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云南省常规籼稻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1
作者 侯世明 金代珍 +1 位作者 韦永梅 王茜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7期32-34,共3页
对云南省新育成或引进水稻品种(系)13个常规籼稻品种进行区域试验,以文稻11号为对照,鉴定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从而为云南省审定和推广水稻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八宝谷19号产量高,抗性好,推荐报审;南晶香... 对云南省新育成或引进水稻品种(系)13个常规籼稻品种进行区域试验,以文稻11号为对照,鉴定参试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从而为云南省审定和推广水稻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八宝谷19号产量高,抗性好,推荐报审;南晶香占、红稻12号、中科晶毫、文稻33号、文稻36号比对照文稻11号增产,抗病性好、适应性好,建议继续区试试验及生产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品种 区试 对照研究
下载PDF
优质丰产杂交籼稻品种机直播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长春 孙知白 +6 位作者 孙永健 殷尧翥 武云霞 唐源 杨志远 向开宏 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2-474,共1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适宜平原(崇州)与丘陵(三台)稻区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群体质量的共性特征,构建规范化的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的鉴选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为杂交籼稻机械化直播配套技术的融合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适宜平原(崇州)与丘陵(三台)稻区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群体质量的共性特征,构建规范化的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的鉴选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为杂交籼稻机械化直播配套技术的融合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两生态区以29个品种为试材,采用人工模拟精量穴直播(以下简称机直播),研究机直播对平原与丘陵稻区不同产量水平的优质杂交籼稻群体质量特征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机直播优质杂交籼稻群体质量特征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依据两生态区各品种的平均籽粒产量聚类分析,将两生态区供试品种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种类型。其中,三台高产类型品种占17.24%,中产、低产类型品种占82.76%;崇州高产类型品种占10.34%,中产、低产类型品种占89.66%。与中产、低产类型品种相比,两生态区高产类型品种的共性特征为分蘖能力强、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拔节期后叶面积指数(LAI)大,干物质累积量高;结实期顶3叶叶长、叶位、叶张角、株高及其顶部截获光能优势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机直播条件下,除群体透光率、顶3叶叶张角、分蘖盛期LAI及干物质累积量外,各群体质量指标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7~*~0.90^(**)),尤其是齐穗期高效LAI率、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及其收获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结论】机直播条件下,高产类型品种能够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并协同提高结实率,实现生育后期群体干物质的高增长,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直播 杂交籼稻品种 产量类型 产量构成 群体质量
下载PDF
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对籼稻品种库容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董桂春 李进前 +6 位作者 董燕萍 周娟 田昊 于小凤 张传胜 张岳芳 王余龙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3-528,共6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份(2001年)和122份(2002年)常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它们的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份(2001年)和122份(2002年)常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它们的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共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库容量最大的品种比最小的品种高426%(2001年)、817%(2002年),F类品种比A、B、C、D、E类品种分别高184.71%、88.93%、57.45%、34.32%、14.05%(2001年)和305.05%、153.54%、90.28%、51.24%、21.29%(2002年);2)随着库容量水平的提高,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3)大库容类型籼稻品种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大于小库容类型品种;4)大库容籼稻品种平均穗长、着粒密度、每穗一次枝梗数、每穗二次枝梗数较大;5)提高每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均可促进单位面积库容量的提高,两者对库容量作用的大小相仿,但均显著大于千粒重对库容量的影响。着粒密度、穗长对每穗粒数的影响显著大于每穗二次枝粳数,以及一、二次枝粳数比值对每穗粒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品种 库容量 产量构成因素 穗部性状
