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邓启云 盛孝邦 李新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76-378,共3页
The sterility segregation and its genetic patterns of indica P(T)GMS rice were analyzed mainl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bagged seed set of individuals in reciprocal F\-2 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es between P(T)GM... The sterility segregation and its genetic patterns of indica P(T)GMS rice were analyzed mainl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bagged seed set of individuals in reciprocal F\-2 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es between P(T)GMS lines of different origin and typical indica conventional varieties of different ecotype under long day length and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 by using the software of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erility of Annong S 1,Hengnong S 1,and W6154S,of which the sterility alteration was mainly induced by temperature fluctuation,was controlled by one major recessive gene. But the sterility of W7415S was controlled by more than two major recessive genes. Apart from the major recessive gene,there was a group of polygenes in controlling of the sterility segregation in F\-2 population. Moreover,the polygenic variance was different from line to line. It implied that the polygenes of W6154S or W7415S was far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of Annong S 1 and Hengnong S 1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All the conventional indica varieties of different ecotypes possessed the major dominant fertility genes. Meanwhile,the genetic background in different ecotype conventional varieties,the essentiality of which lies in the existence of polygenes,was different and influenced the major gene expression deeply. It was also indicated that genetic background of middle season variety Nanjing 11 was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of early season variety Erjiuqing and late season variety GER 1 as well. Finally,the differences of drift in critical temperature inducing male sterility of P(T)GMS lines (for short term DCT) and the stratgey of breeding practically usable P(T)GMS line with slighter DCT we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邓启云 盛孝邦 +1 位作者 段美娟 李新奇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1,共5页
以安农S 1等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二九青等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考察分离群体单株的套袋自交结实率 ,应用极大似然法系统研究了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a)安农S 1、测 6 4S、衡农S 1和W... 以安农S 1等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二九青等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考察分离群体单株的套袋自交结实率 ,应用极大似然法系统研究了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a)安农S 1、测 6 4S、衡农S 1和W6 15 4S等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受 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而W7415S的不育性受至少 2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b)光温敏不育主基因的表达受微效多基因的修饰 ,不同不育系的微基因效应有明显差异 ;c)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中均具有主效恢复基因 ,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影响不育性表达效果的遗传背景 (其实质就是微效多基因群 ) ,而且品种间有较大差异。对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移”机制以及在育种实践中如何选育不育起点温度“缓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育 遗传 极大似然法 雄性不育 主效基因 微效基因 不育起点温度漂移机制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研究
3
