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8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早熟早籼品种对双季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1
作者 施贤波 金林灿 +2 位作者 姜洁锋 黄宣 严成其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种植甬籼15等早熟早籼稻品种对双季稻生产的贡献,在浙江省双季稻主栽区以早熟早稻品种甬籼15、中熟早稻品种中早39和连作晚稻品种甬优1540、浙粳96为材料,研究分析不同熟期早籼稻品种搭配相同连晚品种的双季产量及效益。... 为了进一步明确种植甬籼15等早熟早籼稻品种对双季稻生产的贡献,在浙江省双季稻主栽区以早熟早稻品种甬籼15、中熟早稻品种中早39和连作晚稻品种甬优1540、浙粳96为材料,研究分析不同熟期早籼稻品种搭配相同连晚品种的双季产量及效益。结果表明,同期播种的甬籼15成熟期比对照品种中早39早3~8d,甬籼15+双季模式较对照中早39+双季模式每667m^(2)平均增产稻谷44.5kg、增效135.9元,种植甬籼15等早熟早籼稻品种可实现双季的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 15 双季稻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杂交中籼组合Q两优丝苗南方基地安全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2
作者 高胜从 吕加林 +9 位作者 崔会会 饶学雄 苏祥忠 杨韦 邹丰收 朱昌栋 潘华 杨磊 王传军 章志寒 《中国种业》 2024年第4期139-143,共5页
Q两优丝苗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其自育抗倒、高产、优质不育系全151S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米质优、抗性好的恢复系五山丝苗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水稻组合,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对该品种的亲本特征特性、... Q两优丝苗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其自育抗倒、高产、优质不育系全151S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米质优、抗性好的恢复系五山丝苗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水稻组合,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对该品种的亲本特征特性、亲本选育过程及在南方基地的安全、高产、优质制种技术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两优丝苗 两系 组合 南方基地 安全 高产 优质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新品种两优五山丝苗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3
作者 陈俊萍 陈慧珍 +7 位作者 周少川 蒋超 宋思铭 唐杰 黄道强 刘建萍 邱箭 邓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5期160-162,178,共4页
两优五山丝苗是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两用核不育系萍S为母本,以优质常规稻五山丝苗为父本配组杂交的两系中籼组合,于202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两优五山丝苗米质达部标优质... 两优五山丝苗是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两用核不育系萍S为母本,以优质常规稻五山丝苗为父本配组杂交的两系中籼组合,于202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两优五山丝苗米质达部标优质3级,丰产性强。安徽省2019年、2020年2年区试平均产量9828.2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82%。2023年两优五山丝苗在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联圩村百亩示范片采取直播方式种植,采用收割机实割收获测产,稻谷经扣除杂质和水分平均产量11297.1 kg/hm^(2),再生季测产经扣除杂质和水分平均产量4918.2 kg/hm^(2),一季加再生季的平均产量为16215.3 kg/hm^(2)。笔者介绍了两优五山丝苗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品种 两优五山丝苗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下载PDF
播期和施氮量对中籼杂交稻群体质量、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4
作者 张永泽 王瑞刚 +7 位作者 王艺媚 王梓豪 李俊周 杜彦修 孙红正 彭廷 赵全志 张静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6,共10页
以中籼杂交稻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4月15日(D1)、4月30日(D2)、5月15日(D3)、5月30日(D4)、6月14日(D5)]和施氮量[0 kg/hm^(2)(N0)、150 kg/hm^(2)(N150)和300 kg/hm^(2)(N300)]对中籼杂交稻群体质量、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以中籼杂交稻Y两优900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4月15日(D1)、4月30日(D2)、5月15日(D3)、5月30日(D4)、6月14日(D5)]和施氮量[0 kg/hm^(2)(N0)、150 kg/hm^(2)(N150)和300 kg/hm^(2)(N300)]对中籼杂交稻群体质量、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探寻豫南稻区最适播期和施氮量。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中籼杂交稻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产量随播期推迟先升高后降低,以D2播期最高,D5播期最低,D2播期产量较D5播期提高126.42%。