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和盆地开额泥炭剖面粒度敏感组分提取与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冰 靳鹤龄 +3 位作者 孙忠 苏志珠 赵爽 张彩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全新世KE(开额)泥炭沉积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63~252μm(63~112和112~252μm)的粒度敏感组分可以作为区域冬季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并据此重建了全新世共和盆地冬季风演化历... 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全新世KE(开额)泥炭沉积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63~252μm(63~112和112~252μm)的粒度敏感组分可以作为区域冬季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并据此重建了全新世共和盆地冬季风演化历史。结果表明:10.0~8.5cal.kaBP冬季风逐渐减弱,8.5~7.1cal.kaBP冬季风明显增强,7.1~3.8cal.kaBP冬季风强度最低,3.8~0.5cal.kaBP冬季风波动式增强,0.5cal.kaBP以来冬季风强度迅速降低;对比研究发现,区域冬季风演变历史与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季风区及季风边缘区不同研究载体记录的气候变化过程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同时,发现区域全新世7次明显的冬季风增强时期与极地冰心和北大西洋深海沉积记录的寒冷事件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可能说明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在动力机制上有着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敏感组分 粒级-标准偏差方法 KE泥炭剖面 全新世 共和盆地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45ka BP以来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记录的区域沙尘活动历史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艺 王汝建 +6 位作者 刘健 赵越 杨振宇 翁成郁 王磊 郭胜 章陶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7-258,共12页
采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法对新疆罗布泊新湖湖心区KY01孔0~8m沉积物提取了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两个粒级组分:3.5~6.2μm(组分1)、20.7~63.4μm(组分2)和一个相对不敏感组分:8.9~14.3μm(组分3)。结合湖泊沉积物粒度一般分布... 采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法对新疆罗布泊新湖湖心区KY01孔0~8m沉积物提取了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两个粒级组分:3.5~6.2μm(组分1)、20.7~63.4μm(组分2)和一个相对不敏感组分:8.9~14.3μm(组分3)。结合湖泊沉积物粒度一般分布规律、黄土和现代降尘等大气悬浮颗粒物沉降特点,推测3个粒度组分分别指示钻孔所在位置与湖心的相对距离、区域沙尘活动强度和非沙尘活动的粉尘输入强度。根据粒级敏感组分2和AMS14C测年数据重建了该区近4.5万年以来的沙尘活动历史。在过去的4.5万年,罗布泊地区沙尘活动增强主要出现在44.7~44.5、44.2~44.0、41.4~38.8、38.4~37.4、36.4~36.1、34.8~34.5、33.5~32.9、32.5~32.2、31.9~31.5、29。9~29.5、25.6~12.3和8.9~7.8calkaBP期间,这些时间段多数对应于以格陵兰NGRIP冰心δ18O记录所代表的北半球气候变化冷阶段或冷事件,说明该区沙尘活动的强弱与全球降温事件所引发的冷干气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敏感组分 沙尘活动 罗布泊 45 CAL KA BP
下载PDF
甘肃石羊河流域猪野泽湖泊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与花粉组合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育 王乃昂 李卓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5-302,共8页
在石羊河终端湖猪野泽全新世探井剖面,对连续不同间距368组和74组样品,进行粒度测量与花粉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不同粒度敏感组分与典型花粉组合有很好的相关性.花粉总浓度及麻黄(Ephedra)、白刺(Nitraria)、藜科(Chenopodiaceae)、香蒲... 在石羊河终端湖猪野泽全新世探井剖面,对连续不同间距368组和74组样品,进行粒度测量与花粉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不同粒度敏感组分与典型花粉组合有很好的相关性.花粉总浓度及麻黄(Ephedra)、白刺(Nitraria)、藜科(Chenopodiaceae)、香蒲属(Typha)、云杉属(Picea)的花粉百分比与小于89.31μm三个粒度范围的敏感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大于89.31μm两个粒度范围的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桦木(Betula)、栎(Quercus)、荨麻属(Urtica)的花粉百分比与大于89.31μm三种粒度敏感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沉积物花粉组合与粒度敏感组分之间相关关系,主要受控于流域水分条件及相应的湖泊水位,同时也受到流域风沙活动的影响.沉积物中与细颗粒组分正相关关系的花粉指标,主要受到较好的流域水动力条件和高湖面的影响;而与粗颗粒正相关的花粉指标,则与低湖面及风沙作用有关.当流域水分较好,终端湖水位较高的时期,总花粉浓度及河流传播的花粉百分含量较高;流域气候较干燥时期,总花粉浓度较低,风媒花粉的百分含量较高.最后,本文结合猪野泽湖泊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与花粉组合的关系,将猪野泽地区晚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分为6个阶段,其中早、中全新世气候较湿润,晚冰期及晚全新世期间气候相对较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野泽 湖泊沉积物 粒度敏感组分 花粉组合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南岭东部定南大湖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及末次冰消期环境记录 被引量:4
