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3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yrophostin AG1478对粒细胞生成素反应细胞-1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张顺 刘凡 +3 位作者 张运涛 汪涌 曹云新 杨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AG1478对肾癌粒细胞生成素反应细胞1(granulopoietinresponsivecell1,GRC1)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肾癌的生物学特征研究和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G1478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肾癌GRC...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剂AG1478对肾癌粒细胞生成素反应细胞1(granulopoietinresponsivecell1,GRC1)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肾癌的生物学特征研究和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G1478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肾癌GRC1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改变,应用DNA电泳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结果AG1478抑制肾癌GRC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周期停留在G1期,诱导肾癌GRC1细胞凋亡。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可抑制肾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望成为抗肾脏恶性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rophostin AG1478 粒细胞生成素反应细胞-1 细胞凋亡 肾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与白细胞介素-1β联合检测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陈亮亮 程林凤 赵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联合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46例)和妊娠组(152例...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联合对孕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46例)和妊娠组(152例)。检测各组血清Ang-1、IL-1β水平,分析各血指标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流产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低于妊娠组,血清IL-1β水平则高于妊娠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流产史、血Ang-1水平降低和血IL-1β升高是影响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Ang-1与IL-1β并联预测先兆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0.844~0.949),联合预测敏感度为84.8%,特异度为80.3%,敏感度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并且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中高度一致性(Kappa>0.4),表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血清Ang-1、IL-1β水平与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能够为早期预测妊娠结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流产 妊娠结局 血管生成素-1 细胞介素-
下载PDF
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高雅 罗慧娟 张李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95-97,116,共4页
目的 检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ROP预后... 目的 检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ROP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出生的180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视网膜病变的36例早产儿为ROP组,无视网膜病变的144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CAM-1、ANGPTL4的表达水平,通过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ICAM-1、ANGPTL4表达水平对ROP的诊断价值,分析ICAM-1、ANGPTL4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ROP组血清ICAM-1、ANGPTL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CAM-1、ANGPTL4诊断RO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1、0.731,截断值分别为542.24 pg/m L、40.77μg/m L;联合诊断ROP的AUC为0.946,特异度为98.6%,高于单项诊断(77.8%、89.6%)。高表达ICAM-1、ANGPTL4组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ICAM-1、ANGPTL4组(P<0.05)。结论 ROP患儿血清ICAM-1和ANGPTL4表达水平升高,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在血液透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变化及预测价值研究
4
作者 宋明 郑玉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29-0132,共4页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白介素6和 C反应蛋白在 MM病人血透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26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n=132,血液透析治疗)与对照组(n=132,靶向药物治...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白介素6和 C反应蛋白在 MM病人血透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26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n=132,血液透析治疗)与对照组(n=132,靶向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生存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依据疗效分为进展组(n=94)与缓解组(n=170),对比两组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数值,统计不同检测方式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数值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生存时间与疗效对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低,但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进展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指标数值比缓解组更高,P<0.05;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显著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各指标单一检测,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6与C-反应蛋白在血液透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测价值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血液透析 多发性骨髓瘤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海琴 张蓓 +3 位作者 张桂莲 展淑琴 张茹 赵英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6周、2月(n=6)四个时间点;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①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游全程时间和误入盲端次数均显著增加,但各时间点葛根素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均显著优于2-VO组。