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糯玉米籽粒密度与蒸煮品质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杜龙岗 陈坚剑 +2 位作者 吕桂华 卢华兵 郭国锦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775-776,共2页
以132个杂交种为研究对象,乳熟期考察每个杂交种糯性、柔嫩性、皮渣率及风味,完全成熟后测定每个杂交种百粒重及百粒体积,计算出籽粒密度。通过简单相关分析,了解籽粒密度与蒸煮品质相关性。结果表明,籽粒密度与糯性呈显著负相关,随着... 以132个杂交种为研究对象,乳熟期考察每个杂交种糯性、柔嫩性、皮渣率及风味,完全成熟后测定每个杂交种百粒重及百粒体积,计算出籽粒密度。通过简单相关分析,了解籽粒密度与蒸煮品质相关性。结果表明,籽粒密度与糯性呈显著负相关,随着籽粒密度增大糯性显著变差;籽粒密度与皮渣率呈显著负相关,随着籽粒密度增大皮渣率显著变差;籽粒密度与柔嫩性、风味之间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籽粒密度 蒸煮品质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油菜素内酯代谢相关基因BAS1等位变异影响小麦籽粒密度及粒重表型 被引量:2
2
作者 董连生 潘艳秋 +5 位作者 赵秋霞 常成 张海萍 司红起 卢杰 马传喜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BAS1(phy B activation-tagged suppressor1)是调控油菜素内酯活性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由和尚麦和豫麦8679杂交后代构建的RIL群体(包括129个家系),研究了BAS1和小麦千粒重、籽粒密度两个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BAS1基因位点等位变... BAS1(phy B activation-tagged suppressor1)是调控油菜素内酯活性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由和尚麦和豫麦8679杂交后代构建的RIL群体(包括129个家系),研究了BAS1和小麦千粒重、籽粒密度两个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BAS1基因位点等位变异对千粒重和籽粒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B型等位基因的家系其千粒重和籽粒密度均值均显著高于A型等位基因的家系。相关分析表明,BAS1位点等位变异分别与千粒重和籽粒密度呈显著(0.178*)和极显著(0.327***)正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BAS1基因位点等位变异与小麦粒重、籽粒密度间的密切联系,这对解释小麦产量形成机制及其指导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Triticum ae stivumL.) BAS1 等位变异 籽粒密度 千粒重
下载PDF
水稻籽粒密度的遗传分析
3
作者 肖层林 《农业科技译丛(湖南)》 1989年第2期1-5,共5页
关键词 水稻 籽粒密度 遗传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任义英 崔翠 +6 位作者 王倩 徐新福 林呐 殷家明 唐章林 李加纳 周清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325,共12页
油菜角果内籽粒着生密度影响每果粒数,对油菜产量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本研究以不同遗传背景和地理来源的213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芸薹属60 K Illumina Infinium SNP芯片进行群体结构、亲缘关系以及连锁不... 油菜角果内籽粒着生密度影响每果粒数,对油菜产量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本研究以不同遗传背景和地理来源的213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芸薹属60 K Illumina Infinium SNP芯片进行群体结构、亲缘关系以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然后基于最优模型对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通过GWAS分析,共检测到10个SNP位点与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关联。其中与籽粒着生密度关联的标记有2个,表型贡献率分别为9.49%和11.17%;与角果有效长关联的标记有6个,单个位点可解释9.81%~12.17%的表型变异;与每果粒数相关联的标记有2个,分别解释10.44%和10.87%的表型变异。通过分析关联SNP位点的LD区间的基因信息,筛选出16个与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KMD4和UGT76C2基因与细胞分裂素的调控有关;AGL104和ADC2基因参与种子的形成过程;MCCB、NGA2和MATE等基因参与侧生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它们的异常表达会导致一些侧生器官的变异。ADC2和UGT76C2两个候选基因可能对籽粒着生密度和每果粒数一因多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籽粒着生密度 连锁不平衡 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小麦RILs群体籽粒灌浆与粒形、粒重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殷波 常成 +2 位作者 张海萍 冯继明 马传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分别以豫麦8679/和尚麦及京411/红芒春21为亲本构建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简称群体l和群体2),研究2个群体籽粒大小、籽粒密度、灌浆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群体中粒长、粒宽、粒厚、籽粒密度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 分别以豫麦8679/和尚麦及京411/红芒春21为亲本构建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简称群体l和群体2),研究2个群体籽粒大小、籽粒密度、灌浆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群体中粒长、粒宽、粒厚、籽粒密度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粒长与千粒重的相关性最好,在群体1中为0.732^**,群体2为0.936^**。其次是粒宽和粒厚,说明本研究中粒重主要决定于籽粒大小。籽粒密度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群体1为0.503^**;群体2为0.264^**),但相关性较粒长、粒宽低。群体1籽粒灌浆过程中,其鲜重/干重的平均增重速率与粒长(0.484^**/0.578^**)、粒宽(0.352^**/0.428^**)、粒厚(0.373^**/0.402^**)、密度(0.344^**/0.358^**)、千粒重(0.500^**/0.642^**)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花后10-15d籽粒鲜重/干重增重速率与粒长、千粒重存在显著相关性(0.373^**/0.280^**,0.435^**/0.328^**);花后25~30d籽粒干重的增重速率与粒长、粒厚、籽粒密度及千粒重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籽粒发育过程中,干、鲜重的平均增重速率与粒形、粒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灌浆 粒形 籽粒密度 千粒重
下载PDF
粮食孔隙率测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24
6
作者 田晓红 李光涛 《粮食加工》 2009年第5期35-37,45,共4页
使用两种方法对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的孔隙率进行测定,对影响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试验得出,计算法和仪器法得到孔隙率相关性公式为y=4.00+0.81x,R2=0.9765。计算法在进行相对密度测定操作过程中,受液体、比重瓶口大小影... 使用两种方法对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的孔隙率进行测定,对影响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试验得出,计算法和仪器法得到孔隙率相关性公式为y=4.00+0.81x,R2=0.9765。计算法在进行相对密度测定操作过程中,受液体、比重瓶口大小影响比较多,得到的结果不稳定;仪器法测定孔隙率,样品代表性强,检测方法简单、快捷、重复性好,且整个过程是无损操作,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孔隙率 容重 籽粒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