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他达拉非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史红珍 孙立娟 +3 位作者 王琳 王倩 张爽 林琳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6期984-991,共8页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他达拉非(TD)对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G-GSF联合TD)和...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他达拉非(TD)对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G-GSF联合TD)和对照组(G-GSF)。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内膜转化日)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厚度(EMT)、子宫内膜容积(EMV)、子宫内膜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EBF-S/D)、子宫内膜分型、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AUPI)、子宫动脉阻力指数(AURI)和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AU-S/D)];比较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容受性、治疗后妊娠结局[胚胎种植率(EIR)、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ABR)]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EMT、EMV、A型子宫内膜比例和II型+III型子宫内膜血流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EBF-S/D、AUPI、AURI和AU-S/D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EMT和EMV大于对照组(P<0.05),而EBF-S/D、AUPI、AURI和AU-S/D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血流分型、EIR、CPR、AB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G-CSF联合TD可改善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安全性较高,但对妊娠结局尚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他达拉非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辅助生殖技术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锦 高天旸 +1 位作者 汤海瑜 任欣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6年第4期315-320,32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a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及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相关生殖杂志。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a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及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相关生殖杂志。检索G-CSF对IV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或临床妊娠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研究(RCT),共599例不孕患者,分干预组(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安慰剂或空白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1.87,95%CI(1.32—2.66),P=0.O004],排除其他可能对子宫内膜及临床妊娠率有影响的因素,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比较,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2.29,95%CI(1.51—3.46),P〈0.0001]。宫腔内G-CSF灌注前后比较,使用G—CSF后子宫内膜增加明显[MD=0.68,95%CI(0.27—1.08),Z=3.28,P=0.001];宫腔内灌注G-CSF与常规促子宫内膜增长方式相结合,宫腔内灌注G—CSF更有利于子宫内膜的增长[MD=0.87,95%CI(0.54—1.19),Z=5.25,P〈0.00001]。结论宫腔内灌注G.CSF可促进IVF.ET周期子宫内膜生长并提高临床妊娠率。若能与常规促子宫内膜生长方式联合应用,其有效性可能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子宫内膜厚度 临床妊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不同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效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占全 张明 +5 位作者 金元哲 袁龙 张薇薇 刘莹 崔丽杰 赵红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8期595-59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旨在寻找最佳的动员方案。方法A组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5d;B组予以G-CSF300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续5d,第6天经美国Baxter公...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旨在寻找最佳的动员方案。方法A组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5d;B组予以G-CSF300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续5d,第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数量。结果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3、4、5、6、7、8天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两组在用药后第3、5、6、7天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7、0.019、0.011、0.005),B组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要高于A组;在应用两组动员方案后,外周血中白细胞、CD34+细胞数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峰型曲线,在动员后第5天,且B组曲线要明显高于A组;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白细胞变化呈正相关(r=0.659),与体重变化呈负相关(r=-0.536),与性别、年龄变化及AMI发生时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行G-CSF300μg,每日2次组动员的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的动员效率要明显优于300μg,每日1次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 细胞 临床观察 细胞 心肌梗塞
下载PDF
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4
作者 陈丽芬 周媛萍 +1 位作者 董其音 曹单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607-1612,共6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助孕,既往控制性卵巢刺激周期中因子宫内膜厚度...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助孕,既往控制性卵巢刺激周期中因子宫内膜厚度未达标取消新鲜胚胎移植,予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32例。其中76例患者接受宫腔灌注G-CSF治疗(G-CSF组),另56例患者未接受宫腔灌注G-CSF治疗(对照组)。比较GCSF组患者宫腔灌注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并采用多因素修正泊松回归分析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G-CSF组患者宫腔灌注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7.6±0.9)mm比(5.4±0.9)mm,P<0.05]。G-CSF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40.0%比30.3%、52.6%比33.9%,均P<0.05),早期流产率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比31.6%,P>0.05)。多因素修正泊松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G-CSF宫腔灌注不是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RR=1.217,95%CI:0.615~2.410,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时可考虑行G-CSF宫腔灌注治疗,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以提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薄型子宫内膜 临床妊娠 胚胎种植 早期流产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的影响
