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拟青霉种内nrDNA ITS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勃 王成树 +2 位作者 王滨 樊美珍 李增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80-485,共6页
通过对 2 0株粉拟青霉 (Paecilomycesfarinosus)ITS1- 5 .8S -ITS2 (rDNA)区域序列测定 ,确定了粉拟青霉ITS序列 ,而韩国学者测定的粉拟青霉ITS序列应为细脚拟青霉 (P .tenuipes)的序列。序列比较发现 ,韩国 2株未定名的拟青霉 (Paecilo... 通过对 2 0株粉拟青霉 (Paecilomycesfarinosus)ITS1- 5 .8S -ITS2 (rDNA)区域序列测定 ,确定了粉拟青霉ITS序列 ,而韩国学者测定的粉拟青霉ITS序列应为细脚拟青霉 (P .tenuipes)的序列。序列比较发现 ,韩国 2株未定名的拟青霉 (Paecilomycesspp .)菌株 (KACC4 0 2 19、KACC4 0 2 2 1)应为粉拟青霉。基于本研究构建的邻接树推断 ,粉拟青霉的有性型可能是一种虫草。粉拟青霉的起源应为单源的。不同的粉拟青霉菌株的ITS序列具有多态性 ,源于同一地区的菌株的ITS变异也较大。ITS序列的证据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 nrDNAITS分析 邻接树 内转录问区 多态性 真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粉拟青霉种内RAPD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勃 李振刚 +1 位作者 樊美珍 李增智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7,共6页
对来自不同地理来源和不同寄主的 13株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ninosus和其他3种拟青霉及1株球孢白僵菌进行RAPD分析,从RAPD扩增结果可知粉拟青霉种内具丰富的遗传多样型。RAPD扩增指纹图谱能有... 对来自不同地理来源和不同寄主的 13株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ninosus和其他3种拟青霉及1株球孢白僵菌进行RAPD分析,从RAPD扩增结果可知粉拟青霉种内具丰富的遗传多样型。RAPD扩增指纹图谱能有效地分辨不同菌株的基因型,可用于监测生防效果的菌株示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间的遗传差异要明显大于种内的差异。菌株间差异是和地理来源相关,而和寄主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 RAPD 多态性 寄生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粉拟青霉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章勋 黄勃 +2 位作者 周权 樊美珍 李增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比较了15株来自不同地域和寄主的粉拟青霉生物学特性,明确了它们在产孢量、生长速度、抗旱能力、抗紫外能力以及产胞外蛋白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粉拟青霉菌落生长和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0℃.在此温度下,24 h孢子萌发率在80%~100%... 比较了15株来自不同地域和寄主的粉拟青霉生物学特性,明确了它们在产孢量、生长速度、抗旱能力、抗紫外能力以及产胞外蛋白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粉拟青霉菌落生长和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0℃.在此温度下,24 h孢子萌发率在80%~100%之间;此外不同菌株的抗旱力差异较大,Pf20抗旱能力最强,而Pf127的抗旱能力最弱.经紫外线照射5 min,菌株的萌发率在44%~81%范围内;不同菌株的产胞外蛋白酶水平差异较大,以Pf96最高,高达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 产孢量 生长速度 抗紫外 胞外蛋白酶 抗旱力
下载PDF
粉拟青霉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和蛋白质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勃 汪章勋 +1 位作者 樊美珍 李增智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5,共8页
粉拟青霉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被广泛用于生物防治。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淡紫拟青霉,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它们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和3’/5’-RACE相结... 粉拟青霉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病原真菌,被广泛用于生物防治。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淡紫拟青霉,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它们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和3’/5’-RACE相结合的方法,首次从粉拟青霉中克隆出完整的类枯草杆菌蛋白酶cDNA基因。其全序列为2060bp,该序列5’-端和3’-端的非编码序列长度分别为209bp和252bp,开放阅读框为1599bp,编码532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16个氨基酸。成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CAB63913),玉米赤霉菌(EAA68914),金龟子绿僵菌蚱蜢变种(CAC95047)及柄孢壳(AAC03564)的同源性分别为69%、71%、68%和68%。成熟蛋白具有典型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位点,同时有5个半胱氨酸,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和2个可能的O-糖基化位点。该基因在的密码子第三位碱基的使用上,显示出明显的对C的偏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粉拟青霉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 CDNA