下载PDF
利用SSR定位籼稻品种Kaharamana中抗褐飞虱基因Bph9(英文)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昌潮 翟虎渠 +2 位作者 王春明 孙立宏 万建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268,共7页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利用寄主抗性被认为足防治褐飞虱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斯里兰卡水稻品种Kaharamana对东亚和东南亚的褐飞虱种群均表现抗虫性,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对其携带的Rph9基因进行了SSR 定位。所用的遗传...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利用寄主抗性被认为足防治褐飞虱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斯里兰卡水稻品种Kaharamana对东亚和东南亚的褐飞虱种群均表现抗虫性,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对其携带的Rph9基因进行了SSR 定位。所用的遗传群体为来源于Kaharamana和02428的含有18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每个F2单株套袋自交获得F2:3家系。利用苗期集团鉴定对F2:3家系进行抗褐飞虱鉴定,以推测相应F2单株的基因型。连锁分析表明,Bph9位于第12染色体上的两个SSR标记RM463和RM5341之间,分别与之相距6.8 cM和9.7 cM。该标记有助于将Bph9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褐飞虱基因 SSR标记 籼稻品种 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分子遗传学 水稻生产 水稻品种 斯里兰卡 分离群体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的杂交籼稻品种穴直播茎秆抗倒特性及其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郭长春 张桥 +7 位作者 孙永健 武云霞 徐徽 何艳 杨志远 马鹏 彭志芸 马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穴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其共性特征,探明穴直播优质杂交籼稻抗倒能力与穗部构成、茎秆主要物理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川西平原和川中丘陵2个稻作区为研究对象,以15个优质杂交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穴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及其共性特征,探明穴直播优质杂交籼稻抗倒能力与穗部构成、茎秆主要物理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川西平原和川中丘陵2个稻作区为研究对象,以15个优质杂交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精量穴直播(以下简称"穴直播")。通过对2个生态区各品种的平均籽粒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种类型。在不同生态区中,较之中产、低产品种,高产品种单穗干质量4.56~5.35 g、一次枝梗数14.55~15.17、二次枝梗数49.58~60.67、N_1~N_3(基部至穗顶第1—3节间)节间长25.70~26.67 cm、重心高度53.97~59.37 cm、基部N_1~N_3平均节间粗度5.75~6.26 mm、节间茎壁厚度1.09~1.20 mm、平均茎干质量0.20~0.24 g、鞘干质量0.22~0.23 g,说明其茎秆充实度高,机械强度好,抗倒优势明显。高产品种穗部构成及茎秆物理性状的改善,使其茎秆抗折力明显增加,倒伏指数降低。相关分析表明:N_1、N_2、N_3节间抗折力与穗部一、二次枝梗数,单穗质量,着粒密度,籽粒产量,弯曲力矩,茎秆长度,重心高度,相对重心高度,节间粗度,茎壁厚度,秆型指数,扁平率,茎干质量,鞘干质量,单位节间干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尤其与单位节间干质量的相关性最高(r=0.855~0.937);而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合理控制基部节间配置比例,注重提高茎壁厚和茎秆充实程度,是不同生态区穴直播优质杂交籼稻高产与抗倒伏协调统一的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直播 杂交籼稻品种 产量类型 茎秆物理性状 差异性
下载PDF
直播杂交籼稻品种不同产量水平与产量形成特征及其差异性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郭长春 何艳 +7 位作者 孙永健 严奉君 王海月 杨志远 徐徽 殷尧翥 严田蓉 马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6-483,共8页
【目的】明确适宜直播高产杂交籼稻品种的共性特性,为直播杂交籼稻品种的筛选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29个品种为试材,研究直播对不同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直播稻群体质量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依据稻谷... 【目的】明确适宜直播高产杂交籼稻品种的共性特性,为直播杂交籼稻品种的筛选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29个品种为试材,研究直播对不同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直播稻群体质量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依据稻谷产量聚类分析表明,直播条件下,高产、中高产、中产、中低产、低产5类型品种间其产量、齐穗期株叶形态,抗倒伏性,以及结实期不同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差异显著,以内7优39、F优498、绿优4923、旌3优177和内5优979产量(9 825.2~10 879.2 kg/hm2)较高,其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剑叶叶长、株高、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能力,以及叶面积指数(LAI)均显著高于中产、中低产、低产类型品种;尤其结实期高产、中高产类型品种的上三叶叶张角均显著小于其他产量类型品种,可改善稻株中下部受光姿态,利于提高群体干物质累积量和总颖花数量,且高产、中高产类型品种基部节间抗倒伏能力较强,这些是直播杂交籼稻的共性特征,也是直播高产、中高产类型品种相对于其他产量类型品种增产的重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直播条件下,杂交籼稻产量与上三叶叶张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LAI、剑叶长、抗折力、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尤其以结实期叶片物质转运率与产量的正相关性最高(r=0.76**)。【结论】结实期上三叶紧凑且直立,LAI高,抗倒伏性强,叶片物质转运率高是直播杂交籼稻高产、中高产品种的共性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 杂交籼稻品种 产量类型 产量形成 差异性
