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的雾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钱佳丽 朱昊辰 +3 位作者 贺文智 黄菊文 徐竟成 李光明 《上海节能》 2015年第8期424-430,共7页
对1961至今的上海雾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特别是对2008年以来上海大气环境中粒径2.5μm及以下颗粒物(PM2.5)的年变化、月变化及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做了相关分析,并从PM2.5的角度反映近年来的雾霾天气变化。经分... 对1961至今的上海雾霾日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特别是对2008年以来上海大气环境中粒径2.5μm及以下颗粒物(PM2.5)的年变化、月变化及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做了相关分析,并从PM2.5的角度反映近年来的雾霾天气变化。经分析可知,上海市雾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且增幅明显。上海市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在2008-2014年期间呈降-升-降的趋势,仅2011年的年均值(34μ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另外,上海市PM2.5的月均值冬季高,夏季低,符合霾天气的冬多夏少,春秋季居中的规律,并且其浓度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等气象因素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粒径2.5 μ m(PM 2.5)及以下颗粒物 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民用燃煤不同燃烧阶段细颗粒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朋 吴华成 +7 位作者 周卫青 张子健 汪美顺 李闯 叶堃 薛春瑜 康玺 周子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52-4659,共8页
研究了民用燃煤在不同燃烧阶段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散煤与正烧炉在旺火阶段排放颗粒物粒径主要集中在0.2μm以下(d50=0.15μm),加煤和封火阶段在0.2~0.5μm(d50=0.38μm),质量占比46.6%~68.97%.型煤与正烧炉在各阶段... 研究了民用燃煤在不同燃烧阶段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散煤与正烧炉在旺火阶段排放颗粒物粒径主要集中在0.2μm以下(d50=0.15μm),加煤和封火阶段在0.2~0.5μm(d50=0.38μm),质量占比46.6%~68.97%.型煤与正烧炉在各阶段排放的颗粒物均以0.2μm以下颗粒物为主,质量占比44.64%~56.24%.扫描电镜(SEM)观察到燃煤排放PM2.5为大量超细颗粒物聚集形成的簇团状结构.用碳平衡法计算得到散煤加煤阶段的PM2.5排放因子为4.72g/kg,分别是旺火和封火阶段的12和11倍.将散煤更换为型煤,能够使得加煤阶段的PM2.5排放因子减少90.9%,从而显著降低PM2.5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燃煤 燃烧阶段 PM2.5质量粒径分布 排放因子 SEM
下载PDF
典型沙尘天气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瑜 杨伟波 《能源与环境》 2018年第1期7-8,11,共3页
2017年5月5日19时至5月8日15时,受沙尘影响,连云港市PM10和PM2.5浓度均明显升高,在此期间对污染物的粒径分布、消光系数、退偏振比、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天气情况及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对连云港地区大气运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云... 2017年5月5日19时至5月8日15时,受沙尘影响,连云港市PM10和PM2.5浓度均明显升高,在此期间对污染物的粒径分布、消光系数、退偏振比、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天气情况及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对连云港地区大气运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市的此次持续污染天气是由于西部冷空气过境,产生强对流,形成沙尘,并随着偏北风传输而来,是一次外来沙尘和本地污染源共同影响的过程;沙尘来临时,消光系数和退偏振比均明显增强,污染状态表现为混合污染,且大粒径段颗粒物数浓度明显升高;沙尘期间,富硅酸盐颗粒占比明显升高,占总细颗粒物的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PM10 PM2.5粒径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