5
作者 伍少仪 袁瑞珍 +2 位作者 邹晓红 梁惠虹 梁燕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30例,行G-CSF... 目的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30例,行G-CSF治疗)和对照组(30例,行激素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成功率、临床妊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两组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临床妊娠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经治疗,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厚(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G-CSF可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妊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和经济学比较
6
作者 周永林 童维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4期76-79,共4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经济学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胸科院区)收治的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患者11...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经济学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胸科院区)收治的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rhG-CSF给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8)和B组(n=55)。2组均在化疗后次日或化疗后3~4 d内开始使用rhG-CSF,A组为皮下注射,B组为持续24 h静脉泵入,在白细胞计数(WBC)最低点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时停药。给药3 d后评价比较2组初步效果,治疗前后WBC,用药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A组的70.69%(Z=2.436,P=0.015)。与治疗前比较,2组WBC均显著升高,且B组变化更明显(P均<0.01)。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73%,低于A组的31.03%(χ^(2)=5.492,P=0.019),其中B组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率低于A组(3.64%vs.17.24%,χ^(2)=5.505,P=0.019)。A、B组治疗方案的平均成本分别为713.80、578.91元,A组治疗方案平均成本高于B组;A、B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10、7.08,以B组作为参照,A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2.12。结论rhG-CSF静脉持续恒速泵入给药治疗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高于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成本—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抑制 肺癌 化疗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临床疗效 成本—效果
下载PDF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被引量:31
7
作者 石远凯 刘鹏 +8 位作者 杨晟 韩晓红 何小慧 艾斌 秦燕 李博 黄鼎智 张长弓 孙燕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500,共6页
背景与目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防治肿瘤化放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但半衰期短,需每日给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是将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而成的长效制剂,与常规rhG-CSF... 背景与目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防治肿瘤化放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但半衰期短,需每日给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是将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而成的长效制剂,与常规rhG-CSF相比,能减少给药次数,避免患者反复接受注射的痛苦。本研究旨在评价PEG-rhG-CSF用于国人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初步观察化疗后PEG-rhG-CSF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CD34+细胞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开放性试验,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受试者接受两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第一周期为对照周期,第二周期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h给予PEG-rhG-CSF。PEG-rhG-CSF的初始剂量为30#g/kg,递增剂量依次为60#g/kg、100#g/kg和200#g/kg,每一剂量组4例受试患者。结果:入组1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与PEG-rhG-CSF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关节或肌肉疼痛(13/16)、疲乏(10/16)、头晕(2/16),1例受试患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疼痛,自行缓解。与对照周期相比,使用PEG-rhG-CSF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最低值的出现时间前移,ANC最低值提高。ANC的变化呈现一定程度的量效关系,60、100和200#g/kg剂量组均能较好地防治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且维持时间较长,并能够增高外周血CD34+细胞的数量。未出现PEG-rhG-CSF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也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结论:PEG-rhG-CSF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由于100#g/kg剂量组的不良反应轻于200#g/kg剂量组,疗效已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推荐Ⅱ期临床试验的剂量为100#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聚乙二醇化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临床 Ⅰ期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Ⅰ期临床药效学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晟 石远凯 +4 位作者 刘鹏 韩晓红 何小慧 蔡永明 陈拯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9-344,共6页