下载PDF
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籼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3 位作者 Kwak Kang-Su 杨天梅 吕宏斌 杨从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1-604,共4页
2001—2002年,对在中国宾川(亚热带)和韩国水原(温带)两生态区8个籼稻品种的产量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比温带条件下高1.25和4.43t/hm2,差异极显著.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具有较高产量潜力,是因为具有较... 2001—2002年,对在中国宾川(亚热带)和韩国水原(温带)两生态区8个籼稻品种的产量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比温带条件下高1.25和4.43t/hm2,差异极显著.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具有较高产量潜力,是因为具有较多的生物产量和颖花量,分别比温带条件下多2万/m2和422.25g/m2.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温带生态条件下则是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在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增产途径应是在保证足够有效穗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粒数而增加结实率;温带生态条件下应在提高千粒重的基础上,保证适当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品种 产量潜力 亚热带 温带
下载PDF
几个籼稻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高三基 陈如凯 +3 位作者 许莉萍 马宏敏 张木清 陈平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73-79,共7页
组织培养技术在作物改良上的成功应用需要合适的植株再生体系.本试验以7个籼稻成熟胚为材料,通过优化激素配比,建立适合于水稻遗传转化的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NB+2 mg/L2,4-D适合于供试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达90... 组织培养技术在作物改良上的成功应用需要合适的植株再生体系.本试验以7个籼稻成熟胚为材料,通过优化激素配比,建立适合于水稻遗传转化的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NB+2 mg/L2,4-D适合于供试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达90%以上;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3.0~3.5 mg/L KT,0.5~1.0 mg/L NAA和5.0 mg/L ABA的激素配比,明恢81、N175、航1号的最高分化率分别达72.7%、80.0%和78.0%;移栽成活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品种 成熟胚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体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武汉点)优质高效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7
9
作者 董华林 汪本福 +4 位作者 费震江 周鹏 游艾青 郑兴飞 徐得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19-25,共7页
从长江中下游稻区收集42个中籼稻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加权关联度进行运算分析,初步筛选出E两优476、两优688、五山丝苗、C两优华占、巨2优60、扬两优6号、C两优396、天优华占8个品种产量、品质表现均佳,为适宜在... 从长江中下游稻区收集42个中籼稻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加权关联度进行运算分析,初步筛选出E两优476、两优688、五山丝苗、C两优华占、巨2优60、扬两优6号、C两优396、天优华占8个品种产量、品质表现均佳,为适宜在试验地区推广应用的优质高效中籼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籼稻品种 筛选 优质 高效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优质软性籼稻品种固广油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云 江奕君 +3 位作者 林青山 刘志霞 胡巍 冯道基 《中国稻米》 2019年第1期108-109,共2页
软性品种选育是水稻品质育种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和稻米市场的现实需要。固广油占是采用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优质软性常规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和广东省标优质2级,直链淀粉含量14.7%~16.5%,高产稳产,平均单产超过... 软性品种选育是水稻品质育种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和稻米市场的现实需要。固广油占是采用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优质软性常规籼稻新品种。该品种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和广东省标优质2级,直链淀粉含量14.7%~16.5%,高产稳产,平均单产超过446 kg/667 m^2,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全生育期112~113 d,株高101.8~103.0 cm。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籼稻品种 固广油占 选育
