳定、温和安全且费用低廉。中西医结合治疗,取长补短,具有减毒增效的优势。现从RA的发病机制、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综述如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寒湿痹阻型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ASC NLRP3水平及意义
18
作者 姜永森 赵春楠 +3 位作者 张泽智 刘艳伶 丁佩剑 耿学丽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RA组、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人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RA组、同期8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SC和NLRP3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ASC、NLRP3水平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RA组血清AS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NLRP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C、NLRP3为RA患者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ASC和NLRP3水平升高与DAS28评分独立相关,血清ASC、NLRP3对RA及其疾病活动度有潜在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 血清人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下载PDF
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对白细胞介素-6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免疫平衡的影响
19
作者 张徐明 吴頔 李俊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对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RA合并ILD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对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RA合并I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曲安西龙、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法替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Treg水平、Th17水平、Treg/Th17、呼吸困难症状及肺高分辨率CT(HRCT)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Th17水平、Treg/Th1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呼吸困难症状、HRC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法替布治疗RA合并ILD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率,从而避免机体过度分泌TNF-α、IL-6等炎症因子,维持免疫功能处于平衡状态,缓解症状,加快病情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法替布 类风湿性关节 肺间质病变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秦艽-蚕沙药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20
作者 王媛 顾万红 +2 位作者 何苗 王乐乐 李喜香 《甘肃医药》 2024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秦艽-蚕沙药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秦艽-蚕沙药对的活性成分,结合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s筛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疾...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秦艽-蚕沙药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秦艽-蚕沙药对的活性成分,结合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Genecards筛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0绘制秦艽、蚕沙、疾病的韦恩图,通过药对与疾病的共有交集,基于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然网络图,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和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使用CytoNCA插件利用BC值筛选出核心靶点,采用Metoscape平台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与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获得秦艽-蚕沙的10个有效成分,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的关键化学成分9个,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共同靶点82个,PPI关键靶点21个,GO富集分析结果包括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各筛选出了10条柱状图;KEGG富集分析发现相关信号通路14条。结论:秦艽-蚕沙药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调控特点,本研究为深入探索秦艽-蚕沙药对干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蚕沙 类风湿性关节 网络药理学 靶点基因 富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