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在预测儿童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张新丽 李凯江 +4 位作者 赵蒲宇 赵亮 梁冰 卢东方 施玉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IG%)及其他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在评估儿童急性阑尾炎(AA)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6月—2023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AA患儿201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05例(ASA组),复杂性阑尾炎96例(ACA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IG%)及其他炎症指标联合检测在评估儿童急性阑尾炎(AA)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6月—2023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AA患儿201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05例(ASA组),复杂性阑尾炎96例(ACA组)。比较两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淋巴细胞计数(AL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IG%、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等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及回归模型对ACA的诊断价值。另外,纳入2023年9月—2024年2月的AA患儿156例为验证队列,对Logistic模型进行验证,并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于ACA的诊断价值。结果:ACA组IG%、WBC、ANC、NLR、PCT、CRP和PLR水平均高于ASA组(P均<0.05),ALC水平低于ASA组(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NLR和CRP是诊断儿童ACA的影响因素(P均<0.05),以此建立模型,以模型判断ACA的预测概率和单个炎症指标绘制ROC曲线,该模型预测概率和IG%、NLR、CRP的AUC分别为0.868和0.821、0.691和0.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通过独立队列验证Logistic模型,AUC为0.872,模型拟合较好,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75.6%。结论:IG%可作为早期鉴别儿童ASA和ACA的重要指标,包括IG%、NLR、CRP这3项炎症标志物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儿童ACA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 急性阑尾炎 炎症标志物
下载PDF
川崎病急性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水平变化及意义分析
2
作者 殷军民 刘麒彦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急性期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71例川崎病患儿纳入至观察组,包括急性期患儿28例、亚急性期患儿43例;将45例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纳入至对照组。对比两组WBC、NEUT%... 目的分析川崎病急性期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71例川崎病患儿纳入至观察组,包括急性期患儿28例、亚急性期患儿43例;将45例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纳入至对照组。对比两组WBC、NEUT%及CRP水平,观察组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患儿WBC、NEUT%及CRP水平,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检出情况及冠状动脉损伤、非损伤患儿WBC、NEUT%及CRP水平;分析WBC、NEUT%及CRP水平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WBC(16.74±3.44)×10^(9)/L、NEUT%(75.36±13.46)%、CRP(84.23±10.34)mg/L均高于对照组的(4.27±1.13)×10^(9)/L、(52.23±7.01)%、(5.31±2.19)mg/L(P<0.05)。川崎病急性期患儿WBC(17.71±3.25)×10^(9)/L、NEUT%(80.24±12.39)%、CRP(97.23±9.86)mg/L显著高于亚急性期的(14.39±3.16)×10^(9)/L、(50.27±6.98)%、(45.36±9.47)mg/L(P<0.05)。急性期共计20例患儿检出冠状动脉损伤,总检出率达71.43%(20/28);亚急性期检出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共计13例,总检出率达30.23%(13/43)。急性期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亚急性期(χ2=11.569,P<0.05)。冠状动脉损伤患儿WBC为(18.01±3.19)×10^(9)/L、NEUT%为(81.76±11.45)%、CRP为(93.25±10.07)mg/L,非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分别为(12.74±3.11)×10^(9)/L、(47.36±10.38)%、(48.14±9.36)mg/L。与非冠状动脉损伤患儿相比,冠状动脉损伤患儿WBC、NEUT%及CRP水平均显著更高(P<0.05)。冠状动脉损伤与WBC、NEUT%及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WBC、NEUT%及CRP水平能够为临床判断川崎病及川崎病分期、冠状动脉损伤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细胞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损伤
下载PDF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淑宁 刘向玲 +1 位作者 苏绍波 吴小清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25,31,共6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预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ME...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预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ME组(n=56)和非DME组(n=45)。查阅患者病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2组患者均于确诊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MONO)计数、淋巴细胞(LYM)计数、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浆白蛋白(ALB)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MLR和NPAR。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ME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LR、NPAR对DME的预测价值。结果DME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MONO计数、NEUT、MLR、NPAR、WBC计数、HbA1c水平高于非DME组(P<0.05);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LYM计数、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MLR、NPAR水平增高是DM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LR的最佳截断值为0.192,预测DM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95%置信区间:0.631~0.826),灵敏度为58.9%,特异度为82.2%;NPAR的最佳截断值为14.040,预测DME发生的AUC为0.884(95%置信区间:0.820~0.949),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91.1%;MLR、NPAR联合预测DM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95%置信区间:0.851~0.906),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3.3%。以MLR>0.192为阳性,NPAR>14.040为阳性,MLR、NPAR并联试验预测DME发生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1.1%,准确度为80.2%;MLR、NPAR串联试验预测DME发生的敏感度为46.4%,特异度为97.8%,准确度为69.3%。