作者 秦志列 梁玉龙 +6 位作者 刘丽华 李宏博 张风廷 娄鸿耀 李翰霖 赵昌平 张胜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 为了解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366和BS1086的育性恢复状况,评估恢复系人工定向改良对其恢复能力的效果,在不育生态区对以55份定向改良的恢复系和33份非改良恢复系(常规小麦)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变化范围为15.42%~140.34%和20.28%~119.07%(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3.02%和72.21%,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2份母本的育性恢复能力差异不显著。BS366和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主要分布于40%~110%和60%~100%间,BS1086杂种一代结实率分布更为集中。BS366和BS1086与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4.45%和78.97%,与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3.97%和60.95%,改良父本的平均恢复力高于非改良父本,表明定向改良有利于提高恢复系的恢复力。BS366和BS1086与相同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差异在-41.66%~61.93%之间,表明相同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存在差异。BS366和BS1086与相同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61.82%的结实率差异分布于-10%~20%之间,与相同非改良父本的杂种一代中有51.52%的结实率差异在-30%~0%之间,表明同一改良父本对不同母本的育性恢复力差异小于非改良父本。BS366与14份父本、BS1086与7份父本的杂种一代结实率高于对照,其中父本14YH261、14YH551、SD036与2份母本杂种一代的结实率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可用恢复力的父本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对不同母本的恢复力存在较大差异。杂种一代主茎穗的平均结实率极显著大于分蘖穗。因此,建议对不同母本分别开展强恢复力的恢复系筛选,并以中选强恢复系为亲本进行定向改良,有效增加杂种一代结实率达对照水平的组合数量,为获得更多强优势杂交组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雄性不育 恢复 杂交种 恢复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发现、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汤继华 胡彦民 +3 位作者 付志远 赫忠友 赫晋 陈伟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9-894,共6页
【目的】阐明玉米新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的育性转换机制和遗传机理。【方法】笔者对新发现的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进行了生态学、形态学和遗传学分析。【结果】琼68ms是一种花药败育型的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表现为高温不育、低温可... 【目的】阐明玉米新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的育性转换机制和遗传机理。【方法】笔者对新发现的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进行了生态学、形态学和遗传学分析。【结果】琼68ms是一种花药败育型的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表现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是雄穗发育的小穗分化期,临界温度为30~33℃;其不育性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结论】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的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在高温条件下不育性稳定,可以作为“两系”制种的基础材料,在生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温敏雄性不育 鉴定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育性转换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21
5
作者 汤继华 赫忠友 +3 位作者 陈伟程 谭树义 谢惠玲 李永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6-338,共3页
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 6 Qms及其对照琼 6的花药组织和植株叶片中生长素 (IAA)及乙烯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琼 6 Qms植株叶片中生长素含量在小花分化期最高 ,随着雄穗发育逐渐降低 ,而琼 6的生长素含量从小花分化期逐渐升... 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 6 Qms及其对照琼 6的花药组织和植株叶片中生长素 (IAA)及乙烯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琼 6 Qms植株叶片中生长素含量在小花分化期最高 ,随着雄穗发育逐渐降低 ,而琼 6的生长素含量从小花分化期逐渐升高 ,到性器官形成期达到最高值。在小花分化期和性器官形成期 ,琼 6 Qm s叶片和花药组织中的乙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而生长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 ,导致生长素与乙烯比例的不平衡 ,这可能是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由可育向不育转换的重要生理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温敏雄性不育 转换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外源化学物质对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小荣 薛庆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对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施用外源化学物质EDTA、IAA、CaCl2 、GA3 及其联合使用结果表明 :长日高温下 ,外源化学物质IAA、GA3 及其与CaCl2 联合使用对浙大 2 47S与培矮 64S花粉育性有一定恢复作用 ,但未能改变套袋小穗结实情况。短日低... 对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施用外源化学物质EDTA、IAA、CaCl2 、GA3 及其联合使用结果表明 :长日高温下 ,外源化学物质IAA、GA3 及其与CaCl2 联合使用对浙大 2 47S与培矮 64S花粉育性有一定恢复作用 ,但未能改变套袋小穗结实情况。短日低温下 ,IAA、GA3 及其与CaCl2 联合使用对浙大 2 47S与培矮 64S花粉育性由强至弱依次有较大恢复作用 ,并能不同程度提高套袋小穗结实率 ,表明籼型光温核不育水稻秋季短日低温下繁种时 ,合理辅助施用外源化学物质 ,能达到提高繁殖系数的效果。夏季长日高温以及秋季短日低温下 ,CaCl2及其螯合剂EDTA对两核不育材料仅有弱效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化学物质 型光温敏不育系 水稻