下载PDF
南方籼稻品种抗白叶枯病的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汝财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用10个国内外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系测定我国南方稻区28个品种(组合)的抗性,其中抗谱最广的是八桂早、八桂香、培杂山青3个品种,对60%的供试菌系表现出抗性。抗谱在30%以下的品种有13个,占供试品种数的57%,其中特优63、广优4号则对10个... 用10个国内外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系测定我国南方稻区28个品种(组合)的抗性,其中抗谱最广的是八桂早、八桂香、培杂山青3个品种,对60%的供试菌系表现出抗性。抗谱在30%以下的品种有13个,占供试品种数的57%,其中特优63、广优4号则对10个供试菌系表现全感。籼稻品种(组合)对菲律宾菌系P 1和中国代表菌系浙173具有很好的抗性,而对菲律宾菌系P 2、P 3的抗性频率很低,对菲律宾菌系P 6和中国菌系1358则是全部表现感病。建议在育种计划中注意引进能够抗P 2、P 3、P 6和1358等菌系的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品种 白叶枯病 抗谱 抗性频率
下载PDF
引进籼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加工及外观品质分析
12
作者 许光利 汪燕 +3 位作者 梁成刚 江谷驰宏 丁春邦 李天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5-581,共7页
对从斯里兰卡引进的65个籼稻品种(90系列14个、At系列20个、Bg系列18个、Bw系列2个、IR系列3个、SN系列5个、其他系列3个)进行了农艺性状、加工及外观品质性状分析,并对29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加工及... 对从斯里兰卡引进的65个籼稻品种(90系列14个、At系列20个、Bg系列18个、Bw系列2个、IR系列3个、SN系列5个、其他系列3个)进行了农艺性状、加工及外观品质性状分析,并对29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加工及外观品质各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受品种影响,各品种全生育期变幅为137~189 d,株高为82.1~139.7 cm,穗长为20.6~32.6 cm,有效穗数为5.9~17.3,千粒重为11.6~29.5 g,产量为0.3~1.0 kg/m2,多数品种加工与外观品质达到优质标准;多数品种属迟熟类型,株高相对较高,分蘖能力强,穗偏中大,结实率较高,但千粒重和产量偏低;主成分分析表明,粒数因子对稻米影响最大(贡献率为69.936%);聚类分析将65个品种归为3类,第Ⅰ类具有较好的产量性状,但外观品质较差;第Ⅱ类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但产量性状较差;第Ⅰ类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外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籼稻品种 农艺性状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2001年福建省部分籼稻品种米质检测结果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玲娜 李清华 郑苹立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3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籼稻品种 垩白率 直链淀粉 垩白度 精米率 主要品质 优质米 整精米 蒸煮品质 福建省农科院
下载PDF
几个籼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申宗坦 章旺根 +3 位作者 何祖华 孙漱源 陶荣祥 施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1986年第1期1-7,共7页
用感稻瘟病品种二九青与4个抗病品种杂交的 F_1、F_2、B_1、F_(?)经4个不同菌系的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分别进行人工接种,然后考查其抗性反应。结果表明红脚占、砦糖、Tetep 和74-5461BG 等籼稻品种对 ZBI、ZB15、ZC15、ZC3菌系的抗性均... 用感稻瘟病品种二九青与4个抗病品种杂交的 F_1、F_2、B_1、F_(?)经4个不同菌系的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分别进行人工接种,然后考查其抗性反应。结果表明红脚占、砦糖、Tetep 和74-5461BG 等籼稻品种对 ZBI、ZB15、ZC15、ZC3菌系的抗性均分别由显性抗性基因 Ipi-1、Ipi-2、Ipi-3和 Ipi-4控制,同时这4个抗性基因还存在着紧密的连锁关系。等位性测定也表明4个品种所具有的抗性基因都是各各等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析 籼稻品种 九青 抗性反应 抗性基因 品种间杂交 稻瘟病菌 原丰 抗病品种 抗性品种 菌系 回交后代
下载PDF
不同年代早籼稻品种的植株形态及其演变研究
15
作者 宋文卿 张卫星 +5 位作者 于隆严 邵国胜 周蓉 于永红 朱智伟 廖西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7-1102,共6页
按亲缘关系追溯构建一套以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为骨干的早籼稻系谱材料,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种植,研究不同年代早籼稻品种的植株形态性状变化及其发展演变特征,并分析植株形态演变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早籼稻品种在演变进程中,植株形态性状... 按亲缘关系追溯构建一套以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为骨干的早籼稻系谱材料,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种植,研究不同年代早籼稻品种的植株形态性状变化及其发展演变特征,并分析植株形态演变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早籼稻品种在演变进程中,植株形态性状变异较大,品种间均达极显著差异,从早期高秆品种到近期高产品种,株高呈明显降低趋势;冠层功能叶片的形态演变主要表现为叶长变短,叶宽无多大变化,最终叶面积下降,这是矮化育种和株型育种的直观体现。植株形态演变的主导因子在于株高、叶长和叶面积,因此认为早籼稻品种改良应保持现有株型配置的同时,适当增加株高和叶长,以提高冠层功能叶面积和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生育后期光合产物的有效积累与合理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稻品种 植株形态 演变特征 主导因子