4
作者 商圣潭 钟巍 +2 位作者 魏志强 朱婵 薛积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0-318,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定南大湖湖沼晚冰期以来的水文特征及气候变化,对研究区K02钻孔的粒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348个沉积样品提取了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的三个粒级组分:0.6~7.1μm(组分1),20~44.8μm(组... 为进一步探究定南大湖湖沼晚冰期以来的水文特征及气候变化,对研究区K02钻孔的粒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348个沉积样品提取了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的三个粒级组分:0.6~7.1μm(组分1),20~44.8μm(组分2)和89.3~447.7μm(组分3)。结合湖泊沉积物粒度一般分布规律,并根据敏感组分2和^(14)C测年数据探讨了该区域近16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6 000年里,大湖地区的水文及气候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1)在16.0~11.5 ka B.P.期间,气候总体偏冷干,敏感组分含量增降比较明显,能较好的对应老、中、新仙女木事件和B/A暖期;2)11.5~6.0 ka B.P.期间,大湖地区进入了湿润的全新世适宜期,敏感组分总体含量偏低;3)6.0~3.8 ka B.P.期间,敏感粒度组分含量迅速升高且波动较大,大湖湖沼地区进入一个相对干冷的时期;4)3.8 ka B.P.至今为第四阶段,敏感粒度组分含量总体偏低,考虑到人为干扰因素,暂不做详细讨论。通过对大湖地区水文状况的研究发现,大湖湖沼地区自晚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很不稳定。与格陵兰GISP 2冰芯、董哥洞D4石笋及其K02钻孔其他指标的记录对比可以发现,敏感组分2对仙女木、9.5 ka、8.2 ka等冷事件的记录更加明显,也说明了大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这种气候变化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南大湖 晚冰期 粒度敏感组分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东海北部泥质区敏感粒度组分对东亚季风演变的响应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晓燕 李广雪 +2 位作者 刘勇 马妍妍 李俊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7,共7页
运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方法对FJ04孔146cm以上部分进行敏感粒度组分分析与提取,证明选取的敏感粒度组分是本区重要的环境替代性指标,其平均粒径的变化可以用来指示东亚季风的强弱。获得了东海北部泥质区3kaBP以来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演化过... 运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方法对FJ04孔146cm以上部分进行敏感粒度组分分析与提取,证明选取的敏感粒度组分是本区重要的环境替代性指标,其平均粒径的变化可以用来指示东亚季风的强弱。获得了东海北部泥质区3kaBP以来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东亚季风经历了两个主要的演变阶段:①3~1.15kaBP为东亚冬季风较弱,中等程度波动阶段,期间也存在几次冬季风加强期;②1.15kaBP到现代为东亚冬季风强盛、高频率波动阶段。1.15kaBP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此外,3kaBP来敏感粒度组分平均粒级的变化还记录了11次冬季风增强事件,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气候记录具有极好的对应关系,但在不同的地区的响应程度不同,说明气候变化存在全球一致性和区域响应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区 敏感粒度组分 东亚冬季风 东海陆架
下载PDF
利用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滩坝砂体水动力学机制的初步探讨——以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滩坝砂体沉积为例 被引量:29
6
作者 操应长 王健 刘惠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东营凹陷西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了滨浅湖滩坝砂体沉积。在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及其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滩坝砂体的环境敏感粒度进行计算,结合粒度概率图分析和古地貌、古水流研究,在研... 东营凹陷西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了滨浅湖滩坝砂体沉积。在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及其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滩坝砂体的环境敏感粒度进行计算,结合粒度概率图分析和古地貌、古水流研究,在研究区内确定出了四种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别代表悬浮搬运、沿岸流、波浪和风暴浪。