下载PDF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Ⅱ)——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守海 王德正 +3 位作者 罗彦长 李成荃 吴爽 杜士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以 3 418S、X0 7S、3 99S、2 3 0 1S和培矮 64S(CK) 5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 ,1994~ 2 0 0 1年在合肥进行分期播栽试验 ,抽穗时观察其育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历年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时段大致为 8月 10~ 2 5日 ,... 以 3 418S、X0 7S、3 99S、2 3 0 1S和培矮 64S(CK) 5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 ,1994~ 2 0 0 1年在合肥进行分期播栽试验 ,抽穗时观察其育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历年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时段大致为 8月 10~ 2 5日 ,其相应的育性敏感安全时段约在 7月 2 5日~ 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种子生产 安全技术 应用研究 温敏不育系
下载PDF
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育性转换与外源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汤继华 赫忠友 +1 位作者 潭树义 陈伟程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3,共2页
通过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42Qms不育阶段内不同发育时期喷施氯化钴(CoCl2 )和生长素 (IAA) ,研究外源激素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的不育阶段内 ,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钴 (CoCl2 )或生长... 通过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42Qms不育阶段内不同发育时期喷施氯化钴(CoCl2 )和生长素 (IAA) ,研究外源激素对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的不育阶段内 ,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钴 (CoCl2 )或生长素 (IAA)在特定时期处理琼 42Qms,可使其育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逆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温敏 雄性不育 转换 外源激素 氯化钴 生长素
下载PDF
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育性及其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凯辉 郭宝生 +4 位作者 刘素恩 赵存鹏 宇文小岗 张建丰 耿军义 《河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55-59,共5页
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是从海陆杂种后代中发现的具有芽黄标记性状的新型核雄性不育系。为探明该新型不育系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及其杂种优势表现,分别在石家庄和三亚进行试验,研究了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及其杂交种的产量性... 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是从海陆杂种后代中发现的具有芽黄标记性状的新型核雄性不育系。为探明该新型不育系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及其杂种优势表现,分别在石家庄和三亚进行试验,研究了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及其杂交种的产量性状、抗病性、纤维品质和耐盐性。结果表明:棉花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在三亚种植可恢复育性且花粉量大,自交成铃率高,能够自然繁殖;在石家庄表现为雄性不育,没有花粉,自交成铃率为0,不育度100%,且配合力好,恢复源广阔,恢复能力强,可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制种;不育系杂交种F1代育性恢复好,花粉量大,全部能够自然成铃且杂种优势明显,其中,部分杂交种产量高、抗病性好、纤维品质优良、耐盐性强,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温敏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下载PDF
超短光照和光强对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10
作者 黄农荣 张旭 +2 位作者 孔清霓 刘彦卓 林道宣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3-25,共3页
研究了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2S、N12S、N18S和133S在不同光长和光强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8h超短光照能明显提高光温互作型核不育系N12S和温敏型核不育系133S的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实... 研究了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2S、N12S、N18S和133S在不同光长和光强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8h超短光照能明显提高光温互作型核不育系N12S和温敏型核不育系133S的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对温敏型核不育系培矮64S和GD2S也有影响,但不显著,可能由于高温效应掩饰了超短光长的作用。用不同光强对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发现不同光强下的育性变化不明显,说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与光强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型光温敏不育系 超短光照 光照强度
下载PDF
光温条件对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育性转换的影响
11