结论MLR、NPAR水平增高是DM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DME有一定的预测价值。MLR、NPAR联合检测对DME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且并联试验更有助于DME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对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全因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欣 张媛 +3 位作者 刘佳 刘佳梅 陈牧雷 史琳影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究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NPHR)对重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的重症CHF患者622例,收集其入院24 h内的NPHR... 目的探究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NPHR)对重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的重症CHF患者622例,收集其入院24 h内的NPHR,对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后1年的全因死亡。根据患者NPHR中位数分为高NPHR组(≥53.8,312例)和低NPHR组(<53.8,310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水平的NPHR对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PHR对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NPHR对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预测效能。结果622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失访,共计死亡122例,死亡率为19.6%,低NPHR组死亡33例,死亡率为10.6%,高NPHR组死亡89例,死亡率为28.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NPHR组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低NPHR组(Log-rankχ^(2)=31.2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NPHR是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HR=1.03,95%CI:1.01~1.04,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PHR能够预测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曲线下面积为0.697,最佳临界值为56.07,该指数预测的敏感度为69.7%,特异度为63.8%(P<0.001)。结论入院NPHR与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是重症CH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比值 1年全因死亡率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刘梦英 张保朝 张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6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休斯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6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休斯功能分级量表(Hughes functional grading scale,HFGS)评分将患者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HFGS<3分,n=119)和短期预后不良组(HFGS≥3分,n=107)。比较两组患者间性别构成、年龄、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免疫治疗等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NPAR与GB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BS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NPAR对GB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短期预后良好组比较,短期预后不良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使用呼吸机、入住ICU、血浆置换患者比例高,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脑脊液葡萄糖水平、NPAR高,白蛋白水平、预后营养指数更低(均P<0.05)。NPAR与GB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47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PAR、白蛋白、入住ICU、住院时间是影响GB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PAR预测GBS患者短期预后的AUC为0.776(95%CI:0.716~0.836,P<0.01)。结论入院时NPAR与GB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相关,NPAR对评估GBS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炎症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 短期预后 ROC曲线 因素分析
下载PDF
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与不同 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王欣 张媛 +3 位作者 徐晓蓉 史琳影 陈牧雷 郭宗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评估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不同类型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CHF患者622例,包括射血分... 目的评估入院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不同类型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1—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CHF患者622例,包括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268例、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111例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243例。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NPAR数值,根据三分位数分为NPAR≤18.0组209例、18.0<NPAR<21.2组207例和NPAR≥21.2组206例。对患者进行电话和门诊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出院当日起至90 d、1年和2年的全因死亡。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NPAR水平CH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验证NPAR对3种不同类型CHF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622例患者随访期间无失访。CHF患者入院NPAR中位数为19.7,波动于7.8~44.9之间。CHF患者90 d、1年和2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7.7%、19.6%和27.8%,并且随着入院NPAR水平升高,患者90 d(P=0.009)、1年(P<0.001)和2年(P<0.001)的全因死亡率均明显增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高水平NPAR与HFpEF患者的90 d(HR=1.15,95%CI:1.05~1.25,P=0.003)、1年(HR=1.08,95%CI:1.04~1.14,P=0.004)和2年全因死亡(HR=1.05,95%CI:1.01~1.10,P=0.016)显著相关;还与HFmrEF患者的2年全因死亡(HR=1.10,95%CI:1.02~1.18,P=0.016)显著相关;但未见与HFrEF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入院NPAR与CHF患者90 d、1年和2年全因死亡独立相关。