其中,波浪和沿岸流是控制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水动力类型。通过对波浪和沿岸流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整个粒度总体的百分比的计算表明,波浪对滩坝砂体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程度由凹陷边部向内部逐渐减弱;而沿岸流对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程度在凹陷外部较小,而主要表现在滨浅湖区的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 粒级—标准偏差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水动力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ZK1孔岩心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丁喜桂 叶思源 +1 位作者 宫少军 赵广明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75-581,共7页
本文选取黄河三角洲5个钻孔岩心的ZK1钻孔,对其剖面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岩性描述、粒度测试和有孔虫鉴定,分析了ZK1孔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通过计算粒级—标准偏差的变化获得了ZK1孔沉积物中对沉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粒度组分的范围... 本文选取黄河三角洲5个钻孔岩心的ZK1钻孔,对其剖面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岩性描述、粒度测试和有孔虫鉴定,分析了ZK1孔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通过计算粒级—标准偏差的变化获得了ZK1孔沉积物中对沉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粒度组分的范围为3.75~4Ф和>10Ф。敏感粒度组分含量随深度变化的初步分析、各种粒度参数垂向分布特征及有孔虫资料表明,黄河三角洲ZK1孔的沉积环境大致可分为4段:Ⅰ(0~5.14 m)为1904—1976年上三角洲平原沉积;Ⅱ(5.14~17.41m)为1855年以来的下三角洲平原沉积;Ⅲ(17.41~22.6 m)为1855年以前的陆架沉积;Ⅳ(22.6~24.6 m)为潮坪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敏感粒度组分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物源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谢远云 梁鹏 +2 位作者 孟杰 何葵 臧淑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5,共5页
采用粒级—标准偏差算法对哈尔滨2006年3月10日沙尘沉降物进行了物源区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获得各来源组分的粒级范围和含量,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粒级成因组分的来源。研究认为:1)19.2μm是哈尔滨2006年沙尘天气颗粒短期悬浮和长期悬... 采用粒级—标准偏差算法对哈尔滨2006年3月10日沙尘沉降物进行了物源区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获得各来源组分的粒级范围和含量,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粒级成因组分的来源。研究认为:1)19.2μm是哈尔滨2006年沙尘天气颗粒短期悬浮和长期悬浮之界限,而152.4μm是沙尘颗粒悬浮搬运的粒径上限。2)20μm作为粉尘物质短期悬浮颗粒与长期悬浮颗粒之界限具有普遍性,而悬浮载荷的粒径上限则与一定的风力条件和地表状况密切相关。3)沙尘沉降物包含4个物源区组分,粒径范围分别为:〈1μm(组分1)、1-19.2μm(组分2)、19.2-152.4μm(组分3)和〉152.4μm(组分4)。前2个组分属长期悬浮组分,其中组分1代表大气粉尘的本底值;组分2代表非本地源的远距离外源输入,可能与高空气流的搬运有关,包括甘肃和内蒙古在内的半干旱地区为哈尔滨沙尘提供了一定量的粉尘物质;组分3为短期悬浮组分,主要是区域内部沙尘天气产生,松散地表裸土是该组分的重要物源;组分4为跳跃或滚动组分,源于近源物质堆积,是就地起沙。4)哈尔滨2006年沙尘天气外源输入约占63.8%,近源和内源输入占36.2%。松散地表裸土的治理仍是哈尔滨防治沙尘天气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沉降物 粒度组分 物源敏感粒度组分 哈尔滨
下载PDF
呼伦湖沉积物中环境敏感粒度组分提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静洁 李畅游 +3 位作者 赵胜男 梁丽娥 郭金燕 付尧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2期105-109,114,共6页
2015年3月在中国北方呼伦湖采集100 cm湖泊沉积物岩芯并进行粒度分析,揭示了呼伦湖岩芯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研究区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以18 cm、60 cm和86 cm为界限分4个主要的阶段,并且小于16μm组分含量和大于32μm组分含量基本... 2015年3月在中国北方呼伦湖采集100 cm湖泊沉积物岩芯并进行粒度分析,揭示了呼伦湖岩芯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研究区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以18 cm、60 cm和86 cm为界限分4个主要的阶段,并且小于16μm组分含量和大于32μm组分含量基本呈反向变化趋势,中值粒径的变化趋势和砂质组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粒径-标准偏差法,获得了呼伦湖沉积物岩芯中对沉积时期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粒度组分范围约为大于30μm。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两个主控因子F1和F2,它们贡献了湖泊沉积物近88.12%的粒度变化特征。这两种方法相互结合,可以有效的探讨呼伦湖沉积物沉积时的古气候(降水,季风等)信息,同时其它一些环境要素也有较好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粒度组分 湖泊沉积物 呼伦湖