作者 邱振国 张秒高 +2 位作者 彭海峰 陈雄辉 万邦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了弄清光温条件对自然突变的无花粉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籼S育性转换的影响,通过大田遮光和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光长(11.5、12.5、13.5和14.5 h)、不同温度(21、23.5、24、24.5和28℃)对幼穗分化期内的籼S持续(7、8、9、10、15和2... 为了弄清光温条件对自然突变的无花粉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籼S育性转换的影响,通过大田遮光和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光长(11.5、12.5、13.5和14.5 h)、不同温度(21、23.5、24、24.5和28℃)对幼穗分化期内的籼S持续(7、8、9、10、15和20 d)处理。结果表明,越冬材料在13.5 h光长下处理15 d,24和24.5℃两种处理最终均能使籼S从可育转为不育,21℃低温处理能使籼S可育率高达96.5%;以21℃低温、13.5 h光长的条件持续处理不同时间,仅9、10 d的低温处理才能导致籼S出现持续可育;大田遮光处理仅在晚造时对育性转换产生影响,出现可育花粉的时间早晚及其花粉可育率存在显著差异时的育性高低总体趋势均为11.5 h处理〉12.5 h处理〉CK〉13.5 h处理;人工气候箱内不同光长持续处理20 d发现,28℃高温各处理始终为无花粉型败育;24℃低温处理,仅11.5 h光长处理能使籼S出现部分可育花粉;23.5℃低温处理,11.5和12.5 h两种光长处理能使籼S出现部分可育花粉。故籼S具有较强的温敏性和一定的光敏性,在23.5~24.0℃的低温下,存在一定的光温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育水稻 无花粉型 转换 S 人工光温
下载PDF
温敏核雄性不育玉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赫忠友 李元秉 +2 位作者 谭树义 林力 洪德开 《作物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共2页
温敏核雄性不育玉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赫忠友,李元秉,谭树义,林力,洪德开(海南省农科院海口571100)1992年春,前名作者在玉米自交系留种田中,发现一株天然雄花闭颖雄性不育变异株。经3年8造,6个世代的观察研究,发... 温敏核雄性不育玉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赫忠友,李元秉,谭树义,林力,洪德开(海南省农科院海口571100)1992年春,前名作者在玉米自交系留种田中,发现一株天然雄花闭颖雄性不育变异株。经3年8造,6个世代的观察研究,发现它是在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温敏雄性不育 选择育种 测定 制种
下载PDF
温度对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花粉育性与花药蛋白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庆榴 唐锡华 茅剑蕾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6年第1期69-73,共5页
温度对温敏不育水稻二九青S花粉育性的影响极为明显,在30℃高温下,其花粉接近全不育;20℃低温下花粉不育度亦高,但不及30℃高温下显著。与原种二九青相比,高低温均使二九青S花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低温下更为显著... 温度对温敏不育水稻二九青S花粉育性的影响极为明显,在30℃高温下,其花粉接近全不育;20℃低温下花粉不育度亦高,但不及30℃高温下显著。与原种二九青相比,高低温均使二九青S花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低温下更为显著;蛋白质SDSPAGE图谱表明经30℃处理的二九青S花药蛋白质组分比原种二九青少了3条谱带。安农S-1在高温下花药中无花粉发育;而花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造温(25℃)下;SDSPAGE蛋白质图谱也表明高温下少1条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雄性不育 水稻 温度 花药蛋白 花粉育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F_2群体育性分布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国奇 段美娟 邓启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10-11,13,共3页
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光温敏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杂交F2 后代育性频率分布 ,在可育峰数目和主峰位置上存在差异。在同一父本的遗传背景下 ,不同不育系F2 的分离谱有所不同 ,并因采用的父本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分析认为 :光温敏... 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光温敏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杂交F2 后代育性频率分布 ,在可育峰数目和主峰位置上存在差异。在同一父本的遗传背景下 ,不同不育系F2 的分离谱有所不同 ,并因采用的父本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分析认为 :光温敏不育性的遗传分离多态性可能与不同生态型的常规籼稻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育分布 多态 型光温敏不育水稻
下载PDF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育性表现与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彭海峰 邱振国 +3 位作者 陈雄辉 万邦惠 张桂权 陆燕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22-2327,共6页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由不育转为可育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日均温21℃需7d以上,23.5℃需15d以上。细胞学观察表明其无花粉败育主要是由减数分裂时期的异常引起的,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粘连与液泡化、减数分裂受阻于前期Ⅰ的细线期、进行无丝分裂与异常的胞质分裂,始终没有正常四分体的形成,而是产生大小不同、核数不等的异常细胞,并最终解体消失。其花粉败育特点不同于以往研究过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具有花粉败育时期早而败育彻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育 S 花粉育 无花粉型 水稻
下载PDF
普通小麦PTS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宋亚珍 陈天佑 +3 位作者 雷国材 耿东梅 王强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 PTS和常规品种 (系 )小偃 6号、西农 872 7、小偃 2 2、陕 2 2 9、陕 785 9、周麦 1 1等互为父母本进行杂交 ,分期播种 F1 和 F2 ,田间考察自交结实率和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F1 正反交组合的结实率不受细胞质影响 ,说明 PTS系的... 以 PTS和常规品种 (系 )小偃 6号、西农 872 7、小偃 2 2、陕 2 2 9、陕 785 9、周麦 1 1等互为父母本进行杂交 ,分期播种 F1 和 F2 ,田间考察自交结实率和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F1 正反交组合的结实率不受细胞质影响 ,说明 PTS系的育性遗传为核基因控制。同时 ,F2 代育性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以结实率 70 %为界划分可育与不育及半不育时 ,出现 3∶ 1的分离比 ,因此认为 PTS系的不育表达是一主效隐性基因和多个微效 (修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PTS光温敏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基因控制 变化 主效隐基因 微效基因