D2播期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整体来看,D2N300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D1N300、D2N150处理。总叶面积指数和高效叶面积指数均随播期推迟先升高后降低,总叶面积指数和低效叶面积指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整体来看,总叶面积指数以D3N300处理最高,其次是D4N300、D2N300处理;高效叶面积指数以D3N300处理最高,其次是D4N300、D1N300处理;低效叶面积指数以D2N300处理最高,其次是D4N300、D3N300处理。粒数叶比和粒质量叶比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整体来看,粒数叶比以D1N0处理最高,其次是D2N0、D3N0处理;粒质量叶比以D1N0处理最高,其次是D3N0、D2N0处理。D1、D2、D3播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氮含量分别较D5播期增加12.81%、14.77%、13.02%和10.64%、25.08%、30.40%,且各个播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氮含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穗氮含量表现为D1、D2播期显著高于D3、D4、D5播期,且各个播期N150、N300处理穗氮含量总体上均高于N0处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着播期推迟先升高后下降,N150和N300处理均以D2播期最高,D5播期最低,且N150处理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明显高于N300处理。综上,播期和施氮量通过调节叶面积、粒叶比、植株氮含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影响产量,中籼杂交稻Y两优900在豫南地区丰产高效的适宜播种期是4月30日(D2),适宜施氮量为150~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播期 施氮量 群体质量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下载PDF
2023年中籼再生稻引种试验
5
作者 刘开福 方忠坤 +1 位作者 徐建庭 徐乐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9-13,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在研究区种植的生育期适中的优质、高产、抗病中籼再生稻品种,不断满足种植户对再生稻高产的需求,本文对稳两优6311等10个品种进行大田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丰两优四号。对11个试验品种产量、农艺性状及抗性数据等进行综合分... 为筛选出适宜在研究区种植的生育期适中的优质、高产、抗病中籼再生稻品种,不断满足种植户对再生稻高产的需求,本文对稳两优6311等10个品种进行大田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丰两优四号。对11个试验品种产量、农艺性状及抗性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得到稳两优6311、信两优1319、康两优911和圳优6377这4个中籼水稻品种,以满足研究区发展再生稻对品种的要求,为种植户进行再生稻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为粮食稳步增产不断挖掘新途径,为种植户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引种试验 生育期 抗病性 再生稻
下载PDF
皖西地区杂交中籼水稻新品种展示比较试验
6
作者 王善珍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13-17,共5页
为进一步筛选适合皖西地区种植的高产、多抗和优质的杂交中籼稻新品种,本研究对浙两优美香新占等28个中籼稻新品种进行了展示比较试验,从生育时期、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12个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且综合抗... 为进一步筛选适合皖西地区种植的高产、多抗和优质的杂交中籼稻新品种,本研究对浙两优美香新占等28个中籼稻新品种进行了展示比较试验,从生育时期、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12个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且综合抗性较强的水稻新品种,依次是吨两优900、宜两优粤禾丝苗、荃两优鄂丰丝苗、润两优619、荃优386、筑两优427、徽两优广丝苗、徽两优香丝苗、巧两优玉晶占、缘两优819、万丰优818和华两优919。目的在于为该地区杂交中籼水稻主推品种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水稻 生育时期 农艺性状 田间综合评价
下载PDF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两款
7
作者 赵军 《农村新技术》 2024年第3期44-45,共2页
一、科优香66。“科优香66”是由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品种来源为“沪科1A”ד荃恢15号”。1.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1.8天... 一、科优香66。“科优香66”是由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品种来源为“沪科1A”ד荃恢15号”。1.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1.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晚熟1天。株高118.4厘米,穗长24.4厘米,每亩(667平方米)有效穗数为18.2万穗,每穗总粒数171.1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6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育种技术 一季中稻 品种来源 有效穗数 优香 特征特性 型三系杂交水稻 丰两优四号
下载PDF
单季中籼杂交稻优质品种模式栽培试验结果分析
8
作者 高时凤 陈永广 +1 位作者 莫申玉 夏大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0058-0063,共6页