②各时间点,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葛根素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均较2-VO组明显降低。结论葛根素可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对VD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血管性痴呆 低氧诱导因子-1Α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低氧对大鼠肝肾组织内红细胞生成素和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伟 陈家佩 +2 位作者 葛世丽 从玉文 付小兵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低氧和间断低氧习服对大鼠肝、肾组织内红细胞生成素 (EPO)及其调控蛋白低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低压舱模拟高原低氧环境 ,进行 30 0 0 m 2周、5 0 0 0 m2周低氧训练 ,使大鼠达到低氧习服状态... 目的 观察急性低氧和间断低氧习服对大鼠肝、肾组织内红细胞生成素 (EPO)及其调控蛋白低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低压舱模拟高原低氧环境 ,进行 30 0 0 m 2周、5 0 0 0 m2周低氧训练 ,使大鼠达到低氧习服状态后 ,采用 Northern斑点杂交研究间断低氧习服前后 ,80 0 0 m4 h低氧处理的大鼠肝、肾组织内 EPO和 HIF 1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常氧对照组相比 ,急性低氧处理的大鼠肝、肾组织内 EPO基因表达都明显增强 (P<0 .0 5或 P<0 .0 1) ;而间断低氧习服后 ,同样的低氧处理的大鼠肝、肾组织中 EPO基因表达都明显低于急性低氧组 (P<0 .0 1) ,EPO m RNA含量与常氧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 (P>0 .0 5 )。急性低氧处理的大鼠肝组织中 HIF 1α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常氧对照组和间断低氧习服组 (P均 <0 .0 1) ,而在不同处理的肾组织中 ,该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 (P均 >0 .0 5 )。结论 急性低氧能够刺激肝、肾组织内 EPO基因表达 ;而间断低氧习服的大鼠耐低氧能力明显增强 ,肝、肾组织内 EPO基因表达水平可恢复到常氧对照组水平。 HIF 1α在低氧影响 EPO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急性 间断低氧习服 细胞生成素 低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甲苯二异氰酸酯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XCL12、IL-8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翟美玲 厉铭 +5 位作者 孟祥敬 李超 杨晓涵 马洁 潘志峰 贾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519-527,共9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TDI)所致的职业性哮喘中趋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TDI-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偶联物(TDI-HS...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TDI)所致的职业性哮喘中趋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TDI-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偶联物(TDI-HSA),并通过Gutmann法与BCA法分别测定偶联物中TDI及HSA含量。分别以0、40、80、120 mg/L TDI-HSA染毒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Cs)12 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趋化因子12(C-X-C motif chemokine 12,CXCL12)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MGB1、CXCL12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相关蛋白的表达;活细胞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HMGB1的核转位情况。使用不同浓度(100、200 mmol/L)甘草素(glycyrrhizin,GL)预处理HBECs细胞24 h抑制HMGB1后,继续用TDI-HSA染毒12 h,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8水平,HMGB1、CXCL12及NF-κB相关蛋白表达,ROS释放水平及HMGB1的核转位情况。结果不同浓度TDI-HSA染毒HBECs 12 h后,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HBECs细胞内HMGB1发生明显核转位,细胞中ROS和细胞上清中IL-8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20 mg/L染毒组HBECs细胞HMGB1、磷酸化P6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含有不同浓度GL的培养基联合120 mg/L TDI-HSA处理HBECs细胞12 h后,与对照组相比,GL作用于HBECs细胞可显著抑制TDI-HSA导致的HMGB1的核转位,抑制HBECs细胞中的ROS和上清液中的IL-8水平的升高,显著减少细胞中HMGB1、磷酸化P65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I可通过增加HBECs细胞HMGB1蛋白表达和核转位,激活NF-κB,促进IL-8的释放,不影响CXCL12的表达。