下载PDF
2005年新国审杂交籼稻品种中优85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玉华 顾靖宣 王树仁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1X期96-96,共1页
中优85是由四川省种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四川省蒲江县种子公司利用中9A与蒲恢85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稳产的籼稻新品种。2003年、2004年月日,分别通过贵州省和云南省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安徽、江苏、福建、江... 中优85是由四川省种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四川省蒲江县种子公司利用中9A与蒲恢85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稳产的籼稻新品种。2003年、2004年月日,分别通过贵州省和云南省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安徽、江苏、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及河南南部做一季中稻种植。国审编号为2005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品种 杂交选育 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水稻研究所 种子公司 陕西南部 四川 中低海拔 云南 贵州
下载PDF
赣南地区机收再生稻杂交籼稻品种再生能力及丰产性研究
17
作者 伍先群 林席跃 +7 位作者 雷正平 邵彩虹 温南卉 朱跃华 龙珑 涂冲冲 蔡小红 杜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4期31-34,共4页
旨在筛选适宜机收再生稻栽培的杂交籼稻品种,以晶两优丝占等1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区比较试验,从生育期表现、主要农艺性状、丰产性、再生能力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晶两优丝占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势明显,建... 旨在筛选适宜机收再生稻栽培的杂交籼稻品种,以晶两优丝占等1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区比较试验,从生育期表现、主要农艺性状、丰产性、再生能力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晶两优丝占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势明显,建议重点推广;隆两优晶占等3个品种再生能力较弱,但丰产性好,建议适度推广;创两优茉莉占等3个品种再生能力较弱,丰产性一般,但稻米品质优,建议小规模试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收再生稻 杂交籼稻品种 再生能力 丰产性
下载PDF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佘才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8期126-128,共3页
为加快中籼稻品种更新,优化布局,推进“智慧芜湖大米”品牌创建工作,对无为市引进的8个优质中籼稻品种(米质达部颁二级及以上)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无为地区种植的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质... 为加快中籼稻品种更新,优化布局,推进“智慧芜湖大米”品牌创建工作,对无为市引进的8个优质中籼稻品种(米质达部颁二级及以上)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无为地区种植的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质稻品种。结果表明,荃优1606、荃两优85品种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宜,抗病性、抗倒性较强,丰产性好,可作为无为市推进“智慧芜湖大米”品牌创建的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品种 优质 对比试验 无为市
下载PDF
台湾优良籼稻品种简介
19
《福建农业》 2001年第4期23-23,共1页
目前台湾水稻品种多,品质较好,大部分已被我省引种,台湾粳稻品种以台农67为代表;籼稻以台中籼10号为代表。现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籼稻品种。 1.台籼1号。台中改良场1998年选育,稳产、高产、米质优,耐肥不倒伏,抗寒性较弱。亩产早季487公... 目前台湾水稻品种多,品质较好,大部分已被我省引种,台湾粳稻品种以台农67为代表;籼稻以台中籼10号为代表。现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籼稻品种。 1.台籼1号。台中改良场1998年选育,稳产、高产、米质优,耐肥不倒伏,抗寒性较弱。亩产早季487公斤,晚季328公斤,均高于台中籼10号。 2.嘉农籼43号。嘉义农试所选育,籼型香米。稻瘟病、褐飞虱中抗至抗。 3.台农籼20号。嘉义农试所选育,籼型优质香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品种 台中 台湾 嘉义 香米 早季 褐飞虱 粳稻品种 稻瘟病 稻飞虱
下载PDF
新审定的中籼稻品种
20
作者 苏种 《农家致富》 2016年第4期22-23,共2页
宁两优618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503。巾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683Sx丰恢618配组,于2010年育成,属两系杂交巾籼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
关键词 籼稻品种 灿稻 审定 两系杂交 江苏省 籼稻 配组 种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