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马拉雅山区葇籽草和棘豆样品中PCBs、PBDEs和PCDD/Fs的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永飞 王璞 +4 位作者 陈卫海 任代卫 张庆华 梁勇 张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30,共5页
应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法分析了喜马拉雅山区海拔5000 m以上的葇籽草和棘豆样品中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和二噁英(PCDD/Fs)的含量.这两种植物样品中污染物含量与世界其它偏远地区的水平基本... 应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法分析了喜马拉雅山区海拔5000 m以上的葇籽草和棘豆样品中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和二噁英(PCDD/Fs)的含量.这两种植物样品中污染物含量与世界其它偏远地区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其中PCBs的总含量在1.94—3.62 ng.g-1干重(dw)范围内,平均值为2.60 ng.g-1dw;PCB-28和PCB-52的浓度明显较高,约占7种指示性PCBs总量的90%以上.14种PBDEs的总浓度在83.3—142 pg.g-1dw之间,平均值为116 pg.g-1dw;除BDE-85、-138、-154,以及高溴代的BDE-190和BDE-209未检出外,其它9种单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且以低溴代的BDE-28为主,含量占45%以上.样品中PCDD/Fs基本上未检出.由于样品采集点位于喜马拉雅山人迹罕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周围并无工业污染源,因此植物样品中PCBs及PBDEs可能是污染物发生大气长距离传输和生物富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 籽草 棘豆 多氯联苯 多溴联苯醚 二噁英
下载PDF
我国发现一新记录种——白籽草
2
作者 康林 陈冬美 +4 位作者 汪莹 王颖 王红英 林伟 谢晓露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89,共3页
2014年对深圳辖区内进口大宗原粮一码头做疫情本底调查时发现一种我国未曾记载的新记录种——白籽草(Leucospora multifida(Michx.)Nutt.),该草生长在港口水泥硬化地面的缝隙中,目前已经扩展到码头1/3地域(约0.3 km^2)。本文对该入侵杂... 2014年对深圳辖区内进口大宗原粮一码头做疫情本底调查时发现一种我国未曾记载的新记录种——白籽草(Leucospora multifida(Michx.)Nutt.),该草生长在港口水泥硬化地面的缝隙中,目前已经扩展到码头1/3地域(约0.3 km^2)。本文对该入侵杂草做了较为详细的形态学、分布、生长特性等描述,以期为相关部门对其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草 新记录种 形态特征 生长特性
下载PDF
籽草SOD的分离纯化(英文)
3
作者 NamirIHaddad 夏文超 +1 位作者 黄艺伟 袁勤生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8-362,共5页
从籽草中分离纯化的SOD比活为1855 U/mg,纯化倍数约为100倍,总活力回收率22.6%,经SDS-PAGE测定,纯化的SOD纯度达电泳纯,该酶对氰化物和过氧化氢敏感,可证明其为Cu/Zn-SOD。
关键词 籽草 超氧化物岐化酶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异丙甲草胺防除地膜籽瓜田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炳炎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30,26,共3页
不同除草剂防除地膜籽瓜田杂草,以异丙甲草胺、氟乐灵、乙草胺除草效果比较好。异丙甲草胺不同剂量除草,以667m2用72%乳油75ml比较适宜,防除稗草、狗尾草既有效又经济。不同施药方法,以喷异丙甲草胺后立即覆地膜比较好... 不同除草剂防除地膜籽瓜田杂草,以异丙甲草胺、氟乐灵、乙草胺除草效果比较好。异丙甲草胺不同剂量除草,以667m2用72%乳油75ml比较适宜,防除稗草、狗尾草既有效又经济。不同施药方法,以喷异丙甲草胺后立即覆地膜比较好,不需轻耙混土、省工、省时。高剂量药害试验,每667m2安全用量可达200ml,超过300ml对籽瓜幼苗产生不同程度药害;同时通过不同部位涂抹观察,明确了异丙甲草胺对籽瓜幼苗的药害表现。大田示范,667m2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75ml,防除稗草、狗尾草效果达90%以上,增产瓜籽140kg,增产114%,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甲 瓜田霜 防除
下载PDF
麦田入侵杂草小籽虉草对麦田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肖艳 刘红斌 +2 位作者 李铷 傅杨 汤东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4-269,共6页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云南麦田入侵杂草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的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测定了麦田常用7种茎叶处理剂各7个梯度剂量对小籽虉草的毒力。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50%异丙隆WP、5%唑啉草酯EC、15%炔草酯WP、69 g/L精噁唑禾草... 为筛选能有效防除云南麦田入侵杂草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的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分别测定了麦田常用7种茎叶处理剂各7个梯度剂量对小籽虉草的毒力。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50%异丙隆WP、5%唑啉草酯EC、15%炔草酯WP、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7.5%啶磺草胺WG、30 g/L甲基二磺隆OD和70%氟唑磺隆WG对小籽虉草药后30 d的株防效分别为99.34%、99.43%、87.50%、75.00%、34.50%、37.50%,54.17%,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7.92%、92.66%、56.09%、74.43%、57.17%、45.61%、44.67%。所有除草剂中,唑啉草酯的GR 90接近推荐使用剂量的90%、异丙隆的GR 90略高于推荐剂量,其他除草剂的GR 90远高于麦田推荐使用剂量。以上结果表明,防治麦田杂草小籽虉草的首选除草剂为唑啉草酯,备选除草剂种类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毒力
下载PDF
除草剂对蚕豆、油菜田小籽虉草的防除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兴仙 严牙丽 +3 位作者 沈云峰 傅杨 李铷 汤东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9-346,共8页
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是近年来危害云南中西部地区冬季作物田的恶性杂草。云南冬季作物以阔叶作物为主,有必要开展在阔叶作物田小籽虉草的化学防除效果研究。本研究在室内和田间测试了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150 g/L精吡氟禾草灵EC... 小籽虉草Phalaris minor是近年来危害云南中西部地区冬季作物田的恶性杂草。云南冬季作物以阔叶作物为主,有必要开展在阔叶作物田小籽虉草的化学防除效果研究。本研究在室内和田间测试了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150 g/L精吡氟禾草灵EC、10%精喹禾灵EC、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240 g/L烯草酮EC、12.5%烯禾啶EC、5%唑啉草酯EC等7种阔叶作物田茎叶处理剂对小籽虉草的防效以及对油菜和蚕豆的安全性。室内研究结果表明,药后30 d,5%唑啉草酯EC、12.5%烯禾啶EC、10%精喹禾灵EC在推荐剂量作用下对小籽虉草的鲜重防效超过90%,杂草植株表现明显枯死症状,并且安全性指数均大于2;240 g/L烯草酮EC的株防效较差,鲜重防效也低于50%;其他药剂的鲜重防效为80%左右。田间药效试验表明,5%唑啉草酯EC防效最优,接近95%,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和12.5%烯禾啶EC等防效能达到90%,其他药剂的防效也超过80%,所有药剂对油菜和蚕豆均安全。以上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阔叶作物田禾本科杂草除草剂对小籽虉草高效,对作物安全,控制小籽虉草的备选除草剂品种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作物田