入院NPAR与HFpEF患者短期、长期以及HFmrEF患者长期预后相关,可能为其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预后 全因死亡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陈金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112-114,共3页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计9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根据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不同,将患者...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计9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根据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检测,观察检验结果差异,对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持续跟踪90例患者治疗情况,分析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同初始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三组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组hs-CRP、WBC高于中度组、轻度组(P <0.05);中度组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轻度组(P <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BC、hs-CRP同PSI程度正相关(P <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同PSI程度相关性不强(P> 0.05)。轻度组初始治疗有效率高于中度组、重度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3 d的hs-CRP、治疗3 d的WBC为初始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AP严重程度同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具有一定相关性,可通过观察患者hs-CRP水平指导初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超敏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幼稚粒细胞百分比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李梦辉 蔡培培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0期52-54,60,共4页
目的:评价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幼稚粒细胞百分比(IMG%)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门诊、体检及住院患者141例,抽取其静脉血,分析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与OLYMPUS-CX31RTSF显微镜检测I... 目的:评价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幼稚粒细胞百分比(IMG%)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门诊、体检及住院患者141例,抽取其静脉血,分析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与OLYMPUS-CX31RTSF显微镜检测IMG%的相关性,并对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IMG%进行重复性验证.结果:共98例样本数据参与拟合分析,结果显示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IMG%具有高度相关性(R2=0.956,P<0.001).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IMG%提示范围与显微镜检测IMG%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当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提示IMG%≤1%时,与显微镜检测符合率相对较低,可以不进行显微镜复查;当提示IMG%>1%,与显微镜检测符合率随之增高,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IMG%提示范围与显微镜检测IMG%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r=0.936,P<0.05).本研究选取的5份样本重复性变异系数均<10%.结论: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IMG%能有效提高样本处理效率及检测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瑞BC-6900血细胞分析仪 幼稚粒细胞百分比 显微镜检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 被引量:2
9
作者 宋洁 张小雪 +8 位作者 常青清 薄雅坤 喜林强 杨娜 李耀东 张疆华 邢强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54-860,共7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6243例,根据NPAR四分位数将其分为四...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VAF患者6243例,根据NPAR四分位数将其分为四组:Q1组(n=1565)、Q2组(n=1558)、Q3组(n=1562)、Q4组(n=1558);高NPAR被定义为最高四分位数(≥1.94)。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PAR与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联,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RCS)评估NPAR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时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研究期间共357例(5.7%)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校正CHA2DS2-VASc评分和其他潜在混杂因素后,NPAR的对数值每增加1个单位,NVAF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2.33倍(OR=3.33,95%CI:1.28~8.65,P=0.014)。与Q1组相比,Q4组NVAF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67%(OR=1.67,95%CI:1.17~2.37,P=0.004)。RCS显示,NPAR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P_(nonlinear)=0.196)。亚组分析提示,性别与NPAR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上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_(interaction)=0.014)。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高NPAR仍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有关(OR=1.71,95%CI:1.16~2.53,P=0.007)。结论:在NVAF患者中,NPAR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提示NPAR可能是识别缺血性脑卒中高风险房颤患者的新兴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白蛋白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在青年输血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楠 张怡宇 +1 位作者 谢双锋 黎燕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青年患者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66例青年患者资料,做为观察组;对照组则随机选取未发生输血反应,且入院年... [目的]探讨青年患者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及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66例青年患者资料,做为观察组;对照组则随机选取未发生输血反应,且入院年月、科室、疾病、血制品类型、性别与观察组分别对应的66例青年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年龄、输血史、过敏史、输血前静脉血CRP及EO%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输血前静脉血CRP与EO%对输血不良反应预测的效能,并使用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一步验证。[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患者输血前CRP更高;观察组发生过敏性输血反应(ATR)患者输血前CRP更高,有输血史者占比更高,输血前EO%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入不同血液品种对发生ATR和FNHTR具有差异性(P<0.05)。输血前CRP对诊断FNHTR的ROC曲线下面积0.889,最佳截断值18.05 mg/L(P<0.05);输血前CRP对诊断ATR的ROC曲线下面积0.749,最佳截断值为17.6 mg/L(P<0.05)。[结论]输血前C反应蛋白水平是青年患者发生FNHTR和AT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诊断价值;EO%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输血不良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与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泽宁 陈清杰 +1 位作者 李晓梅 杨毅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51-1057,共7页