下载PDF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在识别三角洲朵叶期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明涛 于兴河 +5 位作者 李顺利 谭程鹏 王建忠 单新 王志兴 李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53-3865,共13页
以内蒙古黄旗海属内陆断陷型湖盆中面积最大且朵叶期次明显的大河湾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的109个样品粒度特征分析,结合近200 a来该地区的水文资料,提取并对比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大河湾三角洲不同朵叶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和沉... 以内蒙古黄旗海属内陆断陷型湖盆中面积最大且朵叶期次明显的大河湾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的109个样品粒度特征分析,结合近200 a来该地区的水文资料,提取并对比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析大河湾三角洲不同朵叶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相带的异同,确定不同朵叶之间的叠置关系,从而识别出大河湾三角洲的发育期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野外探槽岩相沉积特征、粒度特征,结合地形坡度变化,研究不同期次朵叶顺物源方向上的沉积构型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河湾三角洲经历了3次显著不同的水运力环境,形成了3期不同的朵叶,各朵叶在平面形态及沉积序列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以第1期水动力最稳定,形成的朵叶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第2期水动力不稳定,朵叶最不发育;第3期水动力渐弱,以发育多个摆动强烈向前叠置的朵叶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粒度组分 朵叶期次 河口坝 大河湾三角洲 内蒙古自治区黄旗海
下载PDF
厦门白城海滩地貌季节性变化的沉积物粒度响应
11
作者 郑威乐 曹超 +5 位作者 蔡锋 戚洪帅 何岩雨 李元 刘根 赵绍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4,共12页
根据厦门白城海滩2022—2023年连续4个季节的海滩剖面形态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探讨非典型砂泥复合型海滩地貌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尝试揭示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结构对海滩地貌季节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由2022年... 根据厦门白城海滩2022—2023年连续4个季节的海滩剖面形态测量和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探讨非典型砂泥复合型海滩地貌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尝试揭示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结构对海滩地貌季节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由2022年秋季至冬季、再到2023年春季,白城海滩上风向强烈侵蚀、下风向淤积,受厦门环岛顺时针向的沿岸输沙作用控制;且随着季风转向和波浪减弱,沿岸输沙减弱,海滩侵蚀强度降低。而由2023年春季至夏季,沿岸输沙进一步减弱,但白城海滩各剖面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侵蚀,滩砂流失加剧,与夏季强降水引起的滩砂横向顺坡向下搬运有关,并伴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加剧了海滩的侵蚀。白城海滩侵蚀强度强-弱-强的季节阶段性变化与沿岸输沙-横向输沙的季节性转变有关,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也随之产生明显的联动变化。白城海滩在秋-冬-春-夏的季节时间尺度上,剖面坡度和沉积物粒径数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海滩侵蚀强度大、沉积物粒径增加、滩面变陡,主要与沿岸输沙-横向输沙的季节性转变过程有关。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砂泥复合型海滩动力地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滩剖面 粒度特征 季节性变化 敏感粒度组分 砂泥复合型海滩
下载PDF
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粒度组分变化的古环境应用 被引量:31
12
作者 向荣 杨作升 +4 位作者 郭志刚 Saito Y. 范德江 肖尚斌 陈木宏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2-588,共7页