下载PDF
低温时长对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GB028S育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亚辉 唐亮 +7 位作者 刘郁 阙补超 夏明 王莹 郑英杰 李振宇 陈广红 徐正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5-748,共4页
用20℃的低温对GB028S分别处理1,3,5,7d,研究不同低温时长对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使各处理抽穗期滞后2~8d。1d和3d的低温处理下,GB028S花粉不育度大于99.5%,育性没有转换;5d和7d的低温处理下,GB028S的花粉... 用20℃的低温对GB028S分别处理1,3,5,7d,研究不同低温时长对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使各处理抽穗期滞后2~8d。1d和3d的低温处理下,GB028S花粉不育度大于99.5%,育性没有转换;5d和7d的低温处理下,GB028S的花粉不育度为98.33%和94.33%,自交结实率为2.64%和5.04%,育性恢复。GB028S的临界温度接近20℃,其低温敏感时期的辨别标准为剑叶叶枕距-3~1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型光温敏不育系 低温 转换
下载PDF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在广州的育性表现及光温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明永 梁承邺 +1 位作者 黄毓文 陈宝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对12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在广州的育性测定表明:12个不育系在夏季都有一个不育期,但不育性稳定程度不尽相同,以W6111s和W6154s育性波动较大.其中9个不育系在早晚季各有一个长短不一的可育期,KS—9仅见... 对12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在广州的育性测定表明:12个不育系在夏季都有一个不育期,但不育性稳定程度不尽相同,以W6111s和W6154s育性波动较大.其中9个不育系在早晚季各有一个长短不一的可育期,KS—9仅见第二可育期,KS—14则未见可育期.在晚季,7001s,N5088s,农垦58s和8902s可育恢复较好,可育期明显,而其余7个不育系仅能部分恢复正常.光温处理表明:7001s,N5088s,8902s,农垦58s和8912s为光敏型,长日条件下不育性受温度影响不大,但短日条件下不育性恢复程度与温度有一定关系.W6154s和W8013s,培矮64s,KS—14和KS—9为温敏型.W6154s和W8013s转育起始温度在24—27℃间,KS—14和培矮64s则在刀一24℃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周期 温度 雄性不育 不稻 温敏不育
下载PDF
优质籼型旱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HS的光温反应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国强 郭建夫 +1 位作者 尹建英 郭武强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7,共6页
通过9种人控光温组合处理,结合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旱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HS育性的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日长对GHS的育性有一定的影响,在日长15.0h条件下,其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在13.0h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24.0℃以下;在11.0h条... 通过9种人控光温组合处理,结合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旱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HS育性的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日长对GHS的育性有一定的影响,在日长15.0h条件下,其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在13.0h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24.0℃以下;在11.0h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上升到24℃以上。GHS光敏性较强,可育花粉率的光长影响率达72.53%,比对照培矮64S高出7.12个百分点。对GHS可育花粉率的方差分析表明,GHS的温度效应不显著(P>0.05),光长效应显著(0.01<P<0.05),光温互作效应极显著(P<0.01),属不育起点温度较低、不育临界光长较短的光温互作型两用核不育系。在湛江自然条件下,GHS有2个育性转换期,连续稳定不育期达145d以上,正常年份可进行晚季安全制种,但没有适合GHS繁殖的光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旱稻 温敏不育系 GHS 光温反应特 表现
下载PDF
温度对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守海 杜士云 +3 位作者 李成荃 王德正 罗彦长 吴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1999年和 2 0 0 0年分期播栽试验 ,研究了温度对籼型温敏核不育系 2 30 1S自交不育度和花粉败育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 :2 30 1S的育性转换低温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约在抽穗前 17~ 11d ;生长早期的持续高温对其育性... 1999年和 2 0 0 0年分期播栽试验 ,研究了温度对籼型温敏核不育系 2 30 1S自交不育度和花粉败育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 :2 30 1S的育性转换低温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约在抽穗前 17~ 11d ;生长早期的持续高温对其育性表达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导致 2 30 1S自交不育的育性转换和无花粉败育类型转换的起点温度分别是 2 3℃和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温敏不育系 2301S型不育系 自交不育度 花粉败育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