下载PDF
粉拟青霉对华山松木蠹象的感染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松 庄辉 +2 位作者 洪英娣 柴守权 李永和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0,共2页
为了探讨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Langor et Zhang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在室内初步测定了3个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株系对华山松木蠹象的感染致死率。结果表明:粉拟青霉RCEF0401,RCEF0402和RCEF0301这3个菌株对华山松木... 为了探讨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Langor et Zhang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在室内初步测定了3个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株系对华山松木蠹象的感染致死率。结果表明:粉拟青霉RCEF0401,RCEF0402和RCEF0301这3个菌株对华山松木蠹象平均感染致死率分别为85%、85%和82.5%,三者间的感染致死结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 华山松木蠹象 感染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粉拟青霉防治油(赤)松毛虫流行病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赵瑞兴 武觐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9-228,共10页
越冬油(赤)松毛虫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真菌疾病,应用粉拟青霉防治越冬的油(赤)松毛虫比白僵菌更有效,多年的林地防治取得了70%以上的稳定杀虫效果,侵染以晚秋和早春为主,严冬季节很少。幼虫春季上树后仍有一部分死亡,这是疾病潜伏期... 越冬油(赤)松毛虫自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真菌疾病,应用粉拟青霉防治越冬的油(赤)松毛虫比白僵菌更有效,多年的林地防治取得了70%以上的稳定杀虫效果,侵染以晚秋和早春为主,严冬季节很少。幼虫春季上树后仍有一部分死亡,这是疾病潜伏期造成的死亡滞后于侵染的现象,计算总死亡率应加上这一部分。影响该菌防治越冬幼虫效果的主要因子不是湿度,而是温度,表现在阳坡效果好于阴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 油松毛虫 流行病 防治
下载PDF
虫生真菌粉拟青霉生产工艺 被引量:2
7
作者 泽桑梓 周楠 +2 位作者 刘宏屏 陈鹏 李浩然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1期112-116,共5页
对虫生真菌粉拟青霉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方法,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检测以及产品的包装、贮存、运输进行了详尽论述,为该菌的规模化生产及其防治应用作参考。
关键词 虫生真菌 粉拟青霉 生产工艺
下载PDF
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粉拟青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斌 柳成益 +1 位作者 姚金鹏 吴天龙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在25 ℃条件下,实验了真菌培养常见的9种碳源物质,7种氮源物质、6种无机盐对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是粉拟青霉菌丝生长较好的碳源物质,采用这几种碳源液体培养72 h后干菌丝产... 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在25 ℃条件下,实验了真菌培养常见的9种碳源物质,7种氮源物质、6种无机盐对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是粉拟青霉菌丝生长较好的碳源物质,采用这几种碳源液体培养72 h后干菌丝产量可达7.33~8.04 mg/mL;牛肉膏蛋白胨是较好的氮源物质,72 h干菌丝产量为8.87 mg/mL,是其他氮源的3.5~6.0倍.磷酸二氢钾较适合该菌生长,72 h干菌丝产量为7.62 mg/mL,硫酸亚铁和硫酸钙不是菌丝生长的最适无机盐,但这两种盐有利于该菌在液体状态下产生节孢子,节孢子浓度可达108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 菌丝生物量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 液体发酵 昆虫病原菌 微生物杀虫剂
下载PDF
粉拟青霉异核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武觐文 韩朝 运乃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446-450,共5页
通过研究粉拟青霉异核体菌株及其孢子型和菌丝型2个同核体组分菌株的营养需求反应,分析各菌株的遗传及变异性质,在土壤等环境中的适应性,探讨该菌在自然界延续生存的机理和菌剂生产上应用菌种的选择及其退化等问题。
关键词 粉拟青霉 同核体 异核体 遗传 变异
下载PDF
粉拟青霉对菜蚜的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祯 庄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427-16428,共2页