2023年度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在安徽省全面布点实施,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白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根据庐江县技术推广中心设计项目实施标准要求,在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实施基地,布点单季中籼杂交稻优质品种模式栽... 2023年度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在安徽省全面布点实施,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白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根据庐江县技术推广中心设计项目实施标准要求,在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实施基地,布点单季中籼杂交稻优质品种模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空茬应用酵素毯秧小苗手插绿色种植模式栽培,比采取空茬常规湿润育大苗手插栽培模式和采取虾一稻共生毯秧大苗手插栽培模式,栽培中籼杂交稻优质品种,采取统一浸种催芽稀播毯秧和湿润培育大苗移栽,全程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方式,各品种均表现高产、优质、高抗、分蘖性强、成穗率高、增效。各点中籼稻品种中,隆两优8612、玮两优8612及臻两优8612均表现早熟、高抗、大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绿色毯秧小苗手插 毯秧大苗手插 湿润大苗手插 有机肥与配方肥基施 酵素叶面肥追施 杂交稻优质品种 推广应用
下载PDF
籼型血缘渗入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徐海 李秀坤 +4 位作者 芦佳浩 姜恺 马玥 徐正进 徐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359-4370,共12页
【目的】分析籼型血缘渗入对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优化籼型血缘利用的北方粳稻育种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组资源。【方法】以籼粳交重组自交系(RIL)及从黑龙江省、辽宁省、山东省和江苏省收集的74份不同年代粳稻主栽品种为试材... 【目的】分析籼型血缘渗入对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优化籼型血缘利用的北方粳稻育种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组资源。【方法】以籼粳交重组自交系(RIL)及从黑龙江省、辽宁省、山东省和江苏省收集的74份不同年代粳稻主栽品种为试材,结合基于Illumina HiSeq2500平台的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多地表型调查,分析籼型血缘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籼型血缘渗入所引入的不利基因进行基因敲除。【结果】分析RIL发现籼型血缘与穗长、粒长呈显著正相关,与碾磨品质呈负相关,其中,与整精米率达到显著水平。籼型血缘在江苏省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籼型频率与粒形的相关性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强,而与穗长和整精米率的相关性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弱。通过调查粳稻主要稻区不同年代主栽品种,发现籼型血缘渗入位置和比例并不是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在第1、10、11和12染色体上,籼型血缘分布较多。江苏省和辽宁省主栽品种的籼型血缘显著高于黑龙江省和山东省,而且2000年后育成的品种籼型血缘显著高于2000年之前的品种。各粳稻区不同年代主栽品种籼型血缘渗入显著增加了每穗粒数,籼型血缘渗入区域中包含多个抗性和育性相关基因。在盐丰47的第5染色体上有一段籼型血缘渗入片段,包含籼型粒型调控基因GS5和籼型垩白调控基因Chalk5,增加了盐丰47的千粒重,但影响了其垩白性状。应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盐丰47的Chalk5,纯合基因编辑植株的粒形与盐丰47相似,其垩白性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籼型血缘渗入主要通过增加每穗粒数增加粳稻产量潜力,但对碾磨品质有负面影响。通过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挖掘品种不良等位基因,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打破籼粳杂交育种中的遗传累赘是一种高效的育种辅助手段,可以针对目标性状进行快速准确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粳稻育种 型血缘渗入 产量 品质 分子设计育种
下载PDF
荆州市近68年寒露风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籼稻)的影响
10
作者 邓艳君 杨昌斌 +3 位作者 刘志雄 叶佩 刘诗慧 刘凯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235-240,共6页
基于1953—2020年近68年荆州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确定当前主要水稻品种的寒露风等级指标,分析荆州市寒露风的发生状况及演变规律,并以2020年为例,分析寒露风对水稻(籼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低温抗性不同,籼型杂交稻寒... 基于1953—2020年近68年荆州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确定当前主要水稻品种的寒露风等级指标,分析荆州市寒露风的发生状况及演变规律,并以2020年为例,分析寒露风对水稻(籼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低温抗性不同,籼型杂交稻寒露风指标应为连续3 d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3℃、籼型常规稻寒露风指标应为连续3 d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寒露风最早可发生在8月中下旬,最晚发生在10月初,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中度、重度寒露风频率较高。2000年以后,寒露风始期提前较明显,且振幅加剧。2020年寒露风天气造成一季晚、虾稻、双季晚稻和再生稻不同程度的减产。从安全齐穗的角度考虑,荆州市籼型常规稻安全齐穗期为9月13日,籼型杂交稻安全齐穗期为9月12日,双季晚稻、一季稻、直播虾稻应合理安排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露风 型杂交稻 型常规稻 荆州市