[目的]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造影后即刻对罪犯血管行光... [目的]研究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造影后即刻对罪犯血管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并确诊为ACS的患者2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图像结果分为分层斑块组111例和非分层斑块组111例。比较分层斑块组和非分层斑块组血清NPAR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分层斑块组比较,分层斑块组的饮酒史、管腔狭窄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NPAR水平高于非分层斑块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分层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特性比较,分层斑块组脂质弧更大、纤维帽厚度更薄、巨噬细胞浸润率更高、易损斑块、斑块破裂、胆固醇结晶、滋养血管、血栓、钙化小结、钙化斑块检出率更高,纤维斑块检出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NPAR与斑块破裂、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表现为正相关(r=0.436、r=0.62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NPAR是ACS患者罪犯血管发生分层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86,95%CI:3.242~31.999,P<0.001)。[结论]分层斑块与斑块不稳定特性相关,血清NPAR水平在ACS罪犯血管分层斑块患者中升高,是ACS患者冠状动脉分层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 分层斑块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联合白细胞/红细胞比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凯 罗雅菲 +5 位作者 李志兵 熊芊卉 熊瑶 宋志芳 熊文俊 熊智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NPAR)联合白细胞/红细胞比容(WBCH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发生心脏破裂(CR)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STEMI患者,最终筛选纳入CR患者(CR组)126例和非CR患者(非CR组)331例。通过Logisti...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NPAR)联合白细胞/红细胞比容(WBCH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发生心脏破裂(CR)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STEMI患者,最终筛选纳入CR患者(CR组)126例和非CR患者(非CR组)331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NPAR、WBCHR及其他因素对STEMI后发生CR风险影响,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PAR、WBCHR及两者联合对CR的预测价值。结果 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OR=1.04,95%CI:1.00~1.08,P=0.033)、收缩压(OR=0.98,95%CI:0.97~1.00,P=0.032)、红细胞(OR=0.50,95%CI:0.26~0.95,P=0.033)、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OR=0.36,95%CI:0.18~0.75,P=0.006)、NPAR(OR=2.44,95%CI:1.13~5.30,P=0.024)和WBCHR(OR=1.08,95%CI:1.04~1.12,P<0.001)是CR的独立影响因素。在ROC曲线分析中,NPAR和WBCHR单独预测CR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5%CI:0.76~0.86,P<0.001)、0.83(95%CI:0.78~0.88,P<0.001),两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0.81~0.90,P<0.001)。结论 NPAR和WBCHR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预测STEMI后发生CR的准确性,为该疾病的前期预防提供了简便易得的有效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 细胞/红细胞比容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早期鉴别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爱军 刘冬冬 +5 位作者 许涛 尚陈宇 林海标 王会敏 石文 林莉 《医疗装备》 2023年第8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早期鉴别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42例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细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革兰阳性...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早期鉴别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42例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细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革兰阳性组131例,革兰阴性组211例,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学指标(PCT、NEUT%、CRP)水平,分析PCT、NEUT%、CRP检测在早期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中的效能,统计两组的病原菌分布及其PCT水平。结果相较于革兰阳性组,革兰阴性组PCT、NEUT%、CRP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NEUT%、CRP单独检测,PCT单独检测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效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PCT单独检测,PCT、NEUT%联合检测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效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大,为26.7%;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比16.0%。革兰阴性组,大肠埃希氏菌占比最大,为71.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比10.9%。同时PCT还可以用于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当PCT临界值为0.47 ng/ml时,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能性更大,特异度为81%。结论PCT、NEUT%联合检测在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感染中具有一定的效能,可作为早期指导临床用药的可靠辅助手段。