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根据标准偏差变化检出了B2孔含有4个粒度组分:>65.6、65.6~10.5、10.5~1.3和<1.3 μm,其中>65.6μm粗组分含量很低,主要是以底栖有孔虫为主的生源沉积.... 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根据标准偏差变化检出了B2孔含有4个粒度组分:>65.6、65.6~10.5、10.5~1.3和<1.3 μm,其中>65.6μm粗组分含量很低,主要是以底栖有孔虫为主的生源沉积.各组分平均粒径和粒度含量随孔深的变化显示了65.6~10.5μm组分在B2孔含量较高(21%~30%),变化最明显,是该孔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粒度组分.研究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度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其变化恢复的近2 ka来东亚冬季风变化和中国东部气候变化序列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65.6~10.5 μm粒度组分可以作为东亚冬季风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泥质区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东亚冬季风 气候变化 全新世
下载PDF
干旱区湖泊沉积物粒度组分记录的区域沙尘活动历史:以新疆巴里坤湖为例 被引量:35
13
作者 薛积彬 钟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7-654,669,共9页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巴里坤湖BLK-1剖面沉积物的粒度分析,采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法提取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结果表明,巴里坤湖沉积物中45-170um粒级组分含量和平均粒径对研究区区域性风沙活动较为敏感,据此结合”C测年数据...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巴里坤湖BLK-1剖面沉积物的粒度分析,采用粒级一标准偏差法提取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结果表明,巴里坤湖沉积物中45-170um粒级组分含量和平均粒径对研究区区域性风沙活动较为敏感,据此结合”C测年数据重建了研究区9400cal aBP以来的风沙活动历史。在过去的2000年内,巴里坤湖地区尘暴事件多发或强风沙活动时段主要出现在240~440 cal aBP、600~1280cal aBP和1400~1800cal aBP期间,这些时段同历史时期的雨土频率高值期、古里雅冰芯阴阳离子高含量期较为一致。从更长地质时期来看,8000~8300cal aBP、7400~7700cal aBP、6500~7000cal aBP时段,特别是在中全新世(3900~6100calaBP)期间,区域性的尘暴事件或强风沙活动尤其频繁,这些时段同古里雅冰芯中微粒浓度、敦德冰芯中的微粒含量记录均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干旱区封闭湖泊沉积是记录地质历史时期风沙活动的良好载体,但由于气候环境变化往往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对某一剖面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提取及应用不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里坤湖 全新世 沙尘活动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下载PDF
江苏灌河口沉积物粒度组分特征及沉积速率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芳 冯秀丽 +2 位作者 陈斌林 贺心然 魏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8,共6页
为了研究灌河口海区的沉积环境,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位于灌河口的柱状样GH-1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根据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此柱状样的环境敏感粒级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对粒度概率曲线图的分析来对该区域进行沉积环境的研究,从而探讨... 为了研究灌河口海区的沉积环境,利用激光粒度仪对位于灌河口的柱状样GH-1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根据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此柱状样的环境敏感粒级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对粒度概率曲线图的分析来对该区域进行沉积环境的研究,从而探讨了该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的环境指示意义。在研究区内确定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为250~32μm,32~16μm,代表沉积过程中的两种动力机制,分别是风暴流和沿岸流。通过该柱状样的^210Pb测年可以得到沉积速率和沉积环境的变化,上段沉积速率较大为1.9cm/a,下段20cm沉积速率较低为0.4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河口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210Pb 沉积变化
下载PDF
长江口现代潮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在沉积相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亚楠 王张华 +3 位作者 吴绪旭 李琳 战庆 陈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5-416,共12页