下载PDF
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永兴A的选育及应用
11
作者 程朝平 叶新福 +1 位作者 叶宁 郑向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23年第2期4-7,共4页
永兴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龙特甫B/金23B的杂交后代F8代中间材料作母本,以优质、抗稻瘟病保持系元丰B为父本进行杂交,在F4代用元丰A测交选育保持系,经过连续多代择优回交选育而成的野败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花... 永兴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龙特甫B/金23B的杂交后代F8代中间材料作母本,以优质、抗稻瘟病保持系元丰B为父本进行杂交,在F4代用元丰A测交选育保持系,经过连续多代择优回交选育而成的野败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花粉败育彻底、株型松紧适中、柱头外露好、异交结实率高、分蘖力强、配合力好、米质优等特点,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所配组合永兴优香粘(永兴A/九香粘)于202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型三系不育系 永兴A 选育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高产群体农艺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士宝 柯健 +7 位作者 孙杰 尹传俊 朱铁忠 陈婷婷 何海兵 尤翠翠 郭爽爽 武立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525,共15页
探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产量成因及高产品种群体共性特征。以120个中籼杂交稻为材料,于2019—2020年在安徽舒城农科所开展品种评比试验,并根据每穗粒数排序将供试品种均分为大穗型(193~270)、中穗型(167~191)和小穗型(108... 探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产量成因及高产品种群体共性特征。以120个中籼杂交稻为材料,于2019—2020年在安徽舒城农科所开展品种评比试验,并根据每穗粒数排序将供试品种均分为大穗型(193~270)、中穗型(167~191)和小穗型(108~166)3类,比较不同穗型中籼杂交稻的产量及构成、生育进程、日产量、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穗型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穗型下水稻产量变幅均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可进一步分别分为高产、中产和低产3种类型。高日产量是不同穗型品种高产共性指标,其中大穗型与增加叶面积指数有关,而中、小穗型可能与促进光能转化效率有关。除日产量外,不同穗型品种高产形成极具差异。从产量构成来看,大穗型品种主要依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增产;中穗型品种为有效穗数和结实率;而小穗型品种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这种穗型间的差异与分类方法和大穗型水稻灌浆障碍有关。从物质积累来看,与小穗型高产品种较高的收获指数不同,大、中穗型水稻要依靠生物量增加来提高产量。各穗型下不同产量水平的穗位枝梗分布与穗长均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发现,大穗型高产品种主要表现为日产量高、生物量大、穗多粒重、叶面积指数高;中穗型高产品种表现为日产量高、穗数多、生物量大;而小穗型高产品种则为日产量高、收获指数大、穗粒兼顾、结实率高。总的来说,大穗型高产品种的共性指标为:日产量107.0 kg hm^(-2)d^(-1)、生物量20.2 t hm^(-2)、有效穗数229.8 m^(-2)、叶面积指数6.1;中穗型高产品种为:日产量95.3 kg hm^(-2)d^(-1)、有效穗数253.9 m^(-2)、生物量19.5 t hm^(-2);小穗型高产品种:日产量79.6 kg hm^(-2)d^(-1)、收获指数61.0%、有效穗数239.0 m^(-2)、结实率84.6%。此外,应该根据品种穗型大小针对性进行高产氮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高产中杂交稻 穗型大小 产量形成 群体指标
下载PDF
籼型细胞质对粳稻杂交后代F1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猷红 唐傲 +6 位作者 张喜娟 董文军 刘凯 王文龙 徐英哲 孟英 来永才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4,共6页
为促进东北粳稻稻米品质遗传育种研究,本试验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东北粳稻细胞质进行籼粳类型鉴定,再以4份籼质粳核超高产粳稻与4份粳质粳核粳稻构建双列杂交群体,分别在沈阳和哈尔滨两地种植,分析籼型细胞质背景下杂交后代F_(1)稻米品... 为促进东北粳稻稻米品质遗传育种研究,本试验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东北粳稻细胞质进行籼粳类型鉴定,再以4份籼质粳核超高产粳稻与4份粳质粳核粳稻构建双列杂交群体,分别在沈阳和哈尔滨两地种植,分析籼型细胞质背景下杂交后代F_(1)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筛选到4份超高产粳稻沈农265、沈农9741、辽粳454、沈农9816的细胞质为籼型;杂交后代F_(1)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得出,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稻米品质方差分析表明,与粳质粳核材料相比,籼质粳核材料稻米蛋白质含量低,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值高。综上所述,相同核遗传背景下,籼质粳核基因互作可能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和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稻 型细胞质 杂交后代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早籼稻新品种甬籼844的选育