目的初步观察我国自主研发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方法未经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剂量的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 目的初步观察我国自主研发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效果。方法未经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剂量的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h给予PEG-rhG-CSF1次,初始剂量为30μg/kg,递增剂量依次为60、100和200μg/kg,每一剂量组4例受试患者,监测中性粒细胞变化。结果第1周期有7例患者因Ⅳ度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减少应用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第2周期仅在第1剂量组出现Ⅳ度ANC减少1例。第1周期未使用rhG-CSF的9例患者ANC均值最低点为1·37×109/L。第2周期4个剂量组的ANC均值最低点依次为0·77×109/L、4·54×109/L、3·00×109/L和5·56×109/L。结论PEG-rhG-CSF可减少化疗期间Ⅳ度ANC减少的发生率,升高ANC最低值,60、100或200μg/kg每个化疗周期给药1次能较好地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Ⅰ期临床试验 疗效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世勇 王华庆 +7 位作者 张会来 邱立华 钱正子 李维 侯芸 付凯 刘贤明 崔秀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选择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选择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μg/kg皮下注射一次,对照周期每日一次皮下注射rhG—CSF5μg/kg,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在低谷后连续两次检查≥5.0×10^9/L。结果:入组78例患者,在76个试验周期和74个对照周期中,ANC〈1.5×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30-26%和21.16%,持续时间分别为2.34d和2.31d;ANC〈0.5×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3.8%和3.0%;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1.59%和9.60%(P均〈0.05)。试验药和对照药的不良反应均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发热、头晕等,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相似。结论:PEG—rhG—CSF一次给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rhG—CSF多次给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聚乙烯二醇类 临床试验 中性粒细胞减少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晓红 张春玲 +8 位作者 刘鹏 宋媛媛 姚嘉瑞 秦燕 唐乐 张淑香 李丹 冯云 石远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5-700,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h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PEG-rhG-CSF 1次,共设置60、100和150μg.kg-13个剂量组,每组受试患者8例,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PEG-rhG-CSF浓度,并计算PK参数,同时监测受试者CD34+、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PEG-rhG-CSF 3个剂量组主要药代参数如下:T12分别为(37.5±7)、(40.8±12)、(80.7±48)h;CL_F分别是(17±9)、(9±4)、(7±2)ml.h-1.g-1;AUC0-t分别是(5,593.6±5,435)、(14,651.3±12,183)、(23,002.5±6,655)mg.h.L-1。第2周期3个剂量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最低点均值分别为1.9×109、2.3×109、4.2×109cells.L-1,均比第1周期有所提高。结论 PEG-rhG-CSF在体内呈现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其在体内维持药效时间长,1次注射即可达到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酶联免疫分析法 临床Ⅰ期试验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成春 王宝成 +4 位作者 毕经旺 吕伟伟 胡君莉 康长清 张立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初步观察化疗后PEG-rhG-CSF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性剂量递增试验。所有受试者采用1d化疗方案,于化疗药物给药结...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肿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初步观察化疗后PEG-rhG-CSF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性剂量递增试验。所有受试者采用1d化疗方案,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h给予PEG-rhG-CSF。PEG-rhG-CSF的初始剂量为30μg/kg,递增剂量依次为60、100、150、200μg/kg,每一剂量组3例受试患者。结果:入组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与PEG-rhG-CSF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4例(4/15),肌肉酸痛1例(1/15),均为1度,无需特殊处理。无PEG-rhG-CSF的剂量限制性毒性。PEG-rhG-CSF对中性粒细胞的升高均有较为明确的效果,维持时间较长,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PEG-rhG-CSF显示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粒细胞刺激因子 I期 临床试验 耐受性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建良 石远凯 +6 位作者 何小慧 周生余 周爱萍 韩晓红 刘鹏 张长弓 艾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85-789,共5页
背景与目的:高剂量化放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stransplantation,AHSCT)能够提高某些实体瘤的疗效,该疗法的成功得益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 背景与目的:高剂量化放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stransplantation,AHSCT)能够提高某些实体瘤的疗效,该疗法的成功得益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的运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rhG-CSF对实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接受AHSCT的130例实体瘤患者分为rhG-CSF组和对照组,rhG-CSF组在造血干细胞回输后第6天开始连日给予rhG-CSF250~300μg/d,皮下注射,直至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5.0×109/L为止;对照组在造血干细胞回输后不给予rhG-CSF。结果:130例患者共完成移植132次,其中2例为2次移植。研究早期的24例患者采取自体骨髓移植,其中12例移植后给予rhG-CSF;此后的106例均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为2次移植),其中47例移植后给予rhG-CSF。(1)rhG-CSF组和对照组自体骨髓移植患者住无菌病房的中位时间为33天和41天,WBC恢复到1.5×109/L以上的中位时间为14天和24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小板(platelet,PLT)恢复到20×109/L及50×109/L以上的中位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rhG-CSF组和对照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住无菌病房的中位时间为17天和2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功能 恢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在正常供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翁建宇 杜欣 +3 位作者 陆泽生 吴穗晶 黄梓伦 林伟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移植 毒副反应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中厚皮取皮区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国强 冯晋斌 +2 位作者 吴学斌 刘惠文 李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79-81,共3页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局部应用已被证实可以促进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1],并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愈合[2].但该凝胶在清洁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未见报道,我们选取中厚皮取皮区创面,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 评价...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局部应用已被证实可以促进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1],并能促进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愈合[2].