[目的]报道了粉拟青霉(Isaria farinosa)对菜蚜(Lipaphis erysimi)的致病力,为探索对菜蚜的有效生物防治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用无菌水将粉拟青霉分生孢子从PDA平板上洗出,配制成1.5×108孢子/ml的高浓度孢子悬浮液用于蚜虫感染试验... [目的]报道了粉拟青霉(Isaria farinosa)对菜蚜(Lipaphis erysimi)的致病力,为探索对菜蚜的有效生物防治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用无菌水将粉拟青霉分生孢子从PDA平板上洗出,配制成1.5×108孢子/ml的高浓度孢子悬浮液用于蚜虫感染试验;将配制成的孢子悬浮液按梯度稀释法制成孢子数分别为1.5×104(pf1)、1.5×105(pf2)、1.5×106(pf3)、1.5×107(pf4)、1.5×108(pf5)孢子/ml的5个浓度用于毒力测定。[结果]在用粉拟青霉1.5×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7d后,菜蚜的感染率达到92.22%,死亡率为100%,校正死亡率为83.33%。说明粉拟青霉菌株PFCB001对菜蚜易造成侵染,并具有很高的毒力。粉拟青霉对菜蚜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5957x-3.3240,LC50为3.7990×105孢子/ml,随着孢子浓度升高,蚜虫的死亡率也随之升高,时间越长,菜蚜死亡率越高。[结论]粉拟青霉对菜蚜具有良好的致病性,运用粉拟青霉防治菜蚜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 菜蚜 致病力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应用粉拟青霉防治松毛虫 被引量:12
11
作者 武觐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438-445,共8页
本文概述粉拟青霉的形态、生长习性、遗传变异等性状,该菌剂生产、使用方法和安全性以及防治害虫效果,说明粉拟青霉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杀虫微生物资源,值得开发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 粉拟青霉 松毛虫 安全性 毒力
下载PDF
利用粉拟青霉防治纵坑切梢小蠹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海林 李丽莎 +1 位作者 杨林 左天兴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9-41,共3页
对粉拟青霉的菌剂毒力及防治纵坑切梢小蠹的效果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粉拟青霉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成虫平均死亡率 78 8% ,蛀干期成虫平均死亡率78 1 % .说明粉拟青霉是一种高效的微生物杀虫剂 ,有待深入开发、适量... 对粉拟青霉的菌剂毒力及防治纵坑切梢小蠹的效果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粉拟青霉防治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成虫平均死亡率 78 8% ,蛀干期成虫平均死亡率78 1 % .说明粉拟青霉是一种高效的微生物杀虫剂 ,有待深入开发、适量生产和推广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 防治 纵坑切梢小蠹 云南松虫害
下载PDF
粉拟青霉的生产及林间应用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泽桑梓 周楠 +2 位作者 陈鹏 刘宏屏 李浩然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针对云南重大森林害虫—纵坑切梢小蠹寄生真菌粉拟青霉的产业化关键问题,探讨该菌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相关的各项生产参数,以及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与之对应的质量检测内容、标准、方法;概述其林间应用技术,林间试验... 针对云南重大森林害虫—纵坑切梢小蠹寄生真菌粉拟青霉的产业化关键问题,探讨该菌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相关的各项生产参数,以及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与之对应的质量检测内容、标准、方法;概述其林间应用技术,林间试验结果表明粉拟青霉对松小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 生产技术 林间应用技术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蠢(松小蠢)
下载PDF
粉拟青霉优势菌株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登明 阿地力江.沙塔尔 +1 位作者 陈亚军 何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3-74,共2页
根据5种不同粉拟青霉菌株的产孢量及对春尺蠖致病力的研究结果,筛选出虫体菌株为优势菌株,人工培养的菌株尽管产孢量较高,但致病力却降低了。
关键词 粉拟青霉 春尺蠖 致病力 优势菌株
下载PDF
应用粉拟青霉防治南方马尾松毛虫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文德 陈美娟 陈杜满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76-183,共8页
分离于油松毛虫上的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经室内测定,在低温下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杀虫效果优于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15℃时,其LD_(50)=1.3×10~6孢子/毫升,LT_(50)=17.5天,幼龄马尾松毛... 分离于油松毛虫上的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经室内测定,在低温下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杀虫效果优于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15℃时,其LD_(50)=1.3×10~6孢子/毫升,LT_(50)=17.5天,幼龄马尾松毛虫比老龄马尾松毛虫对粉拟青霉更敏感。本文还比较了粉拟青霉和白僵菌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约分生孢子萌发率。实验结果表明:粉拟青霉对越冬代的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 马尾松毛虫 防治