GL可通过降低HMGB1表达,抑制NF-κB活化,减少IL-8释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二异氰酸酯 甘草酸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中性粒细胞 细胞介素-8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的表达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蓓 吴海琴 +2 位作者 张海雄 张桂莲 展淑琴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0-733,共4页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血管性痴呆(VD)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规律,探讨V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动物模型,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血管性痴呆(VD)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规律,探讨V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动物模型,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1随缺血时间的延长,痴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性下降(P<0.05);2痴呆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EPO的表达于缺血1周时最明显,此后缓慢下降,但与假手术组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P<0.01);3痴呆组大鼠两蛋白表达与学习记忆能力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HIF-1α和EPO参与了VD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在此过程中通过HIF-1/EPO缺氧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低氧诱导因子-1Α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抑制心脏成肌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磊 马文珠 +7 位作者 张馥敏 杨志建 陆丽 丁兆丰 丁必森 哈团柱 李传富 高翔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69-771,T0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编码人VEGF165或angiopoi-etin-1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VEGF165或Ad-Ang1)转染大鼠心脏成肌细胞(H9C2),24h后以H2O2诱导细...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编码人VEGF165或angiopoi-etin-1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VEGF165或Ad-Ang1)转染大鼠心脏成肌细胞(H9C2),24h后以H2O2诱导细胞凋亡,分析VEGF165和an-giopoietin-1的抗凋亡作用。腺病毒转染24h后检测细胞中三磷酸肌醇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活性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VEGF165和angiopoietin-1可不同程度抑制H9C2细胞凋亡。VEGF165和Ang1作用下细胞内三磷酸肌醇激酶活性和bcl-2表达水平增高。结论:VEGF165和/或Ang1可抑制心脏成肌细胞凋亡,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激活细胞内三磷酸肌醇激酶途径和促进抗凋亡分子bcl-2的表达相关。血管生长因子VEGF165和angiopoietin-1的心脏成肌细胞保护作用为其功能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抑制 心脏成肌细胞 细胞凋亡 心肌保护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凯 姜云霞 +3 位作者 邓文帅 侯长江 余程 孙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MSCs,制备转染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MSCs(Ang-MSCs)或空载体腺病毒的MSCs(Null-MSCs),并鉴定;制备18只大...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MSCs,制备转染Ang-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MSCs(Ang-MSCs)或空载体腺病毒的MSCs(Null-MSCs),并鉴定;制备18只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ull-MSCs组和Ang-MSCs组各6只。成模后24 h,生理盐水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 L,Null-MSCs组尾静脉移植5.0×109/m L Null-MSCs 1 m L,Ang-MSCs组尾静脉移植5.0×109/m L Ang-MSCs 1 m L。另取大鼠6只作为假手术组,手术操作与各模型组相同,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同期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 L。移植后1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经鉴定,Ang-MSCs可稳定表达Ang-1蛋白。移植后1周,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Null-MSCs组和Ang-MSCs组水迷宫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2 min内经过相应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Null-MSCs组、Ang-MSCs组水迷宫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均<0.01),2 min内经过相应平台位置次数明显增多(P均<0.01),且以Ang-MSCs组效果更明显(P<0.05或<0.01)。结论 Ang-1基因修饰的MSCs可改善脑梗死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生成素-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腺病毒 基因转染 大鼠
下载PDF
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萧鸿 刘帅 +4 位作者 李群秀 张克剑 侯阳 宋慧娟 刘学政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46-850,共5页
目的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ng-1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血管渗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中的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Ang-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Ang-1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血管渗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中的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Ang-1编码区序列,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将pEGFP-N1-Ang-1导入UC-MSCs,然后应用含质量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对人UC-MSCs进行培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ng-1在人UC-MSCs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体的表达。结果 RT-PCR法成功克隆人Ang-1基因编码区序列,纯度为1.82;PCR扩增的片段长度为1.5 kb,与预期片段大小相近。双酶切鉴定法可识别重组pEGFP-N1-Ang-1转染质粒,目的基因与预期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人UC-MSCs转染的pEGFP-N1/Ang-1质粒能够表达Ang-1蛋白,呈现绿色荧光。转染pEGFP-N1的人UC-MSCs和对照组人UC-MSCs均未见相应的Ang-1蛋白表达。结论成功地克隆出人的Ang-1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Ang-1,为将Ang-1基因转染至人UC-MSCs治疗DR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管生成素-1 PEGFP-N1 pEGFP-N1-Ang-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CircASPH靶向miR-28-5p/IGF-1R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2
