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环境因素对粉末态聚乙烯降解残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樊有国 罗学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85,共5页
在实验条件下模拟进入不同土壤3a后的残膜粉末并进行分离提取,采用红外、DSC和高温GPC等手段表征,研究了土壤环境因素对残膜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图谱显示三种聚乙烯(PE)埋入土壤3a后均有明显的羰基吸收峰和其他含氧基团的出现,摩... 在实验条件下模拟进入不同土壤3a后的残膜粉末并进行分离提取,采用红外、DSC和高温GPC等手段表征,研究了土壤环境因素对残膜粉末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图谱显示三种聚乙烯(PE)埋入土壤3a后均有明显的羰基吸收峰和其他含氧基团的出现,摩尔质量分布变窄、分布曲线左移,聚乙烯2 000 g/mol(数均摩尔质量,下同)、5 000 g/mol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平均结晶度分别下降了0.91%、20.83%和1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降解地膜 粉末态残余物 分离与提取 降解行为
下载PDF
环境降解聚乙烯地膜残余组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樊有国 罗学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环境降解地膜在外界光、温、水、气、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已从过去的块状崩解实现了"米汤"状"溶解"入土壤环境,但降解后的聚乙烯粉末残余物是否仍旧严重污染土壤环境成为新一轮争议的热点。文章采用L9(34)正交设计,... 环境降解地膜在外界光、温、水、气、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已从过去的块状崩解实现了"米汤"状"溶解"入土壤环境,但降解后的聚乙烯粉末残余物是否仍旧严重污染土壤环境成为新一轮争议的热点。文章采用L9(34)正交设计,从聚乙烯的分子量、残余量、土壤类型、土壤深度等因素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角度来研究粉末态聚乙烯残余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聚乙烯2 000(数均分子量,下同)和LLDPE(line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在模拟100 a残余量处理水平下对脲酶和脱氢酶影响最显著,呈现超低分子量和超高分子量在最大残余量时的处理对脲酶和脱氢酶影响最显著的规律。就磷酸酶活性而言,对磷酸酶的影响则呈现出分子量越大、残余量越大影响越显著的趋势。在整个玉米生长周期,处理的3种土壤酶活平均值分别为58.83、89.83和350.79μg/(g·h),是对照平均活度的1.15、1.06和1.19倍,呈现聚乙烯处理后土壤酶活性增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降解地膜 粉末态残余物 土壤酶活性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