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用牡丹丹皮粉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奇 李玉华 +1 位作者 雷志华 杨玉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33-35,共3页
为油用牡丹套种玉米或改茬种植玉米提供参考,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琼脂培养及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0、0.25g/L、0.5g/L、1g/L、2g/L、4g/L和8g/L共7个油用牡丹丹皮粉浓度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粉不同添加浓度对玉米幼苗地... 为油用牡丹套种玉米或改茬种植玉米提供参考,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琼脂培养及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0、0.25g/L、0.5g/L、1g/L、2g/L、4g/L和8g/L共7个油用牡丹丹皮粉浓度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皮粉不同添加浓度对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地上部的抑制作用大于地下部,幼苗含水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对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55g/L和0.89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丹皮 抑制效应 玉米
下载PDF
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松龄 《历史档案》 1983年第4期34-41,共8页
关于清代光绪帝载湉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成为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疑案。由于光绪与慈禧生前的政治矛盾,两人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相继死去,遂使光绪帝死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政治色彩。 本馆所藏光绪帝生前诊病脉案为数颇多,尤其死前数日脉案... 关于清代光绪帝载湉之死,历来众说纷纭,成为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疑案。由于光绪与慈禧生前的政治矛盾,两人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相继死去,遂使光绪帝死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政治色彩。 本馆所藏光绪帝生前诊病脉案为数颇多,尤其死前数日脉案记录,更为详细,真实地反映了光绪帝病情如何日甚一日,终致死亡的全过程,为揭开光绪死因之谜,提供了直接的、可靠的史实依据。现将其临终前一个月诊病脉案医方,公诸于世。这些档案,不但证实了光绪帝的死因,而且反映了清代中医临床医学水平的一个侧面。 这次发表的这些档案,多选自外务部全宗。因光绪临终前数月,军机大臣于六月十三日口传谕旨,将“每日请得脉案,抄给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各部院衙门并各省将军、都统、督抚等阅看。如知有精通医学之人,迅即保荐来京。”这部分脉案,就是内务府据此抄发给外务部的。开具医方的人员,除张仲元、全顺、忠勋为太医院御医外,其余均为江西、江苏、浙江等省督抚保荐来京的地方名医。此时,光绪病情日渐危笃,以致由御药房专职太监同时带领多名医生前往会诊,他们各开其方,故有一日多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医方 全过程 中医临床医学 光绪帝 粉丹皮 临终前 阴阳 太医院 苦杏仁
下载PDF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克隆氏病
3
作者 赵金铎 《中医杂志》 1984年第6期31-33,共3页
克隆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发热、消瘦等。余在临床治疗本病常选用《金匮要略》之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投之,疗效尚好。
关键词 克隆氏病 湿热蕴结 粉丹皮 败酱散 赤白芍 痛泻要方 半夏泻心汤 和解剂 加味 正虚邪实 温中补虚 附子 乌头属
下载PDF
胎毒
4
《医学文选》 1991年第2期11-11,共1页
头面生疮,黄水长流,腰间及足红肿如血。医作丹毒。方以生津液,清血热,消肿散毒之剂。处方:细生地、京赤芍各3克,粉丹皮2.5克,黑元参3克,杭白菊6克,钩藤梗3克,全银花、土茯芩、切苓皮、薏苡仁各6克,南花粉3克,水芦根4.5克。服八日,诸症... 头面生疮,黄水长流,腰间及足红肿如血。医作丹毒。方以生津液,清血热,消肿散毒之剂。处方:细生地、京赤芍各3克,粉丹皮2.5克,黑元参3克,杭白菊6克,钩藤梗3克,全银花、土茯芩、切苓皮、薏苡仁各6克,南花粉3克,水芦根4.5克。服八日,诸症均减。惟肿不消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散 黑元参 杭白菊 粉丹皮 丹毒 生疮 生地 血热 处方 津液
下载PDF
高仲山教授治白喉秘验
5
《医学文选》 1994年第3期25-25,共1页
方药:大生地100克 南薄荷15克 京玄参40克大寸冬30克 川贝母20克 生白芍20克 粉丹皮20克 生甘草20克。水煎服,每三小时服一次。
关键词 白喉 川贝母 粉丹皮 生甘草 水煎服 教授 玄参
下载PDF
乙脑的中医中药治疗
6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3年第9期9-9,共1页
关键词 中医中药 鲜生地 粉丹皮 脉细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