但该凝胶在清洁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未见报道,我们选取中厚皮取皮区创面,采用rhGM-CSF凝胶治疗, 评价其对清洁创面愈合的影响, 进一步观察rhGM-CSF 凝胶的治疗效果, 为临床合理应用该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Ⅱ度烧伤创面 凝胶治疗 中厚皮 临床研究 皮区 RHGM-CSF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祥 刘晓燕 +6 位作者 陈婧 肖珑 童晶晶 关崇丹 严立龙 苏海滨 胡瑾华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5期279-283,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 G-CSF)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9...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 G-CSF)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9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试验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接受r G-CSF300μg,1次/d,皮下注射,共计6针,然后减量至隔日1次,共6次,总计12针。结果生存分析表明,试验组治疗1月、3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1.3%和72.9%,大于对照组的63.7%和50.0%(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 G-CSF能够显著提高HBV-ACLF患者的生存率,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HBV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龙女 张巧花 侯淑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6期676-677,共2页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多肽链的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功能。重组人G-CSF(rhG—CSF)具有与天然G—CSF相同的生物活性和氨基酸序列.是由...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多肽链的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功能。重组人G-CSF(rhG—CSF)具有与天然G—CSF相同的生物活性和氨基酸序列.是由植入人G—CSF基因的大肠杆菌通过重组DNA技术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临床应用 重组DNA技术 造血干细胞 细胞生长因子 氨基酸序列 细胞增殖 大肠杆菌
下载PDF
升血方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汇颖 胡冬菊 王永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0-721,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升血方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科2009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 目的:观察应用升血方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科2009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升血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28天检测的白细胞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重组人粒细胞因子总用量显示,实验组总用量的下降高于对照组的下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方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有效防治恶性血液病化疗致白细胞减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血方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儿童感染相关性粒细胞缺乏症27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广义 曾文前 +3 位作者 吴正东 姚炳华 张亚明 金英姬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2534-2536,共3页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血液中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低于0.5&#215;109/L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粒细胞缺乏常给患者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如继发严重的细菌、真菌感染等。因此,一旦发生,要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本研究收集2010年2月...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血液中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低于0.5&#215;109/L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粒细胞缺乏常给患者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如继发严重的细菌、真菌感染等。因此,一旦发生,要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本研究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感染相关性粒细胞缺乏症56例,27例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 S F )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缺乏症 真菌感染 相关性 临床研究 治疗 儿童 临床综合征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代红 刘晶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概述rhG-CSF的临床应用状况。该药可刺激骨髓细胞增加ANC、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ANC的吞噬作用,用于改善肿瘤、白血病患者放化疗后的ANC减少以及因粒细胞缺乏所合并的感染、骨髓移植后的造血恢复、外周... 本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概述rhG-CSF的临床应用状况。该药可刺激骨髓细胞增加ANC、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ANC的吞噬作用,用于改善肿瘤、白血病患者放化疗后的ANC减少以及因粒细胞缺乏所合并的感染、骨髓移植后的造血恢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疗效确切。但有些肿瘤细胞能合成G-CSF,G-CSF也能促进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临床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用药时机、疗程、剂量,并进行药效监控,以达到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对促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临床合理应用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银燕 黄新艳 +2 位作者 陈燕妮 傅菁 谢娟 《肿瘤药学》 CAS 2021年第6期752-757,共6页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合理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促进效果,为G-CSF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肿瘤化疗患者各50例,收集G-CSF用药相关信息,并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合理性...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合理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促进效果,为G-CSF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肿瘤化疗患者各50例,收集G-CSF用药相关信息,并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合理性评价分析。结果共收集100例患者的380次化疗情况,G-CSF应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预防使用、用药时机、血常规监测以及用药疗程不合理。临床药师干预后,G-CSF使用率及不合理使用率均明显降低(P<0.05);一、二级预防使用G-CSF不合理率显著降低,用药时机、血常规监测等不合理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用药疗程不合理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规范了G-CSF的临床应用,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干预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