14
作者 施贤波 金林灿 +1 位作者 姜洁锋 黄宣 《中国种业》 2023年第11期141-144,共4页
甬籼844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于2022年4月通过江西省审定(赣审稻20220008),具有熟期较早、株高适中、结实率高、抗倒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江西、浙江等地直播或机插种植。介绍了甬籼84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甬籼844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于2022年4月通过江西省审定(赣审稻20220008),具有熟期较早、株高适中、结实率高、抗倒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江西、浙江等地直播或机插种植。介绍了甬籼844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并对其选育体会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44 选育 栽培要点
下载PDF
优质高产中籼糯新品种华籼糯8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15
作者 周诚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2期188-191,共4页
华籼糯8号是江西农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熙沣源种业有限公司于2012年以扬辐糯4号×特糯2072作为亲本,采取“穗数、穗重兼顾+优质多抗”聚合的技术路线,经过多年、多代系谱杂交选育的籼型常规糯稻品种,该品种具有综合表现优良... 华籼糯8号是江西农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熙沣源种业有限公司于2012年以扬辐糯4号×特糯2072作为亲本,采取“穗数、穗重兼顾+优质多抗”聚合的技术路线,经过多年、多代系谱杂交选育的籼型常规糯稻品种,该品种具有综合表现优良、米质优、糯性好、抗倒伏和产量稳定等特点。笔者对其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表现等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栽培技术要点,为华籼糯8号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8号 选育经过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早熟早籼新品种‘甬籼43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6
作者 施贤波 金林灿 姜洁锋 《宁波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23-24,30,共3页
‘甬籼430’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早熟早籼新品种。2015年省早稻联合品比试验中,生育期108.3d,比对照‘中早39’短4.0d。具有熟期早、株高矮、粒型大和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本文介绍了‘甬籼430'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配... ‘甬籼430’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早熟早籼新品种。2015年省早稻联合品比试验中,生育期108.3d,比对照‘中早39’短4.0d。具有熟期早、株高矮、粒型大和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本文介绍了‘甬籼430'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 选育 栽培 430
下载PDF
早熟优质丰产抗病赣早籼37号选育及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传元 甘淑贞 +2 位作者 赵开如 万建林 张正国 《江西农业学报》 1996年第1期12-16,共5页
赣早籼37号是从组合秋4010(优麦早/IR36)/M1460中,用系谱育种法育成。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稳产、抗稻瘟病、成熟期落色好、适应推广等特点,两年省级区试,平均比对照浙辐802增产14... 赣早籼37号是从组合秋4010(优麦早/IR36)/M1460中,用系谱育种法育成。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稳产、抗稻瘟病、成熟期落色好、适应推广等特点,两年省级区试,平均比对照浙辐802增产14.15%。1995年该品种成为我省早稻区试早熟组对照品种。该品种适合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早稻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早稻 赣早37号 鉴定
下载PDF
水稻籼粳性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与判别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景芳 李学忠 +3 位作者 张少红 刘斌 赵均良 杨梯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10-19,共10页