本研究通过对长江口现代潮滩6个柱状样沉积物的粒度精细分析,试图提取研究区潮滩沉积相识别的粒度敏感指标,并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一个全新世钻孔(SL67孔)潮滩沉积物的粒度研究,检验现代沉积粒度敏感指标在全新世钻孔潮滩沉... 本研究通过对长江口现代潮滩6个柱状样沉积物的粒度精细分析,试图提取研究区潮滩沉积相识别的粒度敏感指标,并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一个全新世钻孔(SL67孔)潮滩沉积物的粒度研究,检验现代沉积粒度敏感指标在全新世钻孔潮滩沉积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显示,长江口现代高潮滩和中潮滩的黏性颗粒(<8μm)和粗粉砂(32~63μm)含量差异显著,可以成为区分高潮滩和中潮滩的敏感组分;在开敞型的中、低潮滩之间,砂(>63μm)和细粉砂含量(8~32μm)也差异明显。长江口现代潮滩沉积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及众数值也可以有效协助区分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沉积物。利用上述粒度敏感组分和众数指标检验 SL67孔全新世早中期在海平面波动控制下的潮滩演替过程,并揭示了7.5 cal ka BP前后的一次海平面加速上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敏感组分 众数 潮滩沉积微相 海平面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近期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瑞 汪亚平 +1 位作者 高建华 潘少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6,共8页
河口水下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沉积地层中蕴藏了许多环境变化信息。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采集了柱样SC09,首先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确定了沉积柱样的平均沉积速率,其次对沉积柱样以0.2cm间隔进行高分辨率取样,获... 河口水下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沉积地层中蕴藏了许多环境变化信息。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泥质区采集了柱样SC09,首先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确定了沉积柱样的平均沉积速率,其次对沉积柱样以0.2cm间隔进行高分辨率取样,获得了沉积物粒度参数,然后提取了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并对其进行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变化特征,与长江入海泥沙的变化特征、近海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周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沉积物细颗粒敏感组分的变化特征可能主要受控于长江入海泥沙的变化;而沉积物粗颗粒敏感组分的变化,既体现了风暴潮等极端天气事件对该区域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与历史上长江入海主泓位置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粒度敏感组分 经验模态分解(EMD) 沉积速率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下载PDF
车西洼陷沙二段滩坝砂体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路慎强 王健 +2 位作者 操应长 谭明友 张营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9,112-113,共4页
车西洼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因沉积砂体的碎屑颗粒粒度是沉积环境中水动力条件和能量强度的响应,故在岩心观察及系统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滩坝砂体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学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车西... 车西洼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因沉积砂体的碎屑颗粒粒度是沉积环境中水动力条件和能量强度的响应,故在岩心观察及系统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滩坝砂体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学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车西洼陷沙二段滩坝砂体主要存在低截点高斜一跳一悬式、高截点高斜一跳一悬式、两跳一悬式和滚动、跳跃加悬浮式4种粒度概率曲线及两峰型、三峰型、多峰型3种样式的粒级—标准偏差图。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滩坝砂体的环境敏感粒度进行计算,结合粒度概率图进行分析,在研究区确定出了4类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别反映了悬浮搬运、沿岸流、波浪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流体作用下的4类水动力类型,且波浪和沿岸流是控制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水动力类型。在车西洼陷沙二段滩坝砂体沉积时期,水动力类型以波浪为主,其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粒度总体的60%以上,沿岸流作用强度较弱,其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粒度总体的比例一般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水动力 滩坝砂体 沙二段 车西洼陷
下载PDF
不同植物灌丛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变化及其固沙能力 被引量:22
18
作者 高永 丁延龙 +4 位作者 汪季 蒙仲举 孙晓瑞 张超 魏亚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35-142,共8页