下载PDF
土壤处理除草剂对小籽草室内生物活性评价
7
作者 田武学 严牙丽 +2 位作者 沈嘉彬 傅杨 汤东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132,共5页
除草剂的土壤处理是对当茬作物更经济、有效、安全的杂草防治措施。小籽草(Phalaris minor Retz.)危害云南冬季作物田多年,但尚未见采用土壤处理除草剂防治的报道。以小籽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用常用土壤除草剂处理后检... 除草剂的土壤处理是对当茬作物更经济、有效、安全的杂草防治措施。小籽草(Phalaris minor Retz.)危害云南冬季作物田多年,但尚未见采用土壤处理除草剂防治的报道。以小籽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用常用土壤除草剂处理后检验其对小籽草种子萌发和幼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900 g/L乙草胺EC对小籽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1/4倍推荐剂量下仍100%抑制种子萌发;其次是720 g/L异丙甲草胺EC和69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其90%萌发抑制率有效剂量低于1.5倍推荐剂量;其他土壤处理除草剂的50%萌发抑制率有效剂量基本超过了推荐剂量。推荐剂量处理下,对芽长抑制率超过75%的除草剂为900 g/L乙草胺EC和69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对芽长抑制率超过60%的除草剂为720 g/L异丙甲草胺EC、50%丁草胺EC、30%丙草胺EC、240 g/L乙氧氟草醚EC、330 g/L二甲戊灵EC;而10%苄嘧磺隆WP和25%绿麦隆WP则促进小籽草芽的生长。以上结果表明,采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控制小籽草的备用除草剂种类不多,采用土壤处理剂来控制小籽草的压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 土壤处理剂
下载PDF
华南地区4种禾草的耐阴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于得水 刘金荣 +2 位作者 陈平 孙进武 孙绮芳 《草原与草坪》 CAS 2011年第1期73-78,共6页
对露籽草(Ottochloa nodosa)、中间型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var. owaterii)、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4种林荫禾草持续180 d遮阴(遮阴率为96%),测定他们的株型、生物量、密度、叶片... 对露籽草(Ottochloa nodosa)、中间型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var. owaterii)、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4种林荫禾草持续180 d遮阴(遮阴率为96%),测定他们的株型、生物量、密度、叶片枯黄率、叶绿素含量变化以及绿色盖度。结果表明,完全遮阴条件下,4种禾草植株增高、叶片增长并增宽;生物量和株丛密度降低;叶片枯黄率增高,枯黄叶片主要集中在地面0-5 cm处;叶绿素a和b含量增加,叶绿素a/b的值减少;沟叶结缕草、中间型竹叶草、弓果黍和露籽草的绿色盖度分别为0%、25%、40%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草 中间型竹叶 弓果黍 沟叶结缕 遮阴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Super-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Oats in Tibet
9
作者 魏娜 金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5期805-808,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optimal levels of different factors influencing oat yield in Lhasa, Tibet. [Method] Orthogonal test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oa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Tibet. [Result] Qingyi...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optimal levels of different factors influencing oat yield in Lhasa, Tibet. [Method] Orthogonal test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oa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Tibet. [Result] Qingyin No.2 and Baiyan No. 8 were proved the optimal species to be grown in Lhasa with optimal sowing quantity at 150-180 kg/hm2. Sowing term is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factor affecting growing season, and species and N fertilizer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Al factors have non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hay yield.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s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s for large-scale plan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TS Grain yield Growth period Hay yield Orthogonal test TIBET
下载PDF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alvia hispanica L.(Chia)and Its Value of Health Care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荣 严蓓 +3 位作者 周佳民 朱校奇 徐军 易自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2期2263-2267,2285,共6页
Botanical traits, genetic resources and cultivation of Salvia hispanica L. were reviewed in the article, which introduced the reasons why S. hispanica had late blooming period and low yield during the planting process... Botanical traits, genetic resources and cultivation of Salvia hispanica L. were reviewed in the article, which introduced the reasons why S. hispanica had late blooming period and low yield during the planting process in China, and envis- aged how to solve the late blooming period and low yield appeared during the planting process. Emphasis was lai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fficacy constituents and health care value of Chia seeds with the aim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S. hispan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via hispanica L. Chia seeds Genetic resources CULTIVATIO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