【目的】准确区分水稻的籼粳性在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和进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在籼稻和粳稻中存在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的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籼粳性的判别中。但是已公布的这些籼粳性判别分子标记在遗传背景多样... 【目的】准确区分水稻的籼粳性在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和进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在籼稻和粳稻中存在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的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籼粳性的判别中。但是已公布的这些籼粳性判别分子标记在遗传背景多样的实验材料中是否仍然表现出籼粳特异性尚未可知;此外,目前籼粳性的判别多是基于待测品系与2个对照品种的比较,无法反映待测品系与籼(粳)亚种群体的籼粳相似性。因此,需要筛选出一套能在多样性遗传材料中都表现出籼粳性特异的分子标记,并建立籼粳组群判别体系客观判别水稻的籼粳性。【方法】在能代表世界水稻遗传多样性的水稻多样性种质平台2(RDP2)中,利用7万个SNP分子标记的基因型,选取保留群体遗传多样性的92份水稻品种(系),对已知的51对用于籼粳性判别的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并根据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选取5份籼稻和5份粳稻组成籼稻和粳稻判别组,利用籼性判别值量化水稻籼粳性。【结果】在51对分子标记中筛选到24对籼粳特异性强的分子标记(在籼/粳稻群中出现专一带型的频率均高于69.5%),它们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根据籼粳特异分子标记的带型结果,92份品种(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2个组群,聚类结果与这些品种(系)已知的籼粳性完全吻合。根据聚类结果,构建了组群判别体系,随机选取10份品种(系)对其籼性判别值进行计算,其中1份偏籼品系、1份偏粳品系、4份籼稻品系、4份粳稻品系,准确地实现了对其籼粳性的量化判别。【结论】筛选出一套可在遗传背景丰富的材料中进行籼粳性鉴定的分子标记,并基于籼粳组群建立了一套籼粳判别体系,高效准确判别水稻的籼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粳性 粳判别 聚类分析 性判别值 水稻
下载PDF
籼糯稻产量性状及育种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苏国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5期10-14,共5页
为了提高常规籼糯稻育种和栽培水平及效率,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40个早籼糯以及61个晚籼糯新品系和品种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育种实践探讨籼糯稻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早籼糯各产量性状除生育期、结实... 为了提高常规籼糯稻育种和栽培水平及效率,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40个早籼糯以及61个晚籼糯新品系和品种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育种实践探讨籼糯稻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早籼糯各产量性状除生育期、结实率外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株高、穗长与每穗粒数之间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显著水平,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46.41%),其次为每穗粒数(34.16%);晚籼糯的每穗粒数、有效穗数与产量的正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显著水平,株高与每穗粒数、穗长之间的相关也达显著水平,每穗粒数对产量贡献最大(38.80%),其次为有效穗数(33.80%)。并根据试验结果和育种实践,提出早籼糯稻的育种主攻方向是在一定千粒重基础上重点提高有效穗数,并通过适当提高株高、穗长来增加每穗粒数;晚籼糯稻育种主攻方向是在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每穗粒数,并通过增加植株高度来提高穗长和每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稻 产量性状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优质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7-163S’特征特性及其基因型解析
20
作者 张彩娟 周坤能 +5 位作者 夏加发 王元垒 云鹏 马廷臣 吴德祥 李泽福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1期1-9,共9页
为了制定合理的育种计划,对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7-163S’特征特性及基因型进行解析。以‘7-163S’及其配制组合或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使用基因组测序和RiceNavi数据库解析‘7-163S’的基因型。结果表明,‘7-163... 为了制定合理的育种计划,对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7-163S’特征特性及基因型进行解析。以‘7-163S’及其配制组合或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使用基因组测序和RiceNavi数据库解析‘7-163S’的基因型。结果表明,‘7-163S’农艺性状优异,可繁性好,育性起点温度低、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已育成4个品种或组合,均表现出生育期适中、优质、丰产性好等特点。基因型分析表明‘7-163S’含有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抗性等位基因,以及低垩白、高氮肥利用效率、耐冷等优异等位基因。然而,其缺乏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2、Pi9和Pigm、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香味基因fgr及镉低积累基因OsCd1和OsNRAMP5等。将基因型与表型结合,可为基因聚合增强‘7-163S’抗性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7-163S’ 特征特性 基因型解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