研究沙区不同类型植物灌丛沙丘地表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精确描述地表风沙运动过程,为快速比较不同植物种固沙能力和沙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采用激光衍射法对乌兰布和沙漠内部5种荒漠植物灌丛沙丘... 研究沙区不同类型植物灌丛沙丘地表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精确描述地表风沙运动过程,为快速比较不同植物种固沙能力和沙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采用激光衍射法对乌兰布和沙漠内部5种荒漠植物灌丛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差异进行测定,以粒级-标准偏差法对风沙环境敏感组分进行提取,根据敏感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对植物固沙能力进行评价,并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了敏感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对植株形态指标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沙鞭、沙蓬、芦苇样地表层沙物质分布同裸沙丘均为单峰型,白刺和油蒿为双峰型。植被分布区沙丘表层沉积物中沙、细沙减少,极细沙和粉粒增加,沉积物颗粒分选性变差,频率曲线趋于正偏,峰度值降低。整体而言,颗粒组成由细到粗依次为:白刺>油蒿>芦苇>沙蓬>沙鞭>裸沙丘。乌兰布和沙漠地表沉积物存在1.45~76和76~456μm 2个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中值分别为57.3和193.6μm,分别命名为细组分和粗组分,细组分对应风沙流中的悬移质,粗组分为跃移质。环境敏感组分在各植物覆盖下差异显著,细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为:白刺>油蒿>沙蓬>芦苇>沙鞭>裸沙丘,粗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相反,植株对风动力的阻滞能力相应降低。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细组分体积百分含量与株高、冠幅、分枝数呈正相关关系,与疏透度呈负相关关系,表层沉积物中细组分体积百分含量越高的植物灌丛,影响其体积百分含量多少的因素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 粒度 灌丛沙丘 固沙能力 粒级-标准偏差法 敏感粒度组分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近2300a来环境敏感粒度组分记录的东亚冬季风变化 被引量:72
19
作者 向荣 杨作升 +6 位作者 Y.Saito 郭志刚 范德江 李云海 肖尚斌 石学法 陈木宏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4-662,共9页
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从中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研究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级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根据以上粒度指标与AMS14C测年相结合建立了近2300... 对位于东海陆架济州岛西南泥质区的B2孔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从中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研究表明该敏感组分的粒级含量和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根据以上粒度指标与AMS14C测年相结合建立了近2300a东亚冬季风高分辨率的时间变化序列.结果表明近2300a东亚冬季风变化和中国东部气候变化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00aBP(50AD)以前和1450~780aBP(500~1170AD)这两个阶段东亚冬季风相对较弱,与气候变化的暖期相对应;1900~1450aBP(50~500AD)和780~219aBP(1170~1731AD)两个阶段为东亚冬季风强盛期,与气候变化的冷期对应,后者为近2300a以来最寒冷的气候阶段,对应于小冰期.其中各阶段内部东亚冬季风有明显的次级波动.在1900aBP(50AD)和780aBP(1130AD)前后有两次明显的阶段性的气候由暖转冷突变事件,后者可能与全球尺度大气环流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 泥质区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东亚冬季风 小冰期 晚全新世
原文传递
福建东部海坛岛老红砂敏感粒度组分对东亚冬季风演变的响应 被引量:13
20
作者 胡凡根 李志忠 +4 位作者 靳建辉 赵倩 张辉 王贤立 夏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本文在福建东部海坛岛青峰老红砂剖面年代学框架基础上,通过2.5cm等间距高密度采样进行粒度分析,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提取敏感粒度组分,并证明敏感粒度组分平均粒径可作为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的替代指标,据此建立了约44.0ka以来青峰剖... 本文在福建东部海坛岛青峰老红砂剖面年代学框架基础上,通过2.5cm等间距高密度采样进行粒度分析,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提取敏感粒度组分,并证明敏感粒度组分平均粒径可作为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的替代指标,据此建立了约44.0ka以来青峰剖面老红砂记录的冬季风演变序列。结果显示,约44.0ka以来东亚冬季风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①44.0~25.5ka BP东亚冬季风较弱,呈现在波动中逐步增强趋势;②25.5~15.5ka BP为东亚冬季风最强盛期,并呈现高频波动特点,东亚冬季风在21.8ka BP前后达到鼎盛期;③15.5~7.1ka BP为冬季风减弱期,但在11~10ka BP前后,冬季风突然显著增强。相邻剖面平均粒径记录的冬季风演变阶段也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对比发现,青峰剖面老红砂敏感粒度组分的气候记录与长江下游葫芦洞石笋δ18 O和格陵兰GISP2冰芯δ18 O记录之间有较好的吻合,尤其对新仙女木事件和4次H事件三者都有记录,但青峰剖面对D-O旋回记录信号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红砂 敏感粒度组分 东亚冬季风 HEINRICH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