下载PDF
用球孢白僵菌和粉拟青霉防治美国白蛾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覃丰全 闫国增 +2 位作者 贺伟 王金利 陶万强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140-145,共6页
美国白蛾下树化蛹的过程为昆虫病原真菌与之接触侵染提供了有利环境。从来源于河北、北京地区的22株球孢白僵菌和2株粉拟青霉菌中,筛选出对美国白蛾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FD和粉拟青霉菌株SH9-4,通过爬行接触接种的方法,测定了它们... 美国白蛾下树化蛹的过程为昆虫病原真菌与之接触侵染提供了有利环境。从来源于河北、北京地区的22株球孢白僵菌和2株粉拟青霉菌中,筛选出对美国白蛾高致病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FD和粉拟青霉菌株SH9-4,通过爬行接触接种的方法,测定了它们对进入下树化蛹过程的美国白蛾老熟幼虫的侵染效果。研究表明,接种144 h后,白僵菌校正致死率92.4%,LT50为87.06 h;粉拟青霉校正致死率94.9%,LT50为92.34h;受感染的老熟幼虫多在预蛹阶段死亡。同时,对生产出的白僵菌和粉拟青霉的固体菌剂,通过在树干基部施菌的方法进行了小规模的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和粉拟青霉对越冬代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9%和83.5%,对第2代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4%和87.0%。表明针对美国白蛾下树化蛹进行防治是用真菌防治美国白蛾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粉拟青霉 美国白蛾 防治
下载PDF
粉拟青霉多代培养后致病力下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阿地力 施登明 买买提明.阿尤甫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48-49,共2页
试验证明粉拟青霉 (Paeilomycosfarinosus)在人工培养基上多代培养致病力明显下降。连续培养三代后致病力仅为第一代的 2 8%。在实际应用时 ,人工培养不应超过三代 。
关键词 粉拟青霉 致病力 多代培养 生物防治 真菌
下载PDF
粉拟青霉的发现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阿地力江.沙塔尔 施登明 买买提.玉素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12-214,共3页
记述了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HoimetS.F.Grog)B-rown et Smith]的分离培养性状及其对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幼虫和蛹进行人工接种的试验结果,论述了它对春尺蠖的致病性。
关键词 粉拟青霉 春尺蠖 致病性 体表接种 林业
下载PDF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白僵菌的生理特性和毒力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杜满 江涛 黄耀坚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S-Pf和N-Pf)、白僵菌(Bb)在25℃下于水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9.8%、67.2%和78.4%,而当相对湿度为90%以下时,孢子萌发率急剧下降.白僵菌孢子萌发率最适温度为25℃,粉拟青霉...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S-Pf和N-Pf)、白僵菌(Bb)在25℃下于水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9.8%、67.2%和78.4%,而当相对湿度为90%以下时,孢子萌发率急剧下降.白僵菌孢子萌发率最适温度为25℃,粉拟青霉均为20℃;15℃以上,S-Pf孢子萌发率高于N-Pf,而15℃以下时则相反.在PDA培养基上,粉拟青霉南北株系产孢量基本相同;N-Pf最适生长温度、产孢温度为20~25℃;S-Pf则为20℃.在20℃以上,白僵菌对马尾松尾虫感染率高于粉拟青霉;而在15℃以下,粉拟青霉则明显高于白僵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粉拟青霉 马尾松毛虫
下载PDF
粉拟青霉对鱼和有益昆虫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绍慧 包万龙 陈丰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4-16,共3页
用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分生孢子150ppm、100ppm、10ppm的浓度分别对金鱼进行感染试验。经20天观察未发现因该菌感染引起的死亡。每天解剖金鱼取各部位于平皿内分离培养,发现体表、腮、肠道和粪便内均有活孢子滞留,但未发现... 用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分生孢子150ppm、100ppm、10ppm的浓度分别对金鱼进行感染试验。经20天观察未发现因该菌感染引起的死亡。每天解剖金鱼取各部位于平皿内分离培养,发现体表、腮、肠道和粪便内均有活孢子滞留,但未发现侵染。孢子不能进入体腔及血液,在肝脏和脾未分离到活孢子。该菌对二龄桑蚕有感染力,并随菌液浓度而增加,对天敌昆虫平腹小蜂和红头小茧蜂未发现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拟青霉 金鱼 益虫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