作者 毛雅婷 钱瑛 徐云钊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571,共6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天冬酰胺β-羟化酶(CircASPH)靶向miR-28-5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人卵巢颗粒细胞KGN、COV434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 目的:探讨环状RNA天冬酰胺β-羟化酶(CircASPH)靶向miR-28-5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轴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使用人卵巢颗粒细胞KGN、COV434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下拉实验证实CircASPH、miR-28-5p、IGF-1R三者间的靶向关系。将KGN、COV434细胞分为si-NC组、si-ASPH组、si-ASPH+anti-NC组、si-ASPH+anti-miR-28-5p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CircASPH、miR-28-5p和IGF-1R mRNA表达水平,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和迁移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行为;采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E-钙黏蛋白、IGF-1R蛋白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CircASPH、IGF-1R与miR-28-5p有靶向结合位点。与si-NC组比较,si-ASPH组CircASPH表达水平、OD 490值、Edu阳性细胞率、细胞迁移与侵袭数、MMP-2、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降低,miR-28-5p表达水平和E-钙黏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ASPH+anti-NC组比较,si-ASPH+anti-miR-28-5p组miR-28-5p表达水平和E-钙黏蛋白降低,OD 490值、Edu阳性细胞率、细胞迁移与侵袭数、MMP-2、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KGN、COV434细胞中,抑制CircASPH表达可通过调节miR-28-5p/IGF-1R轴,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可能成为治疗PCOS的一种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ASPH/miR-28-5p/IGF-1R轴 卵巢颗粒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介素-11促进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雅靖 李晓林 +6 位作者 赵谢兰 陈焱 付斌 聂玲 李林 展会恩 陈方平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4期145-149,共5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促进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分为IL-11组、TPO组和空白组,分别为36例、56例...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促进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分为IL-11组、TPO组和空白组,分别为36例、56例和22例,IL-11组及TPO组从移植后第6天开始分别给予rhIL-11 1.5 mg/d及rhTPO 15 000 u/d皮下注射,至血小板上升至100×109/L停药,如使用14 d未达正常亦停用。空白组患者不应用任何升血小板药物,血小板自然恢复。监测血常规并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30 d内血小板悬液输注量。结果IL-11组、TPO组和空白组血小板由最低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8~20)d、+12(6~25)d和+19.5(12~32)d,IL-11组、TPO组的恢复时间均快于空白组(P值分别为0.003,0.001),但IL-11组和TPO组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别(P=0.640);IL-11组、TPO组和空白组血小板由最低恢复至≥5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6.5(10~39)d、+15(11~48)d和+29(15~49)d,IL-11组、TPO组的恢复时间均快于空白组(P值分别为0.002,0.001),IL-11组和TPO组两组亦没有统计学差别(P=0.357);IL-11组、TPO组和空白组血小板由最低恢复至≥10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5(13~69)d、+18(14~48)d和+43(19~64)d,IL-11组、TPO组的恢复时间均快于空白组(P值分别为0.001,0.004),TPO组较IL-11组缩短7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30 d内IL-11组、TPO组及空白组输注血小板悬液的中位数量分别为2(0~6)个治疗量、2(0~4)个治疗量和4(1~4)个治疗量,IL-11组和TPO组的血小板悬液输注量均少于空白组(P值分别为0.005,0.003),但该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9)。TPO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6%明显低于IL-11组的77.8%(P<0.001)。结论 rhTPO及rhIL-11均能够促进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计数的恢复,有效减少血小板悬液的输注量,降低移植出血相关风险;rhTPO较rhIL-11能缩短血小板升至正常的时间,从而提高患者对移植并发症的耐受性;rhTPO较rhIL-11的不良反应更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介素-11 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4^(+)/CD8^(+)与PD-1抑制剂免疫治疗肺癌疗效及OS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吕志芳 王明 +2 位作者 程飞飞 王玲 钱建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483-1488,共6页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采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后不同疗效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CD4^(+)/CD8^(+)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疗效及总生存时间(OS)的相关性。方法:纳入94例本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肺...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采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后不同疗效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CD4^(+)/CD8^(+)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疗效及总生存时间(OS)的相关性。方法:纳入94例本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肺癌患者,观察实施PD-1治疗后不同疗效患者机体NLR、CD4^(+)/CD8^(+)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其与免疫治疗后不同疗效及随访2年后OS的关联性。