此外,PCT检测(≥0.47 ng/ml)可能有助于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血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C反应蛋白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清蛋白比值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涂光 王能 +1 位作者 童随阳 钱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清蛋白比值(NPAR)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因胸痛在该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SF患者80例作为CSF组,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80例作为非冠状动...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清蛋白比值(NPAR)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因胸痛在该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SF患者80例作为CSF组,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80例作为非冠状动脉慢血流(NCF)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F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PAR对CSF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CSF组男性比例、有吸烟史比例及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NPAR水平高于N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BMI升高、NPAR升高是C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PAR的最佳截断值为1.511,预测CSF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679~0.818)],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73.7%。结论CSF多见于男性肥胖患者,NPAR是C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SF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心血管疾病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清蛋白
下载PDF
降钙素原、前白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表达对儿童细菌性肠炎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郭凯 邓超 吴晓鹏 《临床研究》 2023年第5期143-145,共3页
目的研讨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水平表达在诊断儿童细菌性肠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0例疑似细菌性肠炎患儿,检测所有患儿PCT、PA、NEU%水平,分析儿童细... 目的研讨降钙素原(PCT),前白蛋白(PA),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水平表达在诊断儿童细菌性肠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200例疑似细菌性肠炎患儿,检测所有患儿PCT、PA、NEU%水平,分析儿童细菌性肠炎PCT、PA、NEU%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200例疑似的细菌性肠炎患儿最终临床各项检查确诊细菌性肠炎78例(39.00%),非细菌性肠炎患儿122例(61.00%);细菌性肠炎患儿PCT、NEU%高于非细菌性肠炎,PA低于非细菌性肠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单一检测细菌性肠炎阳性64例,阴性136例;PA单一检测细菌性肠炎阳性67例,阴性133例;NEU%单一检测细菌性肠炎阳性71例,阴性129例;三种方法联合检验细菌性肠炎阳性75例,阴性125例。PCT、PA、NEU%单一检测与三种联合检测特异度分别为92.62%、96.72%、96.72%、98.3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联合检测灵敏度(93.59%)高于PCT、PA、NEU%单一检测(70.51%、80.77%、8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A、NEU%单一检测与三种联合检测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94%、94.03%、94.37%、97.33%,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联合检测阴性预测值(96.00%)高于PCT、PA、NEU%单一检测(83.09%、88.72%、9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细菌性肠炎的诊断中应用PCT、PA、NEU%联合检测价值较高,能对早期感染的类型进行识别,从而为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细菌性肠炎 降钙素原 前白蛋白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诊断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5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Ⅰ组,30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Ⅱ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诱导...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Ⅰ组,30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Ⅱ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观察Ⅰ组、观察Ⅱ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5.7±0.8)%、(5.8±0.9)%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6.3±1.1)%、(6.6±1.7)%均高于对照组的(2.3±0.5)%、(2.5±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观察Ⅱ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观察Ⅱ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430、0.587,P<0.05)。结论观察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于评估哮喘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稳定期 急性发作期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区分革兰阳性与阴性细菌血流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24
17
作者 唐跃华 李伟强 +1 位作者 杨小兰 吕惠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350-23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G+菌37例,G-菌32例,比较G+菌及G-菌感染患者血PCT、CRP、NEU%变化是...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区分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血培养阳性病例,其中G+菌37例,G-菌32例,比较G+菌及G-菌感染患者血PCT、CRP、NEU%变化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G-菌感染者PCT、CRP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G+菌感染者(2=29.85、2=17.82,P<0.01);NEU%升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30,P>0.05);G-菌感染者血PCT、CRP、NEU%同时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G+菌感染者(2=15.52,P<0.01);G-菌感染者PCT≥10 ng/mL的比例明显高于G+菌感染者(2=24.09,P<0.01)。ROC曲线下面积PCT为0.829、CRP为0.728、NEU%为0.564、3项串联结果为0.859;以PCT≥0.5 ng/mL为临界值鉴别G+菌与G-菌感染的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87.5%;以CRP>10 mg/L鉴别的灵敏度为96.88%,特异度为48.65%;以NEU%>70%鉴别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37.84%。结论血PCT、CRP水平测定有助于迅速区分G+菌及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PCT优于CRP;当PCT、CRP、NEU%3项指标均升高且PCT≥10 ng/mL时G-菌血流感染的可能性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呼出气一氧化氮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8