结果:经PD-1抑制剂治疗后不同疗效患者NLR、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R、PR组与SD、CD组NLR、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与PD组NL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免疫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在病理类型、TNM分期、分化程度、年龄及NLR、CD4^(+)/CD8^(+)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小细胞型、TNM分期(Ⅳ期)、分化程度(低分化)和年龄较高、高水平NLR是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CD4^(+)/CD8^(+)高水平则是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LR、CD4^(+)/CD8^(+)评估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777,而NLR联合CD4^(+)/CD8^(+)评估疗效的AUC为0.871,明显高于单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OS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41,P<0.05),而CD4^(+)/CD8^(+)与OS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23,P<0.05)。结论:肺癌经PD-1抑制剂治疗有效患者机体NLR水平较低,CD4^(+)/CD8^(+)水平较高,且对免疫治疗疗效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同时也与OS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T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程序性死亡受体-1
下载PDF
脑缺血耐受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忠玲 赵仁亮 董瑞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二次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预处理与缺血再灌注模型(预缺血组),分别在短暂预缺血后1d、3d、7d、14d、21d行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二次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预处理与缺血再灌注模型(预缺血组),分别在短暂预缺血后1d、3d、7d、14d、21d行脑缺血再灌注处理。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脑内EPOmRNA、HIF-1αmRNA的表达;并与无缺血预处理组(无预缺血组)比较。结果预缺血组1d、3d、7d亚组的脑梗死体积较无预缺血组明显减小(均P<0.05)。预缺血组3d、7d亚组大鼠脑EPOmRNA、HIF-1αmRNA表达明显高于无预缺血组的相应各亚组(均P<0.05);两组1d、14d、21d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OmRNA与HIF-1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7,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使EPO及HIF-1α表达在脑缺血后明显增高,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耐受 脑缺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方平 王根和 左刚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1798-1803,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Albumin,CAR)对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Albumin,CAR)对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84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特征曲线(ROC曲线)选取最佳截断值将患者资料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情况差异,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NLR、CAR预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患者PFS曲线下面积为0.819、0.80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Ⅳ期、转移部位个数≥3、单药使用、PD-L1表达阴性、NLR>2.41、CAR>0.04的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ves Free Survival,PFS)的较短,(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转移部位个数≥3、PD-L1表达阴性、NLR>2.41、CAR>0.04是缩短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NLR、CAR结合肿瘤转移部位个数及PD-L1表达对预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为患者是否接受免疫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预测 PD-1抑制剂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远 方庆丰 陈必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981-984,共4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损害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IM合并肝损害患儿43例为肝损害组,未合并肝损害患...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损害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IM合并肝损害患儿43例为肝损害组,未合并肝损害患儿51例患儿为无肝损害组。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等资料,统计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NLR和IL-1β水平,分析外周血NLR、IL-1β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损害组患儿发热>10 d、肝大、脾大发生比例高于无肝损害组(P<0.05)。肝损害组患儿血ALT、异型淋巴细胞、IL-1β及EB病毒(EBV)DNA值水平高于无肝损害组(P<0.05),外周血NLR低于无肝损害组(P<0.05)。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IM患儿血EB病毒(EBV)DNA值拷贝、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清IL-1β水平呈升高趋势,外周血NLR呈降低趋势(P<0.05)。IM患儿外周血ALT水平与NLR呈显著负相关,与IL-1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M发生肝损害患儿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症状比例较高,外周血NLR、IL-1β水平与IM患儿EBV DNA载量和肝损害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损害 临床特点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介素-
下载PDF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人β-防御素-1对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18
作者 邱国院 冯静 +3 位作者 龚成丽 代诗琼 冷文华 杨文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人β-防御素-1(hBD-1)对活动性肺结核(ATB)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ATB患者(ATB组),另选取同期81名体检健康者...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人β-防御素-1(hBD-1)对活动性肺结核(ATB)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ATB患者(ATB组),另选取同期81名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及81例潜伏结核感染(LTBI)者(LTBI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Eot、hBD-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LTBI与ATB的鉴别诊断价值。ATB组患者均予2HRZE/4HR方案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血清Eot、hBD-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TB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Eot、hBD-1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ATB组、LTBI组血清Eot水平高于健康组,hBD-1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组血清Eot水平高于LTBI组,hBD-1水平低于L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ot、hBD-1水平均具有鉴别诊断LTBI与ATB的价值(P<0.05),且两指标联合的鉴别诊断效能更优[AUC(95%CI)=0.834(0.696~0.96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82.72%。162例ATB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54%(124/162),治疗无效率为23.46%(38/162)。无效组有吸烟史、合并空洞及Eot水平均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hBD-1水平显著低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合并空洞、较高的Eot水平及较低的hBD-1水平是ATB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ot、hBD-1水平均能有效预测ATB患者的疗效(P<0.05),且两指标联合的预测效能更优[AUC(95%CI)=0.842(0.720~0.940),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8%、82.26%。结论ATB患者血清Eot水平升高、hBD-1水平下降有助于鉴别LTBI与ATB,且较高的Eot水平、较低的hBD-1水平是ATB患者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Eot、hBD-1联合检测对于预测ATB患者疗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人β-防御素-1 诊断 疗效
下载PDF
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复氧糖后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世江 尉娜 +1 位作者 韩艳艳 谭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复氧糖后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prague Dawley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内,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氧糖剥夺复氧糖后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prague Dawley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的星形胶质细胞传代至96孔板内,待细胞贴壁并长出突触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腺苷预处理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进行氧糖剥夺;氧糖剥夺组细胞接受氧糖剥夺8 h和复氧糖24 h处理;腺苷预处理组细胞在氧糖剥夺前24 h加入100μmol·L^(-1)腺苷后接受氧糖剥夺8 h和复氧糖24 h处理。复氧糖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和Ang-1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氧糖剥夺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变圆,水肿明显,细胞形态由不规则形变成梭形,突触明显变短甚至消失;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水肿较氧糖剥夺组轻,细胞排列相对整齐。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分别为0.698±0.059、0.196±0.062、0.412±0.009;氧糖剥夺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q=3.561,P<0.05),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力明显高于氧糖剥夺组(q=2.102,P<0.05)。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水平分别为(0.038±0.005)、(0.053±0.007)、(0.084±0.006)μg·L^(-1),Ang-1水平分别为(0.030±0.007)、(0.049±0.008)、(0.080±0.004)μg·L^(-1);氧糖剥夺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Ang-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q=1.394、1.633,P<0.05),腺苷预处理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Ang-1水平高于氧糖剥夺组(q=1.584、1.632,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能够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缺糖后VEGF和Ang-1的表达,增强大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 腺苷预处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下载PDF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增殖诱导配体、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小板生成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欢 陈曦 +1 位作者 刘艳春 刘庆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489-6491,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是恶性变的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树突细胞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免疫应答的起始细胞〔1,2〕,因此与其相关的蛋白,可能是促使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是恶性变的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树突细胞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免疫应答的起始细胞〔1,2〕,因此与其相关的蛋白,可能是促使骨髓瘤发生和发展的因子〔3〕。血清增殖诱导配体( APRI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均为此类相关蛋白,骨髓瘤患者四种蛋白血清表达升高〔4~7〕,四者对病变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关注 A-PRIL、sICAM-1、TPO和VEGF在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 血小板生成素(TPO)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