作者 雒志明 高赏 +2 位作者 任魁 张霖 冯志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计数,及其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诱导痰EOS百分比的相关性,从而寻找与哮喘相关的炎症因子,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方法收集2015-09~2016-12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哮喘患者100例,其中...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计数,及其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诱导痰EOS百分比的相关性,从而寻找与哮喘相关的炎症因子,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方法收集2015-09~2016-12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哮喘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发作期72例,非急性发作期28例,收集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EOS计数和诱导痰EOS百分比,测定呼出气FeNO水平和FEV1%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与非急性发作组外周血EOS、呼出气FeNO、诱导痰EOS百分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外周血EOS计数与呼出气FeNO水平和诱导痰EOS百分比均呈现正相关(r=0.392,P<0.05;r=0.321,P<0.05);非急性发作组外周血EOS计数与呼出气FeNO水平和诱导痰EOS百分比均呈现正相关(r=0.435,P<0.05;r=0.439,P<0.05)。而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与呼出气FeNO水平和诱导痰EOS比例无相关性(r=-0.357,P>0.05;r=0.170,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EOS计数增高,并且与呼出气FeNO、诱导痰EOS比例呈现正相关。外周血EOS水平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明显高于非急性发作期,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水平,并预测哮喘的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呼出气一氧化氮
下载PDF
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于子翔 穆乃外尔·萨比尔 +5 位作者 艾尔肯·阿吉 阿卜杜外力·艾尔肯 李兆勇 美日班·外力 李晓梅 马依彤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821-827,共7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以上三个指标的组合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术后远期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方面的预测效...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以上三个指标的组合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术后远期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方面的预测效能。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急诊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并被诊断为STEMI的患者1056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总共纳入急诊方式接受PCI的患者300例。记录所有患者一般基线资料,血常规、肝功组合、肾功组合、凝血功能、血脂分析、B型利钠肽(BNP)、心肌标志物、炎性因子3项、超声心动图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情况以及MACE事件发生情况。随访中位时间为38月,失访20例。依据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80例)和未发生MACE组(200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出相关指标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最佳阈值。通过两组基线资料比较,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MACE组中,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射血分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MACE组[(73.8%比89.5%),(43.8%比63.5%),57%(54%,62%)比61%(56%,63%),1.28(0.88,1.92)×1012/L比1.71(1.17,2.34)×1012/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CE组的年龄、Gensini评分、仍有残余病变比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大于非MACE组[(62±12)岁比(55±11)岁,65(42,90)比54(35,80),77.5%比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BNP、肌酸激酶同工酶、门冬氨酸转移酶、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大于非MACE组[6.65(3.50,11.77)比4.36(2.43,8.26),1056.00 ng/L(274.78,2052.50)比315.70 ng/L(73.65,843.52),204.84 ng/ml(82.25,350.00)比132.38 ng/ml(52.02,300.00),223.74 U/L(101.71,366.93)比141.25 U/L(62.69,244.25),0.05 ng/ml(0.03,0.35)比0.04 ng/ml(0.03,0.06),9.78 ng/L(2.74,30.55)比3.99 ng/L(1.44,1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LR、CRP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126,P<0.05;r=0.225,P<0.001);NEUT%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NEUT%、CRP及三个指标组合对评估预后的ROC曲线(AUC)分别为NLR:0.598,NEUT%:0.600,CRP:0.622,三个指标组合时AUC:0.6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NLR、NEUT%、CRP可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评价预后的较为敏感的指标,其对PCI术后预测MACE甚至对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C-反应蛋白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对肺腺癌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席颖 张腾飞 +4 位作者 余军林 耿一萌 杜雅冰 崔抗 马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62例接受EGFR-TKI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对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62例接受EGFR-TKI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62例中,18、19、20、21位点突变分别有4、81、11和66例。治疗前162例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90±12.58)%,其中在正常范围130例,降低8例,升高24例;淋巴细胞百分比(25.39±10.89)%,其中在正常范围102例,降低48例,升高12例。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EGFR基因突变类型为分层因素,在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可降低肺腺癌EGFR-TKI靶向治疗的不良预后风险(HR=0.934,95%CI为0.884~0.987)。结论: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肺癌EGFR-TKI靶向治疗预后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肺腺癌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淋巴细胞百分比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